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

2022-12-31黄勇厦门市音乐学校

灌篮 2022年13期
关键词:舞龙心理健康意识

黄勇 厦门市音乐学校

一、加强自身修养,树立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2022年4月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肩负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及培养“四有”一代新人的重要使命。教师要以无私的爱心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技艺征服学生,以规范的管理影响学生,以优秀的品格塑造学生,激发起学生发自内心的体育学习欲望与强大动力。

这就要求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和挖掘自身的人格魅力,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认识,一以贯之地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观念,促进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及需求,科学地选择有助于学生健康意识形成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优化旨在促进心理健康水平发展的教学方式方式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采取讲座、观看视频、交流谈心、教学比赛、体育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方式,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得以扎实有效地开展,为造就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打下基础。例如:通过理论学习,让学生明确体育活动对塑造学生良好的体育品德的重要性;利用投影仪、视频、Ipia等信息技术,吸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不断培养学生充满自信的良好情感;引导学生在欣赏优秀运动员姿态美、动作美及创造美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刻苦拼搏、热爱运动的品质教育;通过开展专项训练或实践体验等手段,树立学生履行职责、相互尊重、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发挥自身语言、示范等方面的育人作用。通过得体的举止、清晰的讲解、准确的示范及诚挚的关怀等,为学生树立一种乐教勤业、品德高尚的美好形象,促使学生在师生情感交流中得到熏陶和影响,让学生的健康意识在潜移默化的育人氛围中逐步形成,这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培养和促进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挖掘教育因素,强化学生体育品德教育

体育品德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挖掘体育学科在加强学生体育品德教育方面的育人价值。因地制宜,不断挖掘和开发适合学生体育品德形成及富有教育意义的校本课程及教学内容,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例如:开发富有民族民间特色的舞龙运动项目,并将之作为校本课程融入学校体育活动中。结合学校的学情,本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首先,组织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以掌握基本技能为主的舞龙步型、舞龙手型、舞龙身型等动作技术的练习;其次,逐步提高舞龙技术难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舞龙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最后,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在校园内形成一股“人人喜欢舞龙”“人人参与舞龙”运动的良好氛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舞龙素养,提高了学生在群体活动中的组织力、凝聚力和综合能力,而且学生在展演和竞赛中,养成了敢于挑战、自强不息、团结合作等体育品德。

又如:通过举办“五.四”火炬接力赛,培养学生在竞争活动中养成不怕苦累、知难而上等习惯;在学练中发扬敢于面对困难并坚持到底的拼搏精神;将礼仪、安全及规则等教育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让学生从小养成“知纪律、守规则”的良好风尚;创设让学生乐于探究的教学情景,在进行接力赛中,组织学生相互探究四个棒次队员各自的技术特点及两种传接棒方法的优缺点,并合理分配棒次以及确定传接棒的方法,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在合作项目练习中得以提高;在进行耐力跑练习时,教师可把200米的运动场地设置为“草地”,在跑道或场地上摆放形式多样的器材,并让学生进行多种动作的练习,如:短距离的绕杆跑、跳过一定高度的障碍物、跨过一定远度的“黄河”等,在保证学生练习的新颖性和积极性的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克服障碍和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塑造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面向体能素质、运动技术等实力旗鼓相当的对手,如何在足球联赛中反败为胜或将优势保持到比赛结束,这就需要考验到球队每个队员的战术、心理素质及作风等素养,这既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检验,也是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有效手段。

三、树立学习信心,塑造学生良好个性品质

坚定、必胜的信心,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动力,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促使学生不断超越自我,获取成功,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就能得以塑造和彰显。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及体能状况等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拥有自主选择的教学内容,进而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感兴趣和具有运动专长的体育锻炼中,在发展运动能力、掌握技术的同时,享受到经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进步的喜悦。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篮球的基本知识与技术,教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运动基础及学习能力等实际,选择适合自身水平的练习内容,有的学生选择了原地、行进间的运球;有的选择绕杆的运球练习;有的则进行行进间传接球接上篮动作的练习;还有的选择了一分钟定点投篮比赛;更有甚者,学生组成了“三对三”PK比赛……这种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内容的方式,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并在不断取得进步的过程中体验到获取知识与技能所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功感,从而积极、稳步地实现个人预设的教学目标。

当然,这种根据学生学情进行分层的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过程。当学生达到自己预定的学习目标后,要及时调整练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不断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跨越,如:在学生较熟练地掌握篮球传接球、高低或快慢运球及双手胸前投篮等基本动作技术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以上动作技术的组合练习,并开展趣味性浓、激烈性强的教学比赛,此时此刻,学生的学习素养、运动技能和健康水平不仅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而且激发了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坚持到底、积极向上、勇敢顽强等良好个性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关注学习层次一般或“落后面”的学生,在肯定学生取得成绩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增强成功的信心。如: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触球部位”“击球点”“抬臂”等错误动作,教师要及时进行纠错与辅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体验,在纠错与改进练习中,不断提高对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为解决教学重难点、增强学生主动锻炼意识及学好体育技能的自信心等创造了条件。如此一来,学生的心理需求不仅在习得体育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满足,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练习热情和个性品质。

四、培养竞争意识,促进学生意志品质形成

公平、合理的竞争,不仅能催人奋进、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再获成功,从而实现个人理想及社会发展等目的,而且能增强信心、塑造品质、完善人格、促进发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既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育人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具体表现。

教师要以课堂为依托,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为出发点,不断创造旨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形成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方法,并将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培养渗透于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以全面发展。

例如:将竞争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与游戏中,使学生产生积极进取、再获成功的动力与欲望。首先,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保持正确对待比赛胜负的稳定情绪,锤炼学生学练的意志品质;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规则意识教育,让学生在遵守比赛规则的前提下,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比赛活动;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群体责任感的形成。

例如:在球类或游戏比赛中,学生要本着增进友谊和团结的思想,牢记公平竞争意识,弘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精神,发扬尊重对手、尊重比赛结果等体育道德风尚。如:在200米比赛中,教育学生起跑时不能“抢跑”,弯道跑时不能“窜道”,与对手实力旗鼓相当时,不能出现“推挤”“挡道”等违规动作;在篮球比赛中,要杜绝“推人”“撞人”“携带球”等违规动作的出现;在接力跑比赛中,强调在规定的区域完成交接棒、掉棒后须由其本人拾回、不能阻挡、妨碍对手等等规则,以此规范学生的比赛行为,促使比赛顺利完成。

此外,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在取得胜利后,要保持“胜不骄”的良好心理,鼓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挑战,对暂时落后或失败的学生,则进行“败不馁”的引导与教育,点燃他们努力拼搏、永不言败的斗志,激发他们获取成功的欲望与动力。学生在这种充满爱与期待的和谐氛围中,不仅树立起敢于面对失败的勇气,而且能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勇于超越的气魄参与体育活动与比赛中,学生的自信、坚毅、勇敢等人格就能得以塑造。

五、丰富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学生学业和就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的课题。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能为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教育教学得到稳步提升,为造就实践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鉴于此,教师要聚焦课标理念,认真备课,不断研究教材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积极设计并构建旨在促进学生社会适应力提升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学习及未来的工作中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例如:充分挖掘球类、拔河、团体操等集体项目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功效,以此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如:在4×100米接力比赛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及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的精神,让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感受到运动场上环境的变化、精神上的压力、团队的配合、拼搏的精神及竞争的场面等各种有利于促进适应能力提升的氛围及效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竞赛浪潮中,体验到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又如:通过合作类的运动项目,树立学生团队意识,把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机地融于教学与比赛中。在学校组织开展的“班班排球联赛”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了解自身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展开相互间的交流与讨论,确定每个队员的技术特点及其站位,不仅增进了他们彼此间的感情,让学生理解在团队体育比赛中互相配合、互相沟通及互相协作的重要性,而且明确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道理,在知晓自身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以健康的心理加强与同伴的沟通与交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促使学生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形成良性的人际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等目的。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既是新时代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体能及运动能力等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分发挥体育教学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不断优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策略,积极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竞争意识、社会责任感及良好品质形成的多样化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趣味十足的体育活动氛围中,快乐学习、主动锻炼、掌握技能、享受乐趣,从而达到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促进发展等目的,为把学生培养成“五育并举”的一代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舞龙心理健康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舞龙
中秋舞龙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