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融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以道德与法治和体育融合为例

2022-12-31黄志聪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

灌篮 2022年13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法治道德

黄志聪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

体育教学是一个和其他教学有所不同的学科,它是以锻炼和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主的教学学科,是整个初中教学中“德智体美劳”教育中“体”的必修课。把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和初中体育课程融合一起开展教学,是当前初中体育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二者结合可以在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的同时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实际教育活动中,可以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真实情况,采用运动和品德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品德陶冶的同时也能够锻炼身体。

一、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在体育课程中,道德与法治中德育教学的首要目的就是为培育社会所需要的德、智等方面综合性的人才,这同时也是为了坚持执行党中央德育方针。对初中阶段学生开展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正是希望能够让学生受到更加丰富和全面的德育教育,以便在初中教育中开展更加全面与多样化的德育教育实践,促进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进程中也能够持续、深刻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提升学生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通过体育课程可以很直观地反映出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和德育思维品质,这就为发展德育教育事业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初中体育教学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融合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现在的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初中体育教学时经常会展现出各种行为以及身体素质方面的问题,体育教师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合理的训练方法以及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引导,可以有效地矫正学生思维上的错误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初中体育教学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相融合的有利条件

把初中体育课程和道德与法治课程德育教育结合开展教学的有利条件有许多,如: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时,可以使学生通过参加课程活动,能从不同项目中学到不同的体育知识和能力;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还可以考验学生内部的友谊,锻炼学生的群体协作能力,以及恰当的处理与同伴间的人际关系;初中体育教学也是一种相对简单、富有强烈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在这样的条件下为学生开展德育课程,其作用也必然是非常重要的。又例如,在体育课中进行接力、拔河等团体项目,就可以使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协调、相互配合,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即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学生在体育运动学习中,其民族文化情感也能够获得培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体育精神。

三、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问题

体育运动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但在实际教育中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包括有初中体育教学中出现对品德关注度不足、品德内涵不全、运动课程中德育教育方式单调等问题[2]。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学生层面,对体育课中的德育教育关注度不够

随着教学改革,在体育课程中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已形成共识,国家体育教学课程标准也对其作出了规定。不过受到课程、升学等因素的限制,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并没有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入予以充分的关注。比如:在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更多重视学生运动基本知识掌握、体育能力的提升程度,在体育教学中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德育教学任务、教学方法等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最后造成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特色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初中体育课堂考核也只注重其身体素质,并没有突出体育课堂中道德方面的培养,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体育教师对德育工作的关注。

(二)初中体育课堂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德育内容不全面

体育运动课堂中蕴含着大量的道德内涵,开展形式的多样化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教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们在运动课堂中必须进一步发现其中的道德内涵,并进行针对性的渗透。比如:在一些运动竞赛课程中就会涉及不少的道德内涵,如规范意志、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但在研究中发现部分教师对道德内涵的理解还不够全面,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初中生德育内容范畴既涉及思想政治、品德法制等,也涉及社会公德、传统文化、生活道德、身心健康等思想道德方面的课程。如果说要保证德育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就需要意识到初中生对德育课堂教学的要求,然后在课堂中明确规范、合理示范,使德育教育和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有效地融合。

(三)初中体育课堂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单一

初中体育活动渗透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是一个综合性教育过程,要求教师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做具体教学研究,来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得初中体育活动中融合道德与法治课程能设计出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但调研后发现,很多在体育课堂上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式仍然采用说教式,教学方式也比较陈旧,不利于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正常实施。而且随着学生年级和知识水平的增长,初中生自我意识、自主能力也逐渐形成,对常规方式的课堂教学也难免会出现相抵触的心理,所以如果在体育课堂教学上开展品德时仍然采取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将不能发挥应有的教学价值。

四、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策略

(一)突出初中体育教学特点,全面开展道德与法治中的素质教育

首先,需要在初中体育理论教学中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理念。初中体育课程包括基础知识与实践两个方面,体育课程中基础知识有着比较鲜明的特色,包括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的要求和内容,这部分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学校树立起体育教学的宗旨——强身健体,保卫祖国。教师在基础知识教育上,能够通过体育课程和基础知识教学对学生展开道德与法治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观和价值理念[3]。

其次,需要在初中体育实践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实践教育是初中体育运动课程的主要部分,实践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实施,由于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形式有着不同的特色,在课程中应根据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特点对学生开展更广泛的政治思想教育。例如:篮球、足球等运动球类项目能够培育学生团结合作、维护集体权益遵纪守法的优秀品格与意识;长跑课程中,可以让学生掌握坚持不懈的精神毅力和品质等。这既提高了初中阶段学生责任感的养成,又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发挥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

初中体育教师要意识到体育运动课程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改变传统教学中强调智育而忽略道德和体能的教学模式,积极推动初中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思想品德、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所以,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严以律己,在教导学生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己的行为教导学生,更好地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师自身渗透到体育教学实践当中。

初中的体育教师不但要为学生提供良好榜样,还必须自觉地培育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以言传身教的方法教育学生,体育运动并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是对思想品质意志的养成过程,教师要使学生能在大团体的运动中懂得团结的力量,能在艰苦的运动锻炼中理解生命坚持意义等。并以教师自己的运动生活经验为例,告诫学生体育运动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更关键的是要使学生理解运动中所包含的思想品质意志,让学生从运动学习中更加重视思想品德意志的养成,以便于将学生培育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人才。

(三)积极培育学生的坚韧品格与竞争意识

在体育教学课程上,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身体运动的浓厚兴趣,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使学生在平时体育训练中变得勤奋、认真,以便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精神[4]。如学习沙袋运动课程教学中,要把简单的运动操作告诉学生,然后由学生反复加以训练,以达到娴熟的水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加以道德与法治的品德教育,并告诉学生不要因为练习过程的简单乏味就轻易放弃,让学生从一次简单的体育训练中,知道坚持的意义,培育学生奋发向上、吃苦耐劳、顽强坚韧的品质。教师在运动教育的过程中也要针对各种体育运动的特点来训练学生的比赛能力,并且有效地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理念。

比如:在4×100m接力赛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把学生们分成若干小队开展竞赛,这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参赛热情,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竞技意志,从而培育了学生的竞技精神。同时,在比赛的过程中,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以及分工协作的重要性,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团结意识融入体育比赛活动当中,更好地实现两门学科的有效融合,发挥出更好的育人作用。

五、抓住三大方面,创新体育教学和思政教学结合方式

第一,抓好教材:抓体育教学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元素,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出这些教学元素的作用。体育教学中的团结合作、爱国精神、集体主义奉献精神都应当推广,体育课程中涉及的大量道德与法治教育元素要求教师学生都予以关注。此外,在赛跑、跳绳等项目的教学要突出学生勇于争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教师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开展集体意志与品质教学;在足球、游戏等运动项目的教育突出学生合作精神,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开展集体主义价值观思想开展教学引导,让学生感觉到团队的力量,以提高学生集体主义奉献精神。

第二,抓机制:体育教学评价要引入道德与法治教育评价体系,在初中的体育教学评价中引入了对体育运动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考评体系。一是教师自主评估;二是学生自我评估;三是学生对课堂的相互评价。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同学之间做得好的问题或可以改善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在基本技能和知识之外的东西。更隐性的来说,相互评价同时也起到了将体育教学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结合的作用,学生也能认识到体育课堂上不再单纯是讲授基本技能,而体育课堂考核的知识所占的分值也能够在学习方式、参与度、文明礼仪等角度上得到提高,也因此通过学生的评价机制在体育教学中加入道德与法治评价内容,能更好地将其教学理念渗透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在初中体育课程改革和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基础上,引进教师评估制度,导入教育评价系统将提高体育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政治教学的关注程度,让教师意识到学生自身发展的主导作用。对初中体育教师的评价,可从两方面加以评价:一是对教师自身评价,即以身立教;二是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相互之间共享提高。建立教育评估系统不会成为体育教师的一个累赘,而是会受到学校、学生、家庭的肯定。对于积极实施且有效果,评价较高的体育教师,初中学校可制定具体的激励政策,这也可作为考核体系的重点,由此来提升体育教师的主动性,健全初中体育考核制度,确保初中体育项目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结合。

第三,抓建设:重视初中体育课程道德与法治建设,初中体育和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的协同建设不可或缺。学校及相关单位应注重体育教学和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建设,进一步强化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积极组建教学思政队伍。在做好课堂建设和部门建设工作的同时,定期进行课程成效检验,进一步健全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成绩的奖励制度,并在岗位培养、评优奖励、软硬件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初中体育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建设离不开学校、教师、家庭等的大力支持,如果脱离了任何一个因素,都不会实现。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学校教师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同时还可以促使体育教师改变教学理念,让学校教师意识到在重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前提下,还必须注重品德教学,并把这一理念贯彻在教学实践中,让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地体现出其育人的作用。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