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2-12-31李嫘李贞晶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灌篮 2022年13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院校职业

李嫘 李贞晶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大量高校也顺应时代需求对公共体育教学做出了多次教学改革尝试。在改革的浪潮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颇有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何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成了当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作为切入点,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探讨如何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中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寻求完善的教学模式,采取合理性、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培养优秀人才,以提升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水平,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新时代人才。

一、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选课项目丰富,教师素养面临挑战

随着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倡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导向,不少高职院校结合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积极探索了教育教学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多数学校改革开设了丰富的选项课项目,实现了体育选项班授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主性。该形式打破了自然班级授课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体育课程授课项目,将过去单一的体质训练项目发展为足球、网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匹克球等丰富多彩的体育选项班。通过选项班的学习,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某一体育运动技能,提升其身体素质;且改革后的课程实行“三自主”选课,让学生依据自身兴趣与时间空闲与否,自主选择上课项目、上课教师与上课时间,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上述探索是高职公共体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对推动其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尽管选项课授课方式,丰富了教学项目,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该种授课方式由于学生自主性较大,易出现同一项目班级学生体育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明显、发展需求不一致等现象,再加之现代社会信息更迭迅速,故此对授课体育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挑战,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发展联系欠紧密

2016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寓职业综合素质养成教育于体育学习活动之中,并结合今后从事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利用体育的手段,掌握发展职业体能的方法,促进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①高职公共体育课程作为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应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紧扣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的专业全面发展与职业技能提升服务。然而,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与专业发展联系欠密切的问题,其课程定位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体育技能的培养及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但课程与专业需求交集较少、与专业人才需求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无法实现服务职业岗位的需求。

课程对各专业学生发展体育技能与身体素质的多个维度方面区分度不大,不能较好地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三)体育场馆、设施相对匮乏,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较少

体育场馆、设施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是学校的形象工程,是保障学校篮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室内、室外多种多样体育选项班课程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载体。然而,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篮、排、足等大众性体育项目,室外体育场馆设施较为富余,而新兴类——网球、匹克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室内体育场馆设施却相对匮乏,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形象与教师教学质量,制约了学生多种多样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仍有较多的高职院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和技能,而忽略了公共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功能,导致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得不到足够的财政投入和现代信息化的技术支持,致使体育场地的紧缺和教学手段的落后。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应用传统的教具辅助教学,较少应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不能较好地跟上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步伐,适应快节奏的学习,提高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效率。

(四)教学模式较为传统

尽管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推动下,不少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仍然主要运用教师讲解——示范传授知识——学生观摩——练习学习技能的传统教学模式。该种模式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不能较好地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及课前、课后的碎片化时间,延伸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基于此,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合理地教学理念与模式、加快教学条件的改善、构建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与课程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

(五)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脱节

课内是指课堂教学,课外是指除课堂教学以外的其他活动。课外活动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能有效巩固、提升课内学习内容。根据《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课堂教学需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将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与竞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体育社团活动等纳入体育课程化管理,形成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但目前,大多数高职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的锻炼内容联系不密切。教师只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没有成为课外体育活动的辅导者。课堂内容讲授某一体育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的练习方法;课外却仅开展单一的跑步活动。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没有机相结合,无法实现课外对课内的有效延伸,存在课内与课外教学内容脱节的现象。

二、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一)夯实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当今社会已成为一个知识爆炸、信息更迭瞬息万变快速发展的时代。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保障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高效开展。为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步伐,高职公共体育课程教师需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发展,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契合新时代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建议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程思政、知识体系、技能发展等多维角度,全面加强高职体育课程师资的培训,革新教师的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全方位武装高职公共体育课程教师的教书育人本领,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尤其是信息化教学素养,不断夯实师资队伍建设,适应新时代高职公共体育课程选项班学生多样化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与学生职业发展紧密结合

面对国内高职公共体育与专业联系不密切的困境,首先,需要高职公共体育课程教师从源头上清晰认识公共体育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明确公共体育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高度重视该课程对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需要体育课程教师与各专业教师共同梳理各专业职业发展中所需的职业体能,并将职业体能发展由易到难逐级分解。再次,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体育课程教师应当结合各专业职业体能发展特点,将体育运动项目与专业体能有机结合,设置相应地体育运动项目,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块,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将其落实到位。例如:空中乘务专业,对学生气质形象、身体姿态及下肢力量、腰腹肌力量、耐力、平衡等职业体能要求较高。该专业在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可结合专业特点与职业发展的需要,开设健美操项目课程,设计“健美操基本动作与一般身体素质——健美操成套动作与职业体能——健美操特种操与职业病预防”教学模块,安排健美操基本手臂动作、健美操基本步伐、健美操的身体姿态、健美操成套规定动作与职业耐受力、健美操成套自选动作与职业适应力、健身排舞等教学内容,培养良好的气质,塑造优美的身体姿态,逐步提高耐力、核心力量、平衡等职业体能,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

(三)提升体育场馆设施建设

针对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相对匮乏的现状,需要学校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的财政投入,按年度、有计划、分批次做好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与采购规划,及时完善体育场馆修缮与体育设施报废、登记、维护、补给等工作,提升品位,树立形象,为学生各项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结合自身体育场馆设施等资源情况,科学管理、合理规划、统一协调,充分利用每一项体育场馆资源,发挥每一件体育设施的最大价值,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四)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高职公共体育课程传统的课堂仅注重课内教学,局限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结合体育学科课程体育知识点与体育技能点独立性强、知识与技能点适合分解成小节等特征,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形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体系,不仅完善了仅注重课内教学的传统高职体育课堂,而且将课程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生活节奏快速的当下,充分利用了课余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体育知识、练习体育技能,树立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行为习惯。

(五)丰富信息化教学手段

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大力倡导要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并将信息化教育改革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因此信息化教育改革就成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高职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作为国家高职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有教学手段普遍存在以传统类别居多的现象,迫切需要紧跟国家信息化发展形势,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改革,推动高职公共体育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大力丰富实用性强、利用率高的优质信息化教学手段,例如:引进乐跑系统监测学生课后锻炼频次、里程与强度;太极拳动作AI系统,增强学习体验,实时、动态监测学习成效;智能发球机实习学练自由,智能监测练习强度;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借助网络平台,共享优质师资教育资源,服务课程建设与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通过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强化人机交互,增加学习的体验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实现全方位育人,深化高职公共体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高职体育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目标设置未突显职业性特点、体育场馆设施匮乏、教学模式单一、课内外脱节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高职体育公共课程教学应采取积极引入新兴教学理念、夯实教师队伍素质、结合职业发展设置课程教学目标、提升场馆建设、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丰富信息化教学手段等多种多样的对策进行改善,为其教学改革开辟新的天地,让其更好地与职业发展需求接轨,来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与职业竞争力,推进高职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Z].2016.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院校职业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