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探讨

2022-12-31孙丽芹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灌篮 2022年13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体育锻炼意识

孙丽芹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为社会培养人才是教育的初心,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全方面发展、综合素质突出的复合型人才是教育教学的使命。核心素养把学生所具备的可以适应终身发展和在社会上发展所需要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基础,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怀和国家情怀,把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作为重点。体育核心素养由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组成。体育核心素养是体育发展强有力的“水泵”,是不断为其输送优秀细胞的源泉。

一、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内涵

(一)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运动能力:是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或比赛三个维度。在强调情景教学、结构化教学的同时,强调教会勤练常赛,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和综合素养。

健康行为:是指学生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包括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绪调控和环境适应四个维度。健康行为是培养一种健康锻炼的意识,把锻炼作为基础,融入健康的概念,锻炼不仅仅是强身健体,也要把健康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贯穿在平时的体育课堂和技能竞赛中,可以使同学们在接受、吸收理论知识的同时,形成一个健康的意识,良好的锻炼习惯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兴趣。

体育品德: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体育伦理,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德三个维度。体育品德反映了一个人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良好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可以更好地帮助一个人进行体育锻炼。体育品德不仅包括道德的培养,还有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

(二)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一词中的‘核心’是基础,起着奠基作用的品格和能力,‘核心’决定着素养的含义和发生作用的方式,所以,核心素养也可以说是基础性的素养和能力。新时代,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数字化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等,跳出思维定式的怪圈,不断创新,敢于进行批判性思维。不断加强与信息技术的联动能力,提高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就是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把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作为重要任务,把国家政策落到实处,把体育素养带到课堂,全面深化课程培养学生体育品德,重视体育素养培育,加快进程的同时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是体育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二、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E.C)是指人在训练或运动时所具备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核心素养主要是让同学们通过合适的方式和方法,合理利用所学的体育知识,在运动时可以进行更有效的体育活动和训练,运动能力的强弱和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息息相关,且体育素养和学生的运动能力成正相关。

(二)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

新时代,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推广,多数大学生都不愿意出门,购物有淘宝,吃饭有外卖,各种各样的网络平台的发展使同学们陷入了越来越宅的状态。一部手机就可以搞定一天的生活,造成体育锻炼意识不强的现状。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意识的养成,可以使人充满热情、激情和能量,并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去更好地享受生活。所以,提高体育素养,培养核心素养,必然会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产生影响,这是体育教育的延伸,也是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赋能体育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在传统观念和就业的大背景下,文化课的重视程度一般高于体育。但随着一系列体育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中考体育政策的变革和2022年双奥会的成功举办,2022年新课标发布,使体育健康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赋予了更多更强的教育意义,弘扬体育精神,培育体育文化,发展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

三、体育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

(一)持续性

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他需要长期不断地坚持,形成潜移默化的意识。2022年4月发布的新标准也明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课要求,水平一至水平九均有相关内容教学安排,体育法也明确学校体育的地位,规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坚持体育和教育的融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体育核心素养不仅是在校园里,走进社会后,体育素养随之陪伴一生,体会锻炼的重要性,培养体育锻炼意识。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来会出现更多新型运动形式,但是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初心不会改变,注重大中小幼一体化衔接,培养核心素养需要持续性。

(二)发展性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从三维目标到体育素养,内容与时俱进,发展中进步,体育事业也需要适应整个社会。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所以,体育素养也需要随着新时代、新发展和新理念不断迭代发展。同时,其发展性也和个人素质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基础不同,接受运动和新知的能力也不同,所以在发展体育的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对待每一个同学,注意区别对待。

(三)异化性

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侧重点因阶段、因人而异。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掌握规律和运动能力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也会有所区别。如新课标中的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相关内容课程建议从水平二开始,其中健康教育和跨学科主体学习从水平一延续到水平四,高职院校学生更应该在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当下学生特点,思考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体育公选课的普及和发展,更加强调学生的兴趣和技能发展,充分考虑了异化性的特征。

不同的生活环境也是影响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的一个因素。不同地域,学生对于运动的思考也不同,因此我们要尊重每个地方对体育素养的理解,体育文化属于文化的一种,学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在教学大纲固定的基础上,挖掘地域特色,发扬体育文化。

(四)全面性

体育核心素养由三个方面组成,如果过于侧重某一方面,忽视其他两个方面,那么这个体育素养的发展就是不完整的。体育核心素养要以健康行为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为基础,同时把兴趣作为一种发展途径,重视体育品德的养成。以体育核心素养为纲领,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技能、战术、心理和智能,注重知识技能的应用和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淡薄

如今的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受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技术的影响较大,电子产品的发展使他们足不出户,现在的社交和沟通方式被各种App所替代,导致部分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出现了些问题。比如,身体素质下降,对生活的态度的改变,吃饭依靠外卖,不喜欢出去锻炼,整天对着网络形成手机依赖症。长时间的独处,造成了对他人的冷漠,缺乏同情心,缺乏爱心,不善于合作,不会为他人着想。运动能力弱,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弱,健康意识低,体育达标测试及格困难,没有挑战困难的精神。这些身体和心理问题都是目前体育课最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体育核心价值培养不够

在进行体育达标测试和体育竞赛时,弄虚作假现象频出。体育核心素养能够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精神,即在体育竞技裁判执裁比赛时,要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依据规章制度办事。学生要遵守、维护并宣传这种运动和竞赛精神。体育竞技是在公平的环境下所进行的,这是对选手的尊重,更是对体育精神的尊重;任何投机取巧,弄虚作假都与公平竞争的精神相违背,不符合体育核心价值的精神,是不被允许的。体育核心素养中的体育品德培养,也是对学生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提升。在集体性体育项目当中,每个人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人都与全队的利益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为团队目标努力奋斗的义务和责任。因此,每一个队员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绝对不能因为自己的失误,使得团队整体利益受损。

(三)体育学科中体育精神融入不足

体育课重在运动技能的教授,体育精神的融入愈发重要,但略显不足。体育核心价值是对体育文化的扩展,体育文化也是爱国主义的一种体验。少年强,则国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核心素养的融入,它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体育的一种形式,可以体现出体育独有的个性魅力和内涵。同时,体育核心素养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为了体育文化的发展,培养体育核心素养,我们可以把体育文化的发展的侧重点放在青年身上,将体育精神作为思政教育的关键点融入课堂,培养体育核心素养,也是发展体育文化的途径。

五、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习惯

为了培养体育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应言传身教,慢慢引导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树立良好的形象,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体能、运动认知、技战术运动能力,在课上或课下的体育展示、表演和比赛中,表现良好的运动能力,为后期自觉养成锻炼习惯打下坚实基础。结构化教学和情景化教学更加强调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完整性和应用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习惯养成不是由学校单方面完成的,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的通力配合全面提升锻炼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逐渐融入日常生活。

(二)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和意识

传授健康知识是对体育健康行为、体育意识培养和体育运动技能提高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通过理论知识带动技能、意识和行为的进步和提高。学生应自觉的完成自己设定的体育锻炼能力的任务,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将其融入体育锻炼的练习和比赛中,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并迅速适应环境,增强体育意识。体育精神和体育健康行为,要在体育教学中把体育健康意识渗透进去。比如,在运动竞技前,要做好热身准备,避免在做剧烈运动时身体产生不适,同时,比赛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做好自我保护。平时休闲时间,可以组织学生在学校的操场开设相关的体育健康知识实践活动,通过情境和结构化教学,让同学们可以身临其境,更好的全面了解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健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作用,激发其锻炼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三)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和精神

把学生的体育兴趣作为培养学生体育品德的基础,引导学生在运动和比赛中遵循行为规范和体育伦理,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观念。在真实场景的比赛中,培养体育精神,遵守比赛规则,尊重裁判和对手,都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内化体育精神的体现。培养体育品格和精神应在体育教学中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出现以下问题。如将学生的兴趣作为理由去强制其进行运动,在教学中出现与体育兴趣培养无关的体育锻炼,不能让同学们在兴趣的前提下更好的学习体育技能。通过参与体育竞赛,培养学生拼搏奋斗的精神,培养同学们的优秀品格,同时,全力以赴应对也是对比赛和队友的尊重。不同的比赛形式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体育精神,比如,娱乐性比赛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竞赛性比赛可以培养同学们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合作性比赛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六、结语

核心素养是引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风向标,高职院校的大学体育课程更应该融入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要把体育核心素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和体育精神相融通,通过增强自身能力去实现更高的社会价值。坚持体育锻炼,强健体魄,为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打下坚实基础。良好的体育核心素养也能帮助学生更深入的学习了解体育学科,这也是以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点。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体育锻炼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真正的体育精神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真正的体育精神
真正的体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