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科院校应用型翻译本科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022-12-30张天铸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51期
关键词:三明治学分校企

龙 芸,张天铸

(1.贵州医科大学 外国语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2.贵州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引言

自教育部出台《关于公布2005年度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结果的通知》以来[1],我国翻译本科专业的开设院校共有301所,其中贵州省共有8所[2]。郑庆珠指出我国传统的本科翻译专业具体的培养模式,很大程度上是照搬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模式[3]。仲伟合认为这种传统教育模式在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原则等存在问题[4]。随着翻译教学与研究的不断发展,一些学者开始探索本科翻译专业翻译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但是大多数研究只停留在理论论证层面,市场需求分析不够深入,较少考虑人才的出口问题,以及较少考虑地方因素和地方特色[5-9]。于是,一些学者开始基于校本现状探索符合自身的翻译专业本科的培养模式,如陈科芳根据浙江师范大学现状提出的翻译专业本科的培养模式,张春伏针对地方院校提出的“3+0.5+0.5”夹心式人才培养模式,陈佳慧针对吉林外国语大学提出的翻译实践量“套餐”式实践改革及张万钧的本科翻译专业实践教学的“5431”模式[10-13]。然而,上述研究多是在理论层面提出翻译专业本科的教学改革方向和培养模式的构建,并未通过一定时间的实验教学来检验改革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此外,之前的研究很少将课内、课外和校企三方进行整合性教学改革和实践。因此,本次研究将通过“多元互动、产教合作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来构建“三明治”教学实践模式,旨在探究有效可行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融合路径,从而提升翻译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一、教学改革背景和依据

作为医科院校的翻译本科专业,依托本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构建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所需的高层次医学翻译人才做好人才储备是本专业的目标和定位。但经过五年的培养,我们发现现有培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偏少。翻译专业总学分为185,但实践教学为25学分,仅占13.5%,而国内许多院校(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专业学分至少都占25%以上。二是实践教学形式只有论文、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三种形式,且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具体的专业挂钩要求;最突出的问题是,翻译相关课程没有设置实践教学学分。导致学生的翻译实践量不够,多文体翻译能力不足,医学方向翻译实践缺失。

二、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构建

正如李正栓所说,对于应用型翻译学科来说,只有大量的翻译实践,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翻译人才[14]。因此,在克拉申输入假说和pagiet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研究团队首先设计了“三明治”教学模式(见图1)。针对之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和学分缺失的问题,在大二、大三增加翻译实践学分,总计2个学分。学生在4个学期的课堂理论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参加校内翻译工作坊和校企合作的翻译实训项目获取实践学分。其中,校内翻译工作坊开展以医学翻译为主的实践,校企合作依托翻译项目开展多文体翻译实训。两种翻译实践形式让学生的翻译实践量大幅增加,翻译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图1 “三明治”教学模式

此外,作为“三明治”教学模式开展的保障,研究团队搭建了利于推动不同实践教学目的的多元化实践平台(图2),以确保翻译实践的常态化和规范化,为“培养具有一定医学翻译能力、兼具初步多文体翻译能力的翻译人才”目标提供保障。

图2 多元互动、产教合作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模型

三、实验设计和结果

(一)实验教学设计

本次教学模式改革实验对象为本校2016级(52人)、2017级(64人)和2018级(68人)翻译专业本科生,共计184人。实验教学时间从2019年7月至2022年8月,三个年级分别接受2学期、4学期和6学期的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采用“三明治”教学模式,即:课堂翻译理论及实践+校内基于项目的医学翻译实践+校外多文体翻译实训。目的在于通过加大课堂实践量、增加课外医学翻译项目和开启校企合作翻译实训项目等途径,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又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认知;此外,依托该教学模式,拟帮助学生认知真实翻译项目管理流程,并获得一定的翻译技术知识。最终让学生在“1+1+N”的实践中不断提升翻译综合能力。

在实验教学开始之前,课题组完成了校本翻译教学平台建设,配有800多篇动态化多文体翻译素材,且具有发布任务、自动批阅评分和评价分析等功能,为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融合提供了路径;此外,课题组依托师生共建的“翻译工作坊”,定期、订单式承接学校学报编辑部的英文标题和摘要校审任务及校内其他单位的翻译任务,为培养具有医学翻译专长的初级本科翻译人才提供了基础;另外,课题组与国内知名语言服务公司进行合作,利用各家所长,在寒暑假开启滚动式、项目式的翻译实训项目,为学生获取更多的职场技能、提高翻译能力提供了保障。

(二)实验结果

1.问卷调查及反馈。本次问卷调查以问卷星的方式对184名来自贵州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级、2017级和2018级翻译专业本科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84份。问卷内容主要是在教改阶段完成后对该实践教学改革中课堂翻译理论与实践、校内基于项目的医学翻译实践(翻译工作坊实践)及校外多文体翻译实训(合作校企实习)进行评价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1)就教学改革的实践实习课程设置而言,学生每天(工作日)在翻译工作坊实践与合作校企线上实习上花费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占比分别为90.12%与89.13%。88.04%的学生认为该实践实习强度适中。此外,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学改革的实践课程内容与之后的实践内容相关性较大。因此,学生对各阶段的课程安排持肯定态度,其满意度占比为98.91%。(2)就教学改革实践实习与医学的相关度而言,61.96%的学生认为实践内容和院校医学特色翻译专业相关性强。43.48%的学生认为实习单位的学习课程与社会实践的相关性强,50%的学生认为相关性一般。此外,超半数的学生认为通过实习进一步加深了对行业职业的了解及提升了具有医学特色的翻译专业能力。(3)就校外多文体实训(合作校企实习)而言,97.82%学生认为在校期间的翻译知识对实践有所帮助。学生对于实习的遗憾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缺乏真实的岗位环境体验,缺乏面对面交流,以及缺乏个人自制力与自我表现力,其占比分别为75%、15.22%和6.52%。此外超半数学生都非常重视锻炼专业能力、工作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提供角色转变的过渡期、就业择业创业的指导和工作经验积累。

2.就业和学业方向的选择。经过三年的教改模式推行及实践学分的逐步明细化,从一开始的2020届毕业生无人就业于语言服务公司,到2021届和2022届毕业生通过语言服务公司翻译测试并成功申请成为线上兼职译员的人数逐年增多,占比大幅提升:2021届(12人,18.8%)、2022届(25人,36.8%)。此外,教学改革让更多学生对翻译行业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学生中,选择翻译专业硕士方向的学生也逐年增多。此前大多数学生选择学科教育(英语)、应用语言学或文学;从2020届开始,选择翻硕方向考研的学生占比出现了逐年递增的态势:17.2%(2020届)、27.3%(2021届)和30.8%(2022届)。

四、讨论与结论

以理论为基调、以实践为核心的“三明治”教学模式在培养以医学为特色的翻译本科人才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经过三年的实验教学得以检验。该教学模式很好地契合了我校本科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初步的医学翻译能力、兼具一定的多文体翻译能力的初级翻译人才;同时,问卷调查结果及就业和学业选择趋势表明以实践为抓手的教学模式很好地契合了语言学习所倡导的“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反思理论、夯实理论;此外,依托真实项目的翻译实践和校企合作的翻译实训,让学生的翻译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得以快速提升,并帮助她们对翻译职业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大大消除了之前对翻译职业的畏惧感和距离感,有利于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业发展。

但是,本次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一些学生因缺乏自律性而不能自觉完成实训课程和翻译任务,学生对翻译量和翻译任务的选择随意性大,学生对翻译实践学分的获得方式和期限还存在疑惑等。针对以上问题,在教改后期,课题组分别推出“三严”管理机制(严格的过程管理、严格的实操质量把关、严格的公司实习实训要求),并制定了翻译实践类别及学分获得要求文件,以保障今后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对于学生提出的真实环境的实习或见习要求,近期无法开展。一旦条件允许,力争将线上和线下翻译实践实训结合开展。

总之,本次教学改革推行的“三明治”教学模式在学生的翻译能力提升、专业理解和就业观念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此外,该教学模式在培养多文体翻译初级人才的过程中很好地契合了学校学科特色,将医学翻译技能融合其中,为高层次医药学翻译人才的培养做好最基础的人才储备,也为医科院校翻译专业找到了一条生存和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三明治学分校企
三明治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学分美食
月亮的三明治早餐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纽约市最著名的三明治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