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护理对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12-29王宝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肢体脑出血

王宝兰

(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西 吉安 343000)

中医将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纳入“中风”的范畴,发病机制与肝阳暴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上扰,阴虚风动,痹阻脉络、气虚血瘀相关;病性是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不足,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血逆乱、络破血溢[1]。康复训练护理作为本病的常用护理手段,在患者的疾病护理中发挥了突出的效果,但在恢复期患者中,联合中医护理方法,已被证实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法[2]。本文研究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将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临床护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试验对象,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0.34±0.35)岁。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51~71岁,平均年龄(60.24±0.45)岁。2组上述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脑实质内非外伤性出血,年龄在50~7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患者多于活动中情绪激动或饮酒后突然发病;症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常见症状体征包括血压升高、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颈项强直、瞳孔改变,严重者在24~48 h内死亡;颅脑CT看到高密度灶;包含头痛及头晕、呕吐、意识障碍等体征[3]。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发生于脑基底节、鞘核、丘脑、小脑等部位的出血;出血量10~40 mL;发病后引发休克、发病后存在呼吸循环障碍者;患者或其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原因引发本病者[4]。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护理,观察组在康复训练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护理。

康复训练护理:初始患病者,以被动训练为主,训练主体为患者家属;护理期间家属可通过按摩患者身体进行被动屈膝、屈肘,以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减少关节粘连。对于脑出血已有明显改善的患者,采用被动训练与主动训练相结合进行锻炼。

中医针刺护理:以头部穴和远端穴为主,配合辨病或辨证取穴。首先取患者头部百会、四神聪,配合曲池、合谷、内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在出血早期或稳定期,采用醒脑开窍方法进行护理。每日1次,留针20~30 min。脑出血患者针刺护理取决于患者的病情,要在患者耐受情况下进行;脑出血之后,为防范患肢肌肉萎缩、促进患肢的功能恢复等,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行针刺护理。配合患侧上肢合谷、曲池、内关等,下肢取涌泉、照海、昆仑、内外膝眼等;以拇指指腹、中指或食指分别按压合谷、内关穴,另一手拇指、中指或食指按压曲池、少海;同时托住患者肘关节,将上肢托起,于肱骨外旋状态下,进行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及指关节的被动活动,然后操作者一手中指、食指按压患侧下肢内外膝眼,另一手中指、食指按压照海与昆仑,并以双手抬起患侧下肢,进行髋关节运动;上述动作重复10~20遍,并定时为患者翻身,每天1次。指导患者进行电动起立床训练;伴有语言障碍者,可指导其进行语言认知训练;同时还需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每天1次。

1.5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包括显效、有效、无效。临床疗效=显效率+有效率。(2)肢体功能指标。包括肢体功能障碍提升度、康复训练度量值、运动意念提升度,数值越高,疗效越佳。(3)生活能力恢复指标,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16完全正常,>16不同程度功能下降;单项分1分正常,2~4项以上≥3或总分≥22,提示有明显的功能障碍。Barthel:60分以上:有轻度残疾,但生活基本自理;40~60分:中度残疾,生活需要帮助;20~89分:重度残疾,生活需要很大帮助:<20分: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肢体功能指标 观察组在肢体功能障碍提升度、康复训练度量值、运动意念提升度上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指标情况比较

2.3 生活能力恢复指标 观察组ADL、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脑出血患者生活能力恢复指标比较 分)

3 讨论

脑出血是指由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不是由外伤引起的出血。在所有中风患者中,脑出血的比例为20%~30%,并且脑出血的急性病死率超过30%,其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该疾病的原因与脑血管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高危病证包括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脑血管硬化。在脑出血发生之前,患者通常会情绪激动,突然跌倒,起病急,病情危险,早期病死率高,脱离生命危险后大多数患者出现认知、运动、吞咽及言语障碍,后遗症频发。中医理论认为脑出血属中医“中风”范畴,病机以血、风、痰、火、虚、气为主,为本虚标实之症,概括其病机为脑络瘀阻、气虚血瘀,中医护理措施的原则为祛瘀生新、补气活血。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在上述试验中被证实为有效护理本病的可行性方法。

研究[6-8]表明中医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护理,可促进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突出表现在护理后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级显著提高;SF-36量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健康及社会功能评分提高;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的能力,突出表现在护理后,患者的神经功能NHISS评分、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提高价值(P<0.05)[8]。通过建立早期康复小组,依据患者情况制定早期康复训练方案,为患者提供亲情支持、情志调护及声乐干预等,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康复效果。在方法上,还通过协助翻身、被动运动、患肢训练、良肢位的摆放、脑电生物反馈护理等,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突出,尤其表现在护理后对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恢复效果上较为突出,值得在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大力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肢体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