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清原饮论治小儿呼吸系统感染后长期低热的体会

2022-12-29吴超燕石效平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丹皮草果邪气

周 庆,吴超燕,石效平

(1.北京市东城区龙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北京 100061;2.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妇幼保健院中医儿科,北京 100061;3.中日友好医院儿科,北京 100029)

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治疗后期部分病例会遗留长期低热。这类患儿以低热为主诉或者唯一症状,体温波动于37.0~38.5℃之间,病程可持续两周或者更久,实验室检查多无明显异常,西医目前尚无针对性治疗措施。小儿低热隶属于中医“发热”范畴,中医治疗此症具有退热快,效果持久的优势,且能增强患儿体质,减少反复。笔者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以正邪动静为主线,参考名方青蒿鳖甲汤及达原饮,自拟清原饮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后长期低热收效满意,简述心得体会如下。

1 低热病因

小儿低热常发生于呼吸系统感染后期,以低热,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下午以及夜间加重为基本特点。病因有四:(1)小儿体质,形气柔嫩,稚阳未充,稚阴未长[1],易寒易热。(2)温邪居多。刘弼臣教授曾言:小儿疾病的发病情况,一年四季中多属热病,不是温热,就是湿热,所以,叶香岩先生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曾云:小儿纯阳,热病居多[2]。据笔者门诊观察,随着自然气候环境的变化,幼儿保育水平的提高,小儿外感温邪者越发多见,温邪易化热伤阴。(3)外感误治。或见热清热,药偏寒凝,或见虚补阴,药过滋腻。(4)调养失则。未顾护脾胃,过早食用生冷厚味,辛辣油腻,食积不化,郁热内生。

2 理法方药

2.1 低热病机

小儿低热证属虚实夹杂,病机为邪气内伏,郁热阴虚。辨治要以驱邪扶正为主,治法拟为透邪清热,养阴凉血。

2.2 组方思路

清原饮源于温病学经典,由青蒿鳖甲汤与达原饮相合而成。青蒿鳖甲汤出自《温病条辨》,用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之低热,具有透邪养阴清热凉血之功。达原饮创自《瘟疫论》,用治外感疫疠,邪伏膜原,具有开达中焦,辟秽化浊,清热解毒之功。两方皆具攻邪之意,兼可养阴,前者透阴分余热出外,后者宣畅郁邪于内,二者结合内透外达,攻中有补,邪气无驻足之地。

2.3 药气配伍

清原饮基本组成:青蒿,白薇,地骨皮,黄芩,丹皮,花粉,草果,槟榔。以青蒿、白薇为君。青蒿善透,芳香通络,透邪外出,“退骨蒸劳热,故阴虚而又感邪者最宜”[3]。白薇,性良气纯柔和,寒而微散,善泻血分而凉血,兼利小便,引热外出。地骨皮与青蒿反佐,一出一入,一收一散,一透一敛,相得益彰。花粉凉润,性动气降,性动则生津不留邪,为补阴之佳选。黄芩清热益阴。丹皮,凉血散血,清散血中伏邪。师法达原饮[4]方意,草果健中运脾,芳香化浊,宣透伏邪,槟榔宽中降胃,导滞消积,两者升降相合,条畅中气,使得气机流传,邪气得除,正气来复。

2.4 临证化裁

(1)津液耗伤,潮热盗汗,唇红颧红,咽干口干,舌红苔少者,去草果,酌加玄参、北沙参、石斛。气阴两伤者加百合,太子参。

(2)乳食积滞,纳呆口臭,便干腹胀者,去丹皮、花粉,可增神曲、生麦芽、生谷芽、莱菔子、胡黄连。

(3)痰湿体质,湿气内阻,舌苔厚腻者,去知母、花粉,备选芦根,大豆黄卷,车前草。

3 验案举隅

3.1 病历概述

患儿女,6岁,2021年11月29日初诊,主诉:发热两周。患儿两周前因发热,咽痛,咳嗽等症,于外院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口咽部和呼吸道症状消失,尚余低热。刻下症见:低热昼轻夜甚,昨夜体温38.2℃,今晨37.5℃。手足心热,口干喜饮,睡眠不安,辗转反侧,盗汗梦呓。面色不荣,两颊微红,纳谷不馨。大便干,三日一行。平素体瘦,多汗易感,偏食挑食。查体见:咽红,咽峡部未见疱疹。舌红,苔黄津少,脉细数。核酸检测阴性,血常规及各项检查未见异常。诊断:发热。辨证:温邪内伏,阴虚郁热。治法:透散郁邪,清热凉血。处方:青蒿9g、白薇5g、地骨皮5g、牛蒡子5g、丹皮4g、黄芩5g、蒲公英4g、焦槟榔3g、淡竹叶3g,3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早中晚餐后服用。二诊:白日体温已趋正常,夜间体温37.9℃。口干多饮,盗汗梦呓,喜掩面俯卧,手足心热,纳呆。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方药:青蒿9g、白薇5g、地骨皮5g、花粉5g、石斛5g、草果3g、焦槟榔3g、炒神曲4g、生山楂4g,5剂,水煎服,早中晚餐后服用。三诊:低热多汗已愈,口干梦呓好转。手足心热,纳差便干。继以膏方善后,方含白蔻、草果、石斛、黄精、茯苓、百合、苏梗、太子参、炒白术、姜厚朴、缩砂仁、生麦芽、生荷叶、白扁豆、炒山楂等。随访两月,低热未再复发,诸症皆愈,食欲改善,体重增加,体质增强。

3.2 病案简析

患儿外感温邪起病,余邪羁留而正气已虚,故热势缠绵不愈。咽红,舌红,口干喜饮,手足心热,脉细而数,表示余邪尚在营血。梦呓不安,辗转反侧,苔黄津少,为内有郁热之象。两颊泛红,体瘦便干,盗汗眠差,是为阴虚有热。发病节气适逢秋燥之令,金水不足之季。病机为温邪伏内,郁热伤阴。治以清原饮。诊治思路:首诊先以清热凉血、透散郁邪为主,原方去花粉草果,加牛蒡子蒲公英利咽解毒,淡竹叶利尿除烦。频服能使药力持续。二诊显效,血分之邪热已清,气分犹有余邪郁热,应清透余热,酌增滋阴运脾之品。去牛蒡子、丹皮、黄芩、淡竹叶、蒲公英,取用石斛花粉养阴,配合草果、山楂、神曲,健脾开胃,运化药力,动静结合。三诊邪去正虚,运脾育阴以防复发。收尾宜缓宜柔,取膏剂“润物细无声”之意象。

4 心得总结

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治疗到了后期,常见余邪未尽而正气不足,加上幼儿体质及调养因素,共同导致低热的发生。病机上,正邪两气的虚实消长,顺逆进退,贯穿了低热发展的因果始终。辽宁儿科界名医赵纯璞先生指出:一切疾病的根本问题,还是正气与邪气的关系问题[5]。学者有言:应调邪正,气治至精,不知邪正,是为妄行也[6]。治疗要以低热病机为靶向,审邪气之深浅,侯正气之盈亏,定攻补之主从。

清原饮以温病学名方为基础,凸显了药气的动静配伍:1.邪气静伏于内,优选药气灵动之品,攻散鼓动邪气,使得真气流行,邪去正复。2.清解与疏导并重。清热药须宣散流通,避免寒凝,滞封病邪,并将余邪残热顺势透出体外。3.升降中气,交通内外。中日友好医院石效平教授主张活用运脾法调治儿科病证[7],本方用草果槟榔,一升一降,具有运脾透邪、畅中达外的作用。

综上,笔者以清原饮治疗小儿长期低热,融入了正邪动静的辨证思维。正邪动静是对立统一关系,属于内经阴阳哲理,是中医气学理论[8]的重要内涵,对于中医生理病理、处方用药均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丹皮草果邪气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丹皮酚对胰腺癌PANC-1细胞凋亡及GRP78/TRAF2信号通路的影响
不同烘干方式对怒江草果产品质量的影响
炖肉放草果,提鲜健脾
丹皮酚衍生物的活性研究
利用Briggs-Rauscher振荡体系检测丹皮酚
幸福来自感动
豆花
别轻易拔罐刮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