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血分期论治酒渣鼻的临床经验

2022-12-29陈媛媛杨皓瑜白彦萍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脓疱凉血丘疹

陈媛媛,杨皓瑜,白彦萍

(1.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北京 100039;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北京 100010;3.中日友好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 100029)

酒渣鼻是一种发生于鼻及鼻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为主要的临床特征,女性多于男性[1]。本病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局限性,病程易迁延难愈,少数患者可发展成鼻赘,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和生活质量[2]。白彦萍教授认为“血”的运行失常是本病的根本病机,临床中注重“血”在酒渣鼻不同阶段时期的表现,在调“血”的基础上辨证施治,临床效果显著。现将其经验和典型病案总结如下。

1 酒渣鼻的中医学认识

《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道“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指出了外感风寒致局部气血凝滞而成粉刺是其病因之一。《素问·刺热病论》言道“脾热病者,鼻先赤”;《彤园医书》言道“酒糟鼻……由胃火熏肺,更因风寒外束,血瘀凝结,故先红后紫,久变黑色,甚是缠绵”[3],指出除外感风寒这一因素外,肺火、胃火、脾热所致的血热是其内因,亦是此病迁延难愈的特征。

2 从“血”分型辨证

白彦萍教授认为酒渣鼻的成因有血热和血瘀两种情况,不同发病阶段以皮损辨证为主。酒渣鼻主要分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丘疹脓疱型和肥大增生型[4]。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和丘疹脓疱型多属血热证,形成血热的原因或为风热侵袭肺经,肺开窍于鼻,风热上熏而发;或为饮酒、过食辛辣油腻腥发之物而致脾胃湿热上蒸颜面而发;或为情志失常,肝郁化火,挟气于上,鼓动血脉而发。根据红斑的颜色可以观察热的程度,热轻则斑色浅淡,热重则斑色鲜红,热炽则斑色紫红。脓疱多为热毒或湿毒所致,故丘疹脓疱型还要考虑毒邪和湿邪。脓黄稠有红晕者为湿毒,脓液较多者属热毒。

部分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和丘疹脓疱型的患者同时还兼有血瘀证,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若患者患病日久,血液受热煎熬而黏滞,运行不畅而致血瘀,证见斑色紫红无光泽,舌质绛,苔少,脉细数。②服用过多寒凉药物耗伤阳气,证见斑色暗红,畏寒肢冷,纳少腹胀,大便糖稀,舌质暗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③感受寒邪而致血液运行不利而凝聚成瘀,证见紫斑或色泽褐暗。结节多为郁滞,故肥大增生型辨为血瘀证。

3 从“血”分期论治

皮疹初期(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以凉血活血为主,临床应用凉血五花汤加减。皮疹中期(丘疹脓疱型),瘀热互结成毒,临床选用皮炎汤、温清饮、凉血清肺饮加减。皮疹后期(肥大增生型)血瘀为主,治疗应活血散结,临床选用通窍活血汤加减。白彦萍教授认为酒渣鼻病因及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治疗时血热和血瘀应同时兼顾,寒凉药物不可量大或久用,应祛邪而不伤正气,过于寒凉使血液凝结不利于红斑的消散,凉血的同时还需益气养血。

3.1 凉血五花汤

凉血五花汤出自《赵炳南临床经验集》[5],由红花、鸡冠花、凌霄花、玫瑰花、野菊花组成,具有凉血活血、疏风解毒的功效。鞠通《温病条辨》曰:“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凉血五花汤所用中药皆为花,花性轻清上浮,适用于血热发斑、热毒阻络所引起偏于上焦的红斑类皮肤病,如面部红斑性皮肤病[6]、痤疮[7]等。白彦萍教授在上方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槐花、金银花、月季花等花类药物。白教授认为斑色鲜红或紫红以及血管扩张严重的为热邪重,易动血,药物炒炭后入血分,增强凉血止血之功效,常用银花炭、生地炭等。

3.2 皮炎汤

皮炎汤出自《朱仁康临床经验集》[8],由生地、丹皮、赤芍、知母、生石膏、金银花、连翘、竹叶、生甘草组成,具有清营凉血,泄热化毒的功效,适用于血热型皮肤病。白彦萍教授对于疱液脓黄稠者加茵陈、生薏米、车前子等清热利湿之品;对于脓液较多者加蒲公英、夏枯草、鱼腥草等清热解毒之品;对于肝火上炎,局部灼热者加羚羊角粉清肝泻火解毒;对于心烦、失眠、口舌赤烂疼痛加莲子心清心安神。

3.3 温清饮

温清饮为明代龚廷贤所著《万病回春·血崩门》中名方,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组成,具有养血活血、清热燥湿解毒、调和气血的功效[9]。此方适用于患病日久、服用过多寒凉药物或感受寒邪的患者,此类患者血热证的同时还夹瘀。若疹出不透,则用升麻、薄荷等解表透疹。

3.4 凉血清肺饮

凉血清肺饮出自《朱仁康临床经验集》[8],由生地、丹皮、赤芍、黄芩、知母、生石膏、桑白皮、枇杷叶、生甘草组成,具有清肺胃经热的功效。临床适用于偏肺胃经热者。若胸中烦闷、虚烦不眠者加淡豆豉;大便秘结者加牛蒡子、大黄、大青叶;咳嗽有痰加地骨皮、生侧柏。

3.5 通窍活血汤

通窍活血汤源自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红枣、老葱、鲜姜、麝香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窍活络的功效,治疗发于头面部皮肤病疗效最为显著[10]。白彦萍教授在此方的基础上常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术、没药等活血散结之品。

4 验案举隅

患者女性,48 岁,因“面部红斑、丘疹、脓疱2年余”,于2019年10月14日至中日友好医院就诊。患者两年前不明原因出现面部红斑、丘疹、脓疱,曾多次就诊于外院皮肤科,口服米诺环素,面部外用吡美莫司软膏后症状较前好转,但皮疹反复发作。自发病以来月经不调,量正常,色黑有血块,二便调,心烦,睡眠欠佳。既往无特殊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舌暗红苔薄脉弦。专科检查:鼻部及双颊潮红,散在丘疹、脓疱,呈针尖大小,脓液黄稠。西医诊断:玫瑰痤疮。中医诊断:酒渣鼻,辨证为血热证。治以凉血养血,清热解毒之法。处方:凌霄花15g、月季花15g、鸡冠花15g、生槐花12g、黄芩15g、黄连12g、赤芍15g、丹皮15g、生地12g、生侧柏15g、鱼腥草15g、升麻15g、防风15g、炒白术15g、清半夏12g、茯苓15g、炒扁豆15g、生甘草10g,14 剂,水煎服。2019年10月28日二诊:患者皮疹减轻,丘疹脓疱部分消退,睡眠较前好转,仍心烦,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前方加丹参15g,14 剂,水煎服。2019年11月11日三诊,患者皮疹基本消退,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原方不变继续服用7 剂。2019年11月30日随访,患者目前无新发皮损。

按语:患者平素脾气急躁,心肝火旺,火热上炎,使面部潮红,火热郁滞,化为脓疱,故辨证为血热型。方中首选花类入药,因从四气五味论,均属辛散升药,可引药上行。凌霄花、鸡冠花凉血活血;生侧柏、生槐花清肝火凉血除烦;月季花活血调经;升麻清热解毒。因患者月经不调,色黑有血块,考虑病邪入血分,日久影响血液运行,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故以生地养血补血柔肝兼凉血;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脓疱为针尖大小,脓液黄稠,考虑体内有湿毒,故以黄连、黄芩、鱼腥草清热泻火解毒;清半夏燥湿,防风胜湿;炒白术、茯苓、炒扁豆健脾化湿,相互配伍使胃肠津液输布正常;生甘草调和诸药。二诊后患者皮疹减轻,丘疹脓疱部分消退,加丹参活血祛瘀、凉血除烦安神。

猜你喜欢

脓疱凉血丘疹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为主中药治疗活动期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得了丘疹怎么办?了解这几点治疗方式很重要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羊传染性脓疱病综合防控措施
羊传染性脓疱口炎控措施
花露水治蚊虫叮咬?治标不治本!
白茅根煮藕 治牙龈出血
槐树
中药合紫外光照射治疗33例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