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2022-12-28兰甜甜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积极心理学

摘要: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寻求有效的教学实践策略,有助于提高师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支撑下,创设积极的学习目标,运用生动活泼的情境引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物理课堂教学;生活中的透镜

对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特曼和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最开始研究的是婚姻幸福感和生活的意义。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开始研究人性中积极的一面。2000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和西卡森特米哈伊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发表“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标志着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形成。积极心理学与消极心理学是相对的,其研究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论来研究人类的幸福。它倡导积极的心理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为主要研究目标。

积极心理学理论对课堂教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积极的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起到推动、调节、维持和定向的作用, 如兴趣、情感、意志都具有发动、强化、支配的作用。学生想不想学,学到什么程度,往往不是由认知因素决定的,而是受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支配的。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寻求有效的教学实践策略,有助于提高师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下面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生活中的透镜”为例,尝试探索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教学实践。

一、 创设积极的学习目标,促进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学习目标的设定应注重学生积极品格的培养,要培养学生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就物理课的学习而言,教师要培养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始终抱有探索欲和求知欲望,对学习化被动为主动。除了设置具体的积极学习目标外,在目标内容的选择上也要凸显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师在制订学科学习目标时,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既不能把学习目标定得太低,也不能定得太高,难度要适中,要能使各层次学生都能接受。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收获的喜悦和成功,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我们以“生活中的透镜”一课中的学习目标为例进行讨论。“生活中的透镜”是本册教材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二节内容,学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透镜如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等,对它们成像特点已经有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可以说,本节课是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而做的一节准备课。为此,在设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的时候,教师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学生积极探索品格的培养,也就是要善于创造积极的学习目标。在教学的目标的设定中,趣味性、积极性同知识性同等重要。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可具体设计如下:

1.能说出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能描述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2.经历观察模型照相机成像及模拟照相的过程、经历观察投影片成像及像的变化的过程、学会有目的地观察,并能表述观察的结果。

3.对凸透镜成实像、虚像进行对比分析,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4.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透镜成像,表述观察的结果,分享获得成功的愉悦;有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规律的情感。

5.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其中,第4条和第5条学习目标是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目标设定,更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可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这样的目标制订,以学生为本,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这样的学习目标,更加注重学生探索、合作、交流、分享等行为的预设,这些行为的设定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并在积极的情绪因素作用下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 运用生动活泼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得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开展课堂学习。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生动活泼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探索兴趣。

以本节课的教学引入為例。课前,教师在黑板上布置摄像头,对班级情况进行摄影,并把画面投影到大屏幕上。学生进入教室后看到自己和同学的影像,都忍不住偷笑,兴致勃勃地注视着大屏幕。

在愉快的氛围中,上课铃声响起,师生互相问好,教师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

师:请问大家在大屏幕中都找到自己了吗?

生:找到了。

师:哪位同学知道,大家是通过什么工具投影到大屏幕上的?

(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了黑板上方的摄像头)

生:是摄像机的摄像头。

师:除了摄像机还有什么?

生:投影仪。

师:摄像机收录我们的影像,投影仪把影像投到大屏幕中。这两个设备都有一个关键元件——透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透镜。

教师在多媒体上放映多张有关露珠的图片。(露珠中也有各种图案,有的里面是花的倒影,有的里面是放大的叶脉)

师: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展示的几张图片,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内容?春天和秋天的早上,露珠随处可见,同学们有仔细观察过露珠吗?屏幕上这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其实就是一个个透镜,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露珠中有什么特别的图案吗?

生:我看到露珠里有叶子、花朵。

师:你能描述一下露珠和花朵有什么不同特点吗?

生:花朵是倒立的,叶子是放大的。

师:透过露珠我们看到的,有的是叶脉放大的像,有的是远处花的倒像,说明作为透镜的露珠能成不同的像。透镜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应用,你能想到什么?

生:眼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

师:看来大家很善于观察生活。其实,透镜在不同的仪器设备中,所成像的特点是不一样的,但是都可以归为三大类,这节课我们就选取这三类中各自的典型代表——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主要学习它们的成像特点和原理。

学生举出了很多生活中的透镜,教师也通过投影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的透镜,如各种摄像机的摄像头、天文望远镜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眼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的镜头等。其中有学生提到的,也有学生没有提到的,他们都非常感兴趣,目不转睛地看着图片,听着教师的讲解。在学生一双双富有求知欲的眼神中,教师开始了本堂课的教学。

本节课的引入时间较以往的课堂相對长一些,主要是考虑到给学生更多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建立联系。本次课堂引入,主要采取情境的方式,力求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情绪。首先,教师投影学生自己的影像,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其次,以生活中的透镜为线索,以自然中的实物、生活中实例等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不断扩展到学生不太熟悉的情境,一步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既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又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样,在积极的思维兴趣带动下,学生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强化学生个体积极心理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多注重知识理论的输入,却忽视了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很多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以及天赋等被忽视,使他们长期处在压抑的学习状态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增加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构建学生积极的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有趣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体验更多的快乐,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勤思考、会思考的品质及遇到困难敢于探索、努力克服的精神。教师要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要培养学生对待问题的探索精神和抗挫折能力,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使学生在积极快乐的情绪体验中健康成长。

在本节课中,为了能够增加学生积极的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教师特意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环节一】点蜡烛许愿望

以往的很多教学设计中,只有点蜡烛没有许愿这个环节。本节课,我们希望借助这个平常的“点蜡烛吹灭”的环节能够增加物理课堂上的趣味,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浪漫”的氛围。教师决定让学生闭上眼睛许个心愿再吹灭,大家在这样“浪漫”的情绪体验中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

【环节二】“偷用”学生的照片

在本节课上,教师有提到照相机,但是需要什么照片呢?教师巧妙地想到了拍班级内的学生照片,这样更能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能偷偷给大家制造惊喜,当然不被学生发现有一些难度。为此,教师提前抓拍了学生的学习瞬间,在本节课上展示。在教师播放这些照片的时候,课堂中发出阵阵笑声,每位学生脸上都流露出惊喜和幸福的笑容。

【环节三】“急刹车”,激发探索兴趣

在本节课中,教师布置了“动手动脑学物理”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尝试在光屏上找到蜡烛的像。学生点燃蜡烛,通过不断地移动,找到了蜡烛的像。很多学生都在思考:为什么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就不同?正在大家兴致勃勃地讨论的时候,教师紧急叫停了此项学习任务。学生带着这个疑问,进入到下节课“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学习。教师的巧妙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四、 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虽然简单实用,但是过于平淡,学生的学习任务不明确,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不足,因此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支撑下,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尝试布置多种明确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带着任务开展学习。在参与学习任务中,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等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带着学习任务,积极参与到任务的完成中,做学习的主人,能够获得学习的满足感,从而产生更多积极的心理体验。此外,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相混淆,更要避免教师活动过多。教师应尽可能多设计学生活动环节,鼓励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他们在探索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中,我们设计了实验观察和小组活动两项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具体如下。

【任务一】观察透镜成像特点

教师手持一个凸透镜,在教室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停在距离墙近一些的位置。

师:同学们,你们能在墙上能看见什么现象?请描述你们所看到的现象,并针对此现象提出问题。(教师出示一种光屏,离墙较远的学生可以拿光屏充当墙)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到现象的学生发出惊奇声,越来越多的小组看到现象。

师:有没有没看到的现象的同学?(教师的目标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到现象,在此基础上描述现象)大家都看到了,请描述一下你们看到的现象。

生:我看到窗户倒过来了。

生:我看到窗户和人缩小倒立的像。

生:我看到后面的两个人是倒过来的。

生:我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个窗户、窗帘、外面的树都是倒过来的,非常清晰,而且比原来小得多。

师:大家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了看到的现象,可以看到倒过来而且缩小了的窗户,由此可以看出大家的观察能力都很强。那么,如果我们把真实的窗户、窗外景色等统称为物,光屏或者白墙上看到的统称为像,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教师提出任务问题:

1. 请你用物理语言描述一下看到的图像与实物相比,有什么特点?

2. 生活中哪些透镜的成像特点与实验中的成像特点相似?

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和引导,学生对学习任务产生兴趣,并带着任务开展本节课的学习。

【任务二】小组合作

教师用光具座模拟照相机成像,引导学生有目的观察,并将像与物体作对比。教师在演示中不断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总结出了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下面,我们利用光具座来进一步寻找照相机的成像特点,请同学们分别测出像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和物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对比两个距离,你发现了什么?照相时,要想使照片上人物的像大一些,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成像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实验操作的最后,教师给学习小组提出任务问题:

1.像和物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2.如果想改变光屏上像的大小,可以怎么做?

针对教师的任务,学生用小组汇报的形式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报,这样就使每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任务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学生活动时,问题的设计应该具体明确。如学生讨论什么?几名学生讨论?讨论到什么程度?讨论的最终的结果是什么?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汇报的时候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设计不细就会在课堂上出现学生任务不明确,学习效果自然就难以达到。

教师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从学习目标、教学导入、教学环节、学习任务、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巧妙设计,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迟莹.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8(22).

[2]兰甜甜. 基于学会学习素养的“情·知教学”策略探析[J]. 辽宁教育,2020(24).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物理课堂教学积极心理学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浅谈如何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大情景”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使用及教学设计分析
浅谈中学物理课堂中的创新教学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让“小组合作”点亮物理课堂
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