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烯烃制品中的抗氧剂

2022-12-28张仲荣李明贺李骊璇

化学分析计量 2022年11期
关键词:聚烯烃抗氧剂异丙醇

张仲荣,李明贺,李骊璇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天津 300300]

聚丙烯(PP)与聚乙烯(PE)作为一类性能优良的高分子塑料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包装、建筑、医药、农业、食品、电子电气等众多领域。很多塑料制品在生产制造、储存、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机械力、热、光、氧的作用,未经抗氧处理的塑料很容易发生氧化、老化从而降解,直接造成褪色、硬化、龟裂、光泽差等现象,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塑料材料生产加工中往往要添加特殊的助剂——抗氧剂。抗氧剂是一种能抑制和延缓聚合物材料氧化和降解的化学助剂[1],它有效地拓展了塑料的使用条件,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寿命。酚类抗氧剂与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并用能够产生极好的协同效应,与受阻胺光稳定剂(HALS)一起使用时能提高聚合物的耐候性能及耐变色性[2-3],为聚烯烃助剂中的经典搭配。塑料中抗氧剂的选择,通常根据塑料材料类型、相容性、耐迁移性、可加工性、环保性、协同效应、成品的使用环境条件等多因素进行确定[4],而抗氧剂添加量对于塑料性能和寿命影响很大。

目前塑料中的抗氧剂含量检测方法有液相色谱法[5-6]、液相色谱-质谱法[7]、气相色谱法[8-9]、气相色谱-质谱法[10-11]、红外光谱法[12-14]等。抗氧剂1010、1076、1098、168、626 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中均含有苯环结构[1],在紫外波长范围(190~400 nm)有吸收。笔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建立了汽车用聚烯烃中抗氧剂含量的测定方法。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1260 型,配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ME204 型,感量为0.1 mg,瑞士梅特勒-托利多集团公司。

甲醇、异丙醇、环己烷、二氯甲烷、乙腈:均为色谱纯,天津科密欧试剂有限公司。

抗 氧 剂1010、1076、1098、168、626 标 准 样 品:纯度(质量分数)均大于99%,德国巴斯夫股份公司,5 种抗氧剂化学名见表1。

表1 抗氧剂代号及化学名

1.2 样品处理方法

回流萃取:将样品粉碎至粒径小于1 mm,取一定量的样品,准确加入50 mL 异丙醇进行回流提取2 h,加热保持溶剂微沸状态。

1.3 液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柱(150 mm×4.6 mm,5 μm,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柱温:40 ℃;流动相:乙腈-水,流量为1.5 mL/min;梯度洗脱程序:0~7 min 时乙腈-水体积比为75∶25,7~45 min 时为乙腈;检测波长:230 nm;进样体积:10 μL。

2 结果与讨论

2.1 样品处理方法选择

由于抗氧剂在塑料中以固体形式存在,而且加热溶剂有利于抗氧剂溶解,为了提高萃取效率,萃取抗氧剂时均都采取加热方式。采用回流萃取法,用不同的溶剂对样品中抗氧剂萃取2 h 后进行分析,考察不同溶剂的萃取效果。抗氧剂1010 和168 的萃取效果比较见图1(以异丙醇溶剂萃取抗氧剂的结果为参考),结果发现异丙醇对高含量抗氧剂或低含量抗氧剂的萃取率均最高;而环己烷溶剂对于样品中的高含量168 萃取效果好于其它溶剂,但是环己烷在加热时会溶解部分聚烯烃小分子,过滤阻力大,且会缩短色谱柱的寿命,也不易采用乙腈进行反相色谱分离,因此不推荐使用环己烷。最后为了保证在聚烯烃材中抗氧剂1010 和168 充分溶出,回流萃取的最佳溶剂选择异丙醇。

图1 回流萃取下抗氧剂1010、168 的萃取效果比较

对于在实际样品中未检测到的抗氧剂1098、626、1076,采用加标方式考察其萃取效果。采用热压方式将一定量的抗氧剂添加到聚丙烯塑料样品中,每份样品控制在0.5 g 左右,添加抗氧剂质量比例为0.1~0.5%,通过测定抗氧剂的回收率来考察抗氧剂的萃取效率,结果如图2 所示。由图2 可知,用异丙醇作溶剂萃取抗氧剂的萃取率优于其它溶剂,且萃取率大于84%,因此对于抗氧剂1098、626 和1076 的萃取溶剂最终确定为异丙醇,同前述抗氧剂1010 和168。

图2 回流萃取下抗氧剂1098、626、1076 的萃取效果比较

超声萃取和回流萃取两种方法对抗氧剂萃取效果比较如图3 所示。

图3 超声与回流萃取抗氧剂比较

由图3 可知,采用异丙醇回流萃取的抗氧剂1010 含量结果高于超声提取约20%,其它抗氧剂在异丙醇回流与超声萃取的含量结果相当,因此综合考虑,为了一次性获得所有目标抗氧剂1010、168、1098、626、1076 的准确测定结果,选择采用异丙醇作为溶剂回流萃取方式,另外加热保持微沸状态,避免出现爆沸,尽量减少溶剂挥发损失。

2.2 色谱分析条件优化

2.2.1 检测波长的选择

利用液相色谱DAD 检测器对5 种抗氧剂的标准样品进行光谱扫描,各抗氧剂均有2 个紫外吸收峰带区,分别为200~240 nm 与250~300 nm。用甲醇-水作为流动相时,抗氧剂在200 nm 处最大吸收处接近紫外极限区域,与甲醇200~210 nm 和水的200 nm 吸收峰有较大重迭,因此不适合作为检测波长;用乙腈-水作为流动相时,乙腈和水的吸收波长为190~200 nm,同样也不适合选择200~210 nm作为抗氧剂的检测波长。抗氧剂的230、275 nm 紫外吸收则不受流动相干扰,且抗氧剂在230 nm 的紫外吸收强度明显高于275 nm,故选择230 nm 作为检测波长,275 nm 可作为定性参考波长。

2.2.2 色谱柱的选择

由于抗氧剂的极性较强,色谱分离选择亲水性较强的Eclipse XDB-C18色谱柱,比较了长度分别为250 mm 和150 mm 的两款色谱柱对目标物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在保证分离效果的情况下,长度为150 mm 比250 mm 的色谱柱分析时间缩短10~20 min,效率更高,可节约流动相并节省分析时间,故选择长度为150 mm 的Eclipse XDB-C18色谱柱。

2.2.3 流动相分离条件

采用抗氧剂单一标准样品进行定性,确定抗氧剂的出峰顺序及保留时间。针对抗氧剂的流动相选择,文献中多以乙腈体系作为流动相,笔者考察了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时各抗氧剂的分离情况,柱流量选择1.5 mL/min,在前7 min 内流动相中乙腈与水的体积比从75∶25 逐渐变化到100∶0,降低乙腈体积分数主要为了分离2,4-二叔丁基苯酚和抗氧剂1098,其次优化了抗氧剂1010 和抗氧剂626 的分离度,而当7 min 后保持流动相乙腈的体积分数为100%时,抗氧剂1010 和抗氧剂626 分离度也不会变差,在35 min内所有的抗氧剂实现了完全分离,且色谱峰峰形较好,如图4 所示。

图4 抗氧剂的液相色谱色谱图

同时考察了柱流量分别为0.8、1.5、2 mL/min 时的抗氧剂分离情况。当柱流量为0.8 mL/min 时,所有抗氧剂可以实现完全分离,但抗氧剂色谱峰有所展宽,而且整个分析时长比1.5 mL/min 的柱流量增加了10 min;当柱流量增加至2 mL/min 时,分析时长大幅缩短,但2,4-二叔丁基苯酚和抗氧剂1098分离度变差,影响了抗氧剂1098 的准确定量;其次流量大时泵压过高,容易造成色谱柱两端的塑料连接件损伤从而导致漏液。通过多次试验摸索,为了得到抗氧剂的良好分离度,生成对称色谱峰,同时分析时间又不至于太长,最终选择流量为1.5 L/min。

2.2.4 柱温的选择

抗氧剂168 在5 种抗氧剂中保留时间最长,故用作保留时间的考察对象。结果表明,不改变流动相流量,当柱温从25 ℃分别提高至35、40、50 ℃时,抗氧剂168 的保留时间会明显缩短3~6 min。据文献[15],柱温提高会造成邻近组分的分离度变差,因此为了保证抗氧剂具有合适的保留时间和良好分离度,而且抗氧剂不会迅速分解,选择柱温为40 ℃。

2.3 线性关系与检出限

在1.3 色谱条件下,对5 种抗氧剂的混合标准溶液进行测定,混合溶液中各组分的质量浓度均分别为2.5、10、20、40、80、200、400 mg/L,以质量浓度x为横坐标、色谱峰面积y为纵坐标,进行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计算得线性方程及相关系数。以3 倍信噪比对应的溶液浓度作为方法检出限。5 种抗氧剂的线性范围、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及检出限列于表2。

表2 5 种抗氧剂的线性范围、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和检出限

由表2 可知,5 种抗氧剂的线性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 7,方法检出限为0.25~0.5 mg/L,表明该法适于低含量抗氧剂的测定。

2.4 加标回收与精密度试验

对空白聚丙烯粒料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称取3.0 g 粒料,再加适量的抗氧剂,加入烧瓶中进行异丙醇回流提取,最后定容至50 mL,平行测定6 次,计算回收率及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结果见表3。由表3 可知,5 种抗氧剂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4%~91%,相对标准偏差为2.17%~4.90%,本方法精密度、准确度满足测定要求。样品加标回收色谱图见图5。

表3 样品加标回收试验结果

图5 样品加标回的收液相色谱图

2.5 溶液稳定性

对于配制的1、10、80、400 mg/L 抗氧剂单一标准溶液,分别在配制后第1、24、48 h 及7、15 天后进行测定。1 mg/L 的样品在24 h 后色谱峰面积信号会降低至噪声附近,表明低浓度的抗氧剂稳定性差。10、80、400 mg/L 标准溶液色谱峰面积变化在2%以内,表明它们相对稳定,至少稳定15 日。建议样品在萃取结束后应尽快分析。另外研究发现抗氧剂626 溶液的稳定性较差,极其容易潮解生成2,4-二叔丁基苯酚,萃取液存放时间长容易造成样品中的抗氧剂626 测定结果偏低,在其它文献中并未报道过。因此含有抗氧剂626 的样品萃取液尽量在24 h内完成分析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避免接触水或湿气发生降解。

3 结论

建立了一种回流萃取-液相色谱测定汽车用聚烯烃中抗氧剂的分析方法。考察了聚烯烃样品在回流萃取和超声萃取下的萃取效果,比较了不同溶剂下的抗氧剂1010、168、1098、626、1076 的萃取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异丙醇回流萃取2 h的萃取效果较好。在优化的条件下回加标收率为84%~91%,精密度结果均优于5%;优化了抗氧剂的液相色谱分析条件,在乙腈体系流动相下获得了抗氧剂完全分离,并抗氧剂在230 nm 的灵敏度优于275 nm。该方法为汽车用聚烯烃塑料中抗氧剂成分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对于汽车橡塑行业材料开发和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聚烯烃抗氧剂异丙醇
双流路顶空气相法检测人全血中乙醇、甲醇、异丙醇、丙酮及其临床应用
异丙醇的生产工艺及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聚烯烃材料表面缺陷视觉检测系统开发
受阻酚抗氧剂对挠性覆铜板用胶粘剂老化性能的影响
醇胺类离子液体分离异丙醇-水的等压气液相平衡
全球聚烯烃领域的转变
聚丙烯老化及抗氧剂的应用及发展探索
木粉和抗氧剂对废旧PE-HD/沙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PP-g-MAH用量对废旧聚烯烃/木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紫外光交联膨胀型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