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青少年“四代同堂”的发展轨迹
——兼论建团百年“再出发”的中坚力量

2022-12-28谭建光

青年探索 2022年2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青少年发展

■ 谭建光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每一代都呈现出独特的个性;然而,每一代青少年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获得陶冶和启迪,也形成代代相传的品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科学把握青少年发展特征,深入研究青少年代际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2]。这些论述表明在新时代的建设与发展中,青年依然是创新力量和先锋力量。经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成长起来,迫切需要进行追踪研究和比较分析。为此,我们以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四代”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探寻“80后”“90后”“00后”“10后”的成长轨迹和素质特征,供学术同仁交流分享,也为青年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一直以来,我国学者关注青少年的代际研究,并产生许多富有价值的成果。1988年,张永杰、程远忠的《第四代人》一书,首次对中国代际关系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代理论”,并概述了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青年人的特征,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争论。随后,关于“文革一代”“改革开放一代”“千禧一代”“网络一代”“强国一代”等青年群体的研究成果陆续呈现,为我们把握和描述不同代际的青少年,揭示出不同时期青年的发展趋势带来启发。风笑天认为,“只有把发生在这代青年身上的各种现象与他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联系起来,特别是将他们的各种问题与中国社会的宏观结构变迁、历史文化变迁联系起来,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也才能真正理解他们何以成为今天的他们,如同理解中国何以成为今天的中国一样”[4]。李春玲指出,“发生在当代中国青年身上的重大现实问题,正是来自他们特殊的社会成长经历。在大国迅速崛起、社会变化剧烈的时代背景下,代际差异被凸显,而青年一代正是大国走向未来的支撑者。中国现在的青年一代与其他国家相比,代际的断裂实际上更为明显和突出”[5]。沈杰提出,“对于中国社会所存在的世代的划分,似乎越来越少的是依据年龄层面或者生理层面的标准,而更多的是依据社会、文化层面的标准,尤其是以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社会事件作为划分的基础,因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社会事件产生了社会上、文化上和心理上的独特意义”[6]。廖小平认为,“在互联网为重要特征的现代信息社会,道德价值观的代沟正在进一步加深”[7]。廉思在《“战疫一代”与中国未来》一文中分析,“每个时代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成长历程,却无一不映射着追寻符合时代法则的普遍原理。‘战疫一代’的表现,虽与百年前‘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不同,但他们展现的爱国热情和集体力量,再一次证明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抗拒:朝气蓬勃的青年,永远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最具活力、最少保守、最勇于担当的群体”[8]。这几位学者的观念,都特别关注社会性而非自然性对青年代际差异的重要影响。因为,对于传统青年的代际变化而言,自然性的年龄差异和生理差异发生重要作用。然而,进入现代社会的青年代际差异,虽然仍有年龄和生理的自然性影响,但是更多是受到生活与成长的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影响,从而形成每一代人的特殊品质。为此,我们将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青少年进行比较分析,采取相对短时间的划分,以十年划分为一个代际,将中国“四代同堂”青少年分为“80后”“90后”“00后”“10后”。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认为“世代”是具有“共同历史经验”和“共同命运参与”[9],对年龄并未有具体的划分。法国学者梅特在《论世代与青年运动:一种理论视角》一文中认为“世代与世代之间的继续是一种规律性的东西,而继承则是一张例外性的表现。”[10]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化加速,采取10年为短时期的“代”概念,有利于把握青少年发展的细微差异。本文研究的青少年“四代同堂”发展背景,就是关注和分析“80后”“90后”“00后”“10后”这几代青少年成长时期的社会文化氛围和社会思潮影响。还需要说明的是从联合国关于青年的定义看,向上延伸到45岁;从我国关于青年劳动力的界定看,是在35岁;从共青团员的年龄看,是14~28岁。因此,本文研究的对象青少年群体,“80后”刚进入40岁,“00后”接近14岁,正是处于从学习到工作、再到成家立业、建功立业的关键年龄段,也成为建团百年“再出发”的中坚力量。探寻每一代青少年的独特经历和鲜明特征,分析青少年“四代同堂”的共同特征即“改革开放后”出生,没有经历战争、饥荒和特殊政治动荡时代,形成了不同于“改革开放前”出生青少年群体的一系列特点。为我们从代际传承的视角理解和研究当代青少年提供初步的思考和观点。

二、中国青少年“四代同堂”的成长背景

中国当代青少年“四代同堂”都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和成长的。几十年来,他们在时代风云变幻过程中成长成才、做出贡献,如今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建设、社会治理创新的中坚力量。这里特别要界定“80后”青年与“80年代”青年的区别。“80年代”青年是指在改革开放初期走入社会的18~35岁年轻人,他们出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过“文革”的经历,也遇上改革开放,成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先锋力量。“80后”青年则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成长背景的初期就是“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进程开启,思想观念、道德认识都受到新时期的熏陶和影响,未来成为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样,“90后青年”与“90年代青年”,“00后青年”与“00年代青年”,“10后少年”与“10年代青年”都是指称不同的年龄群体。

(一)改革开放大潮中出生和成长的“80后”

“80后”出生的年代,既是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年代,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年代,是改革者特别怀念和崇仰的“80年代”。其实,“80后”是从祖辈和父辈口中,了解“80年代”的状况及其影响力。最初,农村改革源于安徽小岗村的分田到户、联产承包;但是,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发生更大影响力和推动力的则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即以广东为率先探索的改革开放潮流,以深圳为率先探索的经济特区发展。尤其是邓小平同志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11]。让来自南方沿海的改革开放成为全国关注和借鉴的经验。美国学者傅高义在《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一书中分析,“广东产生真正的变革热情,是因为有机会看到在过去闭关自守的几十年中香港所发生的变化。广东人对自己能否实现现代化无论有什么疑虑,在了解到香港的进步之后,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了”[12]。因此,“80后”出生的时候,其父辈就为了摆脱贫困、改善生活,大胆探索、勇敢创新,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新路子。1981年,北京大学学生从电视上观看中国男排初次参加国际比赛的时候,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被《人民日报》以新闻特写进行报道,传遍全国、影响深远。虽然在“80年代”也经历曲折和挫折,但是留给“80后”的深刻印象就是改革开放的热潮,“睁眼看世界”“追求新生活”。所以说,“出生于80年代,成长于90年代”的“80后”,既有刚刚改革开放带来的欣喜和希望,也有市场化冲击带来的竞争和紧张,具有复杂多样的素质特征。

(二)市场化冲击中出生和成长的“90后”

“90后”出生的年代,正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面临新的利益纠葛和矛盾。面对出现的种种困惑、波动,面对社会大众的不同议论和争执,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声音。这时候,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澄清了一些模糊和错误的认识,并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0]。“90后”成长的社会环境,正是中国坚定走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延伸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深入发展多种经济形式,更加扩大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更加激发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增加收入的动力。这期间,“下海”成为社会热潮,许多“90后”的父母或者自主选择从机关单位停薪留职进行创业发展,或者从国有企业“下岗”走向自谋职业之路,或者从农村走向城市成为流动商贩等等。因此,“90后”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的接受了发展变革带来的新事物、新思想。在“世俗化”“市场化”的冲击下,在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全球化背景之下,与“80后”的“睁眼看世界”不同,他们生活在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之中,思想碰撞与情感发展越来越复杂多样。

(三)全球化浪潮中出生和成长的“00后”

进入21世纪,“00后”的成长环境呈现许多与过去不同的特点。一方面,中国更加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既获得国际交流合作的红利,也做出大国的贡献。如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等。另一方面,中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水期”,发展需求多样化与利益纠葛复杂化,导致改革的决策面临困难和问题,特别需要将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同步进行。“00后”在成长初期,既看到中国欢欣鼓舞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举国欢庆;也看到各种突发事件,如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寒潮”“汶川大地震”“世界金融危机”等,“00后”看到国家经济腾飞速度加快,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进入21世纪以来,“从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看,志愿服务与文化振兴进一步结合,通过志愿者的活动创造并传播中国友好、亲切的形象,树立了众多新颖、和谐的品牌,赢得了国际国内人士的喜爱,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13]。与此同时,当“80后”“90后”的救灾人员、志愿者经过青川县山区农村的时候,路边一些七八岁的“00后”农村孩子举着“感谢解放军叔叔、感谢志愿者哥哥”的牌子,站在山坡相送。这种特殊境况下“80后”“90后”与“00后”的相遇和碰撞,注定影响着新一代人成长的轨迹。新世纪出生和成长的一代人,懂得“收获”与“奉献”并不是分离或对立的,而是并行和互补的。“千禧年一代”出生在全球化的风云激荡,成长于新时代的坚毅前行、持续发展;“00后”在复杂交错、喜忧交织的环境中成长,培养出多样化、多变化、适应性强、活跃性强的思维特点和个性特色。

(四)伟大复兴进程中出生和成长的“10后”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10后”将经历更加优渥和复杂的成长环境。一方面,国家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巨大的实力;另一方面,社会转型导致的矛盾和问题,引发一系列冲突。然而,党和国家既没有回避问题,也没有举步不前,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创新和深化基层治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10后”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也体验社会生活的改善。一是国家大力推进教育的均等化和公平化。包括加大农村教育发展,支持“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和研究生“支教团”志愿服务,为山区儿童提供引导和帮助。二是加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保护力度,出台系列法规制度,建立未成年人保护的体制机制,加大危害未成年人安全的犯罪行为处罚力度。三是倡导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为青少年提供具有正能量、文明时尚的文艺作品。伴随着互联网出生和成长的“10后”,虽然受到网络游戏、短视频的影响,但是也获得许多积极有益的精神营养。近年来,各地区掀起“红领巾志愿服务”“亲子志愿服务”“家庭志愿服务”的热潮,不仅仅是党政部门、教育机构的发动,同时也是家长、父母发现“10后”的孩子成长需要体验爱心奉献、需要参与社会实践,就积极推动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尤其是“10后”出生在新时代的召唤中,成长于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感受和体验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在新时代坚毅前行,不惧困难、不畏艰辛,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到社区治理、生态环保等,一步一个脚印地建设富强中国、美丽中国。

三、中国青少年“四代同堂”的特点及变化

由于每一代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不尽相同,导致每一代青少年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体验都有所差异,形成中国青少年“四代同堂”各不相同的个性特点。与此同时,当代青少年伴随改革开放的发展而成长,又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汲取思想滋养和精神力量,获得更多新的启迪和激励,培养出良好的人格素质。

(一)“80后”青年:市场竞争影响下,经历了突变到发展

“80后”从出生到成长一直面临“多变”的社会环境。政策措施多变,从分田到户到生产责任制,从经济特区到开放城市,从乡镇企业到外资企业,从个体户到私营企业。社会文化多变,从“样板戏”转为轻音乐、流行文学,港台电视、西方文化,多元多样。可见,“80后”成长环境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化多、冲击多”,需要帮助分析和引导。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指出,“为了使共青团工作更加符合飞速发展的时代和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的要求,我主张青年工作的调查研究要多‘向前看’,不能只停留在对过去的总结和对现状的了解上。要能够从现实生活中找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提出新的见解,研究新的对策”[14]。也就是说,对于“80后”的青少年,既不能简单用传统的道理教育说服,也不能对面临的思想冲击视而不见、放任自流,而是要面对变化和冲击进行研判、进行引导,让新一代人适应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适应国内外合作交流带来的变化,同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在成长过程中善于把握方向,获得发展机遇。市场化对“80后”带来的影响,既有利益竞争造成的焦虑,也有经历“香港回归”“亚洲金融风暴”“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等事件之后的心智成熟,更加坚定跟着共产党迈进新世纪、走向新时代的信心。如今,“80后”逐步迈入40岁,日趋纯熟的知识技能、逐渐丰富的社会经验,使得他们在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在非常多的县区领导、乡镇干部就是“80后”,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群众多元化的诉求,他们不急不躁、应对自如,努力完成党和政府交付的任务,也切切实实为基层人民群众谋利益、谋幸福。应该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从出生到成年经历了社会大变化大发展,逐渐梳理和把握自己人生的路径,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中不断成长成熟,在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闪光,努力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

(二)“90后”青年:国际比较视野中,呈现出从自我到责任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90后”出生和成长的时期耳濡目染“创业奋斗”“经济效益飞速发展”等等,对于追求效益、崇尚自我习以为常。因此,这一代出生时就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在21世纪长大成人,进入社会生活的时候,最初也呈现讲求利益、追求效率的特点。这时候的全球化、国际化成为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浪潮,在“90后”青年成长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90后”青年不断接受正确人生观的熏陶。因此,这一代青年存在“利己与利他”“权利与责任”等观念意识并存,在追求个人发展、自我实现的同时,也越来越关心和重视国家利益,越来越关心和体谅他人需求。尤其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让“90后”青年“一夜长大”,主动承担促进社会进步、保护人民安全的责任。如果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还是有组织发动、有组织安排,青年更多是响应和参与。那么,汶川大地震却是“意想不到”“突如其来”的考验。“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率先进入灾区参与救灾服务的解放军战士、医护人员,许多是“90后”青年。随后,也有很多“90后”青年自发前往灾区提供志愿服务,参与灾区群众安置服务、参与救灾物资搬运等等。调查发现,“90后”青年从强调个人利益到承担社会责任、乐于奉献爱心,既有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更有实践体验和感悟的成效。尤其是进入21世纪,青年社会组织特别是公益志愿组织的发展,吸引“90后”青年的参与和奉献,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品格情感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有学者指出,“从政府的政策法规看,近几年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对社区服务类公益组织的扶持也持续加强,公益型青年社会组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从整体发展态势看,公益型社会组织总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青年生活方式的多元化而不断涌现”[15]。如“90后”优秀青年张佳鑫以及他们创办的“夕阳再晨”志愿服务组织,从义务帮教社区老人“用手机、做游戏、上淘宝”开始,激发老人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建设热情,为基层党建、文明实践、社区营造、生态环保等创造许多新的服务形式,激发许多新的服务力量。现在“夕阳再晨”成为全国各地学习的榜样,其经验也在各个城市推广普及。“90后”出生于市场经济大潮中,成长于“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背景,社会视野和志向追求都更为广阔和远大,充分把握国内外发展的机会,创造自主成长成才的契机,就是这一群体的突出特征。党和政府对于青年公益志愿服务组织的鼓励和支持,让“90后”青年有更多机会自主参与社会服务、自主承担社会责任、自主奉献爱心热情,并且在公益服务的实践中成长成才。

(三)“00后”青年:全面小康发展中,体现出从懵懂到活力

伴随人类新千年钟声出生的“00后”,已逐渐成人,开始承担社会责任,做出社会贡献。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一位“00后”青年说,“‘非典’的时候是你们保护我们,现在轮到我们保护你们了。”这里的“你们”包括“50后”“60后”等老一辈,也包括“70后”“80后”在“非典”时期勇敢奉献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这里的“我们”就是“00后”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医护人员、年轻社工、年轻志愿者等等。曾经有人说,“00后”是“在蜜罐子里长大的”,没有经历战争的磨难,没有经历政治动荡的冲击,也没有经历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大震荡。然而,从“00后”童年时候既经历中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也经历北京奥运会、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等,少年时期遇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了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生态环保等。2017年由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将青少年的“首先”发展、“优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纳入重要议程。特别是2020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00后”勇敢站出来,承担责任、热情奉献,向祖国、向人民展现新生代的希望。有学者分析,“在信息社会和全球化相伴而行的世界,零零后将感知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自己的影响,不再仅仅以明晰的领土边界、社会阶层、社会角色标明自己的身份”[16]。目前,开拓新网络、新空间、新领域的思想理论传播、爱心服务推广等,大多就是“00后”青年的贡献。暨南大学“声海”公益志愿服务组织,在“80后”教师、“90后”硕博士的带领下,一大批“00后”的大学生志愿者探索通过新媒体、新网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宗旨,深入社区、农村、学校、企业等发掘生动感人的故事,制作新颖时尚的视频,通过抖音等媒介平台,面向海外、港澳台传播,也面向社区群众、农村群众传播,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获得非常好的效果。这种创造力、感染力,恰恰是“00后”青年生机活力的体现。我们发现,“00后”出生在千禧年,成长于新时代的启航,走向社会的时候已经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走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正是由于“00后”成长于21世纪,有发达的互联网和数字智能技术等新的社会条件,在认识社会发展和发掘自我特性的时候,具有更多的新颖性、创变性,他们不墨守成规,不拘泥守旧,为中国新时代的建设和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四)“10后”少年:伟大复兴进程中,表现为从享乐到奋进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发出的“少年强则国强”的呼喊,掷地有声。“10后”的少年儿童,就是出生于蓄势待发、坚毅发展的新时代。从调查情况看,“10后”少年的成长经历,具有新的社会背景和影响因素。一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从高速度转变为高质量,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对于少年儿童及其家庭生活影响较大。兴趣班、补习班,以及来自父母的焦虑,让“10后”少年儿童在享受童年快乐的时候,也感受到生活的压力。二是网络和游戏逐渐成为“10后”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主要途径。19世纪后期报刊成为青少年认识社会的主要渠道,20世纪后期电视成为青少年认识社会的主要渠道,21世纪以来,网络和游戏,成为新一代人生活、学习、工作中无所不在的元素。不管父母是支持还是反对,“10后”都离不开互联网,并且从互联网营造的虚拟和想象中了解社会现实。三是主流价值观逐步深入“10后”的脑海与心灵。虽然面临开放环境、网络时代,面对西方文化和娱乐文化的冲击,面对视频和游戏的诱惑,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少年志愿服务等引导,“10后”体验和感受着健康、美好生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时,当“80后”“90后”“00后”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积极参与防疫服务的时候,“10后”少年虽然不能直接参与服务,却也非常积极地创作“战疫漫画”“防疫知识儿歌”等等,传播健康文明、支持抗疫信息。“10后”少年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主动参与社会文明和志愿服务,在“助人”实践的同时也无形中达到了“育人”的目的。李晓欣等分析,“未成年人积极参与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之中,一方面运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宣传新时代新思想,传播文明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体验和成长,提高思想道德水平”[17]。从发展趋势看,“10后”的生活更加殷实安祥、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面临困惑与隐忧、压力与挑战。“10后”出生的年代,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风险频发、危机四伏;进入成长时期就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极大挑战,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辉煌。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10后”将会坚毅成长、坚毅前行,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幸福生活,也追求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幸福。

通过对当代青少年“四代同堂”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每一代青年都遇到问题与困惑,但是每一代青年都在社会变革中锻炼和成长。从20世纪80年代的“三信危机”和“垮掉的一代”到21世纪20年代的“佛系”和“躺平”,青年都在不断思索、感知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中逐渐锻炼成长为奋进和创新的一代,这就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四、几点思考

对当代中国青少年“四代同堂”的研究,关注的就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和成长的青少年群体。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没有经历过“苦难辉煌”,也没有经历过政治动荡,都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出生和成长,不断接触和认识社会。然而,“四代同堂”青少年,每一个年代的成长环境也具有时代特征。从改革初期的热情年代,到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再到21世纪初的激荡年代,以及新时代的新追求、新梦想,让每一个年代青少年留下时代的烙印、留下年轮的痕迹。我们深入分析这“四代同堂”青少年的发展轨迹之后,获得几点思考与启迪。

第一,在改革开放推动的社会变迁中成长

每一代青少年都是生活在不断变迁的社会,也都是在社会变革中成长。从一百年多前的“变法图新”,到20世纪初的“救亡图强”,到革命战争年代的“翻身解放”,到新中国成立时的“发奋建设”,还有改革开放以来的“拼搏奋进”。一些观点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成长遇到的社会变迁剧烈,然而回首百年历程却发现时时刻刻都是“剧烈变迁”“巨大变局”。聚焦中国当代青少年“四代同堂”的社会变迁,主要是把握这一时期变革、变迁不同于过去的特征。我们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主要体现出“递进式”的特征,不同于过去“断裂式”的变迁。递进式的变迁是渐进式的,在社会出现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时,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缓冲区,降低变迁所带来的冲突;断裂式变迁,则是激进的,会带来非常复杂的社会影响,对于青年成长带来“阵痛”和“震撼”。进入21世纪20年代,青年仍然面临时间焦虑和过度劳动的问题,“四代同堂”青少年经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从“改革热情”“市场逐利”“创新激荡”到“坚毅前行”都是沿着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道路探索前进,只是在探索中遇到曲折、遇到挫折,不断调整、不断创新。“改革开放”成为“四代同堂”青少年共同的起点,不论是“80后”青年、“90后”青年,还是“00后”青年、“10后”少年,他们出生和生活的社会环境都在不断变化,但是坚持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追求人民的美好生活,就成为共同的目标。一代代青年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成长和成才,在这个目标的引导下实践和探索,构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四代同堂”青年的共同特征。

第二,受市场化和全球化冲击而不断裂变分化

当我们把握当代中国青年“四代同堂”总体特征的时候,也要关注和分析青年的群体分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断“分化与整合”。从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的背景看,“市场化”和“全球化”是对这几代青少年影响特别大的因素。“分化”就是从“总体性社会”向“多样性社会”的转变。李培林认为,“我国社会在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转变的同时,也在从一个农业社会、乡村社会、封闭半封闭社会加速向工业社会、城镇社会和开放社会转变”[18]。在社会裂变、分化的环境中,青年群体也出现较多的裂变和分化。既有不同年代青年群体之间的分化,也有同一时期青年群体的分化。如“80后”青年群体,既有追随“留学热”远赴大洋彼岸求学的青年,也有受到市场环境吸引热心经商致富的青年;也有执着探寻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还有坚持科技创新追求民族产业发展的青年创业群体,更有坚持在城市农村基层为群众生活改善做奉献的“青年公仆”。“90后”和“00后”的青年,既有为国家民族复兴大业不懈奋斗,也有默默无闻坚守岗位,他们都在社会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激励下,拼搏奋斗、追求中国梦,成为时代的主流,也吸引越来越多青年乐于奉献、锐意创新。由此可见,中国“四代同堂”的青年不是“铁板一块”,不是“千人一面”,而是“各有风采”“各自精彩”,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个性特征。与此同时,也在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和引导下,养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与祖国同向同行。

第三,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代际传承路径呈现多元多样

中国青年“四代同堂”的传承过程,具有时代影响,也具有自身烙印。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出现新情况,老年化社会逐渐逼近,中老年人群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冲击、生活瞬息万变,青年是社会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群体。为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促进和保障青年的全面健康成长,仍然是社会的首要任务,也是保持社会生机活力的关键。张良驯分析,“‘十四五’时期在坚持青年‘首先’‘优先’发展理念的同时,有必要提出青年高质量发展,在青年发展中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19]。青年在传承中成长、在传承中创新、在传承中贡献,也不断开拓传承渠道,不断丰富传承内容。一是青年对党组织和团组织优良传统的传承,既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融入彰显个性、施展才华的元素,在更好为社会他人奉献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二是青年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既弘扬自强不息、友善互助的优良传统,也融入多样追求、竞争发展的元素,在更好地建设社会共同体之时,也追求脱颖而出、出新出彩的机会。三是青年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借鉴,既崇尚新科技、新消费、新乐趣,也融入知足常乐、自省成长的元素,从盲目追求“洋气”“西化”,转变为吸收外国精华的同时,融入民族特色与个人特征。从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实践发展来看,社会转型和社会重构成为最突出的特征,也影响着青少年的代际传承。中国青年“四代同堂”的发展,也为国家和民族提供文化传承的多样路径、多种色彩,成为新时代中华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组成部分。

第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彰显青年正能量

目前,对中国青少年的代际研究,具有不同的路径。一种路径是聚焦每一代青少年的研究。几十年来,这种有针对性的,聚焦某一群体特征的代际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为每一代青年“画像”的研究,深入细致剖析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个性与特征,为社会群体研究留下宝贵资源。另一种是聚焦“整体性”青年的研究,如“改革开放以来的青年发展研究”“新时期青年发展研究”“当代青年特征研究”等等,主要是勾勒改革开放时代走上历史舞台的青年发展特征。本文聚焦改革开放后出生和成长的青少年,发现“四代同堂”的青年都具有培养信念情怀、追求个性特长、自主平等发展、网络信息赋能、具有国际国内视野等共同特征;同时又具有各不相同的代际特点、群体特点。如果用“从过去到未来”的视角分析,“四代同堂”的青年都将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需要把握他们成长和变化的社会环境,采取新颖的教育引导方式,在发挥青年特长优势的同时,激励青年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健康快乐成长。王文分析,“‘十四五’期间,中国与世界空前融合。从中外比较看,各行各业都可能出现从世界的‘跟跑者’到国际的‘领跑者’角色变化,领跑优势是否持续,关键要看是否后继有人;从国内发展看,年轻人向往美好生活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着社会矛盾的化解与国家发展的持续;从国际博弈看,青年一代与国际社会的交往能力与国家的外部环境息息相关”[20]。这样,不论是出生于改革开放年代的“80后”,还是出生于新时代的“10后”,都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新的重任。不仅仅是“摆脱贫困”“谋求发展”;而且要主动做到“引领世界潮流”“勇担大国责任”,成为世界新发展趋势、新发展格局的新锐力量。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迎来了建团百年“再出发”的新阶段,更需要青少年的探索创新。所以,追踪和研究我国青年“四代同堂”的发展,梳理一代代青少年的成长轨迹,提炼他们共同的特征和印记,追踪青少年新的发展轨迹,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青少年发展
青少年发明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