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探究

2022-12-28潘金新

种子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病指病株防治效果

潘金新

(苍梧县六堡镇农业服务中心,广西 梧州 543113)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水稻种植技术创新,以提升水稻种植效益。

在现代水稻种植过程中,相关专家一直在研究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提出了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该技术是从水稻病虫害的药物防治技术入手,通过减少药量、提高药效的方法防治水稻病虫害,提升水稻病虫害防控效果,同时能够减少农药施撒过多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1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概述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是根据现代化农业技术理念提出的新型种植技术,可以理解为减少农药使用量、增加农药使用效果的一种技术,是现代绿色农业、节能农业结合背景下发展而来的技术。

当前,我国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十分重视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创新研发。部分地区已经开始研发并应用多种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对于该技术的创新应用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部分地区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研究中,提出了一种针对水稻螟虫的农药减量技术。水稻螟虫是影响水稻生长的主要虫害之一,一般暴发于每年3—4 月,会对水稻生长造成影响。现代水稻种植过程中,相关专家提出了减少农药化肥量的螟虫防治技术。在防治螟虫的过程中,及时将冬闲田、绿肥田等有效虫源田翻耕晒垡,灌10 cm 以上深水,浸没稻桩10 d 以上,可以达到灭杀螟虫蛹的目的。

2)采用抗性品种。从水稻品种角度进行病虫害防治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防治技术,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病虫害防治质量。在实际病虫害控制过程中,推广应用抗性品种是防治水稻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针对稻瘟病、稻曲病常发区,要结合本地生态气候特点,选用无病种子及抗耐病品种,避免栽种易感品种(抗性水平7 级以上为易感),培育无病壮秧,增强对病害的抵抗能力,能够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种植质量。

3)采用必要的种子处理技术。合理处理水稻种子也能够有效提升水稻病虫害的防治能力。在现代水稻种植过程中,可以使用25%咪鲜胺1 000 倍液浸种10~12 h,浸好后直接催芽。采用该方法能够提升水稻的病虫害防治质量,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

4)生态调控技术应用。该技术是一种基于农药减量的关键技术,根据田间垄块分布,在田埂上合理布局种植大豆、芝麻等显花植物,为水稻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场所和转移通道,增强田间害虫天敌蓄积功能,利用青蛙、蜘蛛、绒茧蜂、蜻蜓、黑肩绿盲蝽、隐翅虫等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的控害作用控制虫害。

5)物理防治技术。在现代水稻种植过程中,物理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也十分普遍,尤其是对虫害防治。可以采用杀虫灯等物理防治方法有效防治病虫害,能够提升病虫害防治质量。平原区每2~2.6 hm2安装1盏灯,丘陵区每1.3~2 hm2安装1 盏灯,采用“井”字形或“之”字形排列,灯距为150~200 m,灯高距地面约为1.5 m,可以有效防治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飞虱、稻纵卷等害虫,从而实现减少药剂量,最终增强预防效果的目的。

6)采用科学的农药剂量。在农药施用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施用化学药剂。在农药施用中,要求按照不同病虫害科学施加农药,并且控制药剂用量。

2 试验目的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是现代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为了研究水稻种植技术,在苍梧县六堡镇进行了相关试验,验证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在整个试验中,设计应用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病虫害,并且综合分析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

3 试验地基本情况

选择苍梧县六堡镇某地块进行水稻试验种植。按照750 kg/hm2的药量施药,使用静电喷雾器均匀喷药。早稻种植品种为广8 忧郁香。施肥数量及方式为全部磷肥、30%氮肥、50%钾肥于整地时施加,40%氮肥、50%钾肥于分蘖期施加,20%氮肥于幼穗分化初期施加,其余氮肥于齐穗期施加。

4 试验设计

在试验过程中,主要针对不同首次用药时间的病虫害防控效果和不同药剂二次用药情况进行对比试验。通过不同的试验对比,确定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应用效果。

4.1 首次用药的药剂处理方法

在首次试验开展过程中,建立3 个处理。A 处理采用240 g/L 噻呋酰胺SC 药剂300 mL/hm2进行药剂处理。B 处理采用11%井冈·己唑醇WP 药剂300 mL/hm2进行药剂处理。C 处理为空白对照。

在第一次试验过程中,分别在纹枯病发生初期和纹枯病发生盛期喷洒施药。撒施药剂之后,要求在10~20 d 进行病虫害防治效果调查。

4.2 第二次用药的药剂使用方法

A 处理采用6%井冈·蛇床素WP 药剂药剂(5.9%井冈霉素+0.1%蛇床子素),第一次撒施900 mL/hm2、第二次撒施1 350 mL/hm2。

B 处理采用40%井冈·蜡芽菌WP 药剂(8%井冈霉素+32%蜡质芽孢杆菌),第一次撒施900 mL/hm2、第二次撒施1 350 mL/hm2。

C 处理采用11%井冈·己唑醇WP 药剂(8.5%井冈霉素+2.5%己唑醇),第一次撒施900 mL/hm2、第二次撒施1 350 mL/hm2。

D 处理采用27%噻呋·戊唑醇SC 药剂(9%噻呋酰胺+18%戊唑醇),第一次撒施300 mL/hm2、第二次撒施450 mL/hm2。

E 处理采用240 g/L 噻呋酰胺SC 药剂,第一次撒施300 mL/hm2、第二次撒施450 mL/hm2。

4.3 发病盛期两次用药的药剂使用方法

A 处理采用11%井冈·己唑醇WP 药剂(8.5%井冈霉素+2.5%己唑醇),第一次撒施900 mL/hm2、第二次撒施1 350 mL/hm2。

B 处理采用27%噻呋·戊唑醇SC 药剂(9%噻呋酰胺+18%戊唑醇),第一次撒施300 mL/hm2、第二次撒施450 mL/hm2。

C 处理采用240 g/L 噻呋酰胺SC 药剂,第一次撒施300 mL/hm2、第二次撒施450 mL/hm2。

5 结果统计

对不同情况下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进行分析。以纹枯病为例,分别统计用药前病株情况、药后10 d 病株情况以及药后20 d 病株情况。

本次项目区终端水价的测算采用方法3,斗渠渠道水利用系数为0.88。因此,桃花山镇农民用水者协会管辖范围内提水灌溉和自流灌溉的终端水价分别为0.147元/m3和0.065元/m3;调关镇农民用水者协会和东升镇农民用水者协会管辖范围内的终端水价为0.081元/m3,具体见表3。

5.1 在水稻纹枯病不同发病时期的药物防治效果分析

5.1.1 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防治情况

A 处理(240 g/L 噻呋酰胺SC 药剂)药前病株率为2.9%、病指为2.1;用药10 d 之后,病株率为1.2%、病指为2.4,防控效率为62.7%;用药20 d 之后,病株率为0.6%、病指为1.3,防控效率为98.7%。该药剂的综合防治效果为96.7%。

B 处理(11%井冈·己唑醇WP 药剂)药前病株率为2.4%、病指为1.6;用药10 d 之后,病株率为1.6%、病指为1.8,防控效率为63.3%;用药20 d 之后,病株率为14.8%、病指为9.6,防控效率为61.8%。该药剂的综合防治效果为68%。

C 处理(空白对照)药前病株率为2.4%、病指为1.5;10 d 之后,病株率为5.1%、病指为4.5;20 d 之后,病株率为38.7%、病指为27.6。

5.1.2 水稻纹枯病发病盛期防治情况

A 处理(240 g/L 噻呋酰胺SC 药剂)药前病株率为15.8%、病指为7.5;用药10 d 之后,病株率为16%、病指为6.5,防控效率为50.9%;用药20 d 之后,病株率为10.4%、病指为4.5,防控效率为70.4%。该药剂的综合防治效果为75.7%。

B 处理(11%井冈·己唑醇WP 药剂)药前病株率为13.7%、病指为7.0;用药10 d 之后,病株率为24.1%、病指为9.5,防控效率为24.6%;用药20 d 之后,病株率为15.0%、病指为9.6,防控效率为0%。该药剂的综合防治效果为13.1%。

通过上述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在整个药物防治过程中,纹枯病发生前期的药物防治效果优于纹枯病发生后期的防控效果。另外,在水稻纹枯病进行防治过程中,对比两种药剂的防控效果发现,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240 g/L 噻呋酰胺SC 药剂的防控效果都要优于11%井冈·已唑醇WP 药剂。

5.2 不同药剂二次用药防控效果对比分析

5.2.1 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防治情况

A 处理(6%井冈·蛇床素WP 药剂)药前病株率为1.73%、病指为1.73;用药10 d 之后,病株率为20.8%、病指为23.5,防控效率为25.4%;用药20 d 之后,病株率为35.4%、病指为24.4,防控效率为27.8%。该药剂的综合防治效果为34.5%。

B 处理(40%井冈·蜡芽菌WP 药剂)药前病株率为1.07%、病指为1.1;用药10 d 之后,病株率为16.9%、病指为21.3,防控效率为2.05%;用药20 d 之后,病株率为28.6%、病指为29.6,防控效率为5.7%。该药剂的综合防治效果为0%。

C 处理(11%井冈·己唑醇WP 药剂)药前病株率为2.4%、病指为1.6;用药10 d 之后,病株率为14.8%、病指为9.6,防控效率为61.8%;用药20 d 之后,病株率为22.3%、病指为16.5,防控效率为67.2%。该药剂的综合防治效果为55.7%。

D 处理(27%噻呋·戊唑醇SC 药剂)药前病株率为2.7%、病指为1.6;用药10 d 之后,病株率为2.1%、病指为0.3,防控效率为95.2%;用药20 d 之后,病株率为1.2%、病指为1.6,防控效率为98.4%。该药剂的综合防治效果为95.7%。

E 处理(240 g/L 噻呋酰胺SC 药剂)药前病株率为2.9%、病指为2.1;用药10 d 之后,病株率为0.6%、病指为1.3,防控效率为98.7%;用药20 d 之后,病株率为0.5%、病指为1.1,防控效率为99.4%。该药剂的综合防治效果为97.7%。

5.2.2 水稻纹枯病发病盛期防治情况

A 处理(11%井冈·己唑醇WP 药剂)药前病株率为13.7%、病指为7.0;用药10 d 之后,病株率为32.2%、病指为15.0,防控效率为0%;用药20 d 之后,病株率为62.2%、病指为38.5,防控效率为0%。该药剂的综合防治效果为8.3%。

B 处理(27%噻呋·戊唑醇SC 药剂)药前病株率为12.9%、病指为6.5;用药10 d 之后,病株率为14.8%、病指为6.3,防控效率为77.0%;用药20 d 之后,病株率为9.1%、病指为5.9,防控效率为80.8%。该药剂的综合防治效果为84.9%[1]。

C 处理(240 g/L 噻呋酰胺SC 药剂)药前病株率为15.8%、病指为7.5;用药10 d 之后,病株率为10.4%、病指为4.5,防控效率为82.5%;用药20 d 之后,病株率为10.2%、病指为6.5,防控效率为82.5%。该药剂的综合防治效果为85.6%[2]。

通过上述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在二次用药防治过程中,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的防控效果要明显优于水稻纹枯病的发病后期。在整个防控实施过程中,240 g/L噻呋酰胺SC 药剂的防控效果最佳,可以达到96.74%。

另外,在整个水稻防控实施过程中,盛期水稻防控非常关键。通过试验调查发现,240 g/L 噻呋酰胺SC 药剂的防控效果比较好,防控效果可以达到85.6%[3]。240 g/L 噻呋酰胺SC 药剂第一次撒施300 mL/hm2、第二次撒施450 mL/hm2的处理方案是最佳防控方案,并且该药剂的撒施量最少,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减药增效防治水稻病虫害[4]。

6 结论

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240 g/L 噻呋酰胺SC 药剂第一次撒施300 mL/hm2、第二次撒施450 mL/hm2为适合苍梧县六堡镇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处理方案。希望本研究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有所帮助。

7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应用,对于当前水稻种植有重要作用,所以农业部门应做好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组织相关技术培训,让农户了解到更多、更先进的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传统农业技术宣传培训大部分是下乡开展农技培训会议,该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农户参与度较低,所学知识较少,并且宣传过程中过度浪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造成资源浪费。在新时期背景下,需要尽快创新农药减量增效推广方式,可以采用新媒体宣传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等[5-6]。与传统宣传方式相比,使用新媒体宣传方式能够提升宣传的效果,无须组织大规模学习,可节省资源[7]。另一方面,新技术宣传的目的是让更多农户了解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应用效果。建议采取试验田推广的方法。建立试验田,可以让农户真实了解该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有助于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建立试验田还可以不断尝试创新,解决技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农药减量增效技术[8-9]。

猜你喜欢

病指病株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研究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玉米锈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空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