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地区爬地柏育苗技术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

2022-12-28俞青山刘之虎

种子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盆景生根成活率

俞青山,刘之虎

(1.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人民政府,甘肃 武威 733000;2.武威市凉州区清水镇人民政府,甘肃 武威 733000)

1 爬地柏

爬地柏又称地柏、铺地柏、臭柏,属柏科圆柏属常绿匍匐小灌木,植株贴地而生,叶小翠绿,姿态雅致,易于造型,在园林绿化、荒山造林和盆景造型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1]。爬地柏根系发达、萌芽能力强,在山崖等灌溉条件无法保障和阳光照射不足的地区具有无可比拟的造林优势,具有耐阴、耐寒、耐旱、耐贫瘠、耐风蚀等特点,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沙治沙和水土保持的优势树种。

祁连山林区横贯河西走廊全境,山大、崖峭,植被覆盖率低,探索适宜当地的绿化造林树种,对拓宽宜林地块、防止水土流失、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情况下,爬地柏成为祁连山地区阴坡、半阳坡区域的重要栽植树种之一。但是传统爬地柏育苗技术的育苗质量不达标、移栽成活率低、造林成林速度慢,严重制约了山区造林绿化苗木的市场需求。为优化北方地区爬地柏育苗技术,在综合借鉴国内多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北方地区爬地柏育苗技术的研究进展和技术优势进行分析。

2 爬地柏育苗技术研究进展

爬地柏具有分枝较密、根系发达、萌芽能力强的优势,形成了种子的有性繁殖和枝条的无性繁殖两种育苗方式[2]。鉴于爬地柏的繁殖特性,国内对爬地柏的育苗和培育方式进行了大量研究,重点以种子和枝条为主要繁育材料,形成了以种子育苗、扦插育苗、根蘖扩繁等繁殖方式为主的育苗技术,提高了育苗成活率,加快了造林进程,促进了爬地柏育苗技术体系完善与革新。

2.1 开展不同繁殖材料的育苗优势分析

爬地柏种子千粒重约为19.87 g,受结实率低、繁殖率差、休眠期长等因素的影响,直播育苗方式的出苗率不高,成为了开展规模化育苗的限制性因素。与种子育苗相比,枝条扦插育苗具有操作技术简单、繁殖材料来源广泛、育苗成活率高、应用范围广等优势,在实际育苗过程中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成为了引领爬地柏育苗技术的主要导向。

2.1.1 种子播前处理研究现状

据前人研究经验可知,采用热水反复浸洗、混湿沙覆膜、定时喷水等方式可以打破种子休眠期,破坏表皮抗性物质,显著提高爬地柏种子发芽率。在黑龙江地区,通过播前球果脱粒、表皮脱离,并按照沙种3∶1 的比例进行室内15 ℃混沙催芽后,在早春时节进行温室内喷水覆膜播种,出苗率达到了20%。适时采收爬地柏种球果,采用连续80 ℃热水浸洗、杂物剔除等方法进行种子调制熟化处理,在沙地15~20 cm 以厚垫土的方式进行适宜深度播种,使育苗成活率显著提高,满足大面积苗木培育条件下的种子处理需求[3]。

2.1.2 插穗的播前处理研究现状

不同部位、不同树龄的爬地柏插穗对扦插育苗成活率和造林效果均无影响,可在母树任何部位采集插穗,具有插穗采集来源广泛的优势,但是不同插穗采集月份、木质化程度均与扦插育苗成活率密切相关。据张国庆(2019)[4]的研究可知,每年3 月采用爬地柏休眠枝条扦插后100 d 开始发根,而每年6—9 月用半木质化枝条扦插的管理要求高,成活率不高;每年2 月下旬至4 月下旬利用侧柏作砧木进行半木质化爬地柏插穗嫁接培育的成活率可达95%,在盆景嫁接培育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研究为探索爬地柏的侧柏嫁接育苗提供了技术思路启发。杨宏伟等(2011)[5]在内蒙古地区1 月至6 月下旬采集1/5~1/3 的侧枝部分嫩枝或冬季采条时进行插条沙藏窖储,采用T 形直插或50°~90°斜插,育苗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为爬地柏无性繁殖和插条的妥善保存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2.2 突出扦插育苗条件下技术节点的探索创新

依照种子和插穗的育苗特性,传统的种子直播育苗方式不适应大规模造林的育苗需求,逐步被市场和社会技术指导体系淘汰。扦插育苗具有插穗获取便捷、育苗方式简单、起苗操作不伤根等优势,成为大面积造林条件下的首选育苗方式。在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研究中,逐步形成了插前处理、基质配比、遮阳遮阴、全光照喷雾等一体化配套育苗技术措施。

2.2.1 提高插穗生根量的研究

插穗生根量是育苗成活率的重要基础。插前技术处理与提高插穗生根量密切相关,关系着爬地柏种苗质量的提升。在生根粉浸泡生根条件下,生根粉配比浓度、浸泡时间、插壤基质与爬地柏的生根量密切相关,闫克林等(2016)进行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地区爬地柏扦插育苗研究,结果表明,使用ABT1 号生根粉100 mg/L浸泡4 h,生根率为71.35%,平均生根数大于4 条/株,平均根长大于3 cm。田晓霞(2010)[6]采用粗纱为基质的地窖温床进行了爬地柏扦插育苗研究,结果发现,使用ABT 生根粉浸泡0.5h,生根率达到了90%以上,与河沙基质相比生根率提高了45%。以上研究为促进爬地柏育苗质量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撑。

2.2.2 设施育苗的研究

常规爬地柏大田直接扦插育苗受气候环境等外界条件的制约较大,致使育苗成活率较低,无法满足造林绿化的苗木供应需求。设施育苗对简化育苗操作、增强插穗生长、促进壮苗、提高育苗成活率有重要保障,对加快育苗工厂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田晓霞(2010)建设长4.0 m、宽1.2 m 的红砖砌筑插床,床底铺设5~10 cm 粗沙,上盖玻璃板形成半地下温床,创新了育苗设施。陈文宏和付志芬(2004)[7]提出了爬地柏的温室容器育苗,开展爬地柏日光温室垄作苗床扦插育苗,营养土装袋后在垄沟内排床,同时在温室苗床上增设自动化喷雾设施,优化了育苗技术操作。郑三军等(2016)[8]整合前期研究成果,在爬地柏设施育苗过程中采用固定微喷旋转扫描喷雾设施控制光照、温度、湿度,形成了爬地柏全光照喷雾嫩枝扦插技术,并制订了相应的技术规程,完善了技术支撑体系,为爬地柏扦插容器育苗提供了相应的规范依据和参考标准。

2.2.3 完善了育苗过程中的节点控制

爬地柏的育苗成活率与育苗过程中温湿度控制、水肥一体化管理、病虫害防治密切相关。这些因素是构建集约化设施育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爬地柏扦插后及时采取塑料薄膜覆盖保湿、萌芽后遮阴控温、遮阳网遮盖降低光照等措施,保证了生根萌芽的温湿度需求,防止温度过高、水分短缺造成插穗失水而影响育苗成活率。在水肥一体化灌溉、温湿度智能控制过程中,利用微电脑感应调节技术进行温湿度补给、水肥灌溉需求、病虫害防控等环节的一体化智能人工调控,提高了育苗的智能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为适应大批量种苗繁育需求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2.4 简化了移栽过程中的起苗操作

育苗移栽是保证爬地柏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在此过程中的节点掌握、移栽方法、炼苗操作等关键环节是打通爬地柏育苗操作“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通道。在育苗后期,通过延长光照、控水控肥、增加通风等抗逆性操作措施进行炼苗,可增强爬地柏苗抗逆性,防止产生高脚苗、纤弱苗等弱苗。通过喷施0.2%~0.5%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加叶片厚度和根系萌发量,提高了植株长势。采用500~800 倍多菌灵、退腐灵溶液进行叶面喷雾,能有效防控根腐病等细菌性病害的发生。爬地柏前两年苗期地上部分生长旺盛,超过20 cm,但地下部分生长缓慢,根系发育迟缓,应在促进根系发育的基础上,在第三年进行移栽造林或用作城市园林绿化,保证根系生长需要,全面提高造林绿化成活率。

3 前景展望

爬地柏抗逆性强、植株形态优美、婀娜多姿,在绿化造林、城市景观、盆景造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爬地柏萌根能力强、造林优势突出的特点,在综合分析爬地柏育苗特性、应用现有技术成果发展的基础上,优化爬地柏的育苗造林技术规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1 开展爬地柏插穗贮存技术推广

插穗质量是保证育苗成活率的基础,是爬地柏移栽后生长性能有效发挥的核心。借鉴爬地柏半地下温室育苗技术研究成果,在秋季选择长势良好、木质化程度适宜、无病虫害侵袭的爬地柏植株进行插穗采集,整理捆扎成100 枝的小捆;在日光温室内选择300 m2的区域下挖20 cm 形成半地下温室,底部铺5 cm 厚的河沙,将采集好的爬地柏插穗按照一层河沙一层插穗的方式竖直依次排列堆放在半地下温室,堆放完成后在插穗上方洒水,并用竹竿打孔透气,可实现爬地柏插穗当年采集次年育苗,有效缓解插穗采集困难。有条件的可利用闲置日光温室、废弃地窖等设施,最大限度地扩大爬地柏育苗基础设施的来源,拓宽开展插穗贮存技术的设施范围,实现插穗贮存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大爬地柏插穗在恒温气调库、常温保鲜库等新型设施化仓储设施的应用研究,探索在设施化仓储条件下爬地柏插穗的适宜贮藏条件和保存温湿度,从根本上拓宽爬地柏插穗的贮藏设施来源,保障最大采集量条件下爬地柏插穗的贮藏设施需求,满足爬地柏育苗插穗需求。

3.2 探索爬地柏组织培养实践研究

组织培养是拓宽种苗繁殖材料来源、缓解插穗供应不足的有效途径。在借鉴爬地柏插穗催芽生根机理的基础上,利用茎尖、嫩枝、萌芽等繁殖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使用吲哚乙酸刺激不定根和萌生组织生长,培育无抗种苗,为爬地柏无抗种苗培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提升组织培养苗萌生组织生长量和根系发育指标上下工夫,开展不同激素处理条件下组织培养苗生长特性的试验研究,筛选适宜浓度的组织培养液配制比例,从根本上提升优质无抗种苗培育水平。加大组织培养苗的实践应用和示范力度,从育苗培育、示范推广、宜林地营造等领域扩大应用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对比研究分析,从拓宽种苗来源途径的角度出发,为提高爬地柏的造林覆盖面提供技术参考。

3.3 推广爬地柏营养袋育苗试验示范

在爬地柏需求量大的趋势下,爬地柏的育苗需求越来越大,现有的育苗规模不能满足大规模造林和绿化的需求。在整合爬地柏育苗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尝试爬地柏的营养袋规模化集成育苗技术。选择交通运输便利、土质肥沃的区域建设集中育苗温室,配置温湿度智能中央微电脑控制系统,在育苗前进行生根处理后,采用营养袋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同时,利用营养袋集约化育苗技术,简化起苗操作,实现带母土移栽,防止起苗伤根而影响移栽成活率。开展爬地柏育苗营养袋专用材质研究,选择可降解、无公害、易取材的可塑性材质进行试验研究,为实现爬地柏育苗移栽零脱袋、零损耗、全降解提供研究依据。

3.4 促进爬地柏非灌溉造林一体化发展

爬地柏水分需求量少、耐寒、耐旱,适宜在阴凉、寒冷地区栽植,是阴坡、半阴坡区域造林的优选树种。在集约化育苗条件下,采用可降解纸质或纤维素营养袋,实现爬地柏不脱袋栽植,对于有效保护根系、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在灌溉条件无法保障的荒山、荒沙地块,强化与气象部门的沟通对接,及时掌握预期降水情况,抢抓荒山、荒沙地块的土壤墒情,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对于克服灌溉用水供应矛盾、缓解造林过程水资源供需紧张、拓宽造林区域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强化非灌溉造林的适宜性区域研究,在整合气象因素、降水条件、土壤含水量的基础上,从技术适宜性角度提出相应的技术规范措施。此外,应科学分析评价爬地柏的抗旱耐受性、适宜土壤萌根含水量、不同生长阶段水资源需求状况等生长特性,为不同土壤条件、降水状况下爬地柏造林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

3.5 加大爬地柏嫁接造景适宜技术的配套研究力度

爬地柏植株形态优美,在生长过程中可塑性强,易于造景。应加强爬地柏与不同砧木嫁接的盆景和景观制作研究,提出适宜的嫁接砧木来源,为实现爬地柏的嫁接造景技术提供研究依据。从嫁接造景的环境控制、嫁接范围、砧木选择、盆景培育上狠抓技术攻关和科研示范,突出柏科砧木选用、适宜日龄插穗选择、造景基质配比,从提升爬地柏市场价值、拓宽应用途径和范围方面提供思路。强化嫁接造景的爬地柏嫁接口管理,通过药剂浸泡、促生长剂喷施、保护剂涂抹等方式,严格控制嫁接口感染,防止嫁接造景失败。加大爬地柏盆景的市场应用推广力度,从盆景形态寓意、富蕴哲理的角度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育爬地柏盆景,利用铁丝、钢筋、竹竿等支撑辅助材料,引导盆景向预定的目标生长。在此基础上,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爬地柏长势、修剪萌生枝,确保形成错落有致、形态优美、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盆景。加大爬地柏嫁接盆景产业的开发力度,积极培育种植能手、培育专家,科学指导爬地柏嫁接盆景产业开发推广,通过网络和自媒体等多渠道、多视角、多途径宣传展示爬地柏盆景的培育过程,增强社会的认知,提高嫁接盆景的市场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

猜你喜欢

盆景生根成活率
高料价下草鱼“伤不起”!30年养鱼人竟做到鱼种成活率100%,1亩赚5200元
洮河流过生根的岩石(外二章)
坡位对南方红豆杉和檫树混交林早期成效影响
附式石盆景欣赏
桌上盆景(外一幅)
从50%到90%,草鱼养殖成活率倍数提升,致胜法宝是什么?
国外的微水洗车模式如何在本地“生根”
柚子,变变变
温暖在严寒深处生根
让雷锋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