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种植田间管理与技术推广研究

2022-12-28卢朝宽龚传凤蒋光猛姜中山

种子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弱苗田间管理灌溉

卢朝宽,龚传凤,蒋光猛,姜中山

(1.霍邱县潘集镇农综站,安徽 六安 237400;2.霍邱县种植业发展中心,安徽 六安 237400)

田间管理与种植技术不断精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麦田的总体产出质量,使农业进一步迈向现代化。当下,较多种植户仍坚守传统的种植方式,对科学的小麦种植管理技术的接受度不高,使得小麦种植技术推广工作难以进行。基于此,应针对小麦田间管理与种植技术的推广问题进行研究,以推动小麦种植业长足、高效发展。

1 小麦种植的田间管理

1.1 选择较为适宜的种植环境

小麦适应性比较强,对于生长环境没有较高的要求,但是适宜的种植环境无疑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麦苗成活率,进而提高小麦的单位产量和质量。要想使小麦的种植环境更适合小麦的生长,在选择小麦的种植环境时就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1.1 光照

小麦具有喜光的习性。在选择种植环境时,种植户要选择光照充足的区域,保证小麦能够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小麦在光合作用下会提高叶绿素含量,而叶绿素能使小麦叶片色泽更加健康,进而使小麦籽粒更加饱满,籽粒质量更好。

1.1.2 水资源

种植环境内的水资源要干净,无化学药剂污染。小麦种植地周边地区不能存在化工产业污染源。化工产业污染源所在地区的地下水很有可能会受到化学药剂的侵染,若是小麦种植地在其附近,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就很有可能会吸收到受到污染的水源,进而影响小麦生长。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清洁的水源。在对种植环境进行选择时,小麦种植户要对种植范围内的水质进行检测,保证水源的清洁。

1.1.3 土壤

土壤条件应能够满足小麦生长的需求。种植环境内的土壤要具有大量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以保证小麦的生长所需。在进行种植之前,种植人员要对土壤进行检测,明确种植区域内的土壤是否适合种植小麦。

1.1.4 杂草

小麦种植区域内不能有杂草丛生的现象。种植区域内的杂草会与小麦争夺水分和其他营养物质。在种植小麦之前,种植人员要对杂草进行清理,以免杂草侵占小麦的生长空间。

1.2 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

合适的小麦品种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种植人员在种植之前,要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选择时,要着重考虑小麦的抗倒伏能力、抗病能力及耐旱能力。抗倒伏、抗病、耐旱的品种出苗率较高,能够提高小麦的成活率,进而能够从选种层面保证小麦的产量,提高小麦的种植效率,为种植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物质保障。

除考虑小麦品种自身的特性以外,种植人员在进行小麦品种的选择时,还要与种植区域内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相结合,根据小麦的种植周期,筛选出最适宜的种植品种。在确定好小麦品种以后,要看小麦品种能不能充分适应本地的生长环境。如果小麦品种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就要连续种植该小麦品种,且种植时间不能少于3 年,以便于起到示范作用,促进该小麦品种的推广种植。

1.3 合理施肥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发育迟缓、叶面萎缩等现象,这时就需要小麦种植人员适时进行施肥以补充麦苗缺乏的营养成分,促进小麦的健康生长[1]。小麦种植人员需要定期对小麦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细致观察,及时发现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各种状况,并对施肥的频率、时机、种类进行合理规划。常用的肥料有磷肥、钾肥和氮肥等。种植人员要根据小麦的实际生长情况以及以往的种植经验制订恰当的施肥方案,切忌随意选择和随意施用。如果选择的肥料与小麦的生长状况不符,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有可能会导致麦苗出现萎靡现象。

只有合理施肥,才能为小麦健康生长“雪中送炭”,挽救麦苗于发育不良之中。施肥计划一定要科学和行之有效,把握好施肥时机与施肥力度之间的平衡。种植人员要熟知各种肥料的应用范围,做到对症下药。如磷肥、钾肥的作用是增加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强小麦植株的生长势头,进而实现小麦产量与质量上的双重进步;而磷酸二氢钾兑水稀释后喷洒在小麦的叶面,能够有效缓解小麦的倒伏。施肥作为小麦种植中一项重要的辅助手段,如果应用得当,能够使小麦的田间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1.4 合理灌溉

良好的灌溉条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小麦的产量,但灌溉频率和灌溉量都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只有灌溉频率和灌溉量与小麦的生长情况相符,灌溉对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发挥[2]。基于此,小麦种植人员在对小麦进行灌溉的时候,要与种植地区域的气候条件相结合,在合适的时机对种植区域进行合理灌溉,以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

第一,在种植区域降水量较小的季节,小麦种植人员要进行灌溉水源储备,以保证小麦在干燥季节有充足的水量,促进小麦健康、茁壮生长。

第二,要根据小麦的长势、生长周期以及实际生长状况,确定灌溉的频率和灌溉量。灌溉量过少,麦田可能会出现干旱现象;灌溉量过多,有可能会出现田间积水现象。这两种现象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麦的长势。在确定灌溉量和灌溉频率时一定要慎重,以免适得其反。小麦种植人员还要实时监测小麦种植区域内的土壤含水量,将土壤的含水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促进小麦的生长。

第三,小麦种植人员要及时进行春灌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春灌要与施肥工作同步进行,这样能够有效保证小麦的稳定生长。在春灌期间,小麦种植人员要对小麦种植区的排水沟渠进行完善,使其能够及时排出多余水分,有效避免田间水分过量现象的发生。

第四,在降水量较大的季节,小麦种植人员要减少灌溉频率和灌溉量,同时充分利用排水沟渠,防止小麦因降水量过大出现涝死现象。

总体而言,在对小麦进行灌溉时,要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相结合,根据当地的降水特点进行灌溉计划的制订,从而实现对小麦的科学灌溉。

1.5 田间促控管理

田间促控管理实际上就是对小麦植株的长势进行调整。小麦植株长势过盛或者偏弱都会影响到麦田的整体生长形势均衡,不利于麦田的统一管理。因此,小麦种植人员要定期对小麦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并及时进行调整,以保证麦田整体生长形势的均衡。小麦植株的调整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5.1 小麦弱苗的调整

小麦弱苗主要表现为叶面泛黄,出现弱苗的原因大多是底肥不足。在发现小麦弱苗后,小麦种植人员应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对小麦弱苗施加基肥,以保障植株营养。若是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小麦种植人员可以施用一定量的返青肥,帮助弱苗恢复健康的叶片色泽。除返青肥以外,为小麦弱苗灌注少量的尿素或补充一定的微量元素也能达到促进小麦弱苗茁壮发育的效果。弱苗的外部特征较为明显,只要小麦种植人员稍加观察,就能及时发现,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实现弱苗性质的转化,促进其健康生长。

1.5.2 小麦壮苗的调整

麦苗并不是越壮越好,小麦壮苗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他麦苗争抢土壤中的营养、水分,甚至会压榨周遭小麦植株的生长空间,使麦田整体发育不均衡的情况进一步加剧。因此,在麦田里出现小麦壮苗时,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遏制其生长。针对小麦壮苗,小麦种植户可以用镇压器来减缓其生长速度,以免其过快成熟造成麦田生长状况的失衡。若是小麦壮苗大面积出现,种植户不能放任其继续疯长,而是要对小麦壮苗的植株深度进行控制,使其在基线标准差内波动,控制麦田的整体长势[3]。

2 推广小麦种植技术的意义

2.1 提升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如何提高其产量,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提升,是我国农业发展中首要关注的内容。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以科技手段推动小麦种植技术创新与促进小麦产业发展成为可能。

相比于传统的小麦种植技术,以科技手段为基础的小麦种植技术优越性极为突出。在小麦的田间管理以及种植过程中引入科技手段,能够在气候、土壤等基本种植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小麦种植的总产量,并且小麦的质量不会因产量提高而下降,真正做到了优质、高产。在小麦种植中引入科技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小麦种植业发展,也能为小麦种植户带去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2.2 推动小麦种植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农业产业逐渐向着现代化、规模化的方向迈进。小麦种植业作为农业产业的子产业,自然需要向这两大方向发展。基于此,小麦种植业应逐渐摆脱传统小农经济模式下的小麦种植方式,向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迈进,促进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

小麦种植产业的现代化、规模化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转化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动力支撑。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的推广正是推动小麦种植产业转化的力量。推广科学、高效的田间管理模式和小麦种植技术,能够将现代科技融入到小麦种植中,推动小麦种植产业长效发展。

3 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策略

3.1 加大小麦种植技术的宣传力度

想要小麦种植技术顺利推广,提高小麦种植户对种植技术的认可度,就要加大对小麦种植技术的宣传力度,让小麦种植户从意识层面加深对小麦种植技术的了解[4]。实际的宣传效果要看宣传方案与小麦种植户需求的结合情况。因此,在制订宣传方案时,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人员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小麦种植技术推广人员要明晰小麦种植户对小麦种植技术的实际应用程度,根据小麦种植户的实际应用程度制订相应的种植技术规范和种植操作流程,使小麦种植技术与小麦种植户的生产生活相贴合,消除小麦种植户对新技术的抵触心理。帮助小麦种植户树立起应用先进小麦种植技术的意识,提高小麦种植户的种植水平,促进小麦产量的稳定增长。

第二,小麦种植技术推广人员在进行小麦种植技术宣传时,要结合实际的应用场景,避免理论堆砌。小麦种植技术推广人员要将小麦种植技术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要深入到小麦种植区,向小麦种植户介绍理论知识。以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具体场景为例,对小麦种植技术加以介绍,进而使小麦种植户真切感受到小麦种植技术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的优势以及作用,充分展现小麦种植技术的价值,调动起小麦种植户应用该技术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小麦种植技术的有效推广。

3.2 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小麦种植技术的顺利推广依赖于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是小麦种植技术得以成功推广的关键因素,比如基于小麦种植技术的惠民政策和激励政策等。在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初期,大部分小麦种植户会对小麦种植技术持怀疑态度,不想承担潜在的风险。因此,大部分的小麦种植户倾向于选择经过时间考验的传统小麦种植技术。

政府出台相关的惠民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小麦种植户的担忧。惠民政策的出台使得小麦种植户要承担的风险大大降低,小麦种植户不用承担种植失败的风险,而是由政府为小麦种植户承担风险,以提供补贴的方式鼓励其进行种植试验。当小麦种植户愿意采用推广的小麦种植技术并从中真切体会到先进种植技术带来的收益时,政府有关部门可随之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激励小麦种植户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小麦种植技术应用中,形成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进而形成整个区域小麦种植技术变革的热潮。

3.3 建立小麦种植示范区

小麦种植技术的全面覆盖,可以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来实现[5]。

第一,小麦种植技术推广部门要建立小麦种植技术的示范区,在小麦种植技术示范区内应用相关的小麦种植技术,并在种植过程中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工作,在起到示范作用的同时,为小麦种植技术应用提供一定的经验。

第二,在小麦种植示范区取得成效后,要对小麦种植示范区进行开放,并组织小麦种植户到示范区来参观学习,让小麦种植户到种植现场亲身体验小麦种植技术的先进之处。

第三,在小麦种植示范区内定期组织主题宣讲活动,邀请小麦种植技术专家讲解小麦种植技术的要点、难点,从而使小麦种植户更好地把握小麦种植技术的理论要点。技术专家讲解后,还要进入试验田进行种植技术展示,以加深小麦种植户对小麦种植技术的理解。

第四,示范区内的技术人员要定期进行走访,为应用小麦种植技术的种植户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帮助小麦种植户更好地掌握小麦种植技术,以实现小麦种植技术的大范围应用。

总而言之,小麦种植示范区既是推广小麦种植技术的有效途径,也是小麦种植技术的进阶基地,具有丰富小麦种植技术理论知识和提供小麦种植技术实践机会的双重效用。

4 结束语

小麦在我国具有较为悠久的种植历史,在农业发展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文章从小麦种植的田间管理、推广小麦种植技术的意义、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策略3 个角度出发,对小麦的田间管理和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进行了研究。精进小麦田间管理,对小麦种植技术进行推广,不仅能促进小麦种植业的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发展。

猜你喜欢

弱苗田间管理灌溉
无花果田间管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盐城市小麦出苗不齐原因及补救措施
不同苗情下冬小麦氮肥最佳追施时期和追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