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于谋划 强于抗压
——后疫情时代应重点关注的综合素质能力之四

2022-12-28河北省教育厅刘凤彪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抗压谋划挫折

河北省教育厅 刘凤彪

谋划和落实

所谓谋划,就是对未来有统一规划、整体设想。一般而言,谋划可以是全方位的,也可以是某一特定领域的,但一定是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全面考量、系统描绘,需要统筹研判各方因素、综合考虑各种条件。

对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来说,谋划具有宏观性、整体性、长远性等特点,一般称之为规划,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等。规划的含义也很丰富。比如,学生的职业生涯要加以“规划”,以让学校、家庭从长计议;家庭的未来发展要加以“规划”,以吸引家庭成员同心协力、各有担当。相对微观、相对单一、相对短期的谋划、设想一般称之为计划,也可视为一种规划。

对于青少年来说,无论是求学阶段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对学业的计划安排、对社团活动或假期生活的设想,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后参与单位发展规划或制订工作计划等,都需要个人知识、素养、能力的支撑。制订规划或计划考量着一个人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水平。有制订规划或计划的自觉、整体思路,是一种谋划素养,而能制订出全面、准确、符合实际的规划或计划,则是一种谋划能力。

谋划与我们常说的“立志”有一定的内在关联。“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同样,做任何事情也都需要事先谋划。没有谋划设想,未来发展就易失去前进的方向,随波逐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的复杂、环境的多变迫切需要我们虑事周全、部署周详,从而达到“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的最佳效果。

谋划付诸实践时,还经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规划或计划进行修订、细化、补充、完善。

再美好的蓝图不去执行也是一纸空文,规划或计划制订出来之后,接下来更重要的就是具体落实,要严肃践诺、不遗余力地执行。这是实现愿景目标的最后环节,这个环节可以检验出一个人、一个组织是不是对工作高度自觉、对事业全身心投入,是不是有恒心和毅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其中一项就是抓落实的能力,足见其重要性。

落实要做好两点。一方面,要把握机会。落实的过程是动态的达成,一定会遇到各种因素的变化,需要相应的调整,但机会稍纵即逝,因此我们既要思维缜密、稳妥慎重,又要刚毅果决、干净利索。另一方面,要不遗余力、持之以恒。落实的过程往往是漫长的、艰难的,可能很长时间都看不到曙光。因此,要有恒心、定力。确定了目标和思路后,就要坚持下去,常抓不懈,直到取得成果,切忌三分钟热度,虎头蛇尾。

抗压和应变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但生活节奏相应加快,这也使得人们普遍感到压力增加。在快节奏生活成为常态的情形下,新冠肺炎疫情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自由,使人们感受到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从而引发了新的焦虑和恐慌。

进入后疫情时代,抗压和应变能力成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又一组综合性能力。

其实,人类社会一直是在直面压力、解决压力、面临新的压力……的进程中不断发展进步的。很多人的成功,也正是因为能够正确面对压力、“消化”压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为子女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自在和享受。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优渥舒适的生活条件、娇惯放纵的养育习惯,使得很多青少年学生少有甚至根本没有面对压力、战胜挫折的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他们抗压、应变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不经风雨,何以见彩虹?“XX岁少年跳楼轻生”“XX岁少年殴打母亲”“XX岁少年离家出走”“XX年级学生校园欺凌事件”……近年来这些不时见诸媒体、网络的事件,大都源于当事人的心理问题和教育成长环境的影响。梳理这些悲剧,都能看到:本应勇敢坚强、充满阳光的青少年学生,在面对不利环境,或遭遇失败、挫折时,产生或异化出脆弱、逃避、残酷、冷漠等不健康心理、情绪,有极少数采取了让人痛心的极端行为。

其实,生活中的困难、压力、挫折、坎坷是常态,是无法悉数避开的存在。因此,强大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理应成为畅游生活、构建精彩的基本能力。我们必须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引导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去面对并战胜一切困难、挫折。

培养心理承受能力非一日之功。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时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难题或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让他们自主应对所遇到的压力、困难,培养他们的承压能力。家长也要关注子女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当学生(子女)遭遇挫折,教师、家长要和他们一起面对困难,共同分析失败原因,助力他们尽快摆脱压抑、困惑等消极情绪。对难以走出心理阴影的学生,除了要予以耐心疏导外,还要联合专业人士,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温室的小苗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学习、工作、生活中有一定的压力并非坏事,这有助于青少年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及早适应。

生活中很多烦恼、恐惧和焦虑,都发生在现实和预期“碰撞”的时候。如果事情发展符合预期,人们就会落入一种确定感里,觉得事情有把握、能控制,这是一种安全、自信的感觉。相反,就会有一种类似失重的感觉。结果偏离预期越远,这种不适感就会越强烈。

许多事实表明:你永远无法确定明天和不幸哪个先来。所以,我们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事情不是总按照我们的设想来发展。这个世界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一些相关联的因素也并非一直保持恒常不变。我们不得不承受意外出现时的种种变数,接受一分耕耘有时并不能有一分收获的难堪。

正因不确定性广泛存在,应变能力才十分重要。

比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病毒变异加快,传播速度惊人,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冲击。常常是一个方案刚刚制订,外界条件就发生了变化,让人们措手不及,在被动中承受大量损失。

“乱云飞渡仍从容”,面对各式挑战、风险,审时度势、准确识变、应势而变、科学应变,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猜你喜欢

抗压谋划挫折
基于PACTE翻译能力模型的 “元宇宙+口译抗压训练”教学设计
Holism in Education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与研究
把握新时代 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轴
挫折
学深悟透 积极谋划科技工作新举措
抗压能力不是举重表演,而是抗洪工程,要疏导
谋划
终身不遇
谋划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