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三缺”问题实现综合育人

2022-12-28邯郸市丛台区教育体育局赵艳华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体局劳动学校

邯郸市丛台区教育体育局 赵艳华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而轻德育、轻体育、轻美育、轻劳动教育的倾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其中,轻视中小学劳动教育现象尤为严重,劳动教育一度陷入困境,主要体现在家庭劳动教育的缺位、学校教育的错位、教育评价导向的偏位三个方面。对此,邯郸市丛台区教体局坚持思想引领、有机融入、实践体验、适当适度的原则,强化顶层设计,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相融合,破解劳动教育“三位”难题,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高标起步,打造劳动教育新模式

2020年丛台区教体局制订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三爱”主题劳动实践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爱家庭”生活劳动、“爱自然”生产劳动、“爱社会”服务性公益劳动三个目标任务“实施图”,指导学校列出“一校一案”的劳动教育“实施表”,压实让新时代劳动精神浸润中小学校园的“责任制”,形成“家务劳动天天做,劳动基地我实践,公益劳动我能行”的劳动教育新模式。在整体工作设计上,补齐家庭劳动教育缺位短板、纠正学校教育错位问题、改变教育评价导向偏位现象,家、校、社共同画好新时代劳动教育同心圆。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保障体系。区教体局成立了由思政科、教研室、劳动教育先进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丛台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学专家指导委员会,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控,强化反馈和指导。建立劳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制订全面、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落实落细责任,加强师生劳动安全教育。

2.加强师资建设,优化课程体系。一是科研指导。在确保学校劳动教育课时的前提下,通过听评课、优秀教案评选、课题研究提升劳动课教师专业素质。丛台区“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究”“小学‘三爱’主题劳动实践教育的研究”成为邯郸市“十三五”“十四五”立项课题。有三位教师在河北省劳动课讲义比赛中分别获二、三等奖。二是充实师资。在确定各校本校劳动课教师的基础上,选聘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模范担任劳动教育课程特聘教师。三是系统推进。注重完善劳动教育主题课程建设。指导学校开发体现邯郸市、丛台区和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

3.加强考核激励,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劳动技能考核,以学生劳动实践类型、次数、时间、态度作为劳动成绩评定的基本考核指标,将学生的实际操作、劳动实践成果等具体劳动实践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计入劳动素养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奖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入队、入团的重要参考。2021年11月,全区进行了学校、集团校、区级三级小学生劳动技能比赛,评选各年龄段的劳动小能手、劳动小达人,检验各校劳动教育成果。对23所劳动教育先进校和40位劳动教育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

4.加强特色引领,创新融合体系。与少先队“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相结合,将“劳动章”作为丛台区“红领巾奖章”特色章。学校少先队大队制订“劳动章”量化评价标准,构建以中、小队为主体的争评机制和辅导员、少先队员、家长、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方式,培养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

二、升级赋能,拓展劳动实践新载体

在指导学校深耕劳动教育课程、细化项目式清单的基础上,区教体局注重体验式教学、探究式实践,有效利用活动阵地以及区域内各种社会资源,拓展劳动实践新载体。

1.课堂上全学科渗透劳动教育。除劳动课外,在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在信息技术课、少先队活动课中有机融入科技劳动教育内容。

2.校园内建设劳动教育阵地。邯郸市逸夫艺术小学、沁河小学、王李庄小学等31所学校在校内开辟果蔬种植区,共计4.8万平方米。春光小学建立了茶艺、厨艺、陶艺等专用教室。丛阳小学、连城小学、广安小学在校园开辟劳动试验田,设立劳动岗位,指导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

3.建设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经多次实地考察,我区先后在路菲农场、中国农业大学曲周站等处创建5个丛台区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邯飞农场等3个河北省校外劳动教育试点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农田开展翻土种植、挖花生、挖红薯等团队合作的学农活动、体验式劳动。

4.体验劳动精神。在每年3—9月期间举办丛台区中小学劳动节,以中小学生劳动技能比赛、学校劳动教育成果展示、劳动教师授课比赛等项目,提升中小学劳动教育水平,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将5月第二周作为全区劳动教育宣传周,广泛开展劳动节体验教育。

三、家校协同,开辟劳动育人新天地

区教体局将劳动教育作为“双减”落地的一个抓手,站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寻求教育方式变革的高度进行劳动教育体系化设计与实施,家校协同做到“双加”,即加强劳动价值观塑造、增加劳动时间和空间。

1.家庭劳动作业指导。丛台区学校100%建立了家庭教育指导站,指导家长灵活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让学生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2项生活技能。区教体局面向全区学生,每季度进行不少于3次的家庭劳动作业指导。以丛台教育公众号为载体,发布学生家务劳动记录、家务劳动视频制作、手绘劳动写真集等,展示学生自我服务能力和正确的劳动观。

2.假期劳动实践打卡。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特点,发布家庭劳动作业清单,指导家庭劳动教育与学校实现工作互动、成果共享。运用“正学丛台”公众号,引导学生假期劳动作业打卡,学一项劳动技能,展一份劳动成果,养成劳动习惯。

3.注重劳动教育典型宣传。区教体局创建了10所区级劳动教育示范校,遴选出8个区级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创建3个省级校外劳动实践基地,2所省级劳动教育示范校,3所市级劳动教育示范校。广泛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倡导“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劳动价值观。学习强国、《中国少年报》、河北新闻网等平台或媒体报道我区先进经验或事迹20余次。

猜你喜欢

教体局劳动学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教体局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策略研究与思考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唐河县教体局认真 做好第九届素质教育手抄报活动
平顶山市召开2021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
大数据下教体局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探究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