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凡十年,潍坊不凡

2022-12-27夏德娟

走向世界 2022年48期
关键词:潍坊

夏德娟

9月28日下午,中共潍坊市委“山东这十年·潍坊”主题新闻发布会在潍坊举行。中共潍坊市委书记江敦涛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运回答有关提问。市委新闻发言人,市委常委、秘书长杨建华主持发布会。

江敦涛说,非凡十年,潍坊不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最让我们潍坊人民感到振奋和难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农村改革发展的“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给予充分肯定,给全市上下以巨大鼓舞、极大激励。十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作为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锚定“走在前、开新局”,革故鼎新、担当实干,事争一流、唯旗是夺,潍坊大地处处释放着创新涌流、创造迸发的发展活力,处处呈现着勃勃生机、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处处展示着动能转换、蝶变转型的发展成效。

让我们自豪的是,产业体系在优存量、扩增量中走向“新”起来,发展动能充沛澎湃。坚持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产业生态持续优化,新旧动能加速转换,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动力装备、高端化工、食品加工、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突破千亿元规模,“四新”经济、“十强”产业占比显著提升,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均居全省首位,传统产业加快“弯道超车”,新兴产业加快“换道超车”。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全国唯一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潍坊,北京大学现代農业研究院、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建成投用,“国字号”创新平台达到38家,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0.4倍,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3倍,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农业总产值跨过千亿元大关,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迈上万亿元台阶,经济总量突破7000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居第35位。现在的潍坊,正在以更高昂的激情和热情,朝着“万亿俱乐部”的目标阔步前行、奋勇前进。

让我们自豪的是,群众生活在奔小康、盼大同中走向“富”起来,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坚持以百姓心为心、为百姓事谋事,一件件惠民实事,一项项惠民好事,汇聚成不断上扬的幸福曲线。群众的口袋更殷实,36.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337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共同富裕加速起势,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4%、9.6%,去年达到4.7万元、2.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19∶1缩小到1.94∶1。群众的生活更讲究,80%左右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城镇新增就业百万人,社会保障持续提质提标,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民生资源由紧平衡向优供给转变。群众的笑容更灿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荣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入推进,群众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大家真切感受到生活在这里就是幸福。现在的潍坊,正向着“共同富裕示范城市”加速迈进。

让我们自豪的是,城市建设在提能级、增活力中走向“美”起来,辨识度美誉度充分彰显。树立品质理念,弘扬匠心精神,下足“绣花”功夫,把城市建设得气场更足、颜值更靓,精致精美、人见人爱。城市通衢八方,陆海空交通日益完善,9条高速公路、4条高速铁路穿境而过,京沪高铁辅助通道津潍段即将开工,潍坊机场开通12条航线,潍坊港正朝着亿吨大港的目标昂首迈进,被确定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城市现代时尚,站南广场、高铁北站建成投用,高铁新片区、中央商务区加快推进,首座市政高架立交、首条高架快速路相继建成,5G网络实现中心城区和县市重点区域全覆盖,潍坊进入高架时代、智慧时代。布局建设了一批口袋公园、主题公园、高端商业综合体、夜经济特色街区,城市的年轻指数、活力指数更高。城市生态宜居,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国土绿化提速提质,“四减四增”纵深推进,能耗物耗持续降低,单位GDP能耗十年下降37.9%,去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PM10三项指标改善率均居全省首位,被确定为全国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蓝天白云成为日常品,绿水青山变成新优势。现在的潍坊,承载力、吸附力、延揽力大幅提升,正成为集聚优质资源要素的“强磁场”。

让我们自豪的是,文化建设在补短板、扬优势中走向“好”起来,社会文明的标识愈发鲜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行动,有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能量成为大流量,好声音变成最强音。历史文脉赓续延展,深入推进文物保护,实施城市记忆工程,大力研究、挖掘、阐释、弘扬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国家级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建设扎实推进,风筝、剪纸、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迈出坚实步伐,赓续文化基因、传承优秀文化成为这座城市的耀眼底色。文化供给多元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覆盖,市县镇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加强,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持续拓展,全民健身休闲娱乐场所遍地开花,创意驱动、美学塑造、艺术点亮不断强化,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文旅融合深度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好文旅资源,打造了青州古城、东镇沂山、欢乐海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推出了一批不得不去的网红景点、一批不得不买的爆款产品、一批不得不吃的舌尖美食,文化活了起来,旅游火了起来。现在的潍坊,市民素质越来越高,文化自信越来越强,文化软实力变成了发展硬支撑。

让我们自豪的是,营商环境在破藩篱、建机制中走向“优”起来,改革开放走深走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等重要指示要求,推动改革由重点突破向系统集成转变、开放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体制机制更顺,党政机构、事业单位运行更加协调高效,功能区体制机制更加科学合理,市场准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投融资等循环通道中的堵点淤点有效打通,制度的供给与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更高了。服务效能更好,“零停滞”解决问题、“零障碍”落实政策、“零容忍”惩治损害企业行为等服务模式深入人心,极简服务机制、极优服务平台、极细服务流程、极速服务效率、极致服务体验成为超级IP,市场主体十年增长3.3倍。开放平台更高,坚持在更廣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耕“一带一路”,主动对接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经济圈,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载体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风筝会、鲁台会、中日韩产业博览会、潍坊发展大会等节会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形成了高能级的开放平台矩阵。现在的潍坊,改革的步伐越走越坚实,开放的路子越蹚越宽广。

让我们自豪的是,党的建设在管得严、抓得实中走向“强”起来,党的领导坚强有力。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越来越高,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时刻心系“国之大者”,确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潍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越来越强,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实干实绩导向,推动干部加快认知迭代、理念升维、能力重构、作风转变,干部运用市场化、专业化、法治化理念和平台思维、生态思维推动工作更加灵活娴熟,干事创业、勇争一流的精气神进一步提振。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越来越好,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滚动排查整治,“两新”党组织扩面提质,城市基层党组织全域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头雁”效应日益凸显,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显著增强。正风肃纪反腐越来越严,把牢严的主基调,拓展严的覆盖面,巩固严的好态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杜绝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推动干部清正、政商亲清、社会清和、生态清朗。现在的潍坊,人心思进、正气充盈、海晏河清。

这十年,我们披荆斩棘、披肝沥胆、披星戴月,解决了一批难事,干成了一批大事。潍坊取得的一切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关心支持下,潍坊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接续拼搏、踔厉奋发的结果,这为潍坊向新的发展高度攀升积蓄了强大势能、打下了坚实基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踏上新的发展赛道,开启新的奋斗周期,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加压奋进、勇毅前行,再现潍坊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再创潍坊赶超跨越的骄人业绩,再绘潍坊勇开新局的精彩画卷。

发布会上,媒体记者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新经济、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踊跃提问。江敦涛、刘运逐一认真作答。

人民网记者: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肯定“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请您介绍一下,潍坊在赋予“三个模式”新内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要向哪些方面努力?

江敦涛:这是潍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我来潍坊工作后一直深入思考和不断实践探索的一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肯定“三个模式”,让潍坊全市上下倍受鼓舞、深受感动。这几年,我们牢记总书记谆谆教诲、殷殷期待,传承创新基因,弘扬改革精神,勇担历史使命,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一体设计、城市乡村协调推进、五个振兴同步发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取得重要进展,我市的“三农”工作发生积极变化。一是农业实力显著提升。农业总产值达到1183.5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500亿元,均居全省第一位。培育了粮食、蔬菜、畜禽、农机等优势产业集群,粮食产量稳定在84亿斤,年产蔬菜1300万吨、肉蛋奶170万吨,是全国闻名的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二是农业科技领跑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9%、高于全国7.5个百分点。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由十年前的30%提高到现在的75%,80%的温室大棚应用数字装备。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的400多位高层次人才常年在潍坊工作,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编制的5项蔬菜全产业链标准填补国内空白,“潍坊标准”输出到27个省,科技给潍坊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三是农业开放优势彰显。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农产品出口额连续3年突破百亿元,蔬菜出口量、禽肉出口货值分别占全国的1/8、1/6,更多的潍坊农产品摆上了外国人的餐桌。四是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加速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全面向农村覆盖,基本实现农村道路“户户通”、“三公里”服务圈,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好的行政服务和公共服务。五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754个村集体收入达到百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万元。

汔可小康盼大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当前,“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历史性地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在新的征程上,我们深刻把握“三个模式”的时代背景、时代价值、时代内涵,传承弘扬“三个模式”蕴含的改革创新精神,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创新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一体化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加快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农村治理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努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城市”。具体来讲,就是要加速“三个融合”:

一是用产业思维发展农业,加速城乡产业融合。当前,农业已经发展到以数字化为特征的3.0时代,亟需强化产业组织理念,運用现代科技和工业成果装备农业,引入高效经济管理方法运作农业,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在产业布局上,统筹考虑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在产业生态上,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产业组织理念,加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打造未来农业新形态新业态。在产业驱动上,更加注重依靠科技的力量,强化数字赋能农业产业发展,打通“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全链路,给乡村产业发展植入“智慧大脑”。

二是靠城市资源反哺农村,加速城乡要素融合。要素融合是城乡融合的基本前提,需要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要素更多支持农业、流向农村、惠及农民。聚力解决“人下乡”的问题,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培养更多懂技术、懂管理的致富能人和新型职业农民,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投身乡村的人干得有劲。聚力解决“钱进村”的问题,强化金融赋能,推出更多普惠性金融产品,提供更多多元化金融服务,撬动更多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投入乡村。聚力解决“地流通”的问题,盘活闲置低效土地资源,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将“沉睡”资产转变为有效资本。

三是以城市居民标准服务农民,加速城乡公共产品融合。重点是聚焦生态美,深化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实现洁净、整齐、美丽。聚焦生活美,改善乡村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办好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实事,推动公共服务提质增效。聚焦内在美,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美学教育、移风易俗、文化惠民等行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振农民的精气神,优化农村的人文环境。

“三个模式”发端于潍坊,是基层干部群众的创新创造。1995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论农业产业化》,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写入党的十五大报告,农业产业化被称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潍坊人民正在书写乡村全面振兴、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时代答卷,我们诚挚欢迎记者朋友们多来潍坊采风、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们挖掘基层生动实践、提升改革创新经验。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潍坊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请问潍坊在推动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如何更好满足老百姓的新期待?

刘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潍坊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推动群众生活从“将就”向“讲究”转变,民生支出占比连续6年保持在80%以上,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概括来讲,就是“一个全面打赢、四个显著提升”。

“一个全面打赢”,就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1.86亿元,实现16.9万户、36.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337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摘帽退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年前的11797元增加到24007元。城乡收入比由2.19∶1缩小到1.94∶1。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率先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个显著提升”,一是就业。十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5%以内,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深入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开发公益性岗位3.48万个。“零工客栈”年服务零工380万人次。今年成功争创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

二是教育。基础教育成为全国有名的“潍坊样板”,高考质量连续19年全省领先;职业教育成为领先全国的“示范高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金牌数量连续13年全省第一。校长职级制改革、中考改革、职业教育融合创新等引领全国,目前承担着16项国家级、20项省级教育改革试点。持续推进教育均衡,所有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验收,中小学“超大班额”得到全面破解。教育工作群众满意度连续10年位居全省前列。

三是医疗。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由6796家增加到8433家。每千人床位数达到7.19张、执业医师数3.4人、护士数3.76人,分别增长30.43%、26.48%、36.51%。基本形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人均预期寿命由78.17岁上升到79.4岁。“一老一幼”健康保障大幅提高。每千人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4个,儿童健康管理率达到95%。全市医养机构达到174家、床位3.2万张,42家镇街卫生院与敬老院实现“两院一体”运营,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超过70%。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有效。2020年疫情阻击战中,在省内确诊病例超过40例的地市中第一个实现治愈清零;今年3月,用1个月时间迅速处置输入疫情,在全省率先实现动态清零。疫情防控能力全面加强,建成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全市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达到100.92万管,24小时能够完成一轮全员核酸检测。

四是保障。2021年全市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17.38万人、187.11万人、121.48万人,较2011年分别增加19.21%、61.36%、75.02%。与2012年相比,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年分别增长6816元、6604元,农村特困供养标准每人每年增长10088元,机构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补贴每人每月分别增长1130元、1094元。与2014年相比,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月增长886元。与2015年相比,残疾人“两项补贴”惠及人数由1.7万人增加到16.8万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下步,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全力推动“基本民生”向“品质民生”转变,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民生福祉更有“质感”。一是更加突出民生优先。坚持把新增财力优先用于民生,加强民生政策评估论证,确保政策更可持续、民生更有保障。二是多渠道增加民生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三是用数字赋能民生。积极拓展“互联网+”在民生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凤凰网记者:潍坊作为全省的产业大市、制造业大市,在发挥优势发展新经济、培育新产业、塑造新动能方面,有什么打算?

江敦涛:制造业是潍坊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历届潍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業做实做强做优”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制造业强省战略,把壮大实体经济、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作为主攻方向,积极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优质企业崛起成峰,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稳居全省第2位,89家企业税收过亿元,21家企业营收过百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接近六成。

十年守正创新、五年动能转换,为潍坊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历史使命。站在新起点、面对新任务,我们提出“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和“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两篇文章一起做。“优存量”重点是解决当前端什么碗、吃什么饭的问题。前期我们出台政策,按照优化提升技术工艺、优化拓展产品体系、优化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完善产业生态、优化提升经济效益“五个优化”的思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存量变革,加快“弯道超车”,推动“红海产业”迈向“蓝海格局”。“扩增量”重点是解决未来端什么碗、吃什么饭的问题,这是潍坊发展关键中的关键,核心是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培育未来产业,推动增量崛起,加快“换道超车”,让新兴产业尽快挑起潍坊发展的“大梁”。

一是聚焦抢占发展赛道,以新产业壮大新动能。布局新产业重在梳理产业优势,把握产业机会,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既要做无中生有、“从0到1”的工作,更要发挥优势抢抓新兴产业风口。像氢能产业,我们有潍柴这样的动力装备产业龙头,有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国字号”平台,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国际动力城”的新能源时代已经到来;像元宇宙,我们的硬件产品和技术世界领先,歌尔集团中高端虚拟现实头显出货量占全球的80%,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我们着眼未来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锚定氢能、元宇宙、新能源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医药、数字经济、磁技术、光电技术、工业母机等产业新赛道,倾力打造未来产业,培育更多引领性、竞争力强的地标性产业,努力让新动能成为推动潍坊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二是聚焦补齐产业拼图,以新链条打开新空间。拉长产业链条是壮大新兴产业、完善产业拼图的关键之举。我们以“解剖麻雀”的方式,研究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厘清产业链条缺失环节,勾画产业链“全景图”“现状图”“招商图”,集聚产业资源,招引配套企业。特别是用好“六个一”平台招引新机制,明确一个承载园区、募建一支产业基金、组建一支市场化专业团队、确定一个政府服务团队、制定一套个性化产业政策、创设一个产业展示中心,加力补齐产业链断点断层,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坚持内培外引“两手抓”,创新创业“双促进”,完善“初创-哪吒-瞪羚-准独角兽-独角兽”等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促使更多成长性强的新物种企业在潍坊诞生、培育、成长、壮大。

三是聚焦链接要素资源,以新生态涵养新经济。产业生态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新经济新产业的孕育成长,也离不开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我们聚焦新兴产业发展之需,突出龙头企业作用,做好产业策划、产业组织,搭建产业交互协作平台,整合集聚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努力打造更高能级的产业生态圈。我们聚焦新兴产业政策之需,完善“一业一策”扶持政策,抓实抓好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顶格接洽、顶格协调,下好“及时雨”、送好“雪中炭”。我们聚焦新兴产业人才生活创业之需,开展城市能级活力提升行动,有针对性地布局新消费领域、新商业模式、新生活业态,提高城市“时尚气质”和“年轻指数”,营造对青年人才更具吸引力的城市氛围。我们聚焦新兴产业应用场景之需,拿出最好的资源让新业态新模式去嫁接、去创新,支持新技术新成果在潍坊率先形成应用场景,以每一个场景的“解锁”促进新产品加速推广,推动新产业快速崛起。

大众日报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对新时期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作出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我们注意到,这些年潍坊的新型城镇化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是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请具体介绍一下情况。

刘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城市为人民”“乡村必须美”。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十年来,全市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72个百分点,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体量更大。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突破220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00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94.76平方公里。滨海区快速崛起,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现代化滨海新城。县域活力竞相迸发,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占全省的1/10左右,寿光、诸城、高密、青州入选全国百强县。羊口镇、侯镇入选全国百强镇,省级特色小镇数量占全省的1/10,754个村集体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

二是支撑更强。积极发展大交通,建设大通道,构建大网络,累计完成交通综合投资1200多亿元,构建起“两纵四横”高速网和“四横一纵两支”铁路网,高铁、公路通车里程分别居全省第1、第2位。潍坊港吞吐量突破5400万吨,是2012年的2.7倍。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年内开工,建成后潍坊一个半小时到北京、两个半小时到上海。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空前,累计投资443亿元,建设重点水利工程697项,主要骨干河道防洪标准提升到50年一遇。新基建、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三是品质更优。围绕让群众居住更舒适,用足用好去年11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的政策机遇,持续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十年来累计改造棚户区30.2万套、老旧小区42.2万户,惠及200多万人。创新实施“红色物业”,在全省率先实现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2021年6月入选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经过努力,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02平方公里,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显著增强。围绕让群众出行更便捷,建成全市首条准快速路、首座市政高架立交、首条高架快速路,中心城区打通160条“断头路”,建成23座过街天桥,搭建179个“大白棚”。免费开放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医院等停车泊位27.7万个,施划道路停车泊位39.2万个,有效缓解了群众停车难。围绕让群众过冬更温暖,建成全省首个市级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2.1亿平方米,供热企业直供到户实现全覆盖。扎实推进清洁取暖国家试点,70%以上的农村家庭实现了安全、温暖、清洁过冬。

四是颜值更高。在城市,实施增花添彩、疏绿透美工程,全市口袋公园达到945处,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2.2万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2.58%,绘就了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精美画卷。在农村,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改造农村厕所119.5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基本实现“户户通”和健身设施全覆盖,描绘了生态文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动人图景。

五是品牌更亮。成功创建为国际和平城市、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城市影响力、美誉度大幅提升。

当前,潍坊正处在由良好发展态势向新的发展高度迈进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科学编好、用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动城市发展更加紧凑集约、高效绿色;我们将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任务,更加积极地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大力提升城市的开放发展水平;我们将全面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扎实推进城市更新、清洁取暖、海绵城市等国家试点,不断增强城市韧性,进一步提升城市安全发展水平;我们将牢固树立现代、品质、活力的理念,切实做好城市产业培育、设施优化、形象塑造等工程,持续提升城市能级活力,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

潍坊日报记者:我们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潍坊市被表彰为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地方,是省内唯一,全国9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之一。请问潍坊市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步有哪些打算?

劉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潍坊市委、市政府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环保、优生态,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潍坊获全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单项奖励。2022年,被确定为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是全省唯一,全国9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之一。可以说,新时代的十年,是潍坊环境质量大改善、生态事业大发展的十年。重点是三个方面:

一是“治”,就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决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全市生态环境质量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其中,PM2.5、PM10浓度改善率均在45%以上,二氧化硫浓度改善率达到80%以上,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89天;省控以上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四类及以上,国控河流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5.7%;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双100%”。

二是“转”,就是大力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推进“四减四增”,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高质量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2017年以来,累计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3900余家,完成重点整治项目1000余个,化工企业从1514家压减到750家,铸造企业从1155家压减到498家,完成中心城区6家重污染企业搬迁,实现了环境改善、企业重生、产业升级、片区更新。十年来,单位GDP能耗下降37.9%,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75.9%,氨氮排放下降95.9%,二氧化硫排放下降95.2%,氮氧化物排放下降78.5%,绿色低碳成为潍坊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管”,就是構建齐抓共管“大环保”治理体系。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不断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率先实施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实体化”运行,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环保部门全程跟进、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构建“1+N”执法体系,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渔港港长制,39条河段创建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十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抓住用好国务院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坚决扛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治责任,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打造更生态、更美丽、更宜居的品质城市,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潍坊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干部队伍是事业发展的基石。请问潍坊在抓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效?下一步,如何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江敦涛:感谢您对潍坊干部队伍建设的关心和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以实干实绩论英雄,注重在项目建设、抗洪救灾、疫情防控等重大斗争一线考察干部,一大批讲政治、顾大局、有情怀、勇担当的好干部走上关键岗位。坚持大规模培训干部,定期举办“潍坊干部大讲堂”,组织开展金融创新、乡村振兴、城市规划等专题培训,着力推动干部认知迭代、思想升维。坚持严管厚爱并重,在全省率先制定激励受处理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完善容错纠错、关心关爱机制,让干部放开手脚、比学赶超干事创业。

年轻干部是事业薪火相传的根本保证,这几年,我们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突出源头储备,实施“育苗培壮行动”,创新开展“青年优秀人才引进计划”,面向国内“双一流”高校和QS榜单前200名高校,选聘优秀毕业生来潍工作。组织开展对标学习历练,分批选派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中央部委和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部门企业学习体验。对看得准、潜力大的年轻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突出精准识别,创新“平时动态随访、考时实绩展评、战时一线跟踪”机制,探索建立县市区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季报告、组织部门实地走访工作现场的动态随访制度,实行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重点工作实绩季度展评,深入重点项目、重大活动专班开展专项考核,考准考实干部现实表现。突出事业为先,坚持谁能干谁上、谁有本事谁干,不拘一格选拔经过摔打磨砺的实战型年轻干部,选拔了一批在班子里排名不靠前但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县委常委,直接担任市直部门正职。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根据事业发展需求端的需求,抓好干部工作的供给侧改革,把合适的干部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适配度。

一是立体式考察识别干部。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近距离、多维度考准考实干部。突出把握好“四个度”:拉长度,适当延长干部队伍专项调研时间,全面搞清楚干部各项考核、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审计等情况,掌握日常表现;扩宽度,既看在现任职单位和区域的表现,也到以往任职单位和区域进行考察,掌握一贯表现;挖深度,到现场多看干部主抓的工作、处理的难题、完成的急难险重任务,到基层多听群众和企业家的反映,掌握真实表现;提精度,用好干部综合管理信息数据库,建好班子结构数据模型,形成完善的干部宏观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用当其位、用当其时、用尽其才”。

二是全方位培养锻炼干部。突出认知迭代培育干部,强化实践实战砺炼干部。“走出去”拓展眼界。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千名干部进名校”专业能力提升行动,以带着问题学习培训的“思辨式学习”,分领域组织干部到国内知名高校开展专题培训,以“精准滴灌”式培养促能力提升。“请进来”开阔思路。持续办好“潍坊干部大讲堂”,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授专家、领导干部开展专题讲座,以高能级“智慧碰撞”助推思想升维。“沉下去”淬炼本领。持续选派干部到先进地区、“三重一线”岗位历练提升,让干部经过几个快要撑不下去的回合,在实干实战中锤炼能力作风。

三是高标准选拔使用干部。突出“五看”标准比选干部,一看品质品行,二看态度状态,三看能力素养,四看群众公认,五看关键时刻的担当表现,让更多“狮子型”闯将和“老黄牛型”干部脱颖而出。拿出更多关键岗位、吃劲岗位、一线岗位,让优秀干部经受磨砺、增长才干。同时,认真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从政环境。

来自30余家媒体的60余名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The industrial system in Wei- fang tends to become “new”and vigorous in optimizing the stock and expand the increment, which makes us proud. By adhering to innovative green development and shift of growth drivers to optimize the stock and focusing on future high-end guidance to expand the increment, Weifang has undergone the continual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ecology and the accelerated the replacement of the old growth drivers with the new ones. As a result,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Weifang has moved onto the fast lane. With the newly optimized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competitive industries such as power equipment, high-end chemical industry, food processing, and the new 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 nology have exceeded 100 billion yuan in scale. With th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roportion of the “four new” economies and the “top ten”industries, Weifang’s provincial-level manufacturing single champion and “hidden champion” enterprises rank first in Shandong provinc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re accelerating to “overtake on the curve”while the emerging industries are speeding up to “overtake by changing lanes”. The innovation ability has also achieved a new leap. The only State Fuel Cell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in China has settled in Weifang. The Institute of Advanced Agricultural Sciences of Peking University and the National Vegetable Quality Standards Center have been completed and put into operation. With 38 innovation platforms of “national brands”, 10.4 times of increase of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s, and 4.3 times of increase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Weifang has won the First Prize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ward twice and has been approved as a National Innovative City. Besides,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has achieved a new leap. The total value of agricultural output has exceeded 100 billion yuan and the industrial operating income has reached a trillion yuan. The total economic output has exceeded 700 billion yuan, ranking 35th among the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n China. Weifang is striding forward more passionately and enthusiastically towards the goal of becoming a member of the“trillion yuan club”.

猜你喜欢

潍坊
潍坊“画”卷——来自山东图片库的故事
潍坊仰天山地貌景观
潍坊仰天山地貌景观
《紫气东来》(绘画)
在潍坊,共话中日韩合作
潍坊银行2018年股东大会年会顺利召开
山东潍坊:台风过后,粮食人紧急行动……
“筝”艳潍坊四月天
四月春光看潍坊——潍坊“三大盛会”侧记
风筝之都潍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