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策略研究

2022-12-27王海燕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鼎舜小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德育核心班级

■ 王海燕(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鼎舜小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有着较强的可塑性。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对这一阶段的学生德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其能够健康成长。在德育上,教师应该结合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对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教育形式,让学生能够接受更加高效的德育,以此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形成。

一、核心素养以及德育的内涵

1.核心素养的内涵

早在2014年,我国就颁布了有关立德树人的教育文件。从这时起,我国开始越来越重视德育。同时,核心素质也变成社会上的热门话题,被人们普遍重视。各学校也把核心素质作为本校的育人宗旨,积极开展了德育教学改革。所谓核心素养就是指学习者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具备学习等多方面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其能够满足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

核心素养包含个人、社会以及国家三个层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及创新等能力的培养。第一,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引导,所以教师必须认识到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性,将其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同时也要起到示范作用,让自身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第二,在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时,应该考虑到时代背景,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实际情况对学生展开相关教育。

2.德育的内涵

从广义角度来看,德育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的德育;二是社会的德育;三是家庭的德育。具体而言,是指通过科学的方式,有计划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狭义角度来看,德育主要指的就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是相关教师对学生进行统一的道德培养,让学生发展成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德育至关重要,首先可以保证学生健康发展,其次有助于我国强国目标的实现和现代化社会的建设。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的重要意义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刚刚接触到较为系统的教育。这一时期是学生们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学校的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对学生展开德育有着三个层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个人角度而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道德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科学的德育,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社会和国家的角度而言,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德育,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能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从而坚持其领导,对国家充满热爱,能够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努力学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将核心素养融入小学德育是一种教育上的创新,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

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策略

1.重视学生德育中的主体地位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教学,就应该重视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德育的内容,让学生对道德的重要性能够有所认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所以教师在进行德育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增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相关的德育活动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德育课程设计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教育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在德育活动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增加和学生的沟通,让其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

2.重视对德育形式的丰富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因此,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较为关键的影响。如果教师的教育形式较为陈旧,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到学生能力的提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优化教学形式,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小学德育应该重视教育形式上的创新和丰富。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让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3.重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对于小学生而言,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都会犯一定的错误。学生犯错误需要改正,否则就会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所以,教师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就应该重视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时时反思、事事反思的好习惯,这样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可以通过教学评价来实现。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但是教师难以做到每节课都对全班学生进行评价。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评价的过程中,要改进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之中,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定期写自我评价报告,让学生结合最近一段时间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让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同时,也对其他学生有所了解,然后学习其他学生的优点,改进自身的不足。通过这种多元化的德育评价,有助于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形成。

4.在德育中教师要起到示范作用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非常尊重教师,喜欢模仿教师。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小学生心里,他们对教师极为信任,觉得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第一,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第二,教师要时刻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

5.重视德育环境的营造

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想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应该重视德育环境的创设。

第一,教师重视班级环境的营造。对于小学生而言,班级就是他们学校中的家,他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班级中度过的。所以,班级的环境对学生发展非常重要。教师应该科学地对班级进行管理,让班级中有浓厚的德育氛围。首先,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协助教师完成班级管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自觉性,让其能够主动维护班级的秩序,同时也会积极遵守班级的规定。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轮流担任班干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班级管理。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们的责任感,让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得到提升。其次,教师应该重视德育活动的开展。可以通过组织相关的活动,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增强学生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正确的观念。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等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最后,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的墙上张贴一些名人名言,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第二,重视校园环境的营造。校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场所。校园的风气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和学生的风貌。一所学校想要有好的校园风气和环境,就应该有积极的校训以及文化气息。学校在进行环境的创设中,应该注重结合校园的实际情况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校园的环境应该既有严肃的一面,又有活泼的一面。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相关的手抄报,张贴在走廊中,形成艺术走廊。同时,学校经常在校内组织一些比赛,比如演讲以及体育竞赛等,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对竞争和公平等有正确的认知。

第三,重视网络环境的营造。对于当代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出生在网络时代,从小就接触各种网络电子产品。这种情况给道德正处于发展时期的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网络上的信息庞杂,不良信息会对学生的价值观等造成严重的冲击。所以,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极为关键。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严格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间以及浏览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网络。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开展德育,比如在学校的公众号上发布与德育相关的内容,让家长带领学生观看,不断提高学生的品德。

6.重视家庭对德育的重要作用

对于学生的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家校交流平台的方式,增强彼此的沟通交流。教师通过平台,及时分享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让家长充分了解学生,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展开家庭教育。家长可以通过平台和教师交流学生在家里的情况,让教师能够对学生有更加全面的认识。通过交流平台,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为学生制定德育培养方案,这样的方案针对性更强,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提高道德水平。

7.重视德育队伍的建设

想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建设,学校必须有更为专业的德育队伍。对于德育队伍而言,不仅仅包括德育教师,还包括学校的各科教师以及行政管理人员。首先,学校可以通过提高招聘标准的方式来强化队伍建设,学校可以聘用较为专业的教师来讲授小学德育课程,以此来提高德育的教学质量和成效。此外,学校还应该定期对全校的教职员工进行相关的德育培训,全面提升教师和管理人员自身的素养。让教职员工都能够以身作则,将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融入德育之中,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8.重视课堂中的德育

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堂教育是其学习的主要形式。各科教师都应该利用好自己的课堂时间,合理进行教学设计,结合核心素养下的德育内容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受到德育的熏陶。对于学科教育而言,不应该独立存在,应该结合生活实际与德育进行合理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应该正视德育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让相关教育能够符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除了学科教育和德育的融合之外,学校还应该重视德育课程的创新,重视提高德育教师的专业水平,让其结合校园实际和学生特点科学地进行德育内容的设计。让学生能够通过德育课程,认识到品行的重要性,不断形成健全的人格。

9.重视对德育内容的丰富

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德育教师应该改进自己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断丰富德育的内容,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思想品德的学习中来。在传统的德育课程中,教师们习惯一味地输出知识点,通过说理的形式讲解相关的德育知识。这种方式对于学生而言较为枯燥,同时还让学生们处在被动学习之中。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不符合核心素养发展理念,德育教师必须认识到这种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对自己的授课内容和形式进行更新,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德育的兴趣。

第一,教师可以结合德育内容,开展主题班会。比如,在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的前夕,教师就可以开展相关的班会,让学生在班会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班会,学生们能够在欢乐中学习到相关的德育知识。第二,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组织德育辩论赛,让学生们针对不同的观点展开激烈的讨论,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德育的热情。

10.重视网络资源的利用

当今时代,互联网较为发达。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时代优势,通过一些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下载和德育有关的动画视频等,利用班级中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受到德育的熏陶。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与传统的板书相比,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德育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该校的工作人员还可以建立自己在校园的德育网络,在网页上发表学生们感兴趣的德育内容,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束缚,可以随时随地开展道德学习活动。

11.重视实践对德育的促进作用

对于德育而言,如果仅凭理论知识的讲解,是难以让学生对德育有真正认知的。所以,教师应该将德育和生活相融合,通过开展生活实践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德育。

生活实践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家庭实践。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完成家庭实践。比如,让学生帮助父母做家务,等等。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家校沟通平台来了解学生实践的完成情况。通过家庭实践,让学生们认识到父母的辛苦,从而增进二者的感情。第二,社区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给老人们表演节目,以此来增强学生们的爱心。第三,校园实践。组织在校园中捡垃圾,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义,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中,德育至关重要。学校应该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各种形式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德育核心班级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中国德育》
班级“四小怪”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