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2-12-27何文晓山东省聊城市广平镇中心学校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小猪整本书交流

■ 何文晓(山东省聊城市广平镇中心学校)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

1.有益于阅读习惯的培养

一直以来,阅读习惯都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同时,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其自身的阅读能力在很多时候都是以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基础的。阅读习惯也不是先天的,而是通过后天不断阅读,再加上指导者有针对性地引导才可以形成的。优秀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知识。当前教育领域所提倡的“终身学习”,也是需要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支撑的。而通过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实现这个目的。一方面,相对于普通阅读,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的要求更高,长时间的阅读也为学习者阅读经验的积累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整本书的内容更具连贯性,学习者想要弄清内容,就必须注重思考。

2.使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更为丰富

整本书阅读具有较为明显的“整体性”特征,这也给教学活动的丰富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日常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将常规的阅读教学活动放到其中,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融入读写结合的各项活动,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这些活动可以加强学生对于阅读的认知,保障学生的发展。同时,丰富的活动也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整本书阅读的兴趣。但是,有关教学活动的开展,还需要教师精心设置才行。

3.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联系

从整本书阅读的角度来看,课堂上的阅读知识占整本书阅读的四分之一,而剩下的四分之三大多是学生在课下完成的,这种特征也使得课内外阅读产生了有效联系。而课内外阅读的联系,可以更好地凸显阅读教学的一致性,通过在课堂上教师的有效指导,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样更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4.“长作业”的设置

对于小学生来说,整本书阅读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长时间、循序渐进的学习中才能够完成。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他们想要获得提高,就需要外界的引导,而又因为平时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还要有其他学习的任务,而想要收获良好的整本书阅读效果,教师就需要结合“长作业”,即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够完成的作业,帮助学生在课后进行持续性的整本书阅读。同时,通过“长作业”的布置,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原则,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首先是结构的整体性。整本书阅读不同于书本中的课文,它还包括封面、封底、书脊、正文、辅文等,这也是书籍结构整体性的重要因素。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把正文以外的构成要素忽略。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需要教师重视结构的完整性,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对书籍组成要素的展现,让学生养成学会看书看全貌的良好习惯。

其次是内容的整体性。既然是整本书阅读,就要体现其自身的“整体性”。不仅涵盖对全部内容的把控,还要注重对于内容的整体性思考。在一本书中,无论是对于故事的叙述,还是对于人物的描写,都是与整体内容有联系的。因此,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设计中,教师就要重视内容的整体性、情节的整体性,不能只从片面角度进行主观解读,这样会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造成干扰。

2.系统性原则

上文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特点中已经提到,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需要课内与课外的同时进行,才能够达成目标。因此,在完成这项教育工作时,教师就需要合理地对教学进行规划与安排。比如,在课内教学工作中,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严而有序,注重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阅读方法与技巧。而在课外的引导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进入阅读过程中,保证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联系。

3.主体性原则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当然这也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不管在教学设计上,还是在实际教学中,都应当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要在教学中体现对小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发展规律的针对性,并切实分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与模式。另一方面,要将学生素质发展、人格发展、情感发展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选择适合他们的读物。这样才能够让整本书阅读教学绽放光彩。

三、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课堂上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其关键就是要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对读物产生兴趣,以此激发他们读下去的欲望,学会分析书中人物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在平时,当我们刚刚接触到一本新书的时候,总会有不少问题。例如,书名是什么意思,这个封面向读者传达什么含义,书的内容讲的是什么。这些往往促使我们去翻开它,这也是好奇心的具体表现。而好奇心是小学生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教师通过创设悬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进行阅读。

比如在推荐《小猪唏哩呼噜》时,教师就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首先,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主人公上。“同学们,在你们所知道的故事中,有许多小猪的形象,哪个同学可以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小猪呢?”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们马上活跃了起来。有的学生说他读过《三只小猪》,有的说读过《笨笨猪》等。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于是,教师就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唏哩呼噜”的照片,并问学生“你觉得这只小猪可爱吗?想不想给他取一个名字?”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每个名字都非常可爱,但学生已然对小猪真正的名字感到好奇,当教师出示书名的时候,学生们会产生一个疑问,不明白小猪为什么会取这个名字。教师这时可以向学生们说:“这只可爱的小猪,是这个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它的名字不仅有意思,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更有趣呢。”进行到此,学生们已经对这本书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急不可待地想去探寻自己的问题。

2.提出困惑,质疑问难

教师在整本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困惑与问题,这是他们提升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过程。不论是书中的内容,还是作者的背景,都可以是。当学生出现疑问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求同伴的帮助,至于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对其进行指点。比如,我在带领学生进行《城南旧事》的阅读交流中,学生在阅读其中一个片段的时候,提出了一个疑问:主角小英子遇到的“小偷”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学生们就这个问题开始了讨论。有的学生表示,这个小偷也是迫于生活的压力,为了供弟弟读书,才做出这种事的,从小偷对主人公的态度上可以看出,这个小偷本质上并不坏。有的学生认为,这个小偷毕竟做出了偷盗的行为,不管是什么理由,他违反了法律。从这里我可以看出,学生在阅读中有着不同的体会,我们教师也应尽量避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学生的身上,学生在阅读中的每一次感悟都是对自身精神与素质的提升,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阅读。当然,教师在学生提问之前,也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分析,尽可能了解学生提问的问题,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3.通过交流丰富阅读体验

阅读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分组进行。小学生的分析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应适当指导,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阅读,教师可以组织读书和阅读交流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独立阅读一些经典书籍,将它们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从中获取特定的信息,例如书籍、情感和事件。以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实用的方法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式,有助于学生更热爱课外阅读。

为了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的活动。展现不同学生对阅读的不同认知,学生之间开展“阅读竞赛”等活动,加深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讨论,让他们感受到别人的观点和分析方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从他人的角度进行思考,开展验证,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

4.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规划和指引

小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需要系统的规划和引导。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比较低,也参差不齐,在对整本书进行阅读教学时,要给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比如阅读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读一些经典名著,注重人物和故事情节,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这是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能力的重要途径。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牢牢把握学生的阅读心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更顺利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使学生对阅读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整本书阅读强调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学习和理解新知识,从而构建系统的、全新的知识网络。因此,小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整本书是非常重要的。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掌握整本书的阅读技巧,通过整本书的阅读提高学生对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借助思维导图提高阅读能力

与短篇文章阅读相比,整本书的内容较多,篇幅较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产生困惑。有些学生在读完整本书后不能回忆起整个故事,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和学习质量。作为一名教师,能够将整本书的读写与思维导图相结合,克服整本书阅读的缺陷,并要求学生将整本书的故事内容、每一章的关键词和箭头结合在一起,保证学生在读完整本书后能够系统地掌握故事的脉络,明确每一章的故事内容,提高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我与世界面对面》的阅读中,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展示整本书阅读的思维导图,向学生讲解改善思维导图的途径和方法,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改善思维导图框架,有序地阅读整本书。在学生阅读后,教师要将一幅制作好的思维导图展现到全班同学面前,为学生讲解,从而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时的思维,今后,当学生阅读整本书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灵活选择阅读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对整本书的阅读收获。

6.深入分析文本,让学生正确阅读

首先,学生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率。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讲授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得有条不紊。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准确地阅读是一种比较有效和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细读要求学生认真理解和分析文章的每一个句子,反思课文内容,认识作者的感受;通读是指学生在阅读课文后,能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很好的理解,并对结构有大致的了解。教师应该用这两种阅读方式来引导学生,减少阅读的困难,建立学生阅读的信心。例如,在阅读《幸福是什么》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详细的阅读建议,以便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然后通过解释课文的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7.交流体验,丰富阅读体会

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交流创造必要的条件,通过阅读课等多种课型,让学生将近期阅读的内容和感受合理地进行表达,从而体现整本书阅读的价值。

以《中国神话故事》整本书阅读为例,在“快乐读书吧”的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置交流讨论课。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围绕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如有的学生对夸父追日有所感悟,认为夸父在追日的过程中没有讲究策略,应该和马拉松运动员一样边跑边喝水,避免口渴,这样就不会在追日的过程中累死;有的学生对女娲造人有所感悟,将西方的亚当、夏娃与女娲造人进行了对比;有的学生对古代神话中的洪水故事感兴趣,如中国古代涉及洪水的故事有“三过家门而不入”,而西方的故事则是“诺亚方舟”,从中总结了遇到问题应依靠自己努力解决的结论。

每一个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体验都有所不同,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互相交流了自己的体验,并逐渐形成了一些阅读的共识,在交流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体现了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总之,交流阅读感受和体验是丰富学生阅读体会、帮助学生积极开展广泛阅读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在阅读指导过程中要抓住阅读交流的契机,积极利用多种课型为学生提供整本书阅读交流的场所,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一直受各个教学阶段语文教师的青睐。目前也有不少教师认同和重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并且还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整体性,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方式值得提倡。

猜你喜欢

小猪整本书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可爱的小猪
小猪家着火了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