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联动模式的探索

2022-12-27禹海莉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丽景小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家校心理健康家长

■ 禹海莉(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丽景小学)

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水平、人格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这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共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青少年是推动未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心理健康、综合素质关乎国家的发展水平。因此,各学校应将培育学生的身心健康列为首要任务,与家长深入沟通,密切交谈,进一步完善家校联动、共促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从而唤起社会各方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齐心协力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展示提高教育合力的作用。本文对家校联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策略进行初步分析。

一、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往往侧重于智力开发,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忽视意志、兴趣、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负面效应。心理健康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学生协调发展,提升学习效率。目前,不难发现,大部分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尚未普及,在小学阶段将唯分数论作为重点目标。校内所配备的心理健康教师人数较少,同时教师自身职业素养也有待提高。在实际心理健康教学环节,大部分教师也只是照本宣科,并未对教材进行深度研读和挖掘,导致教学只流于表面,大多数学生都未对心理健康学习具有明确的概念。不仅如此,校内所配备的心理咨询室常年尘封,失去了其真正意义,心理健康课程常年边缘化,也使得学校忽视了此课程的重要性。一方面,学校欠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考量,而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层面上,大多数家长也未及时重视孩子的心理变化。为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采用严格的教育手段,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导致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心理问题。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其心理健康素质,应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综合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改革迫在眉睫。

二、家校联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家校联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青少年阶段的教育主要是来自家庭和学校,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教育的开展也是寸步难行。因此,家校联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者保持高度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产生质的飞跃。

另一方面,家校联动模式也可充分借助家庭资源与社会资源,弥补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不足,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支撑。在家庭与学校二者的通力协作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对其日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增强自身调控、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家校联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构建校园多位一体宣传平台

广泛深入地宣传是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的重要手段,当前,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概念不了解,大多都是源于校方缺乏正确的指引,久而久之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趋于边缘化。为有效促进家校联动合作的进程,增强学生、家长、教师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度,学校应积极构建校园多位一体的宣传平台,在校内形成良好的风气。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邀请业内知名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前来为师生讲解心理健康普及的重要性,并将活动照片、活动内容记录刊登在校园文化墙上,以便师生进行查阅。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校方也应利用网络的便捷开设“星语心愿”校园网站。在网站内部实时更新心理健康教育前沿知识,开设心理讲堂、亲子线上课堂、趣味测试等板块,以便家长及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家中践行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在校园内,也可利用课间休息时间进行广播电台的播报,内容包括来信回复、心理测试、心理常识等,由心理健康教师进行播报,使学生置身于浓厚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中。

最后,学校内部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板报制作活动,有每个班进行轮流制作,借此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在校园内部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风气,帮助学生、家长正确认知这门科目的重要性,从根本意义上为后续开展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建立针对学生心理培育的机制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老套的心理健康教材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成长需求。因此,学校内部应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构建针对学生的心理培育机制,开设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同时,在每学期结束后,在年级内开展心理健康公开观摩课,针对学生现阶段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如“如何取他人进行沟通”“怎样提高学习成绩”“青春期心理”“利用什么方式维护友谊”等进行讲解。

不仅如此,学校内部也可建立专门的“心理培训社团”,学生自主报名,心理健康教师进行筛选。通过考核进入社团的学生成为“小小联络员”,其任务就是成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纽带,成为心理辅导教师的小帮手。社团的成立可以使校内心理健康教育更具组织性、有效性,针对心理培训社团定期开展培训、主题辅导活动,然后社团内成员提升自我认知,增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结合办学特色,心理健康培训社团也可定期针对社会热点新闻,由学生进行自主编排表演,为大家呈现情景剧、舞台小品。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同时也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

3.建立心理健康教师家访制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都明确要求将心理健康纳入德育工作范围内,指导学生加强人际交往、情绪调节、人生规划等方面的教育。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家长的思想理念依旧较为顽固,认为分数才是衡量评判孩子的标准,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提升即可。这样错误的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环节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长期处于高压力、高标准的生活下,极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校方要结合实际情况派遣心理健康教师前往学生的家庭中开展家访活动。利用家访,与家长进行密切沟通交流,传达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同时,心理健康教师在家访中也可以深入分析不同家庭情况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为后续开展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定期家访也能够使家长加强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在潜移默化中践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使家庭教育成为辅助学校教育的手段。针对部分工作较忙或不在孩子身边的家长,教师也可利用微信、视频、群组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深入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及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合作理念,强化家校合作意识,为后续家校联动做好铺垫。

4.广泛开展家校联动辅导咨询

家校联动咨询活动重点关注亲子教育和问题学生的联动辅导。因此,广泛开展家校联动辅导咨询工作要面向全校,结合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进行组织。结合实际情况,教师可在班级内部开展学生心理课堂,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了解当前阶段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为其进行解答。同时,教师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创设情景剧、小品,在空闲时间邀请家长前来参观,共同欣赏学生的表演。在表演结束后,教师与家长之间进行单独交流,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与成长规律,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家长完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

针对平时工作较忙的家长,教师可在周末邀请家长前来学校参与亲子活动,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让家长在活动中充分了解孩子,增进亲子之间的融洽度,同时学生也在亲子活动中感受到父母培养自己的辛苦与付出。亲子活动的设定不仅为家校联动模式提供平台,同时也能有效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使心理健康教育传遍千家万户。

最后,针对当前已出现明显心理问题(厌学、无法集中注意力、散漫)的学生,教师应与家长单独进行沟通。并制定“家校执行计划”,形成正确的指导理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联合在一起,通过鼎力合作,使学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重新投入到学习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致性与延续性。

5.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黄金阶段,各种习惯以及行为模式都在小学时期奠定基础,假如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么将很容易影响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当前,部分家长虽然已经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自身欠缺相关知识,时常不知如何对孩子进行辅导,既怕自己的话语起不到教育作用,同时也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针对这一情况,校方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家校联动平台,保障家校联动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为家长提供新的教育资讯,以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同时,学校也可聘请相关心理健康专业讲师来学校开展讲座,为家长提供强有力的理论知识,一些教不得法的家长也能从讲座中汲取知识,并运用到实际家庭教育当中。参与讲座的过程中,教师可将讲座内容进行记录,在活动结束后将记录发放在家长群内,以便家长及时进行查阅。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使家长感受到校方对孩子健康成长发展的关切,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以便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6.设计记录亲子活动成长档案

设计记录亲子活动成长档案也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动模式的重要途径。前文提到,广泛开展家校联动辅导咨询,增设亲子活动板块,但在亲子活动结束后,成效却不太理想。因此,教师应结合活动内容设计档案,成长档案能向家长展示教师对学生的客观评价,也能体现教师专业的价值,帮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以及孩子在学校中参与各类活动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在档案设计之初,教师可引导家长与孩子进行共同制作,利用色彩多样的卡纸将姓名、性别、年龄、爱好记录下来,随后将纸质档案交由教师进行保管。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前提,制定综合发展能力评估表,其中涵盖健康领域、艺术领域、学习领域、社会领域等。在亲子活动开展后,教师可对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同时,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家长在家中也要增设亲子训练时间,同时对每周训练次数进行评估。

最后,通过长时间活动的积累,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其通过亲子活动,学生各项指标都有所提升。家长也可根据教师的建议及时调整教育方法与行为,通过这样的方式确保亲子活动的有效性,使活动效果最优化。在学期结束后,教师将亲子活动相片制作成相册,为学生与家长留下美好的回忆。

7.建立完善的家校评估反馈体系

评估反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据。传统模式下,大部分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忽略了评价反馈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育活动的效果。评估回馈具有发展问题、明确方向、检查情况、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内部应建立完善的反馈体系,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首先,在每学期结束后,应面向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检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监测,并将检测内容拷贝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之中。通过直观的方式,能够清楚地了解当前心理健康活动开展是否对学生产生效用,同时也能及时帮助教师进行排查筛,选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以便及时进行引导。同时,在班级内部应建立教师反馈制度,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各科教师对此进行汇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教师理清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为今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最后,也是家校联动模式的重要环节,那就是建立家庭评估反馈体系。教师可与家长进行密切沟通,引导家长在家中建立学生家庭心理信息表,结合家庭内部情况以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进行记录。心理健康教师定期针对家长所给的反馈信息表进行分析,并结合每个家庭的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理论化,确保家校联动模式开展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俨然成为当前社会所关注的重要热点问题。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其日后生活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因此,学校应以教师为纽带,紧密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构建切实有效的家校联动机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养成,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自觉养成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猜你喜欢

家校心理健康家长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