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中历史统编教材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路

2022-12-27赵培海利津县高级中学山东省东营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材

■ 赵培海(利津县高级中学/山东省东营市)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高中历史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也随之变化。高中历史统编教材作为历史教师的基础材料,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以历史统编教材为主,而由于课堂教学目标存在明显的复杂性,也拥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使得很多高中历史教师缺乏相关意识,导致课堂教学水平无法达到预期。现如今,针对高中历史统编教材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越来越多,为本文的研究工作以及许多历史教师的教学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充分理解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思路

1.明确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侧重点

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与初中相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高中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具体的史实,还需要把握具体史实之间的逻辑关系。可见明确高中历史教学侧重点的重要性,由于课堂教学目标具有复杂性,其内涵的丰富程度会增加教师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难度。实践中,当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历史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后,及时建构优化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高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政治、法律、思想等进行学习,还要让学生将各个历史知识点联系起来。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纵横向对比的方法,进行深层次的学习。高中历史教材已经确定了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的设计思路需要以此为基础,建构明确的模式,针对具体的历史时期,具体的单元以及内容来联系历史。

2.强调对历史核心素养目标的理解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与落实,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有了新的特点。高中历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还要培养高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这就成为当前高中历史统编教材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历史核心素养目标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除了学生在学习相关历史知识时展示出来的时空观念之外,还要求学生能够从史料实证入手,对具体的历史现象与事件进行分析与解释,在解释过程中能充分运用历史唯物史观,能够看到家国情怀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些都属于历史核心素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历史的目的与方向。当高中历史统编教材越来越重视知识的实践性之后,教师的教学思想也要尽快优化,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打好基础。很多历史教师对教学实践非常重视,强调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会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入具体的教学阶段之后,教师对统编教材、学业评价、新《课标》等的认识程度对教学目标设计的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增强学生的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以及国家观,教师自身就要具备这样的观念,而且要从统编教材中找到可以激发学生这些观念的素材,充分发挥这些观念在历史解释、核心价值渗透方面的作用。

3.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路需要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结合当前高中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对待历史学科的态度不够端正,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还会导致他们在看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时候存在错误的观念。之所以强调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因为很多教师发现学生历史学习存在的问题之后没有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导致很多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直线下降。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需要一定时间,而且并不是凭空形成的,也不能够靠灌输来达成。只有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构建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案,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其他学科知识,掌握正确的历史探究方法。学生学习、思考的能力对于他们终生都是有益的,现如今高中教育越发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建构以学生为主的活动则成为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情境的探索性学习活动设计是很多历史教师采取的方法,讲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需要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4.客观看待历史教学目标的复杂多样性

高中历史知识的难度增加,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再加上高中历史统编教材课堂教学目标的复杂性、多样性十分突出,给教师目标设计增加了很大难度。结合实践教学的情况可以发现,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需要对课程的资源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需要掌握具体的因素与条件。但是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高中历史教师综合素养不同,学生的历史素养也不同,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参差不齐,影响着教学工作的开展。影响高中历史教学水平提升的因素非常多,目前很多教师已经发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尽力寻求优化设计的方法,建构了具有可行性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方案,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明显。高中历史教师应正视教学目标设计的多元性、复杂性,以此为前提和条件增强设计的针对性。

二、高中历史统编教材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路

1.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统编教材的理解能力为目标

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统编教材的理解能力作为目标进行设计。统编教材的内容比较多,涉及很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比较高。历史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读懂统编教材,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历史知识的内在逻辑,使得他们在不断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科学合理的历史结构。统编教材中有很多历史结论,这些历史结论对学生而言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与指导,以便学生通过学习更深入地体悟历史结论包含的价值观,使得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中逐渐得到强化。这种设计模式符合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的目的,也符合当前国家对历史学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历史观。

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接受系统培训,如此才能够让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历史知识的体系,认真对待历史认识之间的差异。不过,由于很多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较低,在历史学习以及研究、备课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影响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对此,积极地建构专家型培训指导模式非常必要,高中历史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将统编教材予以充分利用,构建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目标的计划。具体来讲,则是要求教师按照需求分析历史统编教材,与学生一起探索并认识历史知识的核心概念。并且要从历史时空轴、历史唯物史观、华夏认同观念等方面进行设计,从高中历史统编教材中找到合适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2.以新《课标》为基础,把握教学参考书设计的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是很多历史专家和学者共同努力的成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属于教学实践的重要工具。高中历史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综合水平,则需要提前研读教材,并对存在迷惑与问题的部分进行探究与分析,避免多重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干扰与影响。在分析历史统编教材的时候,对其中的历史知识进行理性分析很有必要,需要反映出历史课程的特点与核心。教学目标的确定从历史学科的地位与所占比重出发也很有必要,有了这种目标设计模式之后,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逐渐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不过,在建构历史事物逻辑联系的时候则存在一定的缺陷,会影响到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

因此,实践中,在以新《课标》为基础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应当始终将教学目标设计作为主题和核心,然后整合教科书的内容,梳理知识结构。教科书的解读是建立在教师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基础之上的,要想充分渗透历史核心素养,对学生学习自主性、探究性的要求非常高。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则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例如,当教师对“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的知识点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立足于教学目标,将教学的重点、难点明确出来,重点是这一历史阶段社会的变化,变法运动不断发生的原因,教材中提到的“百家争鸣”局面究竟包含了哪些意思,这种历史结论的形成是建立在增强历史观之上的。而难点则主要集中在“百家争鸣”局面在形成的时候受到了哪些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影响。教师可以将重点、难点划分成几个学习主题,如此一来,课堂教学目标就清晰了。

3.以统编教材单元为单位,确定科学的教学主题目标

新《课标》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学实践中,根据新《课标》的内容建构模块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更能够在短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这种方案在应用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历史教科书部分单元的内容,以及设计的具体特点。很多单元的内容非常多,而且包含大量的线索,整体的复杂性非常明显,会给历史教师增加教学难度,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针对此类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分析,不断打破教材的结构,重构教学目标,让历史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明了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当高中历史教师对“晚清时期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则需要提前做好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而设计时的思路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要考量很多现有的条件。结合需求,在正式教学之前设置教科书导读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提前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此单元的内容加以分析,深层分析此单元的核心历史概念,还可以在导读环节融入丰富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紧接着,设计中可以构建社会环境分析的模块,这一模块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学习此单元之后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有所认识,并能够分析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最后结合这些分析来总结晚清时期中国的巨大变化。进入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时,则主要围绕中国人民的抗争与奋斗精神模块,这一模块中,教师可以将具体的反侵略战争、思想启蒙运动等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探讨与分析,加深他们对此单元历史内容的理解。最后一个课堂教学目标则是近代发展观的探讨,这属于具有难度的模块,学生不仅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历史事件的评价,还需要对这一时期历史的局限性进行探讨。

4.以历史核心素养目标为方向,形成学习主题目标

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属于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将其作为基础和前提,吸收并发挥高中统编教材的作用,设计具体的学习主题目标很重要。历史教师需要对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加以明确,并使其与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的内容联系起来,如此才能够确保教师在运用教材的时候融会贯通,保障教学的效果。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可以知道,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属于课堂教学目标之一,在这一目标的践行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对历史时空的知识体系进行把握,能够将知识结构化,并对高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评价结论进行阅读、理解以及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此外,结合新《课标》设计模块主题则属于另外的教学目标,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围绕单元的内容,比如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过程以及后期的发展,再如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发展的原因、过程以及趋势等。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史料的运用会影响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史料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不断引导学生论证历史结论,使学生理解历史发展观,使他们建构起正确的唯物史观,这样才能够实现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目的。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意识为前提,从而确保学生在学习了历史知识之后能够具备历史思维发展观,对现象与本质的把握更加准确。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对于历史时空体系的架构理解得会更加充分,当他们遇到了较多、较为复杂的史料分析题时就能够全面分析,对历史现象的剖析会更加准确、科学,如此还能有利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统编教材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路对高中历史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高中历史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的桎梏,充分理解课堂教学目标的内涵,并对课堂教学的基本逻辑加以把握。现如今,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包含了大量的内容,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增多,能够确保课堂的生动感与丰富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实践中形成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路可以促使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并确保历史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具备良好的条件。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历史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