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影像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选取与运用

2022-12-27王改红甘肃省庆城县凤城初级中学甘肃省庆阳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史料历史课堂

■ 王改红(甘肃省庆城县凤城初级中学/甘肃省庆阳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教学要充分利用多种历史信息资源,突出历史教学的特点。随着课程改革的车轮不断向前,历史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注重在课堂中运用影像史料。影像史料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等特征,更好地迎合了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基于学界对初中历史影像史料教学的探究较少,本文通过样本调查,对影像史料的教学情况做了量化的掌握,针对数据所揭露的弊端提出了教学建议。

一、影像史料与历史教学

(一)历史教学中的影像史料

影像史料是什么?沈敏华教授指出,图像史料,亦可称为影像史料,即适用于历史教学与钻研历史的视觉图像,一般包括历史地图、史实图片等,同时沈教授还提到假使视野再放广阔一些,图像史料的范围就更为广泛,它还包括能够呈现或传达某种历史信息,并能够让我们产生视觉感知的对象,比如博物馆中的文物、遗址遗迹、碑刻、图画等实物,还有纪录片、影视片等。基于沈教授对图像史料的界定,为研究影像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笔者认为影像史料是能够记录历史信息、表达历史观点的,具有一定真实性,并能够适用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影像资料,如录音、录像、纪录片、纪实性照片、纪实性影视作品等。

张健认为,依据形式而言,可以分为图片和影视两类史料,后者在内容上还可分为在某一阶段拍摄的历史纪录片和近现代拍摄的反映历史的剧情片两类;依据来源而言,影像史料有原始性与再造性之分,前者是指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面容的照片、纪录片等,后者是人们主观臆造出来的或依据历史事实改编的内容;依据状态而言,影像史料又可分为动态的与静态的。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运用影像史料的第一步,便是挑选适合于课堂教学的史料。张健指出,应用影像史料应遵从科学性、典型性和有效性三个原则。真实性即教师要保证所选影像史料是真实的、准确的、可靠的、可以说明问题的;典型性指的是当教师在教学中拥有多种影像史料资源进行选择时,能在相同角度解释同一历史内容的,选择最具有说服力的那个,而与之相反,能从不同角度解释时,则最具代表性的影像史料成为首选;有效性指的是教师要结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来筛选最有益于展开教学活动的影像史料。

(二)影像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在初中历史课堂引入影像史料,是一种有效提高学习者学史兴趣的方式。相比于单独呈现文字史料,直观的影像史料的呈现更加有趣,有利于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极易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同时,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他们往往倾向于选择形象、生动、具体的东西;而影像史料中的图片色彩鲜明,电影、纪录片等集声、光、色一体,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更能积极主动且愉快地学习。

在历史课堂中运用影像史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规定都进行了界定:“(1)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2)认识和平与发展是现今时代的主题。”从中可见,历史作为人文性学科,对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性。教师利用图片及影片进行教学,对感官的刺激往往比文字更直接有效,更有利于推动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化。

另外,运用影像史料教学有利于落实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能初步掌握如何学习历史,并锻炼学史的基本技能。《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和“评”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亦提到学生应了解多种呈现历史的方式,包括文献史料、实物、遗址、遗迹、影像等在内的呈现方式,提高历史的阅读和观察能力,形成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能力。

二、影像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将影像史料引入课堂教学。为了更好地探究影像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笔者访谈了部分教师,并对学生进行了相关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笔者所在地10位历史教师及初二年级的50名学生。问卷主要围绕班级多媒体教学设施的设备情况、教师对影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学生对影像史料的态度等方面进行调查。

(一)影像史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校硬件设施配置未充分满足教学双边需要

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仅依靠教科书上提供的图片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通过调查得知,本地区尽管教室中拥有相应的教学设施,但也可能存在设备老化或损坏,导致无法便捷地播放课件、视频、音频等。这可能对有些教师造成“反正设备都是坏的,那就不用影像史料相关的资源进行教学”的心理,一些教师也不愿带电子设备去教学。

2.影像史料的选择难

针对教师选取影像史料的现状,虽然现在“影像资源”很多,但是适合于课堂教学的影像史料不易整理。在各大教学网站与视频网站上,教师能够找到大量与本节课的历史知识相关的教学资源,但需要教师进行仔细甄别,截取最合适的内容运用于课堂。同时,课堂容量有限,影像资源需要教师自己剪辑或合成,这也造成了教师的选取困难,部分教师专业技能的缺乏必然影响教学的质量。

3.动态影像史料应用占比不足

就教师选用影像史料的类别问题,通过调查得知,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大多使用静态影像史料进行教学,动态影像史料运用得相对较少。大多教师认为静态影像史料“比较好找,用起来也方便”。同时,鉴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学期课时的紧张以及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选择的类型还是局限于静态的图片呈现。这种影像史料呈现出单一性,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乏,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4.学生对影像史料认识不足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无论是授课者还是学习者,都认识到了应用影像史料对于历史教学的必要性。学生普遍认为可以从影像史料中收获知识,并加深对课堂讲授的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印象,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对教师使用的影像史料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使用影像史料的意义,甚至有些学生趁教师播放影像时做自己的事情。

(二)使用影像史料教学的优点

虽然,当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影像史料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为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实效性。运用影像史料教学,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记忆历史知识,不能停留在“历史是这样”的层面上,应该上升到“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层面。历史事件是发生在过去的,中学生缺乏对历史事件的亲身体验,所以弄清楚事件的前因后果是比较困难的。在教学中使用可直接观察的影像史料,便于加深学生对某些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对生涩难懂的文字陈述的理解问题。学生在探寻“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过程中,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比较、鉴别、概括等获得历史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意识以及对信息加工的能力,由此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在进行影像史料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新情境,提供了较多承载历史信息的载体,如图片,影视资源等,这就要求学生把这些零散呈现的信息进行重新加工,与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三、影像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教师要掌握运用不同影像史料的方式

1.运用图片史料的策略

第一,教师要明白自己使用图片史料教学的目标,最终是要落实到整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上。教师在展示历史图片时,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观察。同时,教师要把学生现有的接受能力纳入考虑范围,初中生易于对感性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感兴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性,更多地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的图片,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目标。第二,教师在使用图片时要注意将其与语言和文字结合。单独图片的呈现,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历史信息,与文字进行结合,并辅以教师的讲解,则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第三,教师要注意控制运用图片的数量。有些情况下,大量的用图往往会适得其反,恰到好处的数量才能对教材进行有效补充。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时,教师单纯用语言讲解《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难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中国被瓜分的画面。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时局图》进行更为直观的讲授。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预习,观察和探讨该图中包含的历史信息,接着让学生厘清这些动物所代表的国家以及与中国被侵占地区之间的关系,之后再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相关讲解。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直观了解,也能让学生在解读图片的过程中,激发求知欲,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运用影视史料的策略

首先,教师要清楚在哪一个时间节点播放影视史料才能实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认真分析所教内容的基础上,也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最终决定是在导入新课时使用,或者是讲解某个重要知识点时使用,或是课堂讲解结束时进行情感升华时使用,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把握应用影视史料的最佳时机,才能最充分达到教学期望。

另外,教师要斟酌影视放映所需要的时间。在一堂历史课上,有许多知识点都是能够利用影视史料来讲解的,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大量使用影视史料明显不符合实际教学的操作,为避免影像史料“喧宾夺主”,教师应设计好播放的时间,对过长的影视史料进行加工处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还有,教师要适当对播放的影视史料进行说明解释。一段影视史料往往包含许多历史信息,难免有一些会涉及学生的知识盲区。教师的解说往往会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由此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也会相应加深。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开国大典的部分内容时,可播放“1949年开国大典彩色视频复原”片段,帮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当天的史实。该部分内容历史教科书上仅有一张历史图片的展现,因此教师可在完成讲解该部分知识后,放映该片段。同时,教师也可在播放时采取定格播放策略,对视频中出现的人物进行介绍,也可向学生提问阅兵式中出现的兵种。这既增强了历史真实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又让学生感受到国家诞生的喜悦,也更能认识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深刻内涵。

(二)教师要慎重选择影像史料

教师在搜集整理各种影像史料时,要注意“虚中有史,假中有真”的史料也普遍存在,而这些正是造成对学生误导的主要来源。所以教师要清楚史料的直接与间接之分,直接影像史料应成为首选,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厘清课堂的重难点,对选用的影像史料进行取舍,控制好影像史料的难度与数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所选史料的价值。同时,教师在选取时还应注意挖掘影像史料的思想性,尤其是动态影像史料,动态呈现往往比静态呈现更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教师在介绍“抗美援朝”战争时,可结合影片《长津湖》片段,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其中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往往会比简单的文字描述给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让学生感悟到中国人民的英勇奋斗精神,并以此提醒他们生命的宝贵、战争的残酷、和平的重要。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将影像史料融入历史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效率。本文探讨了影像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策略和教学建议,但关注的仅为课堂教学中的影像史料,课堂之外的教学资源,有组织观看历史电影并进行集体研讨等,这些都可以是教师拓展学生历史视野的良好渠道。教师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和应用影像史料,同时,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学习多媒体技术,将影像史料更好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猜你喜欢

史料历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史料二则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