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激活课堂
——统编版语文教材《百合花》一课的教学过程及反思

2022-12-27杨旭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百合花小说情境

■ 杨旭(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一、钻研课改,构想教学

备课之初,我对新《课标》进行了分析。本课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四点“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其中第一点倡导学生“要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第二点是“学会从语言、构思、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提升审美能力”。在分析了新《课标》的基础上,再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百合花》这篇课文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小说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小说的独特魅力。小说《百合花》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一名革命战士向一位刚过门的新媳妇借被子,之后小战士又参加作战并为掩护战友而牺牲的故事,歌颂了纯洁的军民情,战友情。但是小说内容超越了当代中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经验,学生需要联系时代背景阅读这篇课文。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人物,把握特殊年代背景下的“人性”,我通过设置“情境”活动展开课堂教学。至于“情境”是什么,扬州大学中国语文教育研究所的徐林祥教授曾指出:“情境是直接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具体环境,包括人活动于其中的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情境又可分为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教师教学语文的情境,可以通过营造小说中战争年代的场景来教学《百合花》。最初我预设:是否可以调动学生采用演课本剧、编写剧本、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对象意识与场合意识,让学生走进课文,深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与语言表达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本堂课,我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精神,首先设置情境,然后把任务建立在情境上,同时把任务中的问题进行分解,并给学生提供“支架”。新课改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文字能力及品质,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发展与思维品质。本堂课基于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目的,我设置了如下情境活动:在熟读小说内容的基础上,班级组成临时剧组,将《百合花》拍摄成电影。全班分为“环境场景”“道具选择”“演员形象”“演员对话”四个组。课前已经布置了导学案,学生也熟读了文本。课上,师生围绕教学目标(通过情境活动,把握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感悟小说人物表现出的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展开了课堂教学。

二、精心设计,首尾呼应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有个好的开端,就像一场戏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序幕。所以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具有“趣味性”的导入,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扣住学生的心弦,促使学生以最佳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中。课堂伊始,我先给学生播放了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开头一段,五分钟的视频,用电影激活课堂,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这段视频内容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太——露丝把钻石“海洋之心”丢入了大海,其举动使得觊觎这颗神奇钻石的人们非常震惊。而让老太太更在乎的、魂牵梦萦的却是关于杰克的回忆。这里视频播放完毕,我应该总结一下,言简意赅地点评一下该电影片段,而不是仅仅吸引学生喜欢上电影情节和电影画面。应当重视学生应用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这里需增加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电影的开头片段设置了悬念,为什么老太太把如此贵重的钻石丢入海里?老太太眼中、心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在她眼中,重要的是年轻时候的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是杰克,是生命最重要。进而鼓励学生深度思考:有没有比生命更加重要的东西呢?当泰坦尼克号轮船遭遇不测,在沉没之时,有的人本可以只顾自己,奋力求得个人生存的机会,但是却选择了把逃生的宝贵机会让给了他人,为了他人能继续生存下去,而把自己的生命献了出去。进而引导学生:高尚的人格是不是更加珍贵呢?顺势提示学生回顾初中时学过孟子的一篇课文——《鱼我所欲也》。孟子的文章正好拿来作为学习支架。可以带领学生齐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样适当的知识迁移,联系今天这篇课文《百合花》,思考小战士最后怎么牺牲的。学生自然能得出:为了保护身边的战友,舍生取义。而在新媳妇眼里,新被子和小战士的生命,哪个最重要呢?生命最重要。比生命更重要的呢?是义,是高尚的人格。为了让课堂有头有尾,前后呼应,在课堂最后将要结束之时,应让学生再次整齐背诵一遍孟子的《鱼我所欲也》。这样课堂氛围再次出现高潮,良好的开端加上完美的结尾,使得学生在学完这篇课文后,对这部小说的主旨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活学活用,课堂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三、优化环节,落实细节

这堂课我设计的情境活动是将《百合花》拍摄成电影。全班分为“环境场景”“道具选择”“演员形象”“演员对话”四个小组,各小组依次汇报展演。而再次回顾各个环节,我找出了在此过程中暴露出的许多尚待弥补的细节问题。

1.环境场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培养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为了尽可能让学生体会情境,感受情境,我让负责“环境场景”的小组学生根据自己阅读小说的体悟,结合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令、环境特点等,用笔和纸绘画出“场景”,并请学生上台借助投屏等多媒体设备展示说明。而评课专家在课后提示:可以事先提供给学生关于某个电影环境场景的规范的剧本(模板),哪怕是一个简短的开头片段……比如提供《泰坦尼克号》电影内景或外景的剧本,应落实到纸上,再进行具体文字的描述。学生借助这样的“支架”,更易于操作。这样,学生和听众也都容易接受,该过程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体悟也更深刻。

2.道具选择

这一环节在实际课堂上操之过急,尤其在道具补充方面,缺乏提炼与探究。学生普遍想到的道具有百合花、枪、被子、野菊花等。作为教师,我还应在学生讲述完这一环节后引导学生思考,“菊花”这个道具能否丢掉?是不是可有可无?“菊花”是不能舍弃的,因菊花与展示年轻小战士热爱生活这种青春活力的形象相搭配,枪支上插着的菊花也体现出对战争的一种抨击。因为作家茹志鹃所要表现的一个反战主题,就是借助“菊花”这种美好的事物,表达对战争的抨击,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满心憧憬。如此引导学生,可以使学生对作家、对作品有深层的把握。然后让学生简单探讨一下,假设换成是老战士或老头的身份,是否还需配上菊花?如此引导学生反复探讨、比较。小说中这一细节描写对展示人物形象有帮助,这样的细节描写也是茹志鹃写作时所擅长使用的。而“馒头”可有可无吗?馒头体现了战友情,体现着小战士对同志的关心,可以丰富小战士的人物形象。

3.演员形象

该环节让“班级小剧组”选择演员,思考如何扮演好“通讯员”“新媳妇”,应分别选取怎样的形象扮演?学生课前阅读课文,充分预习,在纸上写下了关于该人物形象的关键词。课堂上,一个同学站在讲台上结合文本讲述演员的形象,他的搭档则在旁边板书关键词。比如:新媳妇形象的关键词有“漂亮”“开朗”“俏皮”;通讯员形象的关键词有“腼腆羞涩”“质朴”“政治觉悟高”等。两个同学配合着讲解,非常直观具体。通过这一环节,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优势。全班学生都深刻认识和把握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听课评委对这一环节也给予了较高评价。

4.演员对话

此环节是课堂的一个“重头戏”,全体同学都非常期待。我选了两组演员上台表演。一组演员拿好提前写好的剧本《借被子》,两位临时演员精彩的对话加之惟妙惟肖的表情与动作——把性格耿直的通讯员和俏皮的新媳妇形象演得非常生动有趣。另一组学生则表演“小战士牺牲”这一片段,男女生激情澎湃的表演和对话,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当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时间没有把控好,可以只表演一个“借被子”的场景,而且演员应该提前排练几遍,演员应反复体会、琢磨讲这些台词时的语气、神态、动作。要改进的重要一点:剧本。学生如何编写剧本,剧本怎样写才易于被观众所接受?这是师生值得考虑的问题。教师在开始时就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板,如给学生展示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一段剧本。学生学习剧本中对内景外景的刻画描写,对人物动作和语言的精彩描写等。这样才使得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有章法的创作,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四、提炼总结,去芜存菁

课文是本人自己选的,录课之前,教学师父也与我进行过交流。我们首先探讨的是:这节课想培养学生哪个方面的素养?语言的、思维的、审美的抑或文化的?如果兼而有之,立足点是哪个?落实在哪个具体学习内容上?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一定要避免“满堂灌”,应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教师是课堂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启发者,而不是课堂的主人。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既要围绕文本又要提升素养,就不能陷入文本“字词句章”的教学,但也不能架空文本,显得朦胧缥缈。要把教材变成学习情境,这就需要设定一个有价值的任务来驱动,既要勾连文本,又能体现素养方向,所以有了将《百合花》编成电影剧本的设计。在明确了任务后,我们为这个任务设计了四个活动,即“环境场景”“道具选择”“演员形象”“演员对话”。第一个活动是结合时代背景和小说文本展开的,描绘特定年代的环境场景,也能为下一个任务提供基础。第二个活动“选择道具”,学生充分阅读小说后调动个人的想象力、思维力,做出选择。道具是可以用来丰富人物形象的,不同的人物搭配不同的道具。借此活动走进小说人物形象和小说的主题,于是顺理成章有了第三个活动:汇报演员的具体形象特点。当然,这一部分是需要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先明确预习目标,课堂上的汇报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课前有目标的预习为课上完成任务做好铺垫,二者不能割裂。前三个活动不疾不徐地进行完毕,最后一个活动“演员对话”则水到渠成,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

学生在把握小说这种文体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情境活动,充分参与进来,并熟悉了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那到课堂的收尾阶段,还要深度思考一个问题:作者通过什么方法展现人物形象?归纳:细节描写(刮破的衣肩、几支菊花、几次出现馒头)、语言描写、正侧结合(小战士作为主要人物的话,写其他人就是围绕着小战士,侧面衬托小战士的形象;新媳妇若为主要人物的话,通过哪些方面展示她的人物形象呢?这是值得学生讨论思考的问题)。还有,应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情节的发展变化,通过新媳妇从“不借被子”到“主动献被子”的这一转变,看出新媳妇的深明大义等。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上完一堂课后切实感到有收获。到这里,才基本完成了教学设想。

正如评课专家对我指导的:一堂课结束,你能让学生带走什么。教师要持续地钻研总结。学生在你的这节课上学到一个技能,学会一种方法,这就是学生的收获,这更是教师设计教学需要用心钻研的地方。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更要牢记陶行知先生的那句话:教师要做创造的教育家。面对具有创造性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在思想深处进行改革,虚心向前辈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思考如何把新课教授得更好。

最后,可以提议学生齐背孟子的《鱼我所欲也》,既回顾了课堂内容,又升华了主旨。一堂好课需要多次打磨,认真听取同行或评委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并对事例经验进行分类整理,去芜存菁,不断改进。开设公开课,把自己的教学过程作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决策与教学结果进行比对、审视和分析,从中了解自己在教学上的特点,用心总结回顾,撰写教学反思,这是一个不断突破,精益求精的过程,是一个投入课改、享受教学的过程。

猜你喜欢

百合花小说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百合花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一朵百合花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百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