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开展策略探究

2022-12-27王媛新疆教育协作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初中语文文章

■ 王媛(新疆教育协作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情感教育,既能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上进的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采取的情感教育方法还需要优化,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与内容,将情感教育贯彻到实际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

1.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对情感的需求得到满足,引导学生以情感为着手点深入理解文章,融入自己的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时,有效开展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推动学生进一步掌握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2.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在初中语文课堂开展情感教育,既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还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展示、提高自我,在课堂中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与配合,有助于学生良好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初中生的道德情操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得到有效培养,教师应让学生对文章中的情感进行探索和感受,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现状

1.对情感教学不够重视

初中是非常重要的教育阶段,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较大影响。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校的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可以升入较好的高中,而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一般通过学生的升学率来决定,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未能引起重视的主要原因,进而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教学观念过于传统

现阶段,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还保持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并且在教学时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根据教材内容一味地向学生传输知识,毫无创新可言,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不到新意,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会被削弱,进而在课堂上开小差,语文教学效果不尽理想。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被忽略,长期接受知识灌输会丧失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即使面对情感丰富的文章也无法融入进去,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情感教学作用的发挥。

3.情感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虽然有一些学校正在积极引入情感教学,以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但在实际中,部分教师仍然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未做出创新,导致情感教学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无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有效开展情感教学,学生的情感便不能全面抒发出来,很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进而丧失学习语文的动力,影响最终的语文教学效果。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策略

1.新课导入时融入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进行新课导入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融入深厚的情感,为学生展示形象直观的学习内容,运用语言艺术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在思想上的共鸣。教师需要在进行新课导入之前对文章中蕴含的情感有深刻的理解,再于导入环节融入自己的情感朗读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扮演其中的主要角色,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进而让学生感受作者想要通过文章抒发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主要角色,让几名学生分别扮演皇帝、两个骗子、大臣以及小孩。在正式表演前,教师需要让学生对文章中的角色进行理解;在表演开始时,学生可以结合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进行联想,并运用语言和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参与表演的学生分别上台用角色的语气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扮演皇帝的学生说“我只在乎外表和面子,却因为没有多加思考而被骗子蒙蔽”,扮演骗子的学生说“我只想得到钱财,大家觉得如何?”扮演大臣的学生说“为了不让别人发现我愚蠢,我撒谎了”。扮演小孩的学生说“只有我说出了真话,我这样做正确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使所有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在传统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通常注重对生字、生词含义以及文章中心思想的讲解,枯燥乏味的讲解很难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而学生对语文没有足够的兴趣便会使学习丧失主动性,会对学生的语文成绩带来不利影响。另外,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如今的教学需求,而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情感教学则可以使学习氛围更加活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体会更加真实的文章内容。

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利用多媒体搜集一些济南冬天的照片及视频,并有感情地向学生介绍冬天时济南的景色,然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描写济南冬天景色的片段,使学生体验到作者身处这片景色中的心情,让学生有一种自身也处于济南的感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情感比较浓郁时,向他们介绍老舍先生当时进行写作时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搜集老舍的生平资料,确保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收获新知识。

3.深入挖掘语文教材,提高情感教育水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一个目的即让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充满热爱之情。基于此,教师应对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元素进行深入挖掘,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到相应的语文知识,还使自身的文化品位得到提升。教师可以对教材中蕴含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古诗、文言文进行挖掘,以此为基础,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有效使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学《木兰诗》这首长篇叙事诗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此诗进行阅读,再以故事情节为着手点,让学生对内容进行讨论:木兰代替父亲参军的勇气、木兰身为一个女子在参军时的艰难和不便、木兰平安归来的喜悦等。教师可以以最平常的家庭为着手点,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情感进行分析,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通过一些共通的细节来进一步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时,需要将教材中的情感元素挖掘出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作用,提高语文课堂实施情感教育的水平。

4.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即将要学习的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进行全面理解,寻找情感的切入点,使用情境教学法结合文章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在引起学生关注后引导他们进入情境中,使其产生情感共鸣,并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应调整自己的语速和语调,进而使学生被教师的情感所带动,真正投入课堂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出师表》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播放大型古装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的片段,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以加深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诸葛亮为何能对刘备鞠躬尽瘁进行思考。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可以了解到刘备迫切需要贤才,以及三请诸葛亮的诚意,还能了解到诸葛亮在得到刘备赏识后的心情。

再如,在教学《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初步分析,根据文中对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的句子,配合与文章相符的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出教学情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对文章的学习中,激发他们与小弗朗士的共鸣,让学生体会到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敬重和依依不舍,以及因无法再学习而抒发的悲伤等情感,进而让学生更加热爱和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

5.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引导学生抒发情感

初中语文课堂的一个重点教学目标即指导学生代入感情对课文进行朗读,这也是开展情感教育的一个有效方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和中心思想进行理解,并根据每句话的长短变化以及作者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对文章的立意进行思考,进而在朗读时可以真正融入自己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进行有感情的范读,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将安塞腰鼓的气势磅礴、粗犷豪放的特征充分呈现出来,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的修辞手法,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之后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对《安塞腰鼓》中体现出的各种美感展开进一步思考,如打鼓前沉静的美、舞蹈场面与震耳欲聋的鼓声相映的热烈的美、击鼓后充满活力的美等。在对课文进行朗读时一定要指导学生融入感情,教师在此过程中再慢慢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将自身的情感抒发出来。

6.通过设置合理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思考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所有文章均蕴含着独特的情感,不同的作者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也会有所差异,有些作者会直截了当地抒发情感,而有些作者则会慢慢讲述,需要在阅读中感受文章的内容。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呈现出的所有句子进行理解,仔细推敲每个字、每句话,让学生知道若要真正感悟文章的思想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就一定要对文章中的细节进行斟酌,如此才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章设置科学合理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例如,在教学《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时,教师便可以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向学生提一些科学合理的问题,如“最后范进的结局是什么样子的”“导致范进发疯的原因是什么”等。学生在接到这些问题后会更加投入精力进行思考,在阅读时也会更加认真,并且还会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进行发散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集中对问题进行讨论,并整理最终的讨论结果,由一位代表上台讲述。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予以学生适当指导,使学生可以顺利完成思考。吴敬梓通过《范进中举》讽刺了当时的社会,范进中举之前所有人都冷眼瞧他,在中举之后,他的人生却出现了质的转变,身边所有人的态度都与之前相反,此文体现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进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情感教育的质量。

7.借助优秀语文文本,丰富学生情感品质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每篇优秀作品中都蕴含着浓厚的情感与良好的品德素养。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借助优秀文本来渗透情感教育,如此既可以使学生积攒阅读素材,还可以使学生受到文本中道德情感的感染,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品质,使学生的情感品质更加丰富,进而保障情感教育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白杨礼赞》这篇文章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此篇文章的过程中,对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不畏艰苦、朴实忠厚、坚强不屈等优秀精神品质进行感受,可以根据写作手法和中心思想为学生介绍《病槐树》《丑石》等课外文本,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出来,同时还应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和感受的时间,使他们在阅读文章的同时,对文本中表达出来的优秀精神进行深入感悟。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丑石不在意他人的目光与误解、不怕孤独,在默默生活中体现出自己的生命价值,凸显出精神品质进行学习,也促使学生感受病槐树面对生活时的从容不迫,从中悟出人生哲理。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阅读素材和语文知识,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

8.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活是语文知识的源头,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必然会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运用,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应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积极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有效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细致观察,并在面对问题时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解决,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春》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景区中感受大自然的优美,亲身融入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田野中,还可以组织学生一同野餐、放风筝,对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进行仔细观察,亲身感受美好的“春天”,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发现语文的魅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将语文教育及情感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情感教育,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对情感教育引起重视,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受所学课文中蕴含的浓厚情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顺利开展情感教育。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初中语文文章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