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罗氏妇科朱玲分期论治RVVC经验❋

2022-12-27叶金飞李茂飞王松露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白带外阴脾虚

叶金飞, 李茂飞, 王松露, 朱 玲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州 510405;2.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广州 511442;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 广州 510405)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一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要病原菌的女性生殖道炎,主要表现为白带量多、异常且呈豆渣样,外阴潮红、瘙痒、灼痛甚至伴有尿痛、性交痛等。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发生过 1 次假丝酵母菌感染,约5%~10%成年女性治疗后可反复发作[1,2]。若1年内有症状性 VVC发作 4 次或 4 次以上,并经真菌学证实则称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3]。RVVC病因病机复杂,涉及免疫、微生物、药物、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其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治疗主要使用抗生素,主张足量足疗程治疗。在强化治疗达到真菌学治愈后 , 给予巩固治疗至半年,但一旦停止巩固治疗,却仍有 30% ~ 50% 的RVVC 会再次发作[4],该病治疗困难,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

中医尚无RVVC病名,根据其相似的临床症状,可归属于“带下病”“阴痒”等范畴,中医药治疗RVVC有一定疗效[5,6]。朱玲教授为岭南罗氏妇科第四代主要传承人,专注中医药妇科临床研究20余年,结合既往研究基础[7]提出了中医治疗RVVC分期疗法。认为正虚湿伏所致任带失约是RVVC的主要病机,发作期宜治中寓防,缓解期重在预防,分期论治,中西合参,因人因时因地三因制宜,临床取得了一定疗效。

1 正虚湿伏是RVVC的主要病机

1.1 湿邪为标,瘀热兼夹

带下病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如《 素问·骨空论篇》曰:“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认为此病源于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后有《傅青主女科·带下》言:“夫带下俱是湿证。而以带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8]”带下为津液所化,由任带二脉司约,主要病因是湿邪。或久居湿地,长期涉雨冒水,摄生不甚,或宫腔操作感染湿邪,流注带脉,而令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均可导致带下病的发生。湿邪内伏,可郁久化热,循经下注,再复移客带脉。湿邪阻滞气机,经脉不利,血行不畅,湿热耗伤阴血,均可致瘀血内生。瘀血阻滞脉络影响气机运行,气化不畅又可以反致湿邪内生。以湿为中心,湿热瘀相互影响,郁结不散,而致带下不绝是RVVC患者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

1.2 脾虚为本,累及肝肾

RVVC的好发人群为妊娠、糖尿病、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者,而此类患者均有正气不足、抵抗力较差的特点,故朱玲认为正气虚弱、无力祛除湿邪、胶着留滞是RVVC发作的根本[9]。《傅青主女科·带下》有言:“脾土受伤,湿土之气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荣血以为经水反变成白滑之物,由阴门直下,欲自禁而不可得也。[8]1”故正虚又以脾虚为主,脾主运化津液,主宰带下的生成与运行,脾虚不能运化津液,或外湿入侵无以运化,或水湿内生,阻滞带脉,均可致带下异常。肾主水与气化津液,协同后天脾胃影响带下运行,肾阳不足,则气化失常,水湿不化,亦导致内湿生成。研究发现,RVVC患者常伴有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症状[10]。疾病的反复发作,使患者抑郁烦躁,影响肝气条达,肝气横逆致脾失健运,亦可令带下绵绵。以脾虚为基本,脾肝肾三脏功能不健,湿浊内伏,遇月经前后之时,正虚愈甚,或遇外湿较甚,引动内伏之湿是RVVC的主要病机。

2 分期论治,标本同调

RVVC疾病过程有明显的分期特点。发作期表现为外阴瘙痒、白带增多等临床常见症状,伴有真菌检查阳性。用药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均转阴性,此时转变为疾病缓解期,湿热虫毒潜伏。后伺月经前后正愈虚而发,又转变为发作期。根据病变特点,朱玲提出了分期论证的原则,在标本同治的基础上,根据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不同特点侧重治疗。

2.1 发作期祛湿活血,重在攻邪

发作期特点主要是湿邪内盛,常兼有热邪下注,引动余湿,治疗宜攻邪为主,常用清热利湿的方剂如止带方加减化裁。止带方出自《世补斋·不谢方》,用治妇人赤白带下。方中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利水除湿止带,茵陈、黄柏、栀子、丹皮清热泻火解毒,燥湿止带,牛膝引药下行,共奏清热泻火、利湿止带之功。伴有口干、口苦、眩晕、烦躁易怒等肝经湿热症状者,则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清肝利湿。虽以攻邪为主,亦宜顾护脾虚之本,常兼以白术、党参、五指毛桃健运脾气。

2.2 缓解期补脾固肾,重在扶正

缓解期的特点主要是脾虚正气亏虚兼有余邪,治疗宜扶正为主兼清余邪。常用健脾益气方剂如完带汤加减化裁。完带汤出自《傅青主女科》,用于治疗“妇人有终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则臭秽。[8]1”方中重用白术、山药健脾固肾止带,人参、甘草补气扶中,苍术、陈皮燥湿健脾,车前子利水泻浊,黑芥穗入血分祛风除湿,再佐以柴胡、芍药疏肝养肝,以达“大补脾胃之气,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自升腾于天上,脾气健而湿气消,自无白带之患矣”[8]2之功。腰酸、耳鸣等肾虚症状较显者,可酌加杜仲、菟丝子以固肾气。虽以扶正为主,亦不忘清理余邪,可用陈皮、茯苓、车前子等清化余湿,同时酌加香附、丹参、鸡血藤运化气血以扶正气。

3 中西合参,综合论治

朱玲诊治RVVC提倡结合现代技术。与单纯使用中药或西药对比,中医辨证结合西药规范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全身症状,降低RVVC复发几率[11]。由于RVVC 偶尔还可由除白假丝酵母菌以外的其他假丝酵母菌引起,临床应避免经验性治疗,认为除了常规的白带检查外,亦宜使用真菌培养明确病菌。发作期常根据培养结果,使用相应抗真菌药物足量足疗程对症治疗。至真菌学治愈达缓解期,则常配合使用乳酸菌阴道胶囊,以提高人体的定植抗力,纠正微生态失调状态[12]。中药与抗真菌药物的结合运用,可以有效缓解发作期症状,巩固缓解期疗效,缩短抗真菌药物使用时间,减低耐药情况发生。

4 三因制宜,个体调护

RVVC的发生与外界环境、个人状况密切相关,故临床宜综合考虑。《素问·异法方宜论篇》曰:“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何梦瑶在《医碥·中湿》中亦有云:“岭南地卑土薄,土薄则阳气易泄,人居其地,腠理汗出,气多上壅。地卑则潮湿特盛,晨夕昏雾,春夏淫雨,人多中湿。[13]”岭南地区潮湿多雨,居民又有饮下午茶、食用宵夜等习惯,脾胃负担较重,脾虚湿盛的状况较为顽固,临床宜护脾调脾,常选用健脾养血、滋阴养血等膏方适配使用,以图对症持久缓效;江南岭表,其地暑湿,其人肌肤薄脆,腠理开疏。脾虚兼有肝郁患者,亦不宜使用柴胡等辛燥劫阴之品以疏肝,可取其法换其药,用花类药物解郁并兼护气阴,适当使用鸡冠花、扁豆花等祛湿止带,党参、麦冬、石斛益气养阴。就时间而言,春夏乃RVVC的高发季节,为潮湿炎热之时,湿邪常兼夹热邪为患,宜用茵陈、黄柏、栀子等清热利湿。而秋冬阴盛阳衰,阳气内敛,则应补脾扶正,慎用苦寒,多选用党参、白术、山药、陈皮等益气健脾。个人体质的差异亦应考虑在内,“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对症纠偏,个体调护,更有利于RVVC的治疗。

5 典型病案

李某,女,38岁,已婚,因“反复阴痒5年余,加重3天”,于2018年10月28日初诊:患者5年前人流术后出现外阴瘙痒,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但偶有反复。近两年每年发作 4 次以上,查白带均提示霉菌(+)。多次使用克霉唑阴道片阴道给药,妇科千金片内服后症状缓解,但仍反复发作。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外阴剧烈瘙痒,伴带下色黄异味。刻诊症见神情、精神一般,诉外阴瘙痒较剧,纳眠可,二便调,无口干口苦。舌暗红,苔薄黄,脉细。平素月经规律,周期27-30天,经期5 d。LMP:2018.10.8,5天净,量中,血块(+),痛经(-),腰酸(-),乳胀(-)。G5P1A4。专科检查示外阴发育正常,阴道畅,中量黄色质稠分泌物,轻微异味,宫颈光滑、肥大,无举痛、无接触性出血,宫体后位,大小活动度可,无压痛,双附件未扪及异常。辅助检查示2018年10月26日白带RT+BV,清洁度 Ⅳ°,霉菌孢子(+),霉菌菌丝(+);真菌培养+药敏:白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伏立康唑敏感。西医诊断RVVC,中医诊断阴痒、带下病,辨证属脾虚湿阻,治宜健脾祛湿。处方:白术30 g,五指毛桃30 g,蒸陈皮5 g,熟党参15 g,醋香附10 g,北沙参30 g,木瓜10 g,地骨皮15 g,广升麻5 g,续断片15 g,丹参30 g,14剂水煎服。西药:克霉唑阴道片3片,每次1片,每3天1次,阴道放药。中成药:苦参凝胶2盒,于克霉唑阴道片用完后使用,每次1支,每晚1次。氟康唑胶囊450 mg,配偶服用,每次150 mg,每3 d 1次口服。

2018年11月18日二诊:LMP:2018年11月7日5天净,量中,血块(+),痛经(-)。自诉服药后阴痒明显缓解,但仍有轻微阴痒,白带量中色白质稠,无异味,偶觉乏力,纳一般,眠可,二便调,口干(-),口苦(-)。舌暗红,苔白,脉细滑。辅助检查示2018年11月18日白带RT+BV:白带RT+BV:清洁度 Ⅳ°,霉菌孢子(+),霉菌菌丝(+)。处方:白术15 g,五指毛桃30 g,蒸陈皮6 g,苍术15 g,车前子15 g,山药15 g,北柴胡6 g,荆芥穗6 g,甘草片6 g,败酱草15 g,丹参15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西药:硝酸咪康唑栓,1盒,每次1粒,每晚一次,阴道放药。中成药:苦参凝胶,2盒,每次1支,每晚一次,与硝酸咪康唑栓交替使用。12月复诊续依前法中西药配合用药。

2018年12月23日三诊:最后一次月经2018年12月10日6 d净,量中,色暗红,血块(+)。现无阴痒,白带量稍多,色白,质稍稀,异味(-),精神较前改善,纳一般,易胀气,眠一般,入睡难,大便偏稀,口干(+),口苦(-)。舌暗红有瘀斑,苔白,脉弦细略滑。辅助检查:2018年12月23日白带RT+BV:清洁度 Ⅲ°,霉菌孢子(-),霉菌菌丝(-)。辨证属脾虚湿阻、肝郁血瘀,治宜健脾祛湿、行气化瘀。处方:熟党参30 g,白术15 g,粉萆薢15 g,荆芥穗5 g,覆盆子15 g,金樱子肉15 g,岗稔30 g,桑白皮10 g,蒸陈皮5 g,醋香附10 g,醋莪术10 g,14剂水煎服。膏方以健脾养血膏 1料。1月复诊诉服药后无阴痒,白带量可,色白质可,异味(-),精神较前改善,偶有口干,续用前方交替滋阴养血膏方,配合硝酸咪康唑栓,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使用3个月。2019年4月复查念珠菌阴性,随访1年未再发作。

按:患者5年前人流术后出现外阴瘙痒,手术损伤湿热乘虚而入,流注阴器,损伤任、带发为阴痒、带下异常。护理摄生不当,湿热渐重,损伤脾脏。脾气损伤,运化失常,聚而成湿。脾虚日久累及肝肾,肝郁脾虚化火生湿,下注前阴;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发为阴痒。总为本虚标实。首诊外阴剧烈瘙痒,伴有带下色黄异味,舌暗红,苔薄黄,实验室检查念珠菌阳性,处于急性发作期。湿热为患,急则治其标,以白术、熟党参、醋香附、五指毛桃、蒸陈皮、木瓜健脾行气,通络化湿,地骨皮、北沙参滋阴清热为主配合克霉唑阴道片杀菌止痒。以此为基础,治疗至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阴性,转为缓解期。临床症状主要为胃口较差易胀气,入睡困难,大便偏稀,口干,舌暗红有瘀斑等脾虚血瘀,兼有余湿的症状。治以健脾祛湿、行气化瘀,方拟完带汤加减桑白皮清热除湿,少佐覆盆子、金樱子肉、岗稔固肾培本止带。患者既往有多次人流术史,损伤冲任,有肝郁血瘀、气阴两虚症状,故用香附、莪术行气化瘀,配合滋阴、健脾补养膏方扶正补虚。RVVC的治疗以足量足疗程的抗真菌药物为主,巩固治疗一般需要6个月且复发几率较大,疗效不能确定。本例患者配合中药分期论治、标本俱调,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抗邪能力,缩短了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时间,疗效巩固,可予借鉴。

6 结语

VVC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反复发作非常困扰临床,巩固治疗时间太长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如何缩短治疗时间巩固疗效,值得临床探讨。团队前期研究证明,RVVC缓解期患者的阴道局部免疫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调,是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9]8。故朱玲认为重视缓解期治疗、巩固疗效具有重大意义。根据正虚湿伏的病机,祛除湿邪的同时顾护正气,是其防治的关键。发作期针对病原菌治疗,中药以祛湿为主,注意扶助正气。缓解期扶正为主,注意清理余邪,纠正微生态失衡。治疗重点应有所不同,同时结合全身状况进行调节,个体化治疗,有助于恢复脏腑功能,提高抗邪能力,缩短疗程,而利于RVVC的治愈。

猜你喜欢

白带外阴脾虚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难言之隐”的针对性治疗方法
中医观点:脾为什么重要 脾虚症状的自查与调理方法
白带异常,早点去看医生,别回避
?五个外阴小常识
白带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外阴发痒可不应忽视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孕期白带增多,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