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园公共阅读区创设和利用

2022-12-27江苏省常熟市海虞幼儿园吴琼娟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2年8期
关键词:规则绘本图书

江苏省常熟市海虞幼儿园 吴琼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在众多的幼儿读物中,绘本无疑是最适合低幼儿童阅读的图画书。3~6岁幼儿正处于“读图”阶段,图画书对幼儿的视觉冲击比纯文字图书更为直接、更能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审美感受等,从而使其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也说过:“儿童的读书生活从幼儿期开始,要使儿童了解书的世界的魅力,最好首先从图画书入手。”由此可见,幼儿园时期的绘本阅读在孩子的一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我园按照年龄段设立了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公共阅读区,投入了近千本绘本,旨在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的阅读环境,进而让幼儿在三年的幼儿园学习生活中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而且,公共阅读区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观察现象发现问题

在日常的阅读区活动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各种问题,以下就是我在幼儿园观察到的现象。

今天轮到中一班进公共阅读区了,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排着队来到二楼阅读区,每人挑选了一本书开始阅读。几分钟过后,就开始有小朋友跑到书架前换书。不一会儿,换书的小朋友多了起来,场面有点吵闹,这时老师过来维持秩序,阅读区又暂时恢复了安静。然而不到三分钟,又有小朋友来换书,甚至有的小朋友开始在阅读区游荡,老师又过来维持秩序……如此反复了多次,终于到阅读结束时间了,小朋友们开始整理书籍,“老师,这本书放在哪里?”“老师,星星把书放错了!”“老师……”一时间,小朋友们大呼小叫的声音充斥着整个阅读区。

从上述镜头可以看出,幼儿在阅读活动中参与度不高,且没有进行有效阅读,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问题一:被动参与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中。由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幼儿只是被动参与,并没有真正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只是在“玩绘本”,而非“真阅读”。

问题二:场面混乱无规则

我们幼儿园的班容量比较大,一般每个班有四十余个幼儿,在开展整班性阅读活动时教师没有制定阅读区规则,导致场面混乱,影响了整体的阅读效果。

问题三:无效阅读习惯差

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生受用,然而从上述的情况可以看出,孩子们普遍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学会有效阅读。阅读活动结束后,我问了个别幼儿:“你刚才从书里看到了什么?”他们答非所问、不知所云——可见,这样的阅读活动是没有意义的。

分析问题探寻方法

为了解决公共阅读区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研讨活动,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以此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老师们觉得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区域创设太笼统

整个阅读区规划不够合理,没有分区;所有书都笼统地放在一起,没有进行分类,种类也比较单一,只有视觉类的,缺乏其他类别的书籍。

2.阅读形式太单一

幼儿的阅读形式比较单一,在长达30~40分钟的时间里,只有“看”一种形式,导致幼儿没有耐心将阅读活动进行到底,激发不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3.阅读规则不明确

我们的阅读区虽然设有一些简单的规则,但那都是从教师的视角出发设立的,所以小朋友们并不能真正遵守。而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必须在正确有效的规则下才能日积月累逐步养成,所以,必须以儿童为本位来确立阅读区规则。

优化策略有效实施

基于以上问题,教师们对公共阅读区进行了整体规划、合理分区,同时站在儿童立场设立阅读区规则,丰富阅读形式,从而让幼儿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发挥公共阅读区的教育功能。

一、有效规划,合理分区

1.顺应“童声”,规划布局

阅读区中单纯地“看书”已偏离了“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完整任务”,不足以适应幼儿语言发展。教师需要重新关注如何在环境中提供有效的听说读写的机会,因此我们对阅读区进行了重新规划。教师和幼儿共同商讨,倾听、了解幼儿的心声,将阅读区按照功能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如静态阅读区、倾听区、写画区、表演区、展示区、修补区等。

静态阅读区:设置在光线明亮、相对安静的一侧,便于幼儿不受干扰地专心阅读。

倾听区:提供故事机、耳机、点读笔、蓝牙小音箱等工具,方便幼儿倾听故事、复述故事并录音。

写画区:提供纸、笔等材料,让幼儿写写画画,记录自己阅读过的内容,也可以进行绘本创作。

表演区:设置在离阅读区稍远的拐角处,这样可以避免干扰到其他区域的幼儿,同时提供头饰、服装、手偶等道具,供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这样一来,幼儿可以在不同功能的区域里听说读写,完整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而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也能充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筛选图书,进行分类

在阅读区进行了多种功能的分区之后,教师觉得还是应该以静态阅读为主,除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图书,还应按照图书的类别来进行二次分类,因此,教师在静态阅读区又设立了经典区、科普区、益智区、主题区等区域。

经典区:绘本之所以深受幼儿喜欢,就是因为有一些经久不衰的绘本流传至今,比如日本“绘本大师”五味太郎的作品,画风可爱拙趣,顽皮中透露出纯真的性格,故事创意十足,轻松幽默,从无陈腔滥调,绝不刻意加入说教,而且题材包罗万象,让人脑洞大开。阅读五味太郎的绘本总能让小朋友们哈哈大笑,从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再如宫西达也的作品,画风大胆强悍,可是故事里却充满着爱、善良和勇气,温暖人心。教师将这类作品放在经典区,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经典绘本的魅力。

科普区:教师投放了一些科普类绘本,比如《可爱的身体系列》《聪聪科学绘本系列》《大自然绘本系列》《铃木守的鸟世界系列》《小牛顿科学馆》等,同时投放相配套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掌握科学知识。

益智区:这里主要提供了一些益智类书籍,如数学绘本、迷宫书、“找不同”,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开动脑筋,锻炼思维。

主题区:这里有跟课程主题相关的阅读素材作为课程活动的延伸与拓展,班级里也可以登记借阅。

细致的分类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迅速挑选图书,也便于教师观察指导幼儿进行阅读。

二、有效立规,养成习惯

1.儿童为本,确立规则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以往阅读区的规则都是由教师来制定的,但在实践中发现孩子们很难真正地去遵守。于是,教师在各班开展了“我的规则我来定”阅读区规则制定主题活动。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让每个小朋友说出一条规则,并记录下来,最后在年级组内进行汇总。规则那么多,怎么办呢?教师没有擅自做主进行筛选,而是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孩子们想出了投票的方法,少数服从多数,选出了他们认为的最合适的规则,并用他们看得懂的符号画出来张贴在阅读区。

2.相互监督,习惯养成

孩子们对于自己制定的规则都能积极主动地去遵守,但是习惯的养成非一蹴而就,而贵在坚持。时间久了,总有部分幼儿变得“调皮”起来,不再遵守规则。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们,让孩子们想办法解决。通过讨论,孩子们决定轮流当“图书管理员”,监督同伴在阅读时有没有遵守规则,同时在阅读后整理好图书,“管理员”还有权选择表现好的小朋友当下一轮的“管理员”——同伴的激励作用往往比老师的教育更为有效,大家都争着想当“管理员”,这一举措使得幼儿真正成为了阅读区的主人。一段时间过后,这些规则就能内化于孩子们的心中,使其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当然,对于那些特别的、有阅读障碍的孩子,教师一定要坚持陪伴,帮助他们学会持续阅读。

三、有效方法,享受阅读

1.“3+1”模式,深度阅读

幼儿园的小朋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如何有效地利用这40分钟时间(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时间一般为40分钟)让幼儿始终保持阅读兴趣,享受阅读的快乐呢?经过探索实践,我们总结出了“3+1阅读模式”:

⑴自主阅读:安静阅读10~15分钟,一页一页翻阅,尽量减少干扰。

⑵理解表征: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自己理解的故事内容,或者记录此次阅读中感兴趣的地方,或者记录阅读中的发现、体会和想法,时间为15分钟左右。

⑶语言表达:讲述画面表达的内容,时间为10分钟左右。

“(+1)”复述故事:回到班级后,大胆讲述故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续编故事可以安排在午饭后、睡前时间。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当增减相关环节的内容,这样的模式看似把阅读活动分割开来,实则更加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幼儿在看一看、画一画、讲一讲中始终保持活动兴,让幼儿觉得阅读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充满趣味的,同时让幼儿充分理解书中的内容,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

2.注重分享,满足需求

《指南》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分享阅读就是发展这一能力的良好契机,也能满足幼儿的分享需求。因此,上文中提到的“+1”环节就是分享环节,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分享交流。此外,教师还设立了一个“好书推荐区”,每次阅读活动结束后选出几位幼儿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并说出推荐理由,其他幼儿进行投票,得票最高的图书就可以贴到“好书推荐区”中。看到自己推荐的图书贴在墙上,孩子们别提多高兴了。在同伴效应的吸引下,幼儿就能真正关注书中的内容,达到“真阅读”的目的。

以儿童为本位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关注并满足每个孩子的阅读需求,才能真正发挥阅读区的重要作用,成就每个孩子的“真”阅读,从而使他们爱上阅读,在“悦”读中收获快乐与成长。

猜你喜欢

规则绘本图书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绘本
绘本
绘本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让规则不规则
班里有个图书角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