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题”来“题”去
——部编版教材“标题”在三轮复习中的运用

2022-12-27安徽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2年3期
关键词:民族教材教学

安徽 盛 刚

从教材标题的解读中来,再回归到模拟试题的解答中去,这是一个有效的复习备考策略,对于三轮复习来说,具有实践意义。笔者结合自身对部编版教材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提出教材“标题”在2022 年高考三轮复习中的运用策略,以期能对广大同行有所裨益。

一、从教材标题的解读中来

清人唐彪在谈读书时提出要抓住“题窍”“题理”,就历史学科而言:“题窍”便是标题中显性或隐性的学科核心概念,是教材解读的“眼睛”;“题理”便是标题间的关系与机理,是教材解读的抓手,如果运用得当,它可以引领教师在高三复习冲刺阶段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有机整合,摆脱逐“点”解析的单向度方式,厘清学科和学科群的关键脉络,实现教学与考试间的历史情境有机融合,消解前期复习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弊端,赋予学科结构体系化意义,切实提升三轮复习教学的效益。部编版教材“标题”内涵丰富,意蕴隽永,笔者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将其分为模块标题、单元标题、课文标题、子目标题和辅助栏目标题五个类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谈谈具体的想法与做法。

(一)宏观层面:用“模块标题+”的形式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学科知识体系的有效构建是复习教学的收尾工作。部编版教材主要由必修模块和选择性必修模块组成,标题依次为“中外历史纲要”“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现以“模块标题+单元标题”的形式进行解读。如《中外历史纲要(上)》共10 个单元,含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全书共30 课,单元标题是“纲”,课文标题是“要”,如第一单元标题为“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分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四课,单元关键概念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教材按时间顺序主要讲述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私有制的起源和阶级的产生,经历了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形成与发展时期,经过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思想理论上的大变动,出现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以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两汉政权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在组织这一部分内容的复习时,教师既要以关键概念的解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厘清“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本内涵和发展历程,如国家的构成要件及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历程,秦统一全国的必要条件和可能条件、过程及历史意义,多民族交融发展的主客观条件、过程及意义,封建国家的基本内涵及对分封制的继承与发展,又要理解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巩固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并结合活动课从家国情怀的视域深入理解该部分内容,并从更为广域的视角有效关联世界史“民族国家”等相关内容,科学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二)中观层面:以“单元标题+单元导语”的路径提取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是指能够统摄学科主干知识,并有助于培育学生关键能力的概念,它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高考检测的重心,是单元教学的主要抓手,教师可以尝试以“单元标题+单元导语”的路径,用关键词法提取核心概念。如选择性必修2 第三单元标题为“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导语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段以“商贸活动”“地方性行为”“丝绸之路”“货币”“信贷”“商业契约”“世界市场”“金融现代化”“贸易现代化”等关键词汇,概述了人类商业贸易范围逐渐扩大的过程,着重指出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北非的商业通道。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人类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之间相互影响,映射了“经济与社会生活”这一模块主题;第二段列举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对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凸显了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要求。结合单元标题与单元导语关键词,关联课文标题“古代的商业贸易”“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20 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将本单元核心概念拟定为“市场”,在明确市场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设计如下单元“问题链”:

问题1:市场是如何在人类社会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给人类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问题2: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困境,人们如何发挥集体智慧化解生存危机?从古到今,促进市场逐步完善的动因是什么?

问题3:世界各地人民为协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进行了哪些努力?这些发明创造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

基于单元核心概念的问题链能将单元知识有机串联起来,以问题提出与化解的形式将学业评价融入到课堂教学复习环节之中,有机缝合了教学与考试之间的罅隙,是单元教学实践的有益尝试;学科核心概念源于教材具体知识又高于教材文本叙述,是理论化的学科知识结晶,集学科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于一体,深入理解其内涵及形成历程是通向高考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微观层面:读“课文标题+子目标题+辅栏标题”以推进教学实践

“课文标题+子目标题”构成了课时复习的基本框架,“子目标题+辅栏标题”为我们更好地复习课文具体内容提供了必要的支架,三类标题环环相扣,合力助推以“课”为基本单位的课堂教学实践。如选择性必修1 第13 课标题为《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子目标题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构成了本课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主题的叙述结构,其建立、发展和完善的基本历程是教材叙述的重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编制大事年表,用“就表设问”的方式释读课文主干知识,增进对叙述主题的深入理解;该课辅助栏目内容丰富,如“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为培育学生时空观念素养提供了素材,“学思之窗”提供了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2005 年2 月)”的一手史料,设问为“阐述国家大力支持和帮扶民族自治地方的原因和相关举措”,有助于培育学生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和历史解释等素养;“探究与拓展”栏目除提供了“三个离不开”“两个共同”“五个认同”和“四个要”等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经典理论之外,还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有效地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宽度。三轮复习教学绝不能局限于课时学习内容,就本课教学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单元、模块和整个历史学科的视角厘清以下四对关系:一是当代与古代、近代民族政策的关系;二是当代民族政策与民族理论的关系;三是当代民族政策与其他政策之间的关系;四是当代中西方民族政策间的关系。

部编版教材“标题”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凝练与精度浓缩,是高中历史学科复习备考冲刺阶段提升学习效益的有效利器。宏观解读是前提与基础,中观解读是方法与路径,微观解读是延续与补充,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服务于高考冲刺阶段的复习教学。

二、回归到对模拟试题的解答中去

对学生高考试题解答能力的强化训练要贯穿于三轮复习的始终,教师除精选历年高考真题展开有针对性的模拟训练之外,还要参照真题选取合适的素材命制贴近真题的模拟试题,以便查缺补漏。鉴于前文对部编版教材“标题”的解读,笔者命制了一道与案例相关的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市场,学界尚无统一界定。《辞海》“市场”条诠释其义有二:“商品买卖的场所”;“一定地区内对各种商品或某一种商品的供给和有支付能力需求的关系。”吴承明对市场的理解是:商品流通形成市场,商品流通的数量决定市场的大小,商品交换的内容决定市场的性质。陈忠平认为:市场体系是由不同等级市场构成的商品流通网。

阅读材料,提取有关“市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绘制以“市场”为纽带的“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关系示意图,并结合具体史实论证你的观点。

市场既是商业贸易活动的场所,又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场所,是以经济活动为纽带的人类活动场域。本题设计所考查的关键词“市场”深度契合选择性必修2 第三单元标题“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意在引导学生从宏观视角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将历史与现实有机地联系起来,构建基于市场的人类商业贸易活动图景;要求学生绘制关系示意图,在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基础上隐含了对其高阶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考查;提取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考查了学生阅读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问题的有效化解中培育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及家国情怀素养。

教学与考试是中学历史教育的核心话题,在新高考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凸显,中学历史教师要深入挖掘高考真题中蕴含的教学价值,切实发挥考试对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以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为目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系统解读教材标题,再回归到对模拟试题的解答中去,切实提升三轮复习教学的效益。

猜你喜欢

民族教材教学
我们的民族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