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研究述评

2022-12-27胡啟斌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理论

蔡 敏,胡啟斌

(安徽师范大学 a.学报编辑部; b.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众所周知,现如今“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1]世界也正处于数字经济和智能化、信息化变革期,科技创新日益向纵深发展。大国之间的博弈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焦点展开新一轮竞争,中国也积极参与其中。习近平曾指出:“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2],而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握来自于科技创新。习近平高度重视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对我国科技创新事业作出了重要部署和规划,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理论。这些重要论述成为指导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重要指南。

近年来,关于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学者们对其科学内涵、生成逻辑、理论创新和重要价值等进行了广泛探讨,形成了科学研究范式一致的研究格局,并在研究其原创性贡献、阶段性发展和整体性分析方面取得了显著研究成果。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有利于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深层次研究。

一、关于科技创新科学内涵的研究

(一)科技创新的内涵界定

学者们对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研究中,对其科学内涵的界定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原则与维度。部分学者主要从原则和维度两方面论述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科学内涵。例如:郭金明[3]基于党内定论优先、有继承有创新、重大实践基础、统领科技全局、语言精练易记等原则,提炼概括出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并将其归纳为五个方面: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杨孝青等[4]主要从理论维度、技术维度、制度维度和价值维度分析其科学内涵,并将其依次归纳为:以创新引领为先导的理论创新,以目标导向为路向的技术创新,以问题导向为基础的制度创新,以人民立场为宗旨的共同创新。蒋飞燕[5]从战略维度和人本维度重点论述其思想内涵。其中:战略维度包括以科技强国梦为基础推进实现中国梦、以新发展理念推进科技强国梦建设;人本维度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发展理念和突出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郭鼎臣等[6]则从主体和实践双重维度分析其科学内涵,即从主体维度将其科学内涵概括为领导主体论、人民主体论和创新主体论;从实践维度将其科学内涵概括为创新道路论、战略目标论和制度保障论。

2.理论与实践。部分学者主要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论述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科学内涵。例如:刘立[7]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概括为:创新发展动力论、科技创新目标论、科技创新赶超论、科技创新方针论、科技创新改革总思路论和创新人才论,以此说明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逻辑严密且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艾志强等[8]将其科学内涵归纳为科技创新论、科技人才论、科技民生论、科技生态论,进而阐明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结构严密和意蕴深远的科学研究纲领。于永成等[9]主要从科技地位、科技战略、科技民生、科技人才及绿色科技五个方面概括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秦书生等[10]将其科学内涵概括为强国论、竞争论、保障论、人才论、生态论和民生论,进而阐述了其理论体系。蔡兵[11]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伟大实践,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归结为“第一动力论”“时代任务论”“特色道路论”“政治保障论”四个方面,认为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与中国实践结合的最新成果。黄涛、陈步伟等人则围绕“为什么要创新”“谁来创新”和“为谁创新”“怎么创新”“如何推动创新”几个方面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概括为科技创新的价值观、人本观、实践观、动力观,并指出“科技创新需要哪些保障”“科技创新由谁来领导”等问题,同时提出只有把握其深刻内涵,才能理解其理论蕴含和历史意义[12-13]。王亚军[14]则将其科学内涵概括为科学技术本质论、价值论、伦理论、目标论、策略论和重点论,并认为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对如何加快科技创新和建设世界强国的深度回答。李永庆[15]也认为对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研究需深刻把握其思想本质,并将其科学内涵概括为创新发展动力观、科技创新道路观、科技创新群众观、科技创新人才观和科技创新国际观。

(二)研究评价

1.对科学内涵研究的范式单一。大多学者从多个维度对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整体性的梳理,以体现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对进一步研究该论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源。但实际上,对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科学内涵的研究不能过多地用“科技创新XX论”的表述方式来回答“为什么要科技创新”“为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进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应如何赶超”“谁来进行科技创新”等问题,而应以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科学阐释为研究范式,提炼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中兼具原创性的关键句,明确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用典用词的深层意蕴,阐述其科学内涵的博大精深。

2.对科学内涵研究的方法单一。对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科学内涵的研究,多数学者都能把握其内蕴的核心要义,均指向了科技创新的“四个需要”“四个面向”及“两个更加”。但大多学者对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科学内涵的研究集中于从时代课题、重要地位、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来概括。其实,还可以从习近平对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直接继承的角度,运用马克思抽象到具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逻辑和历史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新时代条件下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所体现的时代特征,进而分析其内在特质,即与时俱进性、目标导向性和实践指导性,从而使分析更具科学性和指导性。

二、关于科技创新生成逻辑的研究

(一)科技创新的生成逻辑

1.理论传承。部分学者主要从理论传承方面论述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生成逻辑。例如:侯波[16]26-30从理论角度阐述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继承与发展,并在吸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技观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其理论 。于安龙等[17]10-16认为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自古以来科技发展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深刻总结。潘澍等[18]13-19从理论维度论述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思想的与时俱进,从历史维度论述了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创新理念的当代弘扬,并指出要运用科技创新手段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协调融合。李磊[19]16-22主要从理论维度详述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科技观的丰富与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技术对认识客观规律、提高社会生产力、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以及实现人自由自觉的活动相关论述基础上的理论传承。聂朝昭等[20]5-8认为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观,来源于对人类科技革命规律性的认识,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创新传统,并立足人类科技文明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窗口期,传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钟育强[21]23-27认为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理论传承体现在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科技理论继承的基础上,又联系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中的创新精神、变革思想及近代中国制度变革和思想解放,传承发展了历代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人的科技思想。

2.现实发展。部分学者主要从现实发展方面论述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生成逻辑。例如:侯波[16]26-30从现实基础角度阐述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认为其反映了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阶段性目标的实现,符合时代的发展与突破;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关于科技创新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是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终目标的逻辑相一致的现实表现。于安龙等[17]10-16认为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结合世界多个国家制定的创新战略规划,联系关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等方面组成的国家创新体系过程中的现实发展;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身发展过程的实践概括。潘澍等[18]13-19从现实维度论述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在总结国际国内复杂变化和时代潮流深刻变动基础上的深度思考;是在总结中国社会变革和现实关照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李磊[19]16-22论述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对建国以来不同科技发展阶段历史经验的概括;是在充分认识到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要比以往更为迫切基础上的现实反思;是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聂朝昭等[20]5-8认为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实践,是从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和科技强国梦的战略高度出发,以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根本,在现实发展中不断加深对其思想资源的新概括。钟育强[21]23-27认为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现实来源体现为习近平个人的工作和执政经验,基于充分认识国内科技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以及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又迫切要求科技理论指导,由此推动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现实发展。

(二)研究评价

1.全面性和系统性研究缺乏。较多学者主要从概括性和叙述性的视角清晰地论述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但对这方面的总结没有深入展开,基本上是小篇幅的概括,其中对理论基础的研究只是将其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或马克思本人的技术创新思想,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深入研究。例如:在历史基础方面,虽然有学者提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根基,但没有紧密结合近代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走进新时代做系统化的梳理和探究;同时,较多学者将其现实发展过程理解为习近平个人的工作经历,或是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的实践概括,而应该将实践区间和时间线索放宽,从纵向角度,对建国70年以来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历程主线进行阶段性概括总结,再从横向角度依循国内实际情形分阶段对习近平相关工作经历做归纳总括,由此才能使论证更具全面性和系统性。

2.深层逻辑梳理不够。学者们从理论传承和现实发展两个维度较为详实地研究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但对两个维度逻辑关系的梳理还不够全面。为此,应立足某一主线,从形成过程提炼其逻辑蕴含。首先,从逻辑起点出发,论述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汲取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及中国共产党历代核心领导人的科技创新思想,并对此进行创造性转化、提炼与理论的新发展;同时,重视人民群众作为科技创新认知主体和实践主体所发挥的重大作用,而国内深处的技术“卡脖子”环境是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直接出发点。其次,从逻辑条件出发,论述在当前中国特殊的国情下,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应运而生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性、历史性、战略性和包容性四个条件。再次,从逻辑环境出发,结合我国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而论述习近平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信息网络安全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因此,以上三重逻辑更加有助于精准地概括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三、关于科技创新的理论创新研究

(一)科技创新的理论创新

1.开创新境界。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在继承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基础上的再创新。为此,李青林[22]强调: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理论养料是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是在继承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中形成的对中国特色科技创新理论发展的新见解。马文武[23]认为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关于科学发展及其本质特征的规律认识和科学研判,由此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科技发展观的新境界。刘静[24]认为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基础上实现的又一次理论创新。

2.拓展新认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在汲取了历代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人科技创新思想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拓展对创新规律认识的过程。为此,王立军[25]指出: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对历代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人科技创新思想的丰富与发展,其理论体系贯穿思想引领、战略部署和实际行动。徐成芳[26]提出: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历代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人接力赛跑的里程碑,实现了对中国共产党科技创新思想和发展观新的历史飞跃。刘园园等[27]认为历代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人的科技思想为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提出、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和学说的认识、深化和创新发展。

3.丰富新体系。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在当代中国和新时代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它使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为此,罗晖[28]强调: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科技思想中国化的实践过程,并在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李磊[29]认为习近平的新科技革命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的创新性发展,是其在把握历史变革和时代机遇的条件下构建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新体系。魏继昆[30]指出: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创造出的重要理论成果,同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丰富了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技政策体系建设的内容。

(二)研究评价

1.传承与发展研究过于聚焦。较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从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继承发展的视角,深湛详述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从思想、战略到行动的理论体系。这既符合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又能体现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有深厚的理论沉淀。可以说,这方面研究成果丰硕且论述较为完整,但正是由于众多研究结论倾向于从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继承发展的角度概括总结,由此可能带来研究视角单一的问题。

2.原创性思想提炼不够充分。较多学者对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中原创性思想的提炼还不够充分,有的论述仅讨论了“如何继承和推动创新发展”的相关问题,而其论述中区别于历代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人的科技创新思想的观点没有很好地呈现。学界可以按照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基本研究思路,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与历代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人关于科技创新的论述作比较研究,从中提炼出其原创性表达。

3.研究层面不够系统全面。较多学者从宏观层面论述了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较少学者从中观和微观层面论述其在不同时期所体现的不同特点和不同形态。实际上,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科学的理论,是对历史规律的现实反映。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以历代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人在不同阶段的科技实践为依据,而习近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曲折和创新发展中找准了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路径及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新的特征,今后可以丰富该方面的研究。

四、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价值研究

(一)科技创新的重要价值

学者们从全球视野、战略眼光和历史发展新方位等视角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价值意义,并依此展开了较为热烈的讨论。

1.现实价值和世界价值。部分学者论述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现实价值与世界价值。例如:康乃馨[31]论述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现实价值,认为其作为中国经济的驱动力,打破了以要素为驱动发展的动能机制,是促进经济高质量、高效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将其纳入到经济体系中,并强调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思想地位。盛辉[32]分析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世界价值,认为其坚持以世界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制定各项创新目标中引导、打开和创建开放创新新局面,指引了世界科技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共享发展。张媛媛[33]阐释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现实价值,认为它是在马克思创新思想内在逻辑基础上的当代价值体现,是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技术原创性跨越的根本遵循,特别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协同发展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战略抓手和战略选择。

2.政策价值与战略价值。部分学者论述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政策价值与战略价值。例如:刘立等[34]剖析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政策价值,认为它经由思想创新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推动形成了符合中国科技发展道路的创新体系。丁任重等[35]详述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战略价值,认为其遵循了科技创新必须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的原则,指向党的领导、政策扶持和务求实效,并作为指引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行动指南的实践路向。阳银银等[36]从粮食安全和绿色创新相结合的角度论述了其战略价值,认为它引导化解了“种子危机”,推动了传统产业绿色低碳的发展,并以“科技为民”的基本价值原则论述其为人民健康提供保障、为人们生活提供良好环境、为人民发展提供优质资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二)研究评价

1.与党的执政理念和领导地位结合不够紧密。学者们主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的高度探讨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对推动国家长期稳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地位,但他们对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地位论述的视角还不够开阔,未能很好地结合党的执政理念和领导地位来论证。实际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需结合中国共产党对科技事业的绝对领导的相关阐释做系统性研究。

2.研究的学科视角不够开阔。学者们从战略和全局、全球视野和历史发展新方位、政治经济学等视角阐释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价值论述中所体现的思想高度。实际上,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还有更深层次的战略考虑,学术界需进一步努力挖掘该方面研究基本观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另外,学者们从多重角度全面且逻辑清晰地指出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价值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但他们对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价值概括的学科视角不够开阔,从而导致研究结论单一,未体现多学科的理论视野。因此,今后应充分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方向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分析概括。

五、基本结论与研究展望

(一)基本结论

概括而言,当前学术界对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后续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但从整体上看,学术界在研究出发点、研究角度、研究高度和学理研究方面还存在不足,基本结论如下:

1.理论研究的深度和精准度不足。学术界通常按照科学内涵、生成逻辑、理论创新和重要价值的结构加以分析,并通常将其全部放在一篇学术期刊中进行论证,因此难以展开更为深入的分析。在论述其科学内涵的过程中,多数学者的表述方式存有较高的相似性,他们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概括为“科技创新的几个观或几个论”,其中很多章节的标题是使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概括的,或部分使用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原话。但笔者认为:因习近平在各个场合和各个会议上的讲话都是基于一定现实背景和实践要求的,所以应结合具体场合、具体时间或划分阶段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原话和学者自身总结的内容做出区分,而不是笼统地将其混在一起,否则就难以精准挖掘习近平讲话中更深层次的内涵。

2.基于执政党角度的研究不够。学术界更多地倾向于从国家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科技发展战略等方面来阐释其重要价值。而事实上,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既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创新观有关,更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的实践发展有关。为此,我们在阐述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价值方面应侧重于将党的执政理念、领导地位和新时代新征程的大方向融入其中,并结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所面临的的国内国际复杂环境作出具体分析。

3.研究高度与比较分析不够。学术界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科技创新实践相结合为研究对象,依循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阐述其时代背景、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基本特质和现实意义,但未能较好地将其与历代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人的科技创新思想作比较研究。另外,较多学者从战略和全局、全球视野和历史发展新方位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高度阐释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较少有人从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继承发展的角度,从国家发展、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的高度探究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核心问题。

4.逻辑方法与学理论证较为欠缺。学术界集中于从理论传承和现实发展两方面讨论其生成逻辑,但未能很好地建立两个方面之间的逻辑关联,由此导致论述形体不够聚焦、关联性不够、主线不明朗。实际上,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学理基础,学者们更应注重从学术化和学理化的高度,采取整体性和阶段式分析方式来研究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阐明其如何从萌芽阶段、发展阶段直到走向成熟阶段,特别是其在每个阶段的不同方面又是如何吸收马克思主义技术创新的成果,以及历代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人的科技创新思想;同时,在每个阶段的不同方面又是如何应对西方科技思想对发展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的影响,将其作为一种学理资源提炼学理基础。

(二)研究展望

针对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进一步研究,学者们可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丰富和深化:

1.加深对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新飞跃的认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核心逻辑是对中国古代内生创新精神的持续激发,是对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的创新发展,是对历代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人科技创新思想的再创新。对此,应从整体性和阶段式分析出发,从学理化高度挖掘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和创造性成果,以说明它是对中华优秀科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对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本质精神的传承、是对马克思科技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

2.加强对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学术化、系统化和体系化研究。论证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逻辑完整和系统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说明它是在历代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人科技创新思想核心内容基础上的提炼与升华。为正确认识其科学内涵提供了鲜明的理论阐释和科学的研究范式,深刻领悟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提供了新思路。

3.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历史和时代价值研究。深度分析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理论构成,并结合历史和时代价值总结其对建国70年来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的实践经验,是争取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走向成功的根本保证,是立足国际科技竞争不败地位的力量源泉,是掌握历史主动性进而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选择,是稳定大局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向。

4.加强对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研究角度、方法特色、结构创新的研究。首先,在研究角度方面,应从整体性和系统化的高度提炼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中的核心句作为理论研究主线,并用学术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挖掘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中更深层次的内容。其次,在方法特色方面,可以运用比较研究法、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矛盾分析法和交叉学科研究法,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经济学科的交叉研究,全面分析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中的科学内涵,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经济学科中的科学方法交叉使用的鲜明特色。最后,在结构创新方面,应立足发展和安全、战略和复兴的高度,从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中提炼其关于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和重要保障的论述。

总体而言,研究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应结合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实践为研究对象,从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继承发展的角度出发,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科技创新事业的正确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阐述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逻辑蕴涵和内在特质,进而论述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向,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独创性和原创性贡献进行学理化阐述和学术化表达,最终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的逻辑框架和理论体系。

猜你喜欢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准确理解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关于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