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脑记忆以精髓为体气血津液为用说

2022-12-27郑冰忠王泽文刘思文谢喆尧袁德培曾楚华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灵枢精气精髓

郑冰忠,王泽文,刘思文,谢喆尧,袁德培,曾楚华

湖北民族大学(湖北 恩施 445000)

记忆属于中医学“神”的范畴,中医学素有“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之争,亦有学者提出“心脑共主神明”之论。以上观点均着眼于心脏与脑腑,缺乏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精、气、血、津液的足够重视,不利于更直接地指导临床实践。笔者根据多年对中医脑病的研究,提出“大脑记忆以精髓为体气血津液为用说”,试图为认识和治疗健忘、痴呆等记忆减退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框架。囿于笔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同道斧正。

1 大脑记忆以精髓为体

1.1脑髓是记忆形成的关键物质

1.1.1 脑为髓海 中医学认为,脑髓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了脑髓,便没有了生命活动。王肯堂在《证治准绳·幼科》指出:“人之无脑髓,如木无根。”《灵枢识·厥病篇》曰:“盖以脑为髓海。其髓由肾系贯脊,通于脊髓。肾精足,则入脊化髓,上循入脑,而为脑髓。”这是中医学对脑髓的解剖学认识并认为髓是形成大脑的主要物质。《素问·五脏生成》云:“诸髓者,皆属于脑。”民国时期的《中国医药汇海·论脑以肾为本》指出:“脑为髓海,所谓海者,是髓所归宿之处。”只有髓海充足,人脑方能维持正常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1.1.2 脑髓主记忆功能 脑髓是记忆形成的关键物质。清·王学权在《重庆堂随笔》云:“盖脑为髓海,又名元神之府,水足髓充,则元神精湛而强记不忘矣。”脑为奇恒之府,而奇恒之府的生理功能是藏而不泄,所以泻下或不满都是脑髓的虚损病机[1]。《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医林改错》记载:“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清·王九峰《王九峰医案·健忘》曰:“脑为髓海……空则多忘,神志不藏。”可见,脑髓不足则会痴呆健忘、精神萎靡等神志疾患。于小儿者,先天禀赋不佳,则记性不足;于老年者,后天肾气渐衰,髓海空虚,亦记性不足。

1.2脑髓记忆的产生来源于精

1.2.1 脑髓与肾中生殖之精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精者,身之本”。人的一切生命活动是以精气为物质基础。《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全体总论》指出:“是脑非生髓之所,乃聚髓之所,譬犹海非生水之所,乃聚水之所,故名髓海。”而髓的生成便源于肾中之精气。研究表明[2]中医的肾脏对应现代医学“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中医学“肾脑相关”理论认为,肾精生髓,髓沿督脉膀胱经入于脑,若肾精亏虚,无以养脑,髓减则脑消[3]。《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人体生命的初成源于父母阴阳之精的结合,阴阳精气形成了胚胎,而脑髓也在母体里日趋成型,倘若母体之精无以供养胎儿,即本体先天之精不足,则会导致胎体脑髓发育失常,临床上常见五迟五软、发育迟缓,囟门迟闭等精髓不足症状。《医经精义》曰:“志,即古誌字,记也。事物所以不忘,赖此记性,记在何处,则在肾精。”《灵枢·本神》云:“肾藏精,精舍志。”这个“志”有精神情志意念的意思,亦可以广泛理解为人的大脑记忆,而肾精能够滋养“志”。《本草通玄·卷上》曰:“盖精与志皆藏于肾所藏者,精不足则肾衰,不能上交于心,故善忘;精足志强则善忘愈矣。”

1.2.2 脑髓与脾胃五谷之精 《灵枢·动输》云:“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胃与脑以络脉相连[4]。《灵枢·平人绝谷》云:“神者,水谷之精气也”说明神赖以脾胃的精气化生而来。《灵枢·本神》曰:“脾藏营,营舍意。”都说明神志与脾胃有着密切关联。《灵枢·决气篇》:“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灵枢·五癃津液别》有云:“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脑髓的生成不仅来源于先天肾精,亦来源于饮食五谷之精,先天之本与后天之养共同化生滋养髓脑[5]。如婴儿先天禀赋不足,亦可通过后天脾胃调理,补养脑髓。成年饮食失调,久病脾胃不和,气血失调,则会出现乏力健忘、失眠头晕等。

此外,《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五脏别论》说:“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可见五脏六腑的精气得以濡养封藏,有利于肾贮藏精。肺吸入的清气、脾胃的水谷之精、肝脏的疏泄功能、心血的传输都能将肾中精气上达脑髓。

2 大脑记忆以气血津液为用

《素问·调经论》记载:“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是构成人体生命的源动力,人体所有的生命活动都要依赖气血的推动和濡养,方能维持正常的机体生理活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天年》记载:“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可见思维神志活动的形成是要以气血调和为基础,气血充和,则神识清晰,记忆敏捷。

2.1气推动记忆功能元气根源于肾,由肾精化生,来自父母的生殖之精,又赖后天脾胃水谷之气充养,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调理脏腑器官,同样,元气充足与否也会影响到大脑的生长发育。营气行于脉中,具有濡润脏腑功能的作用,营气在十二脉中循行,流注全身,进入脑髓,为其提供营养物质。脑髓通过五脏六腑精气的濡养,亦能将脑气输送于五脏六腑,使肺能宣降,脾能运化,肝能疏泄,心能传导,肾能开阖。如若脑气不运,则脏腑功能失职,气血无以濡养脑髓。

气的升降出入是维持脑髓正常活动的基本形式,而气的病理改变也是脑髓病变的主要因素。《灵枢·小针解》曰:“神者,正气也,神寓于气,气以化神,气盛则神旺,气衰则神病,气绝则神亡。”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说:“气亏则半身不遂”认为脑气不足则四肢形骸肌肉无以滋养。张景岳在《类经》中提出“无虚不作眩”认为脑气亏虚,脑髓无以滋养,会导致眩晕。《辨证录》记载:“人有气郁不舒,忽忽如有所失,目前之事竟不记忆”。肝郁气滞,疏泄失常,脑气阻滞而见易怒失眠、头昏健忘。气逆于上,则会出现癫狂神昏健忘。若气虚下陷,清阳不升,则出现意识模糊神昏。《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大气下陷方》认为:“其神昏健忘者,大气因下陷,不能上达于脑,而脑髓神经无所凭借也。”气虚所致,可见脏腑虚损,乏力健忘,如《诸病源候论·囟陷候》曰:“腑脏血气虚弱,不能上充髓脑,故囟陷也。”

2.2血濡养记忆功能《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云“血者,神气也”。心主血脉,心藏神。中医将人的神志、情感、意识归结于神的范畴,神的正常表达赖于血液的濡养[6]。《素问·五脏生成》中指出:“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景岳全书·血证》曰:“故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之所在,无非血之用也”。可见,人的生命意识活动虽然依靠于大脑,但脑髓离不开血气的充盈。

《灵枢·平人绝谷第三十二》云:“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血液充盈,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血液的病理改变,则会影响到脑髓的生理功能。《类证治裁》有云:“若血瘀于内,而善忘如狂。”如老年人机体气血运行迟缓,瘀血内停,阻滞脑络,导致痴呆的产生[7]。清代王臣则提出:“凡有瘀血也令人善忘。”《伤寒论》中首次提出瘀血导致健忘之说,并用抵挡汤活血祛瘀以治之[8]。血虚无以滋养脑髓,亦会造成健忘。《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内外中风方》所言:“凡脑中血虚者,其脑髓亦必虚”。《诸病源候论·囟陷候》曰:“腑脏血气虚弱,不能上充髓脑,故囟陷也。”心主血脉,血液亏虚,则心神恍惚记忆力下降。《素问·调经论》记载:“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血气各离其所,则会精神散乱而健忘。

2.3津液滋养记忆功能津液是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具有滋润的作用,而液具有濡养的功能。津液来源于后天脾胃所化生的五谷之精微,津液的生成输布离不开五脏六腑功能的共同协调,而五脏六腑的正常活动也需要津液的维持。生理上,津液与脑神关系十分密切。《灵枢·五癃津液别》曰:“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指出津液分布于全身形体、官窍、脏腑,入于脑中能濡养脑髓。《素问·六节脏象论》所云:“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表明津液是神志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病理上,津液异常亦可导致脑神异常。一方面,津液脱失,则脑消髓减,正如《灵枢·决气》所谓:“谷入气满,淖泽之入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另一方面,如津液输布代谢异常而化为痰浊,则会阻塞脑髓气机,临床常见头晕昏蒙、嗜睡懒言。明代张景岳提出“痰迷心窍则遇事多忘。”《辨证录·呆病门》指出:“痰积于胸中,盘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矣。”《血证论》曰“有痰沉留于心包,沃塞心窍,以致精神恍惚凡事多不记忆者。”《石室秘录·呆病》言“呆病……无非痰气。故治呆无奇法,治痰即治呆也。然而痰势最盛,呆气最深”,即此之谓也。

3 该理论在临床中的体现

记忆不足在临床上可对应“喜忘”“善忘”“健忘”“痴呆”“呆病”等范畴,其病位在脑,病机以心、脾、肾虚损,精髓气血津液不足为主,亦有气滞血瘀痰浊等实证造成。针对于虚证而言,其分为髓海不足证和脾肾两虚证,代表方分别为七福饮和还少丹;针对实证而言,分为痰浊蒙窍证、瘀血内阻证和心肝火旺证,其代表方分别为洗心汤、通窍活血汤和黄连解毒汤[9]。

髓海不足是记忆功能下降的原因,而肾精是造髓之所,七福饮中重用君药熟地补肾,更有鹿角胶、阿胶、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填精益髓,佐加益气养血药,精髓的化生赖以气血的辅助,精髓气血均已运达,则神机可用。脑髓的生成不仅赖以先天肾精,更依后天五谷之精化生。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如脾胃失职,无以运化精微物质输送于脑,气血生发无力,则神明失用。还少丹中既以白术、茯苓等健运脾胃,又有熟地、枸杞等滋补肾精,脾肾双补,脾阳乃振,则可化精微以生气血,滋养脑髓。脾虚则水液运化无力,津液停聚,痰湿内生,而单纯健脾,恐效果不佳,方中用石菖蒲化痰开窍,起到画龙点睛之用。

脾胃为生痰之源,痰浊蒙窍即是脾胃失损,津液生痰,蒙蔽心神。针对痰浊蒙窍证,洗心汤中以白术、人参、甘草等理气健脾药以固本,又以半夏、陈皮、竹茹等化痰药以治标,标本兼治,脾气得升,则津液得行;痰浊得消,则神机得用。心藏神,主血脉,神志的正常发挥离不开血液的濡养,针对瘀血内阻证,通窍活血汤中以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佐以地龙、菖蒲等开窍通络,健脑醒神。心主血藏神,肝疏泄气机,如若心肝火旺,则津液亏虚,气血受邪上扰脑窍。黄连解毒汤中以黄连清心火,黄芩、栀子清肝火,火邪已去,则津液得复。又以柴胡、薄荷条达肝气,佐以滋阴生津养心药,整方清热泻火生津,养心安神定志。邪气已去,脏腑顺畅,则心能濡血,肝能调气,神志则安。

4 结语

综上所述,人的记忆依赖于脑。脑髓的滋养来源于先天肾中之精,依靠后天脾胃水谷之精充养,赖以五脏六腑精气传达,佐以津液的滋养,气血精髓共同参与大脑的调控,构建了中医脑主记忆功能的基本理论框架。目前临床治疗脑髓记忆障碍症状主要认为是痰瘀虚等病理产物导致,本文基于中医理论基础,深入分析了大脑记忆与精髓气血津液的关联,建立了大脑记忆的中医生理和病理的基础,并揭示脑记忆功能退化的致病特点和相关病因病机,有利于临床思路的整合和扩充。但是临床变化复杂,多人多方,精髓气血津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理论,希望后继有更多的理论补充来指导临床实践,加强疗效。

猜你喜欢

灵枢精气精髓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藏在静宁“三宝”里的美食精髓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试论中医精气、阴阳五行对中医再生医学的启示
试论中医精气、阴阳五行对中医再生医学的启示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采采卷耳
缝补Boro items
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
用国学精髓为企业家“洗心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