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手抓教学 右手抓管理
——“双减”政策下教学新模式的探究

2022-12-25宋学武

山西教育·管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辅导双减目标

文 宋学武

2021年,“双减”政策让教育改革站到了新的起点,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双减”政策的要求,如何更新教学模式,实现高质量教学与实效性课堂相统一,成为摆在每个教育者面前的新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备课、讲课、批改、辅导和检查五位一体,这种教学模式全面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但是由于效率不高一直饱受诟病,对于推动“双减”政策下高质高效课堂的实施也非常不利。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新的探索与改革。

一、减负提质的核心——刷新教学模式

1.抱团集体备课,为“双减”助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备课时大多是各自为政,这对于新教师把握课堂重难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非常不利。笔者认为,应当联合学科组每一位教师“抱团作战”,集体商讨教案框架,从每个课时的目标到重难点设置、课件的选用,从每个知识点的讲解到配备随堂练习,都进行研讨,方可取得最佳合作效果。此外,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由于各班学生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教师也具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因此应在集体备课中融入个性化学案。

2.集体备课下的新课题——“融课”

“融课”是教师思想的融合、教学智慧的交融。融课旨在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让各位教师在集体备课、集体上课中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等环节的设计与组合都有更科学的把握,进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四融”,才能发挥融课的效果。

一是融思想。教学目标学生定,学科目标教师定,而每位教师对目标的理解各不相同,他们的教学思路及方法也各有千秋,所以要不断合作交流探究,不断试验打磨,在求同存异思想的指引下,找寻能使教学活动各个环节完美契合的统一思想点。

二是融内容。我们之所以选择融课,就是希望集思广益,使教学效果最优化。而两人共同操作一节课,易出现重复、漏讲、断层等现象,因此,两位教师需在内容上有所分工,做好补充,并能够连贯衔接。

三是融时间。一节有效的融课是取长补短的过程,于需要之时,两位教师共同上一堂课,互为主讲和助手,呈现递进式、螺旋式的课堂效果。

四是融方法。教学方法应是多元的,绝不能进行简单的问答式教育,而应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手段,辅之以参与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使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相融。

3.高效高质的反馈——分批面改

传统教学模式中,作业的批改和辅导一直存在很多问题。批改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等待老师的答复,如果不能及时收到反馈,那么学生写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得不到及时解决。

新的教学模式提倡教师做到注重差异、面批面改。面批面改就是指教师当着学生的面批改作业,让学生看到教师批改作业的全过程。“双减”背景下,教师可分批分次、分组分行地轮番面批,这样做能大大强化批改作业的作用:能让学生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优化学习效果;能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发展;能有效发挥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推动作用。

4.教学效果的金钥匙——落实

主动辅导,每日有问。让学生补齐短板、全面发展是教师的共同心愿。如何才能高效辅导学生、事半功倍呢?“期望效应”表明,人的行为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动机是推动人行动的内在力量。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具体可行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他们产生竞争意识。这样,就能够将被动辅导变为主动辅导,让学生在每日课间围着教师请教问答。

落实出新,让知识落地。文科“地毯式落实”和理科“螺丝式落实”二者殊途同归,都是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进行测试和评估,让学生由“假懂”到“真会”,由“高分”到“兴趣”。“地毯式落实”是指将课本上的知识点撒网式融会贯通,整理成填空题的形式,先让学生进行填空背诵,然后默写测试,查漏补缺,最终达到全面落实;“螺丝式落实”是原题测试,提振学生信心,使其更专注于教师课堂所讲。“双减”之下,无论文理,落实到位才是最高境界。

二、减负提质的关键——高效的课堂管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教”的职责外,还有一个“管”的责任,即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那么,面对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应如何管理呢?

1.为管理设目标

面对全体学生,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为他们量身定制管理目标。所有任课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培优、维稳和管差。针对优等生,制定培优管理目标;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中等生的生活、学习及心理的管理上;当面对那些棘手的“问题学生”时,要改变固有思维,用爱灵活管理。

2.为管理找方法

对于孩子来说,身边优秀的伙伴会给他们树立一个真实可感的榜样形象,这个时候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学习和模仿,于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因此,每周可选三名学生进行学法交流,让优秀学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每节课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带好所教班级的花名表,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提问和要求,随时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及时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3.为管理配“套餐”

根据为不同学生设定的不同管理目标,有差别地进行“管理配餐”:

管“好”优等生。在常态的课堂管理中,大部分教师过多关注差生向优生的转化工作,忽略了对优等生的管理。优等生的思维敏捷,不免产生骄傲自满之意,所以对其管理必须高标准、严要求。此外,这些学生各有所长,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优者更优。

管“饱”中等生。虽然这类学生是整个班级管理的基石,但却是教师最容易忽视和管理不到的。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热衷于挑战规则,也不像学困生那样问题频出,但如果管理稍有松懈,他们就有可能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故对其管理必须高度重视,经常谈话,时刻督促。

管“住”学困生。有的学生自觉性较差,课堂纪律意识较弱,教师对他们的管理往往持观望态度,无形之中加大了整体管理难度。因此,班主任必须联合各学科教师,敢于“下水”管理。

管理和教学犹如一架马车的两个车轮,缺其一,教学效果就无法得到保证。左手抓教学、右手抓管理的模式,将会成为“双减”政策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我们要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打造优质高效的新课堂。

猜你喜欢

辅导双减目标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杨艳丽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黄欢欢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新形势下少儿快板辅导研究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