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施肥处理技术对玉米产量表现的影响及作用分析

2022-12-24刘岸鸣

种子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穗位试验田产区

刘岸鸣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铜川 727031)

玉米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在各个地区均有种植,产量稳定,对环境无特殊要求,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当前,我国对玉米种植整体结构作出了适当调整,使其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对农业来说,对玉米进行配方施肥能在减少投入的同时提高产量,而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应用玉米肥配方可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具有推广价值[1]。

玉米作为经济作物,可用于生产加工,实用价值显著。除此之外,玉米可作为饲料用于畜牧养殖,应用便捷的同时取料方便。玉米需求量持续增加,但当前玉米供应并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种植过程中落实玉米配方施肥技术,能提高玉米品质,增加产量,满足产业需求调节供需之间的矛盾,基于现有基础实现全面加工应用。科学的玉米栽培和种植技术,能大幅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给予合适的施肥配方,提升农户的经济收入。陕西省位于中原偏西区域,该区域的土壤缺乏玉米生长所需要的钾元素,因此在玉米施肥时,增施钾肥是促进玉米产量提升的关键因素[2-3]。

1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1.1 试验地情况

本次试验地为陕西省A 县,试验田面积约200 m2,A 县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1700 mm以上,年平均气温在25 ℃左右。在对试验田的土壤性状进行检测时,从试验田中选取5 个不同的点进行试验,试验点的深度分别选取4 cm、8 cm、16 cm 和20 cm,对每个点选取适量土壤,等待风干后研磨筛选,从而检测出A县土壤中的pH值、所含相关元素等指标[4]。

1.2 试验所用材料

试验中所用的肥料有以下3 种配方。配方1 中的N、P、K 配比为24∶7∶19。配方2 是将尿素和磷酸二铵混合肥进行配比。配方3 是将硫酸钾型复合肥中的N、P、K 配比控制为1∶1∶1。在3 种配方中,不同的配方施肥量分别按照基肥315 kg/hm2和追肥45 kg/hm2进行施肥。A 县玉米种植过程中,选择的玉米种子最好以甜玉米单交种为主,该玉米种子在产量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1.3 试验设计和方法

对A 县土壤的性状进行检测后,选择不同的地块,将试验田分为高产区、中产区和低产区。对不同的试验区分别设置3 个施肥处理和1 个对比田,使每一个试验区的玉米种植栽培密度达到最佳种植需求。通常情况下,试验田可以种植玉米苗10 万株/hm2。

1.4 试验调查项目和数据分析

本次试验需调查的玉米相关数据指标有玉米的株高、穗位高、茎粗等,在玉米的乳熟末期还需要测量玉米的穗长、穗行数、行粒数以及穗粒数等。在对试验田的玉米数据进行调查时,需对每个试验田选取10 株以上的玉米秆,以获得更加精准的数据资料。采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并用SPSS 22 软件对数据和产量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得出相关数据资料[5-7]。

2 试验结果和分析

2.1 不同施肥配方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在试验过程中,将试验田划分成高、中、低3 个不同的产区,分别给予不同的施肥配方,同时测量3 个不同产区的玉米株高、穗位高以及茎粗等。在高产区使用配方1、配方2 和配方3 后,玉米的株高相比于对照田的株高分别增高了23.64 cm、21.78 cm、20.66 cm,穗位高分别增高了4.49 cm、5.66 cm、5.85 cm,茎粗分别增加了0.06 cm、0.05 cm、0.14 cm。而中产区使用配方1、配方2 和配方3 后,玉米的株高相比于对照田的株高分别增高了25.3 cm、12.29 cm、12.45 cm,穗位高分别增高了6.14 cm、5.09 cm、4.29 cm,茎粗分别增加了0.15 cm、0.09 cm、0.04 cm。低产区使用配方1、配方2 和配方3后,玉米的株高相比于对照田的株高分别增高了19.5 cm、10.18 cm、11.56 cm,穗位高分别增高了8.23 cm、4.67 cm、5.16 cm,茎粗分别增加了0.23 cm、0.18 cm、0.22 cm。由此可见,针对不同产区使用相同的施肥配方,都可以促进玉米生长发育,但玉米的株高、穗位高以及茎粗差异非常明显。相比较之下,配方1 的效果最好,如表1 所示。

表1 不同配方对玉米植株造成的影响

2.2 不同施肥配方对玉米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如表2 所示,针对高、中、低3 个产区使用3 种不同配方施肥,和对照田对比,玉米的总产量都有不同程度增加[8-9]。在高产区使用3 种不同配方,配方1、配方2和配方3 的产量相比于对照田的总产量分别增加了53.6%、49.9%和50.8%。中产区使用3 种不同配方,配方1、配方2 和配方3 的产量相比于对照田的总产量分别增加了52.0%、40.4%和43.3%。低产区使用3 种不同配方,配方1、配方2 和配方3 的产量相比于对照田的总产量分别增加了60.7%、42.9%和48.9%。

表2 不同配方对玉米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在对玉米百粒重的试验数据对比中可以发现,高产区玉米的3 种配方和试验田的玉米百粒重分别增加了4.37 g、3.13 g、3.75 g,中产区玉米的3 种配方和试验田的玉米百粒重分别增加了5.28 g、3.91 g、3.98 g,低产区玉米的3 种配方和试验田的玉米百粒重分别增加了6.31 g、3.67 g、3.56 g。从整体情况来看,无论是高产区、中产区或者低产区,在对玉米施肥中,使用配方1、配方2 或者配方3 都会提高玉米的产量,但无论是高产区、中产区、低产区,都只有配方1 的产量提升是最为突出的[10-12]。这表明在陕西省A 县的玉米种植施肥中,使用配方1 可以使玉米种植产量最大化。

3 不同施肥处理技术对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的影响

3.1 产品质量持续改进

目前生产中使用的玉米品种抗秋、抗旱性不强,产品质量不高,收获期的产量不同,营养价值也受到一定影响,相应的创新过程中应该将种子的生育过程期间以及生育过程之后的含水量降低,提高内部的营养物质含量,并且加强其生产能力[13-15]。

此外,后续应根据市场要求,加强对新鲜食品的供应。为了使玉米的产量更高,要适当控制蛋白质的含量,同时提升淀粉含量。

3.2 根据资源环境明确育种目标

农户重点关注的问题是品种的稳产性,只有产量稳定的品种才能降低经营风险。众所周知,我国是严重的缺水大国,如果施肥超量和耕作欠缺合理性,会使得土壤急剧衰退。另外,各类病虫害的产生,也会使玉米主产区严重受损[16-17]。

3.3 加大关注力度,增强品种的稳定性

在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工作中,各部门要加大对资源和环境的关注度,增强品种的稳定性,降低经营风险,这也是保证农民利益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各个地区,病虫害的频发会给农民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虽然绿色革命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是仍达不到预期目标,导致工作增多,并且伴有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在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工作中,要改变工作思路培育出抗病、早熟、抗倒、耐旱、资源利用率高的新品种。要将市场的实际需求作为研究工作的基础,把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作为主要工作目标,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促进科研与实际需求的有机结合,进而推动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4 通过高新技术发展育种技术

通过高新技术发展玉米育种技术,需要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育种模式,并在特定杂交模式上建立具有丰富遗传潜力的杂种优势群,增强玉米品种的抗病性、抗倒性和密植性[18-19]。

4 结束语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对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应用种植技术,优化种植模式,使技术在实际中得到充分应用。深入分析玉米种植特点以及生长规律,确定肥料类型以及用量,满足玉米营养供应,落实玉米种植所需各项条件,从而实现全方面突破,创造更大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试验可以看出,A 县的土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配比最佳的施肥配方,使土壤具备玉米生长发育的条件,从而促使玉米快速生长并提高产量。在对玉米产量的试验中,经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在试验田和对照田中使用的不同配方中,配方1 可以使玉米的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使玉米的株高、穗位高、茎粗、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数等玉米相关数据得到提升,从而提高玉米的最终产量,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

猜你喜欢

穗位试验田产区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14 个玉米品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播种密度与播种方式对小麦不同穗位结实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澄海玩具产区:企业差异化发展
不同种植密度对甜高粱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耕好外汇先行先试的“试验田” 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法国波尔多产区迎来10周年庆
不同种植密度下三个玉米品种产量的变化
快大茂镇玉米试验田获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