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融入研究

2022-12-24李媛彬丘继哲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0期
关键词:组织学思政课程

李媛彬 陈 壮 谭 克 黄 旭 丘继哲

自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中共中央领导人发表了“发掘高校课程思政元素”这一重要讲话。此后,高校开始了对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和重塑,力求在进一步彰显高校“立德树人”思政属性的同时,为学生量身打造更加全面的文化育人机制。在此背景下,医学教育类高等院校作为国家储备医疗人才的主要阵地,也开始对自身的教育内容展开思考,确保各门学科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并提高思想政治文化在学生群体当中的亲和力与影响力,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崇高医德的优秀人才。

一、“课程思政”教育价值解读

作为一种以“政治观念”和“思想文化”为导向的新时代育人方法,课程思政的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通识教育”与“博雅教育”的层面[1]。

从“通识教育”的角度来讲,教学开设的最终目标是对学生健全人格特征的关注,致力于发掘课程中的人文属性,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与价值观念。“课程思政”的根本目标也是如此,强调基于社会需求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与情感因素,从而体现出对“What kind of society trains what kind of people”的关注。

“博雅教育”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哲学体系,这是一种强调通过职业教育来拓展学生心智的育人模式,而并非单纯进行职业训练。在如今的课程思政建设当中,同样不仅注重向学生宣讲文化理论,还强调通过知识实践来帮助学生将思想认识转化成行为要素,从而使得思政教育能够持续而稳定地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出关键作用。

从上述两点当中可以看到,“课程思政”作为实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其最终教育价值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方面,还有助引导良好的社会职业道德,推动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医学教育专业作为兼具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光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关注对学生的价值引领。通过在课程体系当中全面融入职业素养、文化自信、政治认同、公民人格、国家意识、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等核心元素,来促使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产生协同效应,从而形成学生个人理想目标与家国民族目标高度统一的育人机制[2]。

二、高校《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当中蕴含的“大思政”元素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帮助学生了解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须要深刻理解的一门课程。

在2016年在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中,国务院、中共中央政府对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严重的现象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当前的医疗行业应当将工作重心从“治病救人”全面向“健康保障”的方向迁移,从而为民众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在这样的观点下,党的十九大会议报告中对以“大健康”“大卫生”为核心理念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出全面部署,并于同年出台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导文件,要求我国各大医学教育院校重点加强对学生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坚持以“基层重点、中西结合、质量核心、需求导向”为根本原则的教育观念,培养新时期的优秀医学人才。

由此可见,在国家宏观战略目标发生转变的同时,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也出现巨大的“上移下潜”。医学研究方向从“疾病”上升到了“健康”,而教育实施的阵地则从学校下潜至家庭、社区当中。因此作为医学教育的核心基础,《组织学与胚胎学》中的“大思政”元素重点落实在“健康中国”战略目标上,学校的教育视野需要集中在社会、生物、环境、心理乃至医学工程方面,全方位开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帮助新时期医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念[3]。

三、《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设计路径

本文结合组织胚胎学总论、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各论等课程章节,首先讨论高校理论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衔接点与途径,进而分别从医学实验、第二课堂拓展等两个方向,讨论帮助学生进行行动转化的有效方式,以此打造“理论—实践”完整循环的课程机制。

(一)寻找思政元素在理论课程中的嵌入点。

1.横向连接临床案例。《组织学与胚胎学》这门课程强调学生能够基于理解人体正常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疾病诱因进行解读,从而对疾病的预防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教师应当引用临床病症案例来进行教学,如胚胎发育畸形、白化病、绒毛膜穿刺术、鸡眼等等。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精神。

2.纵向关联生活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将理论知识向现实生活的层面迁移,例如避孕、染发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妊娠反应、羊胎素的美容功能,狐臭、胎教、日光浴与肤色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医学价值,并以此作为跳板培养医学生的服务群众意识。

3.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爱国情怀是坚定学生文化自信的关键因素之一,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华人在国际医疗领域当中取得的重要贡献,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例如讲解免疫系统时,可以给学生拓展唐朝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种痘技术”,这一成果要远超西方国家“牛痘接种”的出现时间;在介绍“立毛肌”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用古诗“怒发冲冠”作为案例,为学生解读这一生理现象的同时,宣扬古人的爱国精神。

4.弘扬科学研究精神。引入《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发展历史,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同时结合一些著名的科研案例,如胸腺凋亡的新机制、HA-1/HA-2血液吸附树脂、人发角蛋白、逆克隆等等,在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从事医疗服务行业需要具备的基本品德[4]。

5.树立崇高职业素养。医生的职责是有效解除患者病痛,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还需要关注患者诊疗时的心理变化,如此才能够保证学生产生同理之心,立足患者所思所想来提供医疗服务。以小儿肠炎为例,该病症的诱发原因为轮状病毒,导致幼儿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发生肿胀、坏死、变短,从而无法再对肠粘膜产生吸附作用,不仅会出现肠液堆积,还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出现腹泻现象。幼童无法准确进行描述表达,并且病症变化较快。此时教师除了教导学生如何准确判断病症之外,还要向学生传递有效的沟通方式,确保其在引导患者准确描述病情的同时,安抚父母的紧张情绪,从而树立优秀的医者形象。

6.宣传党的指导政策。在新医改环境下,教师同时需要向学生重点解读国家颁布的各项医疗政策,例如医保政策、报销药品类属,乃至国家对于民众食品卫生保证监督制度等等,正确解读国家赋予医疗岗位的职责与使命,树立学生崇高的理想。

(二)医学实验课的设计路径。实验是帮助医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课程思政建设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步。因此除了要找准思政元素与课程的衔接点外,高校教师同样需要关注课堂的组织结构,确保能够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感受到更加丰富的思政精神[5]。

本文以“眼球壁组织学切片”实验为例,采用分级制的课堂结构为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是I级层次中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小梁网状结构以及切片实验的具体操作,同时引入有关医学捐赠的延伸话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端正实验态度;其次在II级教学层次中为学生设置问题导向,解读青光眼致盲的病因、原理来引发学生思索,同时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最后在III级教学层次中将实验课堂交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科研探索精神与务真求实的医疗服务精神。

(三)第二课堂拓展途径。首先,利用校园日常活动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例如我国的空巢老人数量始终居高不下,部分行动不便患者就医难、康复难的现象已经不再是少数;再比如,引导学生关注基层生育问题,一些贫瘠山村由于缺乏医疗服务设施,导致胎儿早产、畸形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并引导其主动走出校园环境,到群众基层当中参与医疗保健活动。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加强自身对于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可以借助亲身经历,帮助学生去体会身为一名医务人员需要具有的职业精神与专业素养,并感受到国家各项医疗制度实施的初衷,从而在实践当中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医疗执业精神,并使得课程思政能够有效将学生的思想认知转化成行为动力,促进学生个人品格的有效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分析了课程思政育人价值的基础上,讨论了《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中蕴含的大思政元素,并分析了将之与医学理论课程进行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同时从医学实验和第二课堂实践两个角度,探讨加深学生学习感悟的有效方式,以此体现高校课程思政的完整教育功能。

猜你喜欢

组织学思政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溃疡性结肠炎的组织学评估系统研究进展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浅谈甲状腺未分化癌的病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