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地面气象观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12-24杨雯博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0期
关键词:气象观测思政

杨雯博 闫 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点强调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意义,作为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使命的高校,在传授给学生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做到立德树人,把德育和智育一起抓,确保育才和育人的一致性[1]。然而,当前传统的高职院校教育无法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需求,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现象依旧存在,专业课程难以和思政元素交互[2]。因此,高职院校教育应在专业课程中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即思政教学,依托全方位、全流程的育人途径,在教学中潜移默化渗透思想认识、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教育。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是以隐性教育为主,在德育、公民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集中反映,其渗透教育可参考价值颇高。我国目前微观实践和宏观理论是课程思政研究的主要聚焦点。立足于微观实践视角,黄薇、时宇娇、冯亚青等学者以具体课程为切入点,探究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整改的方式;立足于宏观理论视角,田鸿芬、邱伟光、石书臣、邱仁富等学者围绕“课程思政”理论,对推进过程、实践途径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运行机制展开研究。

二、《地面气象观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地面气象观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地面气象观测》作为气象学院大气探测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兼备专业知识与应用技能的气象人才。然而新时代背景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教学团队需了解学生的思想现状,明确思政教育的总体目标,深入全国各气象台站、民航空管局、各部队气象台站,与行业专家就专业定位和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水平、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研讨,并实时对气象人精神、工匠精神等材料进行收集整理,让思政教学与专业岗位、职业素养需求充分匹配;同时结合本专业课程的特点,明确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教学方案,重点关注工匠精神、气象人精神、职业操守、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培养,整合动画、视频、图片、案例、故事等形式的课程资源,建立课程思政共享平台,依托实景体验、优秀气象实例等教学方式,把教学效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将学生社会责任与个人信念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技术的原动力,树立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培养其创新能力,将工作中的严谨、专业、实事求是等品质内化为个人素养、科学精神、伦理操守等元素;在教学评价方面,不仅要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行考查,还要对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和技巧、组织管理能力都有一定的涉及,教学活动考查学生多方面、多维度的素质[3~5]。

(二)《地面气象观测》课程思政要素的挖掘与融入。为了更好地把握教学任务中的德育功能和思政要素,本文以地面气象观测教学中的实际内容为例,对课程中涉及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合理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效果评价标准[6],从而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和谐一致。

1.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是学生学习《地面气象观测》的第一课,为了让学生对未来从事的工作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教师可以借助视频连线毕业校友或观测台站工作人员的手段,对地面观测日常工作进行介绍并分享典型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地面气象观测场以及地面气象观测仪器,体会基层气象台站人员虽然身处艰苦的环境,却仍然秉持气象人“不忘初心,立足平凡,追求不凡”的严谨认真的工匠精神;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地面气象观测的发展史,介绍行业现状与过去相比发生的巨大变化,分享观测员的记录簿,让学生了解观测员的艰辛付出,领悟气象人坚韧无比的耐力和吃苦耐劳、耐得住清贫、耐得住枯燥、耐得住寂寞的坚忍不拔的精神,理解虽然气象人做的是最基础的工作,且长年累月重复,但只有真正热爱气象事业,才能做好做精,从而树立学习目标,用精神力量驱动学生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

2.云的观测。云的观测是课程中难度较大的一个模块,涉及了云状、云量、云高、云码等内容,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可以从多角度出发,采取不同的方式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在云状观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强调积雨云的特殊性,它是能够带来雷雨、大风、冰雹等极端天气的指示性云,在地面观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积雨云的监测和预报能够有效地帮助政府部门规避风险,当学生明确了观云工作的重要性后,就会建立职业自信和社会荣誉感;还可以通过实操的方式让学生完成当天云的记录工作,任务驱动的授课方式增强了学生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面对不停运动变化、常常分布零散、形状不规则的云体,观测员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云的观测问题,时刻把握云的发展变化趋势,同时为了避免观测员主观误差,云量云高的观测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应尽量一致,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规范动作,精益求精;另外云的加强观测是部队对气象兵的基本要求,是任务遂行的保障,完成云的加强观测练习,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体会气象观测员应该具有的高度责任心和捍卫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使命,让士官生将个人学习进步同祖国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

3.能见度的观测。在能见度观测的学习中,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兰州地区形成恶劣能见度的原因,树立学生低碳出行、保护环境的价值观。学生通过讨论恶劣能见度的危害,了解气象观测能见度预警的重要性和社会价值,明白能见度的观测可以为天气状况监测,为决策部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从而建立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职业自信;而士官生更要在能见度达到危险值时增加观测时次,这就要求观测员能时刻掌握能见度的变化情况,为飞行任务提供气象保障,体现出观测员高度的责任心及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强调气象兵要用坚韧的精神以另一种方式保卫祖国和人民。

4.天气现象的观测。教师利用动画、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对天气现象的类型、特征及灾害性天气给人们生活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有一定的了解,借助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明确了天气现象观测的意义,建立了职业自信。教师还可以介绍近年来气象部门针对天气现象引发的灾害而采取的措施,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科学防灾减灾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例如,在助农护农方面,从冰雹毁坏果蔬的案例出发,提出气象局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开发智能化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有效提高了为农服务的精细程度和灾害预警的精准定向;在防灾减灾方面,分享暴雨造成洪涝灾害时气象部门的应对处理方式,当暴雨导致水位超过警戒线,造成十分严峻的防洪形势时,气象中心要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积极开展灾害防御工作,通过强化值守和联合会商,加强气象监测预报,准确研判降雨范围、持续时间和过程变化,及时发布重要气象报告,为防洪调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气象服务方面,分享浮尘天气人工降雨的案例,通过飞机或车载火箭发射火箭弹实施人工增雨作业,从而减缓或消除雾霾浮尘的影响。在学习大量的实例后,学生明确了新时代背景下气象部门需不断提高灾害监测的基础能力、预报的核心技术能力、信息的有效覆盖能力、风险的科学防范能力,要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7];为了树立学生防灾减灾的意识及增强三农意识,教师还可以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乡常发生的灾害性天气,了解这些灾害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从而让他们更加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及家乡,提高学生服务农业、振兴乡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进行天气现象电码编报时教师可以介绍过去老气象人的工作流程,需对原始数据进行查算后再按各种规定形式将气象要素编成气象报文上传,即使在全面实现气象观测自动化的今天,这依然是观测员必须具备的业务素质。中国气象局全国地面综合观测业务技能竞赛中就要求观测员具备迅速观云识天并编发电码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在编报电码时要考虑充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及诸多的注意事项,让学生体会到观测员严谨、踏实,准时准确、认真负责的背后是观测员的理想信念在支撑,这是气象工匠精神的最好体现;另外课程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业务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实操记录案例中的天气现象,增强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

5.气象装备保障工作。气象装备保障是地面气象观测员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气象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对于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预报预警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依据,是确保气象有效服务群众的基石。因此当观测设备出现异常时,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不管节假日还是周末,观测员必须及时赶赴故障点对设备进行维护维修,保障通信畅通。在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来展现气象人为了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而展示出的坚韧无比的耐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例如,在遇到大范围冻雨等恶劣天气时,观测场风塔上的风向标和风杯传感器可能会被冻结,导致风向风速计无法采集到数据,这时气象观测员必须第一时间爬上高塔进行除冰。然而冻雨下到10米风塔钢梯上会马上冻结成冰,再加上周围风速较大环境空旷,给观测员除冰工作增加了很多难度,且除冰后由于气温的关系,风向标和风杯传感器会再次上冻,观测员就必须爬上爬下多次。因此恶劣天气下坚守每一班岗保障气象数据传输是每个气象人的责任与初心,特别是应急响应期间,观测员要加强自动气象站巡检、监控力度,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监控,确保实时气象数据全天候的采集上传,及时将故障排除,让设备恢复数据正常采集传输,保证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为雨雪冰冻天气气象服务提供保障。

三、结语

为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探索一条“课程思政”实践途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方案,本文以大气探测专业核心课程《地面气象观测》为例,对课程中的德育功能和思政要素适度把握,结合专业岗位职业素养要求,将学生社会责任与个体理想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技术的原动力,实现思政教育实施手段和方法从单一性到多样性的转变,有效培养了对学生正确的成才教育观与职业观[8]。通过深度发掘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涵,提升地方气象工作者以及气象技术士官的职业素养、家国情怀,让思政元素像盐溶于水一样,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同时希望本研究能为课程思政落实开辟新路径,也为国内其他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参考和帮助。

猜你喜欢

气象观测思政
气象树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专栏:红色气象 别有洞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天文动手做——观测活动(21) 软件模拟观测星空
大国气象
2018年18个值得观测的营销趋势
可观测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