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拇外翻患者经小切口联合多向矫正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2-12-23刘广州卢建敏范少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24期
关键词:截骨术跖骨矫正

刘广州 卢建敏 范少鹏 崔 旭

河南省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467500

足拇外翻(Hallux valgus,HV)属临床常见病症,发病机制临床尚未明确,多认为与遗传、长时间穿鞋不适等具有关联性,多发于中年群体,女性患病率较男性高[1-3]。目前临床针对HV患者多通过微创Chevron截骨术治疗,具有操作便捷、花费少、截骨端稳定等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术后易复发[4]。小切口联合多向矫正固定是对微创技术治疗HV的改进,其术中应用克氏针进行交叉固定,可进一步提升截骨端稳定性,防止术后再移位,减少术后复发。相关研究指出,手术可对机体产生应激刺激,抑制细胞免疫功能[5]。但应用小切口联合多向矫正固定治疗HV患者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如何,临床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前瞻性选取我院92例HV(92足)患者,旨在从免疫功能、踝足功能等层面分析小切口联合多向矫正固定应用价值。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学伦理会批准,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92例HV(92足)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n=46)、B组(n=46)。其中A组男11例,女35例,年龄43~62岁,平均年龄(52.71±6.86)岁;Mann拇外翻分类:重度7例,中度22例,轻微17例;HV位置:左足22例,右足24例。B组男10例,女36例,年龄44~63岁,平均年龄(53.92±6.90)岁;Mann拇外翻分类:重度6例,中度24例,轻微16例;HV位置:左足20例,右足26例。2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均经临床表现、X线等相关检查确诊为HV;生命体征稳定;知情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严重恶性肿瘤;跖骨头窄小;依从性差;严重器质性病症;凝血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病症;既往手术治疗史。

1.3 方法

1.3.1 B组:接受微创Chevron截骨术治疗,做3cm手术切口(纵向)于第1跖趾关节背内侧,倒“L”形切开拇囊,将跖骨头显露,于第1趾蹼间隙做1cm纵向切口,将拇内收肌腱切断,游离并松解籽骨(外侧),去除内侧隆起,实施V形截骨;60.0°夹持跖骨干,朝远端牵引拇趾,推挤(朝外)跖骨头侧方移位,穿入克氏针(直径1.5mm),自跖骨背侧方将突出跖骨头内缘跖骨干切除,对肥厚关节囊进行修剪,并将多余皮肤切除,依照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空心钉实施固定,关闭切口。

1.3.2 A组:接受经小切口联合多向矫正固定治疗,腰麻,分别做3个小切口,其一:第1跖趾关节囊外缘2cm位置,将拇收肌腱止点切断,并松解外侧关节囊,以可吸收线缝合近侧断端,外侧推移至第1跖骨头,缝合外侧关节囊,重建拇收肌腱止点,移至外侧关节囊壁,缝合;其二:第1跖骨头内上缘0.5cm与横行0.5cm位置,骨膜下钝性剥离,插入磨钻,磨除骨赘;其三:第1跖骨头内缘下1.5cm与横行2cm位置,将软组织朝两侧分离,以第1跖骨外侧皮质为截骨支点,行跖屈位、骨膜内收及旋后折骨术,通过跖屈、外移、旋后位等矫正HV,采用2.0mm克氏针(2枚)于截骨端面交叉固定,将内侧关节囊缝合,关闭切口。2组术后均予以常规对症支持,包括抗感染、止痛等。

1.4 观察指标 (1)以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系统(AOFAS)踝—足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踝足功能恢复情况,共100分,分值越低,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差[6]。(2)2组术前、术后3个月第一、二跖骨间夹角(IMA)、拇趾外翻角(HVA)变化,通过足负重位X线片测定。(3)2组术后3d、7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共10分,分值越低,疼痛感越轻[7]。(4)2组术前及术后24h、48h免疫功能(CD3+、CD4+、CD4+/CD8+),流式细胞仪(贝克曼,CytoFLEX)检测。(5)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评估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共100分,分值越低,生活质量越差。

2 结果

2.1 AOFAS评分 术后1个月、A组3个月AOFAS评分较B组高(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前后AOFAS评分对比分)

2.2 IMA、HVA A组术后3个月IMA、HVA较B组低(P<0.05),见表2。

表2 2组手术前后IMA、HVA对比

2.3 VAS评分及GQOLI-74评分 A组术后3d、7d VAS评分较B组低(P<0.05);A组术后3个月GQOLI-74评分较B组高(P<0.05)。见表3。

2.4 免疫功能 术后24h、48h 2组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术前低,但A组较B组高(P<0.05),见表4。

3 讨论

HV指足部拇指第1跖趾关节朝外偏斜移位的足趾畸形,属复杂性解剖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8]。

表3 2组VAS评分及GQOLI-74评分对比分)

表4 2组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对比

目前,临床针对HV患者治疗方式有百余种,但不同手术治疗效果大有不同,其中常规微创技术治疗HV优势在于痛苦小、恢复快,但适应证狭窄,虽能有效改善轻、中度HV,但针对重度HV治疗仍存争议,且该术式术后多单一应用绷带卷趾压垫进行固定,致使第1、2趾蹼间出现皮肤溃疡,影响患者预后[9]。本文数据显示,A组术后1个月、3个月AOFAS评分较B组高,术后3个月IMA、HVA较B组低,术后3d、7d VAS评分较B组低,术后3个月GQOLI-74评分较B组高(P<0.05)。可见,与微创Chevron截骨术治疗HV患者相比,应用小切口联合多向矫正固定治疗于提高踝足功能、改善IMA及HVA、减轻术后疼痛感、提升生活质量方面更具优势。笔者总结小切口联合多向矫正固定治疗HV优势在于:(1)将第1跖骨截骨后,通过多向矫正方法(跖屈、旋后位、外移等),并应用克氏针2枚实施交叉固定,可有效避免第1、2趾蹼间发生皮肤溃疡,避免患者在行走时出现不适感,提升其舒适度;(2)通过交叉固定可进一步提升截骨端稳定性,避免术后再移位发生,同时交叉固定不经跖趾关节,对患者跖趾关节功能恢复、早期活动均具有积极意义,更利于提升其踝足功能;(3)切口小,对机体组织影响小,更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

研究提出,手术可对机体产生应激刺激,组织创伤可致使机体出现快速反应,使应激相关激素、炎性介质等异常表达,同时还可抑制细胞免疫功能[10-11]。CD3+、CD4+、CD4+/CD8+降低是手术创伤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重要表现[12]。本文结果显示,术后24h、48h 2组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术前低,但A组较B组高(P<0.05),由此客观证实,与微创Chevron截骨术治疗HV患者相比,应用小切口联合多向矫正固定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更小。笔者认为可能与患者术后疼痛刺激、手术创伤等有一定联系,但具体影响机制尚不清楚,可作为后期研究重点。

综上所述,与微创Chevron截骨术治疗HV患者相比,应用小切口联合多向矫正固定治疗于提高踝足功能、改善IMA及HVA、减轻术后疼痛感、提升生活质量方面更具优势,且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更小。

猜你喜欢

截骨术跖骨矫正
关节镜联合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对比
对比股骨开窗技术和大转子延长截骨术在股骨侧翻修术中的疗效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跖骨近端Z形截骨短缩手术治疗成人症状性Morton趾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
跖骨缓慢延长植骨治疗严重跖骨短小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