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执着雕砖,纤毫毕现

2022-12-22陶瑾

现代苏州 2022年23期
关键词:中平相城区平江

记者 陶瑾

自然是最好的馈赠。相城区的阳澄湖有一绝世的宝贝,就是澄泥。它黏而不散,细腻独特,至今相城区的砖瓦厂依旧用它烧制各种仿古青砖。更有乡土人才大师袁中平用巧心传承祖辈技艺,赋予金砖更深远的文化涵养。

肖像金砖、明四家书画金砖以及新近完成的《平江图》……这些年,不论市场环境如何变,袁中平始终沉下心来,将每个文化灵感付诸实践。在他手里,砖以载道,也令相城这方宝地熠熠生辉。

立体砖雕《平江图》,象征文化共融

看过《平江图》,方懂苏州城。图上的城门、河流、桥梁、园林、宅地……不仅还原了宋代古城的风貌,亦能了解当时百姓的生活方式。

历经岁月的洗礼,这块石碑已出现风化磨损,碑上的图案文字也已黯淡模糊。前不久,相城区金砖雕刻手艺人袁中平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日夜赶工创作了一幅《平江图》砖雕。借助相土尝水地的一砖一笔,献礼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成立十周年。

“我参照《平江图》的拓片平面图,进行原碑复刻加上深度创作。此图高2.76米,宽1.42米,为了让《平江图》更真实立体、栩栩如生,我选取32块具有国家专利的超级细料金砖为创作基材,按照1比1的比例将宋《平江图》临摹到该尺寸的金砖上,并利用深浅不一的雕刻手法,将碑首的双龙图案进行了一次立体再创作雕刻,还有苏州城墙、天平山、杨城湖(现阳澄湖)、长荡(现虎丘湿地公园水系)等体现姑苏、相城的元素逐一刻凿,呈现如今的微观立体形态。”袁中平还将原碑的文字重新整理,《平江图》上有1800字,且为繁体的隶书,雕刻的工程量极大,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它的蔚为壮观。

不同于以往的砖雕作品,砖雕《平江图》的拼接是以丝来计算,最大拼接缝隙在一毫米内,大部分拼缝小到30丝以内(一根头发丝是7丝),极其不易。纵观作品,水陆纵横,繁华尽收,既有旧时精髓,亦有今日筋骨。至此,拥着2500余年历史的姑苏城,又添了一件国内绝无仅有、宛如玉质一般的《平江图》砖雕。

姑苏与相城互为毗邻,文化之脉生生不息。两地以砖雕这一非遗技艺让《平江图》焕发时代生命,也象征着姑苏、相城的友谊如金砖般坚实,并肩推动文化共融。

苏派砖雕出新意,让人叹为观止

袁中平的工作室,位于相城区的中平澄泥堂。工作台上摆着十几种刻刀,一盏台灯,一块放大镜,一瓶眼药水,还有一幅创作中的砖雕扇面。

今年53岁的袁中平,是御窑村人,从事砖雕及促织盆制作已有40多年。袁中平的祖上是“苏州府袁氏堂澄泥蟋蟀盆”制作世家。从清同治丁卯年(1867)开始,他的太祖父袁鸿石、曾祖父袁桓顺、祖父袁子寿、父亲袁生达和叔父袁志良,全家祖辈几代都是当地的制盆制砖高手,到他已经是第五代传承人。世代相传的手艺,加上本身的绘画天赋和勤奋好学,让袁中平很快在这行声名鹊起。

袁中平做了将近30年蟋蟀盆、金砖澄泥砚台,不仅制作精巧,且富有创意。然而就在他的蟋蟀盆做得风生水起之时,袁中平却尝试全新的探索,发明金砖书写板,同时研究起了砖雕技艺。“目前我将蟋蟀盆项目暂且保留,我觉得砖雕还大有可为,而自己对于艺术的造就,也不会局限于此。”袁中平将心思汇聚在了这块金砖的转型上,成功实现了从“钦工物料”到“案头清心”,从“富贵标签”到“文化载体”的转身。

在工作室旁的展厅内,精品蟋蟀盆、远红外习字金砖、各类砖雕摆件、台屏作品让人目不暇接。中平澄泥堂馆内陈列了以乾隆宠臣郎世宁所作的《百骏图》大型砖雕作品,包裹着整整一面墙,从远到近的骏马多达百匹,形态各异、层次分明;一块直径30厘米的圆形金砖上雕刻一幅袁隆平肖像,分外传神。据说,为了刻得像,袁中平反复拿着袁隆平的照片“发呆”。而他更是花了5年时间创作了4幅肖像砖雕;馆内唐寅的《红叶题诗仕女图》,锋利的假山、翻卷的树叶、垂坠的衣带、细腻的肤质,各种场景在金砖上一一呈现,瞬间让人沉入深深庭院的岁月里……他的砖雕,可以用放大镜对着看,细到人物的双眼皮、嘴角、神态等,都可以纤毫毕现、栩栩如生。

分外传神的肖像砖雕

这么多年,袁中平的作品几乎不重样,每雕琢一件,便成“孤品”。近几年,他又埋头于自创以明四家的书画为创作源头的书画砖雕,在4年多的日子里已完成10幅,其中的人物刻画、山水意境、书法神韵等,都让人叹为观止。

事事追求极致,续写时代辉煌

“你看这块不同于普通砖瓦材料的袁氏堂金砖,无论到哪里的剖面均细腻无孔,拼接处也摸不出不平之处。早年我就开始研发特级金砖,这么多年拿到了多项国家专利。”作为苏州市非遗项目(陆墓蟋蟀盆制作技艺)传承人、阳澄湖文化重点人才,袁中平给人的最深印象就是事事追求极致。

在作品的每一道工序上,他都亲力亲为,选泥、制坯、阴干、烧制、选料、打磨、抛光、设计、绘画、雕刻、篆刻等等,一个人、一块砖,袁中平一旦刻起来,总是忘了时间、忘了吃饭。

他始终认为,雕刻是一门真正的减法课题,制砖,同做人,要执着,干实事,用作品说话。他想把“相城十绝”之一的苏派砖雕做到“天花板”级别。“哪天谁的砖雕超越我,我还会寝食不安。”袁中平开玩笑地说。

所有的创新是为了更好的传承,现在,袁中平的儿子袁超也在学习砖雕技艺,且有所造诣。父子俩通过对金砖的改良,对砖雕题材的创新,让苏派砖雕续写着时代辉煌。

猜你喜欢

中平相城区平江
望春归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中平穴”定位考辨
苏州市相城区:未来五年将打造区块链创新应用示范区
御窑金砖 风雅苏州
——袁中平砖雕作品欣赏
鹰岩崖居——自在平江野奢酒店
关于相城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荷塘月色
平江老街上的一抹风情
苏州相城区3年内转移淘汰68家电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