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晚餐留给敌人?

2022-12-21荆棘

好日子 2022年9期
关键词:士卒消费主义晚餐

文:荆棘

在传统观念里,“一日三餐”的概念深入人心,但是在古代,人们其实都是一日吃两餐的,直到清朝晚期,才开始实行一日三餐。

在古代,每天的第一顿饭叫朝食,又叫饔,也就是现在的上午七点到九点。《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听说刘邦要独霸关中,于是大怒,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旦日是一大早,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这时本不该吃饭。项羽的意思是半夜做饭,天一蒙蒙亮就“飨士卒”,早早进军,早点把刘邦消灭。一句“旦日飨士卒”集中表现了他急不可待的心情。

第二顿饭叫餔食,又叫飧。一般是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吃,所以《说文》说:“餔,申时食也。”《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宋朝以前,多数人一日吃两餐;宋朝以后,多数人一日吃三餐。换句话说,从一日两餐到一日三餐,这一转变是从宋朝开始的。

三餐制的演化定型,最初可能见于明代江南较富裕地区,相关研究表明,明代江南人家,早、中、晚,每天均以三餐为足。此外,又有上午、下午中间的点心。随着一日三餐制的逐步形成,三餐的内容也逐渐固定。如从《红楼梦》第五十回等处看,午饭已从非正式的点心加餐,变成了重要的正餐,而原本重要的早上第一餐,反而渐渐地非正式化了。

不过这个过渡期实在太长,绝大多数农民和穷苦市民仍然固守一日两餐的老传统。一直到清朝和民国,三餐制才逐渐成了主流。

进入近代,冯玉祥割据河南时,有一天闲着没事儿,“到前屯走走,问农民每天用几顿饭,他说两顿饭——一顿稀饭,一顿干饭,均是小米”。抗战时期,阎锡山在山西推行新政,整饬吏治,甚至要求麾下官员跟农民保持同一生活水准,“饮食定量分配,一日两餐”。

如今,“一日三餐”已经成为我们普遍接受的饮食规律。俄罗斯有一句谚语:“自己吃早餐,和朋友一起享用午餐,把晚餐留给敌人。”实际上是在告诉人们,一日三餐怎么吃才健康。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当“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这些从前未闻,现在却无法回避的“富贵病”出现,“一日两餐”不仅意味着更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体现了“节制”的文化意义——人们对待食物和欲望的态度可谓天差地别,在此过程中,代表“节制”的“一日两餐”或能让人从另外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处境。

猜你喜欢

士卒消费主义晚餐
Film review:WALL·E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望梅止渴 废寝忘食
吴起治军
Dutch university digs grave for students to reflect on life & death
唯美食不可辜负
我做晚餐
晚餐怎么吃?
一曲征歌写华章
健康晚餐“四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