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教育在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2022-12-20杜全宇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23期
关键词:关怀伦理人文

林 静,杜全宇,曹 冰,范 佳,杨 芸,杨 婷

(1.德阳开放大学,四川 德阳 618000;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3.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

人文关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精髓,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护理学更重视对患者生命健康和人格尊严需求的双重满足[1]。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其需要成长环境的熏陶和人文关怀教育的有效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自觉、主动服务于患者的人文素养[2]。《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强调要加强护教协同作用,提高护理人文教育质量[3]。这一政策促进了护理人文教育的推进,叙事教育在护理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叙事教育由Diekelmann于1993年引入,其以事件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者通过叙述、分析和重构等程序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积极的、正向的专业价值观,从而达到教育目的一种教学方法[4]。近年,国内外研究者非常关注叙事教育与护理专业的融合点,在应用方式、应用效果、评价机制等方面做出了探索。本研究收集并编辑了适用于《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的叙事教育素材,通过“学习通”软件发放叙事医学素材和收集反思性写作材料,探讨了叙事教育对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2021级护生384名为研究对象,其中女338名,男46名,年龄(20±0.16)岁。纳入标准:已完成文化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及部分专业课程学习,具备较好地理解护理叙事故事中人文内涵的能力。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第2版)》是本院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开设在第二学年,共计36学时。教材来源为李怀珍主编,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十三五”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针对教材各章节内容进行相关叙事教育设计,教学课程设计按照“自媒体叙事案例创设情境-课本知识讲解-课后反思”思路进行,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叙事教育素材的收集与发放。以“护理伦理”“护理人际关系伦理”“心理护理伦理”“临床护理伦理”“安乐死及临终护理伦理”等章节核心词汇进行网络检索,对初筛素材进行阅读或观看后,再进行编辑或剪辑,注意控制素材展现时间,使之贴合教学目标,突出护理人文特性,通过“学习通”平台分章节上传叙事素材。具体叙事素材安排见表1。(2)课后反思。在章节叙事素材学习完成后,发布章节讨论贴,鼓励围绕本章叙事素材的人文关怀要点展开线上反思性写作,积极发掘护理伦理学领域相关社会真实热点事件进行拓展延伸,学会类比。教师对反思资料进行评阅、提炼。

表1 《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叙事护理安排表

1.2.2评价方法 (1)学习情况评价。以“学习通”作为学习情况评价的工具,运用软件统计功能,以叙事素材访问量、完成进度条、讨论参与度作为学习评价指标。(2)关怀能力评价。采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I)[5-6]评价关怀能力,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分为3个维度共37个条目,使用Likert7级评分法,“完全反对”赋1分,依次递增到“完全赞同”赋7分,注意其中有13个条目需反向计分。分别计算认知、勇气、耐心3个维度分值及总分,分数越高表明关怀能力越强。(3)线上反思评价。每章学习完成后,教师在线上平台发布章节主题讨论贴,主题围绕叙事教育、人文关怀开展。护生自主参与,教师按照质性研究资料的管理、分析与解释方法[7],对线上讨论贴进行仔细阅读并摘录“同情”“关心”“理解”“尊重”等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密切相关的信息,提炼出对人文关怀能力有影响的主题。

2 结 果

2.1护生学习情况 384名护生中,叙事素材学习参与率为100%,叙事素材总访问量为81 557次,叙事素材学习完成率为100%,开展章节主题讨论6次,讨论参与率为98.46%。

2.2叙事教育实施前后CAI评分比较 叙事教育实施前后CA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实施前实施前后CAI评分比较分)

2.3线上反思调查结果 线上讨论主题共发布6次,每次主题贴回复率为378人/次,教师围绕叙事素材对护生人文素养的影响,提炼出了3个主题。(1)意识到护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叙事素材的生动直观性激发了护生对人文关怀的关注,意识到人文关怀在护理活动中的重要性。护生A11:“视频中急诊门口的老爷爷突然倒地,我的心跟着一惊,家属手忙脚乱地向医护人员求救,他们的心里肯定充满了焦急、恐惧,他们是多么渴望我们的同情、关心和体贴,所以我们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语调等,让病人能感受到温暖。”护生D3:“肺癌小姐姐在经过长时间的化疗后头发掉了,满脸痛苦的表情和眼里噙着的泪水都让我难受极了,我想作为护士我要充分地尊重她,热情主动地帮助她,用我的方式鼓励她,缓解她的痛苦。”(2)提升运用人文关怀的积极性。叙事素材中真实的临床情境诠释了尊重患者的必要性,可帮助其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护生B7:“《爱的妇产科》片段中年轻女生因宫外孕前来就诊,发现是男医生转身就要离开,其实我真的很能理解她,这毕竟是非常隐私的问题,又担心自己被别人说三道四。我们要尊重她,考虑到她身体、心理、社会多方面的需求,才能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护生E13:“重症室里心脏术后5岁的小朋友,不能和家长呆在一起,他肯定特别害怕,又无法表达自己,护士不但没有给予更多的关心,还那么粗暴地对待他,真的是违背人道主义,让人愤怒!这个案例会时刻警醒我,尊重爱护每一位患者。”(3)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护生C2:“叶欣的爱岗敬业让我感动,面对疾病她毫不恐惧,用自己的行动不断努力,不断拼搏,为守护病人与同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的光辉形象将一直激励着我用心做一名有温度的白衣天使。”护生B5:“在完成《榜样的力量》写作中,我在网络上搜索并认真学习了离我最近的南丁格尔获奖者成翼娟事迹,她长期不畏工作环境艰辛扎根贫困地区,在近六旬的年纪仍在抗震救灾一线连续奋战长达10 d,这种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与高度负责,是我们新时代护理人必须传承的可贵品质。”

3 讨 论

3.1叙事教育是护理专业人才人培养的重要方式 叙事教育具有整合性、主体性、内化性、实践性等特点[4],正逐步成为人文关怀能力培养、医患关系改善、医疗效果提升、医学教育升华等领域的研究热点[8]。叙事教育的实施有清晰固定的程序,多项研究表明叙事教育可提升学生对课程目标的认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9]。叙事教育应用于护理学专业课程有助于护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利于移情能力的提升,应尝试与更多人文教育项目有机结合贯穿职业生涯[10]。

3.2叙事教育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具有正向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叙事教育实施前后CA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叙事教育与护理伦理相结合能有效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在护生对外界或他人的认知、主动关怀及耐心倾听等方面均有正向作用。本院护生CAI评分与国外常模比较处于低分段水平,与国内常模[11]比较处于中等水平段。叙事教育实施后,护生CAI评分仍处于中等水平段,说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仍有较大培养空间[12],需要在叙事素材的生动性、人文教育的持续性、人文关怀的实践性上进一步思考。

3.3叙事教育可增强护生对护理人文关怀的认知 NKONGHO等[6]提出,人文关怀可通过不断学习和教育获得。课程通过自媒体手段让护生在叙事教育呈现的情境中去寻找人文关怀的要素,深刻体会并感受患者及家属的生理心理需求,激发护生共情、共鸣。同时,在创设的情境中贯穿人文关怀理论知识,指导护生立足患者的角度思考,提高对患者、家属及外界环境的认知能力,为形成正确的护理人文关怀价值观奠定基础。

3.4叙事教育可提升护生运用人文关怀的积极性 有研究显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实践因素密不可分[13-14]。在叙事教育项目中融入线上反思写作的实践教学形式,可将课程素材现实化、抽象理论具体化,对护生具有长远影响[15]。在丰富的教学形式中,护生对人文关怀的理解更加深刻,并逐步将其内化为个人品质[16],最终达到自觉、自主、自信运用人文关怀的目标。

3.5有利于护生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 护理伦理是关于护理职业道德研究的学科。有研究显示,叙事教育对护生的职业态度形成有积极作用[17]。本研究通过对线上反思的质性分析发现,护生对护理职业关系、护理职业观念、护理道德行为等都有了一定认识,特别是对《榜样的力量》印象深刻。护生抒发的情感深刻、真实,与叙事素材密切相关,突显出对叙事素材的深入理解与反思。在此过程中,叙事教育循序渐进地产生正向影响,可帮助护生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

综上所述,叙事教育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未来的研究将通过精化叙事教育目标、丰富叙事素材、优化自媒体教学、完善评价机制等手段,尝试进一步提升叙事教育与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契合度。

猜你喜欢

关怀伦理人文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