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图书出版编辑职业素养探究

2022-12-18扬忠仁青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8期
关键词:图书人员时代

扬忠仁青

(作者单位:甘肃民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目前,图书出版行业正处于发展改革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其他传媒行业带来的强烈冲击,如数字传媒、广播电视传媒、网络传媒以及新媒体等。图书出版质量的高与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图书出版编辑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和编辑技巧,更要拥有独到的眼光与见解、高雅的审美情趣与品位、较强的创新意识与策划落地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图书出版的质量,保障图书作品具有较佳的可读性与可推敲性,确保读者阅读到精品书籍。

1 提升图书出版编辑职业素养的重要价值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图书出版行业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图书出版行业的全面变革,要求编辑工作人员具备更强的业务能力以及更高的职业素养。新中国在经历了70 余年的建设发展历程后,初步具备了较高的国际影响力。随着我国的国际声誉以及国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有了更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希望从更深层角度了解中国、感受中华文明。中国当代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也需要阅读大量优秀图书资源,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涵养以及提高阅读见解整体水平,早日实现“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不断提高图书出版质量,要让编写的书籍中蕴含更多有价值、有意义、有影响力的知识资源。

传统图书出版编辑体系、编辑理念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需求,也难以给广大读者带来更优质的阅读体验,因此,如何不断提高图书出版质量,提高图书出版编辑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是从业者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内容。全面培养和强化当代图书出版编辑人员的综合能力、职业素养、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提高图书出版编辑质量和效率奠定基础,这不仅是新时代图书出版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推动图书出版编辑工作精品化、专业化、优质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新时代的图书“出版人”“编辑人”,既要对图书出版行业变革与发展有敏锐的“嗅觉”,更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政治素养以及人文素质,并且确保这三方面能够做到有机融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业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更加繁重,为了保证图书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打造一支具有高水平业务能力的图书出版编辑队伍。对于图书出版工作来说,编辑是其核心所在,编辑工作质量的优与劣,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出版工作的成与败。为了确保新时代图书出版编辑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为出版工作赋能,必须加紧对编辑人才队伍的创新建设[1]。

2 新时代图书出版编辑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

2.1 提高编辑人才的政治素养

要提升当代图书出版编辑人才的职业素养,有必要认清哪些要素更为重要。从新时代图书出版编辑工作来看,每个出版编辑工作人员都应当具备较强的政治素养,如果缺少正确的政治素养作为指导,不仅会降低图书出版编辑工作质量,还有可能影响图书出版内容的价值导向。

为此,要加紧对新时代图书出版编辑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确保能够在思想上、行动上、目标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避免出现思想倾向性错误。每个出版编辑人员都应当积极学习政治思想知识,尤其是党中央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针、新政策及新目标等,始终牢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工作指导,真正把政治思想建设放在高处。

出版编辑人员必须始终坚定政治立场不动摇,紧紧跟随中国共产党的前进步伐,坚决不触碰政治红线。新时代的图书出版编辑人员应当具备较为敏锐的政治“嗅觉”,出版编辑有社会正能量以及对社会建设发展有益的图书资料,确保读者能够通过阅读受益,面向国内读者乃至国际读者,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宣传新时代的中国精神、创造新时代的中华文化价值、弘扬新时代的中华民族精髓、展现新时代的中国强大力量。此外,图书出版编辑人员还要坚决抵制低俗文化,做好新时代优秀中华文化以及精神文明的宣传者、践行者[2]。

2.2 树立编辑人员的工匠精神

新时代的图书出版编辑人员要顺应时代发展脚步,树立工匠精神,这是做好图书出版编辑工作的关键所在,更是向读者展现职业素养以及职业风范的重要途径之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图书出版编辑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与挑战。传统图书传媒行业要想继续保持行业竞争力,就要真正抓住广大读者的需求,做到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这样才能拉近出版编辑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更加认可、信赖图书书籍资料。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做好工匠精神的宣传与建设,确保图书出版编辑工作能够做到精益求精。每个图书出版编辑人员都应当展现出较强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坚决不做任何敷衍读者的行为,恪尽职业操守,积极打造“图书出版编辑业的工匠”“新时代中国工匠”等品牌形象。工匠精神的树立与宣传,不仅是图书出版编辑人员肯定自我、对个人负责的重要体现,更是图书出版编辑人员尊重读者的集中表现。此外,要想真正树立工匠精神,每个出版编辑工作人员要牢记“举旗帜、聚民心、兴文化、展形象”的根本任务,尽可能打造更加优质的图书读物产品,确保图书读物产品走向精品化、优质化发展之路。

2.3 培养编辑人员的科学文化素养

新时代背景下,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变得更加烦琐,为了能够出版编辑更加优质、耐读、富有社会价值的图书资料,出版编辑人员不仅要懂得如何灵活运用各类资源,还要确保其拥有较强的科学文化素养。从当前的图书出版编辑工作队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出版编辑人员掌握了较为丰富的工作技巧,也能够在图书出版编辑工作中运用好信息技术,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很多出版编辑人员缺少与时俱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便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图书出版编辑质量的提升,不利于优质图书资源的出版编辑[3]。

为此,必须加紧全面培养新时代出版编辑人员的科学文化素养,每个出版编辑人员都应当做到专业技能过硬,对各个领域的文化知识有所涉猎。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不断强化出版编辑工作人员的能力。针对部分出版编辑工作人员固定阅读学习时间偏少的这一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图书出版编辑人员可以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零散的阅读时间,通过手机移动端App进行“碎片化”阅读学习,从而提高个人知识水平以及科学文化素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出版编辑工作人员在进行阅读学习时,应阅读有价值、有意义的阅读资料,尤其要多学习、多思考与时事政治、与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阅读资料,将提升个人科学文化涵养,作为新时代图书出版编辑人员的重要发展目标,并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确保能够跟得上时代发展脚步,为广大社会民众带来更加优质的图书阅读资源[4]。

2.4 强化编辑人才的信息技术素养

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优势作用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展现,尤其与图书出版编辑行业的关联度不断提升。图书出版编辑行业要实现转型升级目标,应运用好各类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来大幅度提高图书出版编辑质量。图书出版编辑人员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尤其要精通出版编辑常用的电脑应用软件,进而为提高图书出版编辑质量带来技术支撑。从当前的图书出版编辑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出版编辑人员掌握大量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开发出更好的图书产品。

为此,图书出版编辑人员应当建立较强的学习意识,尤其要在单位、部门的组织领导下,积极主动学习各类信息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出版编辑工作能力与业务能力,将信息技术、科学技术落实到出版编辑工作中。除了要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更要积极主动开展实践体验训练,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根据出版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对信息技术进行优化创新,使其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图书出版编辑工作中[5]。

2.5 加强编辑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新时代的图书出版编辑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修养,这不仅是做好图书出版编辑工作的关键所在,更是为社会广大读者编辑制作优质读物的重要推动因素。图书出版编辑工作人员不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修养,不仅容易导致出版编辑工作频繁出错,还可能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甚至有可能降低图书出版编辑社在广大读者心目中的正面形象。为此,必须不断提高图书出版编辑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6]。

要保持较强的职业道德修养,首先图书出版编辑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行业规章制度以及行业工作准则,不做出违背行业准则、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更不能做出超出道德底线以及触碰法律法规“红线”的行为,这是出版编辑工作人员做好工作的基础。其次,从图书资料的题材选择、策划、撰稿,到初稿、审稿等环节,都应当做到工作严谨。新时代的出版编辑要有敏锐的“嗅觉”,找到最有价值的社会热点话题,比如,在“两会”召开时,尽可能多地围绕党政方面的内容出版编辑相关图书资料,紧跟时事政治,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让出版编辑和广大读者能够搭建起坚固的沟通桥梁。再次,新时代的图书出版编辑不能迷失自我,尤其在题材选择方面,切不可为了赢得流量而选择一些低俗的题材,要尽可能避免过度迎合读者,更要理性看待图书出版编辑工作,严格把控每部作品的制作过程,确保将社会正能量以及正确的政治舆论导向通过图书传递给读者,多为读者编辑出版有大量“营养”的精品读物。

此外,新时代的图书出版编辑人员应当具有奉献意识以及奉献精神,这就需要图书出版编辑人员对工作有清楚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出版编辑工作并不属于幕前工作岗位,很多优秀的出版编辑工作者,一直以来,都是在幕后默默付出,尽心尽力为广大读者带来更多优质读物。由此可见,图书出版编辑工作人员,要想做到具备超强的业务能力以及较高的职业素养,就需要有较强的执行力、隐忍力和奉献精神。图书出版编辑工作人员要争做行业的先锋者,消除“逐利心”,这样才能真正沉下心为广大读者带来更为优质的精品读物。

2.6 提高出版编辑人员的文化品位

新时代的图书出版编辑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品位和审美创新力,要做到高水平的文化输出,为广大读者带来更为优质的精品读物。出版编辑工作人员的文化品位高与低,会对图书出版编辑工作质量产生重要影响,这就需要出版编辑者对文化有比较高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要能够主动发现社会中“美的事物”,并将其转化为精美的图书作品,从而与广大读者在精神文化方面产生良好的共鸣。

但社会是复杂的,美好的事物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也会伴随很多低级趣味的事物,以及一些不好的东西。为了能够向社会公众传播正能量,图书出版编辑人员应当懂得如何在文化选择过程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通过较强的审美能力以及较高的文化品位,发现社会中具有正能量的事件,选出对和谐社会建设发展有意义的文学资料,从而帮助社会民众完成精神文化的建设与培养[7]。

图书出版编辑人员如果文化品位不高,难免会在图书出版编辑过程中,选择一些低俗趣味的内容,这样不仅会降低读者的阅读体验,也会导致图书的出版编辑质量严重下降,甚至会让读者排斥此类读物或者该出版社的读物。由此可见,新时代的图书出版编辑工作人员必须具备鉴别稿件质量的意识和能力,主动剔除缺少阅读价值的稿件。

2.7 增强编辑人才的创新能力

在图书出版编辑行业的各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创新与变革,新时代的出版编辑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这不仅是提高个人业务能力的重要一环,更是推动出版编辑工作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图书出版编辑人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来说,可以从工作思想上、工作技巧上、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 创新。

创新并不是漫无目的进行创新,而是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及方向,比如,新时代的读者对于图书有着哪些新需求,那么图书出版编辑就要针对其进行创新,既要从工作方式方法方面进行创新,也要从图书作品的题材选择方面展开创新,这样才能让图书作品跟得上时代发展趋势。此外,在对工作思想进行创新时,要确保出版编辑人员始终保持时代精神,将当代最有价值的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思想,通过优质图书作品传递给广大读者。

不可否认的是,当下有不少年轻人缺少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以及思想观,缺少对美的发现与鉴赏能力,甚至存在追求低俗文化的情况,这对于整个社会文化的建设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新时代图书出版编辑在积极开展创新活动时,要做好当代青少年以及小众群体的文化思想引领工作,通过趣味十足、生动形象的图书作品,让青少年建立起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道德观、思想观。这不仅是新时代图书出版编辑人员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更是发挥图书作品核心价值的重要体现。只有对读者思想观念产生正面引导作用,对社会建设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才能证明图书作品具有精品化、优质化特征[8]。

3 结语

从整体上来看,新时代的图书出版编辑质量,会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更会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为了能够提高当代图书出版编辑质量,确保图书出版保持优质水平,必须全面提升新时代图书出版编辑人员的业务能力、专业水平以及职业素养,要让每个图书出版编辑人员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优质的文化品位以及工匠精神。除此之外,新时代的图书出版编辑人员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以及信息技术能力,这些都是确保图书出版编辑人员强化自身职业素养的重要元素。为此,图书出版行业应对图书出版编辑人员进行全面培养,进而促进整个行业又快又好发展,为社会带来更多优质的图书资源。

猜你喜欢

图书人员时代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跟踪导练(四)
完形填空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