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检查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022-12-17薛姣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61期
关键词:浆细胞乳腺炎肿块

薛姣姣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0 引言

浆细胞性乳腺炎为临床常见乳腺疾病,以女性患者为主要发病人群,为非细菌性炎性疾病,好见于非哺乳期女性,以乳房肿块、乳头内陷、乳头溢液、皮肤红肿疼痛症状为主,严重危害女性患者身心健康。据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1],随着近年我国女性社会压力增大,女性患有浆细胞性乳腺炎几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因致病周期长,早期临床表现不显著,易被女性患者所忽视,随疾病进展,临床表现与乳腺癌症状具有高度相似性,易被误诊为乳腺癌、乳腺导管扩张、导管内乳头状瘤、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等乳腺疾病,误诊率较高,是导致病情延误、疾病恶化发生的主要因素,针对浆细胞性乳腺炎开展早期诊断,实施针对性治疗措施,对疾病预后具有重大影响[2]。随着影像技术不断优化,超声影像在乳腺疾病中取得突出疗效,高频超声相较于传统超声,组织细胞分辨率更高,广泛适用于浅表器官诊断中,在浆细胞性乳腺炎与其他乳腺疾病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受到临床学者高度关注。本研究笔者特针对高频超声检查在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及鉴别诊断有效性进行探讨,分析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取 笔 者 医 院2 0 2 1 年2 月 至2 0 2 2 年2月接收疑是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为探查对象,共计100例,均为女性病例,年龄39-54(45.37±1.19)岁;其中,已婚患者81例,已婚已育69例,已婚未育12例,未婚19例。

纳入标准:均遵医嘱接受高频超声检查、病理诊断;均具有良好认知功能,可独立配合影像学及病理检查;均对研究项目知情,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有完整病历资料。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器质性功能障碍;拒绝参与研究或检查依从性较低。

1.2 方法

所选受检者均由相同影像医生进行高频超声检查,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超声探头频次为15.0MHz,指导患者超声检查体位呈仰卧位,嘱患者充分暴露双侧乳房及腋窝,以患侧乳头为辐射中心,采用顺时针方向,重点对乳晕区进行扫描,向外扫描;观察乳房区是否伴有肿块,观察肿块大小、边界、包膜、内部回声、钙化病灶情况;并对患侧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监测,记录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等,淋巴结形态等特征。

1.3 评价标准

所有受检者均予以病理穿刺检查,于影像学检查之后进行,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高频超声检查精准性,主要类型包括浆细胞性乳腺炎(单纯导管扩张)、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囊肿)、急慢性乳腺炎(脓肿)、淋巴细胞增生性乳腺炎(实性团块),观察不同病理类型下超声影像学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假设校验,计数资料分布用(%)表达,行卡方假设校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 结果

2.1 100例疑是浆细胞性乳腺炎病理检查结果

10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穿刺活检,镜下检查结果显示,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52例,占比52.0%,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23例,占比23.0%,急慢性乳腺炎患者20例,占比20.0%,淋巴细胞增生性乳腺炎患者5例,占比5.0%。

2.2 100例疑是浆细胞性乳腺炎高频超声检查结果

具体见表1。

2.3 不同类型乳腺炎超声影像学表现

(1)浆细胞性乳腺炎:经超声可见乳腺腺体结构紊乱,乳腺导管扩张,内径均>3mm,肿块不明显,管壁回声强,腔内透声性差,于乳晕、乳头处可见流动弱光点。(2)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于乳腺腺体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回声区,回声区面积大小不等,管壁回声强且增厚,边界模糊,腔内透声性差,可见导管扩张现象,后方回声增强,囊肿局灶可见点状、条状血流信号。(3)急慢性乳腺炎:囊性包块大,边界模糊不清,管腔壁厚,囊肿形态不规则,伴有密集小光点;病灶周围血管扩张,血流信号强。(4)淋巴细胞增生性乳腺炎:乳腺病灶伴有明显肿块,肿块不规则,边界清晰,肿块边缘呈毛刺状、树枝状,无明显包块,肿部内可见斑片状低回声,后方回声渐弱,中间可见带状回声,回声强度中等。

表1100 例疑是浆细胞性乳腺炎高频超声检查结果

3 讨论

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别称导管扩张症,主要因导管内脂肪性物质外溢堆积,导致导管周围化学性刺激及免疫反应,以大量浆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多以乳头发育不良为主,呈慢性进展型,根治难度较大,经久不愈,易导致瘘管发生,诱发细菌感染,为临床特殊乳腺炎症[3]。据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4],浆细胞性乳腺炎以中老年女性患者为多发人群,病理特点复杂多变,多数患者伴有乳头内陷畸形,早期临床症状多以局部红肿、疼痛为主,部分患者可自行消退;但因疾病诱发因素较多,若机体免疫机制降低,会反复发作,肿块大小逐渐增大。浆细胞性乳腺炎起病快速,患者自觉乳房疼痛,可触及乳腺肿块,多位于乳晕部位,就诊时易被认为乳腺包块、乳头溢液,因临床症状如乳腺癌具有高度一致性,临床易被误诊为乳腺癌,影响诊疗方案的制定,为医学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据卫生组织调查数据显示[5],浆细胞性乳腺炎患病率约占乳腺良性疾病的1.5%-5.5%,以非哺乳期女性为主,病因复杂。经Logistic非线性回归因素分析可知,浆细胞性乳腺炎诱发因素较多,与人工流产、乳腺炎病史、负面情绪、吸烟、避孕药等因素具有密切关联,可增加浆细胞性乳腺炎患病几率。浆细胞性乳腺炎为特殊乳腺炎症,乳管损伤导致乳管上皮细胞萎缩,会增加乳管内分泌物的堆积,严重影响患者乳腺功能;因疾病进展快速,易导致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影响管腔内透声,出现溢液情况,为临床鉴别诊断难点问题。浆细胞性乳腺炎以乳腺肿块症状为主,因乳腺疾病多以肿块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胀痛、发热、乳房溢液等临床症状,单纯依据临床症状进行病理诊断不具有特异性,相似疾病较多,是导致疾病误诊率高的主要因素。同时,因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伴有乳头内陷畸形,与乳腺癌典型症状相似,会增加乳腺癌误诊几率[6]。经临床大量样本分析显示[7],因浆细胞性乳腺炎病情进展较快,对临床诊疗时机要求较高,若没有早期给予治疗措施,延误病情,易出现脓肿,脓肿会增加破裂风险性,增加临床治疗难度,需及时给予引流治疗,创面难以愈合,复发几率较高,严重危害女性患者机体健康;脓肿破裂会增加窦道瘘管病变几率,对女性患者乳房美观性具有较大影响,治疗过程中会影响女性患者乳房外观,导致患者出现敏感、焦虑等负面情绪,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表明,10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52例,占比52.0%,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23例,占比23.0%,急慢性乳腺炎患者20例,占比20.0%,淋巴细胞增生性乳腺炎患者5例,占比5.0%,以上述诊断为金标准,高频超声检查显示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47例,诊断精准性90.38%,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20例,诊断精准性86.96%,急慢性乳腺炎患者17例,诊断精准性85.0%,淋巴细胞增生性乳腺炎患者4例,诊断精准性80.0%,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诊断作为乳腺疾病诊断金标准,可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进行定性诊断,应用价值较高;但因病理诊断操作复杂,需进行穿刺活检,费用高,耗时久,针对乳腺良性疾病早期筛查,普及推广难度较大,临床多倾向于操作简单、性价比较高的影像检查技术。现阶段临床针对乳腺疾病影像学检查手段较多,包括X线检查、超声检查等,均取得较好疗效,X线检查凭借其微创、性价比较高、可重复操作等应用优势,成为基层医疗机构鉴别乳腺疾病首选方案,针对浅表层组织诊断应用价值较高;但于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中X线检查空间分辨率较低,针对肿块内部组织细胞浸润情况,应用具有较大局限性,存在较高误诊率,单独应用价值受限。随着近年超声技术优化,超声探头频率升高,高频超声检查技术的应用,为乳腺炎鉴别诊断提供技术支持。高频超声检查,组织分辨率较高,为无创性影像检查,为确保扫描图像清晰性,可进行重复扫描,有效明确病灶位置、病灶大小、病灶形状及周围组织关系,同时借助血流动力学检测技术,有效探查乳腺及腋窝淋巴,了解细胞浸润情况,与传统超声影像学检查相比较,高频超声检查技术诊断精准性高,可获得更加清晰的视野,提高微小病灶检出率,为乳腺炎鉴别诊断提供精准影像学信息[8]。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乳腺炎超声影像学检查结果可知,浆细胞性乳腺炎经超声可见乳腺腺体呈结构紊乱,乳腺导管扩张,内径均>3mm,无明显肿块,管壁回声强,腔内透声性差,于乳晕、乳头处可见流动弱光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于乳腺腺体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回声区,回声区面积大小不等,管壁回声强且增厚,边界模糊,腔内透声性差,可见导管扩张现象,后方回声增强,囊肿局灶可见点状、条状血流信号。急慢性乳腺炎的囊性包块大,边界模糊不清,管腔壁厚,囊肿形态不规则,伴有密集小光点;病灶周围血管扩张,血流信号强。淋巴细胞增生性乳腺炎的乳腺病灶伴有明显肿块,肿块不规则,边界清晰,肿块边缘呈毛刺状、树枝状,无明显包块,肿部内可见斑片状低回声,后方回声渐弱,中间可见带状回声,回声强度中等。浆液性乳腺炎等导管扩张形与导管内乳头状瘤临床症状较为相似,通过高频超声探查导管内乳头状瘤回声特征,可探查局部血流信号,可见实性回声,导管扩张形无实性回声,导管透声性差,可作为两者的鉴别特异性表现。不同类型乳腺疾病患者超声图像分析显示,囊实混合型与乳腺积乳囊肿声像图具有相似性,为避免误诊率,可通过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一般情况下,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多以局部肿块为主,伴有红肿疼痛等症状,经抗生素治疗后效果不佳;而急性细菌性乳腺炎临床症状以乳房周边肿痛为主,伴有发热症状,经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通过抗生素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的重要参照指标。同时急性乳腺炎因初期超声检查无特异性变化,当出现脓肿后,肿块形态不规则;而浆细胞性乳腺炎见于导管与乳头周边相连处,伴有低回声包块,高频超声下两种疾病均无血流信号,可通过分辨肿块形态及周围组织特征进行鉴别诊断。囊肿型与乳腺囊肿易混淆,乳腺囊肿呈多发性病变,病灶离乳头较远;而浆液性乳腺炎患者多以单发病灶为主,病变位置常见于乳头、乳晕及导管周边,两者在乳腺病变位置存在一定差异,可作为鉴别诊断参照指标。

综合因素分析可知,高频超声检查在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但考虑部分乳腺炎病灶患者因临床病症不具有特殊性,早期病灶临床表现不显著,鉴别诊断存在较高误诊率;为避免影响后续诊疗的开展,针对疑是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建议早期开展病理诊断,有效明确乳腺疾病良恶性,避免延误病情。

综上,高频超声技术在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精准性,可为疾病鉴别提供客观、精准数据支持,诊断价值高。

猜你喜欢

浆细胞乳腺炎肿块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骨髓涂片联合活组织检查浆细胞数量对浆细胞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甲状腺髓外浆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颅内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彩超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临床分析
白芍总苷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