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评估的优化治疗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2022-12-17陈月董平谭林林刘卫平吕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61期
关键词:利培奥氮精神分裂症

陈月,董平,谭林林,刘卫平 ,吕夏

(1.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辽宁 瓦房店 116300;2.辽宁省军区大连第十三离职干部休养所,辽宁 大连 116000;3.大连大学护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000)

0 引言

精神分裂症为临床常见精神障碍性综合征,主要涉及思维、感知觉、行为、情感等多方面障碍,临床学者针对精神分裂症病因尚处于探究阶段,此种疾病多于青壮年发病,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力正常,部分患者在疾病发展期间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具有患病率高、反复发作、根治难度大等特异性表现,若没有及时给予疾病控制,部分患者易出现衰退及精神残疾,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1]。现阶段临床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发生与外界环境、情感经历、生活压力、生理疾病、遗传因素具有密切关联,近年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升高,疾病致死率显著上升;临床观察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亡与生理疾病及代谢综合征具有密切关联[2]。代谢综合征是集糖代谢异常、高血糖、肥胖、血脂异常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为一体的综合征;经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3],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代谢综合征的概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这与其长期应用抗精神类药物有关。现阶段精神分裂症应用药物以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为主,常用利培酮、奥氮平,因疾病治疗周期较长,长期应用西药具有一定毒副作用,药物疗效与安全性为近年精神分裂症探讨热点课题。本研究笔者特于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开展基于评估的优化治疗模式,以传统治疗为参照,分析疗效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观察对象为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计算机1:1分组方式,常规组45例,年龄最小值、最大值为19、55岁,年龄平均值(36.58±2.08)岁,病程1-20年,病程平均值(7.11±0.68)年;受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下学历10例,中专学历7例,大专学历10例,本科及以上学历18例;试验组45例,年龄最小值、最大值为19、59岁,年龄平均值(36.62±2.05)岁,病程1-21年,病程平均值(7.09±0.71)年;受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下学历9例,中专学历10例,大专学历9例,本科及以上学历17例;统计分析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资料,差异满足数据比对要求(P>0.05)。

纳入标准:(1)观察对象均满足国际精神分裂症学会诊断标准,患者年龄≥18岁,入组时经精神分裂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评分60-120分。(2)观察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对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①高血糖水平及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6.1mmol/L,餐后2h血糖≥7.8mmol/L;②肥胖: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0kg/m2;③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SBP/DBP)≥140/90mmHg;④血脂异常: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水平≥1.7mmol/L,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1.0mmol/L或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mmol/L[4];满足上述其中3项即可确诊。(3)患者研究内容知情。

排除标准:(1)入组前2周内服用本研究药物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药物。(2)合并其他精神类疾病、器质性病变患者。(3)因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或其他原因导致研究脱落人员。

1.2 方法

常规组予以传统治疗模式,予以利培酮片(生产厂家: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731)口服,初始药物剂量2mg/d,最大剂量不超过6mg/d。

试验组予以基于评估的优化治疗模式,予以利培酮片口服,初始药物剂量2mg/d,依据临床症状增加药物剂量,2周内药物剂量最大值不超过6mg/d;2周后评估疗效,以PANSS评分为标准,若PANSS评分降低不足20%,于第3周采用交叉换药,取奥氮平片(生产厂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501)口服,持续用药2周,2周内药物最大剂量不超过20mg/d;2周后评估疗效,以PANSS评分为标准,若PANSS评分降低不足20%,于第3周采用交叉换药,取利培酮片口服,剂量同上;若PANSS评分降低>20%,则维持原有治疗方案。2组患者持续用药8周后观察疗效。

1.3 评价标准

(1)PANSS评估,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阴性症状积分、阳性症状积分及PANSS总分差值,分数与精神病症程度呈正相关。

(2)代谢指标,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FBG、SBP、DBP、TG、HDL-C指标。

(3)不良反应评估,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emergentsymptomscale,TESS)对患者治疗8周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分数与不良反应程度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描述,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统计结果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意义,统计结果P<0.01,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差值比对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降低,试验组阴性症状积分、阳性症状积分及总分差值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差值比对,分)

表1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差值比对,分)

组别n阴性症状积分 阳性症状积分 总分常规组455.88±1.735.72±1.67 10.61±1.88试验组457.25±1.917.36±1.9514.21±2.05 t 3.5664.2858.682 P 0.0010.0000.000

2.2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代谢指标比对

治疗前,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B M I、FBG、SBP、DBP、TG、HDL-C指标存在同质性,治疗后,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BMI、FBG、SBP、DBP、TG指标较比治疗前升高,HDL-C指标较比治疗前降低,试验组BMI、FBG、SBP、DBP、TG指标低于常规组,HDL-C指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代谢指标比对

表2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代谢指标比对

10.8722.4804.1775.3302.4543.698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2.3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TESS评分比对

试验组精神分裂症患者T E S S 评分为(7.16±1.09)分,常规组TESS评分为(5.59±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91,P<0.01)。

3 讨论

本次研究比对结果显示,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降低,试验组阴性症状积分、阳性症状积分及总分差值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评估的优化治疗模式采用利培酮、奥氮平采用交叉换药模式,以2周为基础,2周后对其短期疗效进行评估,了解患者临床症状及病情控制情况,并进行治疗方案调整,可早期缓解精神病症。

药物治疗作为精神分裂症主要治疗方案,因精神分裂症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药物应用周期较长,长期应用抗精神类药物导致副作用概率较高,为临床治疗探讨热点[5]。利培酮、奥氮平均为临床常用抗精神类药物,利培酮主要应用于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同时针对精神疾病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其伴发精神类疾病,例如抑郁、焦虑均具有显著疗效[6]。奥氮平作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易导致血糖异常、肥胖及血脂异常等情况,为非典型抗精神类药物中最易导致代谢紊乱药物之一,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7],因奥氮平治疗导致精神分裂症发生代谢综合征概率为20%-25%,发生机制尚处于探究阶段,考虑与慢性炎症反应具有一定关联。经动物研究试验显示[8],奥氮平经6周治疗时间,观察体小鼠葡萄糖及血脂水平显著升高,单药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水平具有一定影响。经临床观察显示,奥氮平单一药物治疗患者合并糖尿病风险为普通人群的5.8倍以上,单一应用利培酮治疗患者合并糖尿病风险为普通人群的2.2倍以上。基于上述数据,并参照中国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遂于本研究开展基于评估的优化治疗模式,采用利培酮与奥氮平交叉用药,通过分析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代谢指标可知,治疗前,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BMI、FBG、SBP、DBP、TG、HDL-C指标存在同质性,治疗后,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BMI、FBG、SBP、DBP、TG指标较比治疗前升高,HDL-C指标较比治疗前降低,试验组BMI、FBG、SBP、DBP、TG指标低于常规组,HDL-C指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研究结果证实,基于评估的优化治疗模式未增加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反之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定期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早期调整治疗方案,可有效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有助于稳定其血脂水平;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了解病情,有利于疾病治疗,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转归期待性;治疗期间患者可通过自主监测饮食,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有效改善代谢情况,以减少代谢综合征发生风险;代谢指标差异同时考虑与奥氮平应用人次减少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评估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可知,试验组精神分裂症患者TESS评分为(7.16±1.09)分,常规组TESS评分为(5.59±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于评估的优化治疗模式可有效控制药物不良反应,有效避免单一应用利培酮或奥氮平导致的药物不耐受情况,于多年龄段均可推广,药物治疗安全系数较高。受本研究样本量、随访时间限制,未针对两种药物长期疗效及疗效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综上,基于评估的优化治疗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治疗优势显著,有助于缓解精神病症,与单一用药相比,对代谢指标影响更小,兼具安全、高效双重优势。

猜你喜欢

利培奥氮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原料药纯化及质量控制分析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糖脂代谢、肝功能及心功能影响分析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真实世界中联用丙戊酸盐对奥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