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践行智能教育,让新课标落地生根

2022-12-17黄谨广东省珠海市第十六中学

教育家 2022年45期
关键词:学科智能素养

黄谨 | 广东省珠海市第十六中学

广东省珠海市第十六中学创办于2021年,建设规模为24个班,是香洲区一所规模较小的初级中学。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智能教育名校长培养项目的一路陪伴和引领,滋养着这所“小微”初中的出生与成长。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研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回顾学校一年来的办学历程,我们心中逐渐升起一个信念:持续践行智能教育便能让新课标在学校落地生根。

愿景:种下智能教育的基因

学校办学起点不高,缺乏规模优势,办公经费紧张,教师编制短缺,教研力量不足。鉴于此,我们决定以“学习共同体”理念为依托,努力构建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的“智能+”新时代,我们希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充分链接线上线下资源,集学校、家庭、社会、网络等多种力量联合办学的广阔平台。因此,我们将学校的办学宗旨确定为——创建无边界的学习共同体。

在这一愿景下,智能教育将成为我们办学的突破点:以丰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师生搭建广阔的教与学平台,以多维、持续的数据反馈帮助教师深切体察学情,以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支撑课堂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以不断完善的师生画像辅助师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激发师生的内驱力,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为教育走向个性化做出我们的尝试和探索,努力培养“自主发展、创造未来的新时代人才”,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现代化、智慧化的精品学校,通过学校的数字化转型,探索香洲教育未来学校的建设路径,办好社区人民满意的教育,从而实现“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以教师为中心,社区以学校为中心”的良好生态格局。

探索:营造智能教育的文化

珠海十六中建校之初就确立了信息化办学特色,希望在多个教育场景深入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变革,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埋下优质基因。

打造智能教育环境

其一,智能设备普及化。学校将60%以上开办经费用于智慧校园建设:基础硬件建设,保障校园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与便捷;教室信息化配套,以便高效获取教育资源,使知识呈现更加丰富多样;云教室建设,为教师制作微课、开展信息化教研活动、准备各类信息化教学比赛提供良好环境;打造AI学智慧教育平台,支持各学科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实现个性资源提供及自适应精准推送;智学网练习试卷扫描阅卷系统,自动分析各项数据,精准把握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与翼课网、洋葱学园、科大讯飞等公司合作,免费拓展学习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各取所需。

其二,信息培训全员化。《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根据全省的工作部署,我们完成了省信息化2.0全员培训,推进方案获得全区优秀案例奖,3个课例荣获全区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前三名。

其三,AI 课程常态化。除国家规定的信息技术课程外,我们还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人工智能校本必修课,如无人机课程、图形化编程课程、科技探究课程等。同时开设了人工智能自动驾驶、C++编程、数码影像制作等社团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提升学校数字智能水平。

探索OMO教学模式校本路径

其一,线上线下融合,校内校外一体。无论在学校课堂,还是在家庭和校外,AI学平台的常态化使用,使得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紧密联系,及时的学情反馈、丰富的互动模式、不间断的师生交流,使得“4A学习模式(任何人、随时、随地、任何地方)”得以实现。持续的数据积累,能够生成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的成长曲线,减弱教学的碎片化和卡顿感,促进教学过程的贯通性、持续性和一体化。

其二,信息反馈同步,家校协同一致。AI学智慧教育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家长提供学生个体的丰富数据,让家长随时随地了解孩子的学习行为、学习状态、学习程度,使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

其三,支持弹性学习,满足个性发展。实时详尽的反馈,便于教师精准把脉学情,为不同学生准备有针对性的练习,设置不同的学习时段和学习时长。丰富的学习资源、自适应的智能推送、灵活的作业申请机制,保证了学生的选择权与个性化发展。教师可将“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有机结合,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兴趣驱动的知识建构性学习设计,实现多场景融合、个性化定制的教育教学。

展望:构建智能教育的生态

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与支持下,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学校教育发展平台,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以项目式学习为路径,将过程性评价贯穿教与学的始终,建构“教学评一体化”的学校教育新生态,是我们探索的方向。

聚焦5C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

我们将“培养自主发展、创造未来的新时代人才”设定为学校的育人目标。适应新时代,是能力素养范畴,新时代要求五育并举,需要5C核心素养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自主发展,是动力范畴,只有能够自我发现、自我评估,才能自主选择、个性化发展。创造未来,则是价值成就范畴,既要自我实现,也要心怀家国、放眼世界。

将项目式学习理念融入常态教育教学

我们正在探索“两个结合”,一是以“5C核心素养为指向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与“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科常态化微项目学习”相结合,二是“学科内纵向贯穿式微项目学习”与“横向主题式微项目学习”相结合。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在人文领域,以心理、语文、历史等学科牵头,开发心理戏剧校本课程,覆盖“文化理解与传承”“沟通”“合作”三大核心素养;在科学领域,以物理、数学等学科牵头,依托科学探究课程,覆盖“审辨”“创新”两大核心素养。学科学习中,以语文学科为例,纵向贯穿的课前演讲将“语言运用”这一学科素养扎实落地;“活字印刷术”“为珠海近代历史名人立传”等横向主题项目式学习则将“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多种学科素养贯通培养。

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新生态

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者,应当共同构建学习标准,对照学习标准做到及时反馈、随时调整、逐步进阶,让学习在每一名学生身上真实发生,保障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权,让每一位教师成为学习型专家。评价是和育人目标、课程体系密切相关,促进学习真实发生、不断进阶的系统。目前,我们在借鉴国内外优秀学校做法的基础上,正积极探索能在本校落地的评价系统。

上海海事大学副教授魏忠在其著作《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里写道,“技术总在变化,我们其实低看了藏在技术背后的人以及人的进化”,“每次单一的技术进步总是让人怀疑生命的效率,而当使用了技术工具,人又会作为智慧复杂的生命体表现出高度智慧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总是让技术望尘莫及!”的确,为什么我们要坚持践行智能教育?因为智能教育恰当地利用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支撑人不断完善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升级先进的教与学方式,用技术赋能人类一步步实现教育理想。

猜你喜欢

学科智能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