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和朝鲜半岛宫苑理水特征比较分析

2022-12-17金泰松赵鸣

现代园艺 2022年22期
关键词:昆明湖水景圆明园

金泰松,赵鸣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 100091)

宫苑是宫中的庭院,是皇帝和皇室私自所有的园林,绝大多数建于各朝代都城内部、近郊或远郊。在我国和朝鲜的宫苑构成要素中,水景均为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水不仅具有生命、创造、净化等意义,而且在满足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方面,一直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水给人的感觉是凉爽、干净、永恒、柔和、宁静、透明、生动等,其反射特性能产生像照镜子一样的奇幻效果。我国和朝鲜半岛在理水方面有共同点和差异点,尤其是水的特性、理水形式、水循环系统等方面,两国具有各国的特殊性。

1 水特性利用比较

造园中最重要的问题是相地选址,为了了解选址的特点,需要探索水的发源地。在我国和朝鲜半岛的宫苑中,水的运用都非常多,利用水的多种形态设计各种水景。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且本身具有透明性、反射和投影光和物体形状的特性。利用这些特性,宫苑里的各种水景也被创造出来。我国和朝鲜半岛宫苑创造的水景可以分为汇集、流动、下落三种形态。

1.1 汇集(蓄水)

在我国和朝鲜半岛的宫苑中,蓄水形式具有塘、湖、池、沼、淀、荡、潭、渊、海等多种类型。蓄水利用映射美的特性。画坛中有“画水不画水”之说,说明水可以反射池塘周围的花木、建筑物等[4]。古代园丁采用了利用天空中的云、树、亭台、山石等在水中反射的效果的借景技法,从而达到使园林面积更大、更远的效果。蓄水具有投影、反射等特性,外界影响引起的景观变化可以通过风引起的水面波纹、季节变化引起的湖岸环境颜色变化等来表现美丽的风景。作为静态的水景观,静谧如镜面,水面上的雾气营造出静谧深邃的景观。静态水面是将小的水面聚集起来,行成大面积的水面,多以池、塘、湖的形式出现[1]。我国和朝鲜半岛宫苑中大量出现的静态水景形式是池和塘。一般把池和塘结合起来,称为池塘。事实是,池和塘构造和功能存在差异。将地挖得很低,使其在地表形成积水的称为池,筑坝、筑堤蓄水的涌池称为塘。朝鲜半岛和我国出现的静态水景的形式大致是池的形式。在两国,除了池、塘之外,大面积的园林常用作湖。湖不仅适合大面积的园林空间,还可以营造各种景观。我国昆明湖和朝鲜半岛庆会楼池塘,就是由湖发展而来的园林水景观。两国园林中大湖也常被称为海。

1.2 流动(流水)

流水具有线形或带状形态,视觉上会给人幽深感,越往里走,景观越强烈地表现出幽深感。在人产生临场感时,流水的流线还起到引导观赏景观路线的作用。流水有渠、河、溪、湾、水路等多种类型[2]。

朝鲜半岛的流水通常使用水路、曲水渠。在朝鲜半岛宫苑中,小型水路最为常见,在建筑物周围或附属在有限的空间出现,排水沟的长度也较短[3]。水路包括明渠和暗渠两种形式,分别根据道路和建筑物地的通过情况,或根据其为中间沟渠还是最终沟渠来区分。朝鲜半岛传统园林中,曲水渠也被广泛利用。玉流川属于曲水渠,位于玉流川的逍遥亭前有曲水渠,可以在岩层上蜿蜓流淌的水中凿岩引水进行曲水宴。在我国,流水被广泛使用于河和溪。河是水、银河、江河、水道的统称,是指宽阔的河道。这种形式的水景常常利用自然水来造景,给人一种动感和天然的自然景观的感觉。我国宫苑中颐和园的后溪河就是利用自然水域形成的美丽水景。溪是指小溪、溪水、山间流水和小河。水面较宽的溪谷,因不能进入园林内,故采用借景外部水源的手法设计。流水是表现自然中水景观的手法,在园林中可创造深山、幽谷、溪流等特定氛围,是园林中表现自然情趣的重要要素[4]。

1.3 下落(落水)

落水是一种在快速流动中急剧下落的景观,一定有从上面落下的水以及在下面有积水的池塘,水源可能是山里的溪谷,可能是河流,也可能是湖泊。此外,落水为了展现自然中的原貌,会向内掉落,这是为了模仿久而久之侵蚀形成的部分。在建造落水时,不仅要考虑水掉落下来的形状,还要考虑水撞击出来的形状。即落水直接落在深水处和石头或高处时,在形状和图像上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根据落点的角度、流量、流速的不同表现得不同。落下可以实现瀑与泉,“瀑”指瀑布、雷阵雨、倾泻在悬崖上的水和突然倾泻而下的水流。瀑布又称飞泉、跌水,就是从悬崖上倾泻而下的水体。“泉”具有泉水、水源、地下水之源等之意,在园林中,“泉”分为壁泉、涌泉、喷泉、温泉5 种。朝鲜半岛的爱莲池,从延庆堂前方的方池溢出的水流到爱莲池,形成了与坛一样的瀑布形的入水设施,这种石头是用板石制成的。从爱莲亭内延庆堂方向汇入的沟渠水,沿着在一块宽阔的板场石中间凹陷而成的水路,在有一些低洼处的水盆上形成小瀑布,使水盆中充满的水再次流入池塘。经过延庆堂前流入爱莲池的水,经过形成深山幽谷般氛围的石头之间,流过正方形大石上的沟槽。此时,大石上的石槽在上部起着过滤少量泥沙的作用,也起着洗心池的作用,形成了静态的水面。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水源来自昆明湖。谐趣园的水源来自昆明湖后湖的东侧,为了实现这个泉的形成,谐趣园建在地势低洼的地方。谐趣园的水面和后湖面之间就有了1~2m 的落差,落差之间运用山石的堆积进行分层。川流不息的水声悠长婉转,像琴声一样悦耳[5]。

2 理水形式比较

宫苑理水形式可分为集中和分散形式,从形状上看,有动态和静止的。集中理水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一般中、小型宫苑采用集中理水方法。大型、中型宫苑通常采用分散理水方法,给人一种幽深的感觉。

2.1 朝鲜半岛理水形式

在朝鲜半岛可以看到集中理水形式,比如香园地、庆会楼、芙蓉地、爱莲地等都属于集中理水。水面辽阔,常以人工造岛,比如在岛上建设建筑物,创造离心和扩散的形式。宫苑在采取集中理水的形式时,除采用四四方方的平面外,绝大多数是以不规则的自然形式营造。朝鲜半岛宫院引入水的方法是集中的形式,即大面积集中利用水的形式。从两国宫苑来看,以水池为中心建设建筑物,水池和建筑物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可以种植树木,也可以堆积山石。也就是建筑围绕着池塘周围,采用集中理水和以水为中心的典型布局方法,面积不大,但给人一种开阔安静的感觉。这样既使宫苑空间显得宽敞,又使自然情趣十分丰富。

2.2 我国理水形式

我国宫苑中的理水形式是集中理水和分散理水同时采用,所以我国宫苑中理水形式应该认为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6-7]。比如颐和园中谐趣园就是集中理水形式,谐趣园在中心位置有一个池塘,池塘的周围有建筑环绕,构成向中心聚集的结构。颐和园平面图上出现的有一些水景的理水形式属于分散理水。而在其水景中,有蜿蜓曲折、富于变化的后溪河,有明朗静谧的昆明湖。昆明湖、颐和园后溪河和谐趣园的水景虽然都是对应的,但这些水景都是与溪流融为一体的。像颐和园的昆明湖和圆明园的福海一样,皇家宫苑大致表现为集中理水形式,但圆明园基本采取了分散理水形式。即某处水面相当集中,而另一处则如沟渠流水潺潺,还有的地方被分成几个小的部分,形成多中心的布局形式。总之,我国宫苑(颐和园、圆明园)中的理水,虽然基本上属于分散利用的原则,但归根结底还是可以看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8]。

3 水循环系统比较

池塘内水循环受调水调水的入排水设施影响较大,因此要做好入排水设施的管理,使水循环畅通。在两国宫苑中,水循环可分为自溢法、显瀑法、潜流法三种。

3.1 朝鲜半岛宫苑水循环系统

朝鲜半岛的宫苑多选择在自然的溪流或水源所在的区域建造水渠或木槽,使水流入池塘,流入的水再通过排水渠向外循环。庆会楼芳池的水源使用了池底涌出的地下水。香园地的水源是北湖岸边的泉水,该泉设有晶石,并在泉周围铺上了花岗石,将水流入香园地的设施较为奇特。芙蓉池的水从地下涌出,但下雨时西边溪谷表面水要通过龙头石楼槽入水。爱莲池以燕京堂所在的西侧山谷中流淌的溪流为水源,存德池和半岛池的水源是地下涌出的泉水,不会因干早而干涸。

朝鲜半岛的入水手法有多种。第一,将溪流通过入水口自然流入池塘。第二,将溪流与池塘相连的明、暗渠等水渠流入的水从水渠末端向池塘注入,形成发出声响的小瀑布形态。第三,将水浸入地下后,从池塘底部涌出,或将相邻喷泉的水通过水渠注入池塘。朝鲜半岛游园地大多选择自然溪流或水源所在,所以大部分是让水景的水浸入地下,然后从地塘底部涌出,将池塘底部涌出的水通过水渠注入池塘内部。宫苑中也有使用不同技法的水景,爱莲池大部分由从地下涌出的石涧水或泉眼构成水源,来自泉眼的情况通常是通过水渠或入水设施向池塘入水。入水设施的形态和构成方式随着时代的不同发生了变化,通过瀑布向池塘供水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将溪流通过入水口自然地流入池堂。在设计入水口和排水口时,入水口应醒目,而排水口要隐蔽,进水设施设在东南侧,排水设施设在西北侧。排水口是决定水位和池塘蓄水量的重要因素。排水口可以看到“溢流排水”和“以排水口的高度调节排水”两种类型。溢流排水是指在堤坝或湖岸设置溢流以调节水位和蓄水量的方法,使池塘的水在一定水位以上时能够溢出。以排水口的高度调节排水是指当池塘的水位上升至排水口底部以上或超过一定水位时,将通过入水口对面护岸上设置的排水口溢出,也有人为调节出水量,将排水口的高度设置为上、中、下的方法。出现在宫院的排水沟有与暗渠排水路相连的情况,也有从一个空间向另一个空间排涝的通道,前者的形态和结构简单,后者还具备与周边景观相协调的造型美[4]。

3.2 我国宫苑水循环系统

我国的宫苑中,水大部分来自自然的水源(江、湖、河、海)。如果游园周围没有大的水源,水就会被淹没进入地下,然后从地塘底部涌出,雨水收集后回用的方法较少[9]。

此次调查的宫苑均在北京西部城郊,当地有水有山,造园条件优越,但形成了来源和流动不同的两个水溪(玉泉的水溪和万泉河的水溪),昆明湖和万寿山是明朝时期首都的著名风景区,明代,昆明湖的水资源汇集玉泉,泉水注入昆明湖,玉泉山下的平地比昆明湖一带的地表高1m 多。泉水从高处随地势流入昆明湖。清代初期,为了扩大城内三海(北海、中海、南海)的河道,扩大昆明湖的蓄水量,以满足圆明园的用水。昆明湖不仅为城内三海和圆明园提供水,还要提供颐和园内部的供水。昆明湖自西向北延伸,在万寿山的后山连通后溪湖。后溪湖的引水也来自昆明湖,在后山附近留出一个池塘,即谐趣园中的池塘,谐趣园的水源将后溪湖的水引入谐趣园,如此颐和园水系互联互通[10]。圆明园的风景大致与水有关系,圆明园地形低洼,是玉泉山和翁山诸泉的下流,地下水很容易涌出。玉泉山和万泉河两大水系引进来,在圆明园内自成水系,明朝末年,圆明园的水源被引入万泉河。清朝初期开始修建圆明园。这段时期,水源还是万泉河的水系,圆明园扩大后,大部分景观都与水有关,最终导致水源短缺,不得不向昆明湖求助。昆明湖的水面高程比圆明园高出4~6m,打开昆明湖东侧“二龙闸”引水圆明园。首先,打开昆明湖东侧的“二龙闸”放水,向东侧万泉河支流汇合,经西马场抵达圆明园外围。最后,其主流经过圆明园西南侧的藻园附近引入圆明园,水从藻园东侧流入圆明园后,到达安佑宫附近,地形南高北低,地表相差近1m。到达濂溪乐处,柳浪闻莺附近地形变成西北高东南低,水流自西向东流,经过十弯八曲和湖泊溪涧之后,水汇集流入福海。圆明园的水汇入福海,但由于圆明园的水系相互连通,这形成了分散而有其他水的风景,圆明园内有丰富的泉水,前湖、后湖、长春仙馆、坦坦荡荡、水木明瑟、福海等地均有泉眼补充水源。由此可见,中国两大宫苑的入水呈现出两大皇家园林水系互联、水资源互供的特点。

4 结语

我国宫苑理水同时存在集中理水和分散理水两种形式。因此,我国宫苑的理水形式具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特点。在朝鲜半岛宫苑,理水是集中的形式,即大面积集中理水的形式。以池塘为中心设置,池塘与建筑物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其间可以种植树木,堆放石头。

我国宫苑大多是引来自然的水源(江、湖、河、海)。如果园林周围没有大的水源,就借用地下水。朝鲜半岛宫苑中出现了几种入水技法,将池塘地下水或相邻区域涌出的水通过水渠注入池塘内。我国宫苑池塘是自然的曲线或几乎不规则的形态。在朝鲜半岛宫苑,池塘的形态几乎没有自然的曲线,大部分采用在几何图形的方池营造圆形岛屿的设计手法。

猜你喜欢

昆明湖水景圆明园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昆明湖: 京城的生命之水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天音水景
印象·圆明园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巧用比喻 选用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