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2030”视域下高校大学生身体素养促进策略研究

2022-12-16邹玉铎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0期
关键词:要素培育体育教师

邹玉铎

(中山大学体育部 广东广州 510275)

2016 年10 月2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旨在进一步提高国民健康水平,该《纲要》指出要推进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计划的实施,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保证青少年每天至少能够锻炼一小时,至少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大学生是新技术与新思想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大健康与健康中国内涵的重要传播阵地。在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青年大学生是我国各行各业的接班人,是推动现阶段我国国家发展、经济提升、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所以其身体素养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即是否可以在将来的生活与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各种压力,还关系到国家、社会以及民族的发展。此外,大学时期是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该时期所形成的观念将会对其一生产生影响。所以一定要重视向大学生传输终身体育意识、传授体育技能知识。这既有利于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又有利于提升国民建设水平,增强国民体育锻炼意识,有助于推动“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顺利落实,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身体素养的促进策略进行研究[1-3]。

1 我国高校大学生身体素养培育现状

1.1 认知不够准确

大学生身体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大学生的身体素养并不会保持固定不变,而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一定的变化。对于个体而言,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老年,都离不开一定的身体素养做支撑。因此,对于身体素养方面的培育也同样需要做到贯穿生命始终。培育身体素养的历程主要有两大特征——阶段性与延续性。具体就阶段性来说,生命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活状态有所不同,所以需要对其身体素养所处阶段中的各个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加以梳理及分析,并做出针对性调整,进而确保个体的身体活动符合其当下所处的生活状态。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现阶段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对身体素养的培育缺乏足够正确全面的认识,通常只是注重身体素养培育的阶段性特征,而忽略了其延续性特征,只是一味地注重学生体育技术动作的学习以及体育运动技能的提升。基于这一片面的认识,体育教师难以切实按照身体素养的培育要求对大学生的体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进行科学安排,同时也难以制定出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难以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大学生的身体素养状况。例如,体育教师个人没有充分理解体育运动的价值与功能,错误地认为体育运动只对学生的身体有作用,即通过一定训练可以强健体魄,提升运动技能,但却忽视了体育运动的其他隐性作用,如增进学生人际交流能力,完善学生人格,释放学生压力,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等。除此之外,体育教师的训练方法较为单一,多数选择反复训练法来发展学生运动技能,该方法枯燥乏味,不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对于让学生将践行终身体育这一理念作为己任,更无从说起。

1.2 培育不均衡

大学生身体素养作为身体的综合表征,一方面,与学生的先天存在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是个体从呱呱坠地就具备的一种能力;另一方面,与大学生后天存在一定关系,不管是学生的体育动机、体育信心,还是学生的体育认知和理解力、体育意愿、体育行为等,都在体育锻炼与身体素养的培育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要想实现个体身体素养整体水平的提升,还需要注重各个组成要素的均衡协调发展,如果只是注重其中一部分身体素养组成要素的发展,而忽视另外一些要素的发展,尽管会在短时间之内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长远来看,其也会因为这些欠缺之处限制其身体素养实现持续性、整体性发展。然而,如今我国高校大学生身体素养实际培养中,普遍存在各个组成要素没有实现均衡发展的问题,这种单条腿走路的教学模式致使大学生身体素养在后续难以实现整体性提升。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体育教师通常只讲解体育项目技术动作表征与内在特征等,只是对整套技术动作进行演示,并要求学生跟着自己的动作进行简单的模仿练习,之后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记忆进行自主练习。但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却没有仔细观察与耐心指导,这就难以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尽管学生反复练习,却仍没有正确掌握技术动作,没有获得显著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难以明显感受到自身的进步,也难以体验到体育运动的魅力与价值,反而很容易产生懈怠、怀疑、失望、排斥等心理,从而影响参加体育运动的信心与意愿。

1.3 培育成效不高

在大学生身体素养培育过程中,多数情况下,由于体育教师没有协调处理身体素养中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没有实现各个要素的有机融合与协调发展,因而大大影响了大学生身体素养的培育效果。具体来说,高校体育教师只重技术讲解,不重理论分析,让学生只能照葫芦画瓢,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做法,导致学生只能锻炼到身体,而不能提升其心理素质,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再加上体育教师在课堂中所采纳的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僵硬,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更加压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总体来说,学生普遍对目前高校所开展的体育教学不是十分满意。当代大学生主要为“95后”“00后”,他们个性鲜明、张扬,由于受到多种文化与思潮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征,一个班级中的不同学生,存在多样化的需求与思想观念,其体育学习目标与学习需求也比较多样。然而事实上,高校体育教师在安排教学时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做到因材施教,通常情况下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直接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这一教学目标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所采纳的标准是针对普通类学生的标准,即有一定运动能力,可以顺利掌握运动技巧,但距离高质量的身体素质还有一定距离,这种标准对于较差以及优秀学生是不公平的。所以就会出现优秀学生轻松完成,差生难以完成的现象。长久下来,优秀学生会停滞不前,甚至会消极对待体育课程;差生会在屡次打击中失去信心,进而丧失参与热情。总而言之,我国大多数体育教师在教学实际中,没有很好地将身体素养的各个组成要素进行充分融合,只是按照单一的培养目标开展体育教学,这已经严重制约了大学生身体素养的整体发展[4-6]。

2 “健康中国2030”视域下大学生身体素养培育策略

2.1 加强教学人员对身体素养理念的正确认知

体育教师与相关教育人员是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实施者,在大学生身体素养培育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其综合素质也能够大大影响大学生身体素养最终的培育效果。因此,需要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以及相关教学人员的培训,使其深刻认识并正确理解身体素养的相关理论知识,科学掌握具体的实施方法,以真正促进我国大学生身体素养水平的提升,具体而言,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各大高校应该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尤其是有关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政策,进一步增加参加培训或进修的教师名额,经常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各种培训、进修活动,让体育教师学习更多与身体素养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教育方法。例如,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相关会议,也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围绕身体素养组织开展专题报告与讲座活动等,通过会议、讲座、专题报告等形式加强体育教师培训。也可以选派体育教师到国内外其他高水平学校中学习与培训,还可以组织体育教师一起来观看并学习其他优秀体育教师的教学视频。借助这种多样化途径,以此来一步步地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掌握更多与身体素养相关的知识以及培育方法,以保证体育教师在培育大学生身体素养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次,作为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应该保证体育教师培训工作的连续性与系统性,因为体育运动、体育教学、体育训练等方面的知识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体育运动训练技术、训练理念、训练方法以及训练手段等,基本上每隔几年,都会得到一定的更新与发展。因此,应该构建体育教师培训档案,每2~3 年组织体育教师参加一次培训活动,并对其学习计划、学习目标等进行设置。除此之外,高校有关部门还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学习培训的考核,对体育教师的考核机制进行完善,将体育教师的身体素养培育能力纳入职称评定、年终绩效考核中,并根据体育教师的教学实际,构建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必要时给教师相应的奖励或者惩罚,以激励其自觉提升自身专业水平[7-8]。

2.2 促进身体素养各要素的均衡发展

加强个体身体素养的培育,对于各种健康问题的解决、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身体素养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性育人理念,因此,大学生要想全面发展个人身体素养,就需要均衡发展身体素养的各个组成要素,具体如下。

首先,结合大学生身体素养培育要求,科学制定大学生身体素养评价量表。在此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状况之外,还需要对身体素养的各个组成要素进行充分考虑,将各个组成要素纳入大学生身体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只有如此,才能全面反映大学生的身体素养整体发展状况。在制定大学生身体素养评价量表的过程中,应该先组建一支由体育教师、体育专家等相关人员组成的队伍,对大学生身体素养的各个组成要素进行指标筛选,之后再进行第二轮筛选,初步形成一个简单的身体素养评价量表,接下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对这些指标进行预测试,先后对上述这些指标从信度与效度两个层面展开验证与检验。然后,在这些指标和量表制作要求完全一致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工作,即对不同项目进行相关性检验,从而保证最终所制定的大学生身体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完全符合相关要求,以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与可操作性。

其次,体育教师应该将大学生身体素养中各个组成要素的发展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不论是讲授体育理论知识,还是开展体育竞赛与训练活动等,都应该重点考虑学生身体素养各个组成要素的均衡发展,以便实施综合化体育教学,充分利用一切时机对大学生身体素养进行培育,尽可能地促进大学生身体素养中各个要素的均衡发展,从而实现其身体素养的整体发展。例如,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体育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如合作式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增添更多的趣味性,增进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通过自主思考,探索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所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刺激学生的参加意愿及动机。与此同时,体育教师也应该注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训练过程,及时发现与纠正其不规范、错误的动作,并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训练与指导,快速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与身体素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

2.3 加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重视与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为大学生发展以及提升个人身体素养提供了重要渠道。一方面,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为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提供了时间及空间;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指导,这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于技术动作的掌握,对于技术理论的理解,还有利于学生收获到成就感,形成体育意识、体育热情,进而养成定期甚至是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换句话来说,高校体育教学将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所以,一定要重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开展与组织。如今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若放任不管,不利于大学生身体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因此,还需要加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大学生所喜爱的体育项目进行了解,然后再结合多数大学生所喜爱的体育项目,并综合考虑这些体育项目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等,同时结合高校自身条件,引入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的体育项目,以此来进一步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并调动大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例如,高校可以将定向越野、攀岩、徒步、飞镖、小轮车、山地自行车等项目纳入高校教学内容之中,部分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引入冰雪项目、高尔夫等对开展条件要求比较高但又受到大多数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并提供相应场地与设施器材,为学生参加这些新兴体育项目提供良好的条件。通过引入丰富多样、新颖有趣的体育项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动机与兴趣。

其次,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相关领导应该积极深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基层中,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座谈会等形式对当地各个高校体育教学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解、记录、整理与分析。然后组织体育教师以及其他相关教学人员共同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深入讨论,积极听取体育教师与相关教学人员的意见与建议,对合理的建议进行采纳,通过共同的努力,尽可能地从根本上解决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各种疑难杂症,以便为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开创出一条宽阔平坦的道路。另外,相关领导的积极走访与调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因为这种做法可以使体育教师以及相关教学工作者感受到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受到鼓舞。

最后,各大高校应该转变自身观念,增加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地位,并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建设并完善体育教学设施,开展各种类型的体育训练与竞赛活动,提高体育教师的薪资待遇水平等,为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与软件环境。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该发掘体育教师的多重作用。例如,可以在校体育竞赛中安排体育教师做赛事的组织者、裁判员、颁奖人员等,也可以扮演体育表演活动的编排者、参与者等,以增加体育教师的参与感[9-10]。

3 结语

开展高校体育教育,推进大学生身体素养培育工作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指向的重要着力点。因此,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相关人员应该充分重视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对于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实施的重要性,真正重视大学生身体素养的培育,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并出台相关政策以及规定,以此来为这项工作的顺利推行助力,最终将高校体育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养方面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以便更好地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猜你喜欢

要素培育体育教师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蟑螂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