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喜玉运用参术益肠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2022-12-14肖茂林唐喜玉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8期
关键词:水谷运化脾虚

程 锐,肖茂林,唐喜玉

(1.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芜湖市中医医院专硕培养基地,安徽 芜湖 241000;2.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消化系统常见的非器质性病变之一,以排便习惯、粪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1]。该病主要表现为腹泻或便秘,常伴有腹痛、腹胀、纳呆、恶心、乏力等症状。根据IBS患者的大便性状可将其分成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4种类型,其中又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较为常见。IBS-D患病率高,占IBS发病总人数的66.7%,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2]。西医对于该病的治疗以短期对症治疗为主,虽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不适于长期用药,尚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该病。IBS-D可归于中医“泄泻”“久泻”范畴。该病的发生以大肠传化异常为标,与情志失调、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密切相关。中医药在治疗IBS-D方面较于西药优势更突出,且不良反应少,远期疗效稳定。

唐喜玉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芜湖市中医医院脾胃科学科带头人,全国中医内科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治疗消化系统危急症及慢性疑难病,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重视后天脾胃的调摄。其重视治病求本,常用平补之剂调理脾胃,所创参术益肠丸治疗脾胃虚弱型IBS-D疗效确切,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简述唐喜玉教授运用自拟参术益肠丸治疗脾胃虚弱型IBS-D的治疗经验。

1 病因病机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病证[3]。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不调、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年老体弱、久病慢病、脏腑虚弱等是发生泄泻的主要病因。脾弱湿盛是发生泄泻的基本病机,脾失运化,水湿不运,肠道不能分清泌浊,传化失司。《景岳全书》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4]泄泻病位在肠道,与肾、脾、肝密切相关。近年来,诸多学者用中医理论对IBS-D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析。如袁旭潮等[5]认为,IBS-D的主要病机变化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脾失健运,脾胃运化失司,小肠受损,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脾运失职,小肠无以分清泌浊,大肠无法传化,水谷停滞,合污而下。朱忠才等[6]认为,平素体质为阴虚,或体内存有湿热之邪,湿热之邪易熏蒸肠腑,或体内虚火上炎,脾之阴气受损,脾阴不足,无力运化水湿,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生。因此,从脾虚角度来说,脾阴亏虚所致的泄泻也属于脾虚无力运化的病因之一。

唐喜玉教授认为,泄泻的病机根本在于脾虚与湿困。脾为太阴燥土,喜燥恶湿,外来之湿邪最易困遏脾阳,影响脾胃的生理功能,“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夹杂而下,发为泄泻,如《难经》言:“湿多成五泄。”“清气在上,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脾主运化,胃主受纳,饮食不节,劳倦失度,久病慢病,皆可致脾胃虚弱,脾阳不健,运化无能,水谷不纳,精微失运,清气下陷,糟粕水谷夹杂而下,发为泄泻。

唐喜玉教授认为,IBS-D属于中医“久泻”范畴。久泻以脾虚为要,脾虚无权运化,水谷化精无能,从而内生湿浊,谷精湿浊混杂而下,发为泄泻。泄泻的病机虽责之于脾,但不可忽视其与肝肾的密切关系。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怒郁伤肝,肝木旺而乘脾土,脾胃受制于肝,纳运失常,或脾运壅滞,气结忧思,皆可导致水谷不化,下走肠道而发为泄泻。平素脾虚湿盛之体,运化无力,加之情志刺激、精神紧张或郁怒之时进食,皆可导致土虚木乘,肝脾不调,从而更易形成泄泻。肝藏血,主疏泄,肝气升发,性喜条达,怒郁伤肝,肝气不疏,横逆而犯土,脾土虚而肝木乘,则脾胃受制,运化不能,产生若干临床症状。正如《景岳全书·泄泻》云:“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夹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4]肾阳为人体一身阳气之根本,久病、慢病损伤肾阳,或体虚精衰,阳气不充,命门火衰,不能相助脾胃受纳腐熟水谷,谷不化精,发为泄泻。如《明医杂著》云:“若元气素弱,饮食难化,食多即腹内不和,疼痛,泄泻。”[7]《景岳全书·泄泻》中也提到“肾为胃关,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故于子丑五更之后……即令人洞泄不止也。”[4]均说明脾阳虚会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产生。不管是木旺乘土的痛泻,还是命门火衰致火不暖土的五更泻,均绕不过脾虚这一关键环节,但肝旺肾虚同样不可忽视。

2 治则治法

2.1 治疗原则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唐喜玉教授认为,IBS-D的病机为“久病多虚,久泻致虚”,但临证时,患者的症状常是虚实夹杂,故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辨证为要。腹痛与腹泻是IBS的必备症状,多数患者有泻后痛减这一特点,符合痛泻要方之肝脾不和证。因此,治疗时应注重疏肝理气、健脾利湿。唐喜玉教授认为,该病发展过程中可虚实错杂、虚实转化,但脾胃虚弱为其根源,基于“治病必求本”原则,在治疗时应以扶正祛邪为法,治以扶正健脾、化湿止泻,并灵活变通,临证加减,兼顾其他脏腑,强调用药以平和为贵,以图缓进。

2.2 理法方药 参术益肠丸为唐喜玉教授经验方,是在痛泻要方、参苓白术散基础上加减而成,旨在调和肝脾。参苓白术散记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功效,是临床治疗脾虚湿盛证的验方。痛泻要方原名为白术芍药散,源自《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因张景岳称之为“痛泻要方”,故有今名[8]。痛泻要方常被临床用于治疗肝旺脾虚所致痛泻证,此类腹泻以泻前或泻时必有腹痛、泻后疼痛有所缓解为特点,与IBS-D症状相似。《医方考》言:“脾虚肝实,故令痛泻。”痛泻要方以白术、白芍、陈皮和防风组成,具有调和肝脾、祛湿止泻之功。

参术益肠丸药性平和,共调肝脾,以补脾燥湿为主,柔肝止痛为辅。方中白术燥湿健脾止泻;白芍甘缓柔肝止痛;陈皮健脾理气,燥湿化痰;防风散肝疏脾;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水渗湿;神曲健脾消食,和胃调中;党参、山药补脾气,扶助正气;甘草调和诸药,又合白芍柔肝止痛;肉豆蔻温中燥湿,健脾助运;莲子、芡实益肾补脾,合乌梅涩肠止泻;黄连、葛根燥湿止泻,清热温中。此为补中有清,药性平和,旨在肝脾同调时,兼顾脾肾,以图缓进,从而达到标本同治的功效。

研究发现,IBS的发病机制与肠道运动异常、内脏神经敏感性增高、机体免疫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9]。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术含有挥发油类、多糖类、内酯类成分,具有抗炎、调节消化系统功能等作用[10]。白芍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11]。陈皮对肠道收缩痉挛有拮抗作用[12]。防风含有色原酮、挥发油、香豆素等活性成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13]。茯苓水煎液能够减小离体家兔小肠肌肉收缩幅度,抑制胃液分泌[14]。薏苡仁成分抗性淀粉对肠道中的细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促进益生菌的生长,又能抑制致病菌的繁殖[15]。六神曲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可增加益生菌,减少致病菌[16]。党参活性成分党参多糖可增强大鼠肠道蠕动,增加其进食量和体质量[17]。山药能增加大鼠小肠的吸收能力,抑制胃排空速度,降低血淀粉酶的分泌[18]。肉豆蔻有止泻的作用[19]。莲子、芡实有抑制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20-21]。乌梅具有免疫调节剂、抗过敏作用[22]。黄连小檗碱具有抗菌作用[23]。葛根素对结肠炎小鼠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24]。

3 医案举隅

患者,女,40岁,2019年7月22日初诊。主诉:腹痛、腹泻反复2年余。患者平素大便偏稀,每日3~4次,时夹杂黏液,无脓血,反复发作,每于进食生冷油腻或受凉后加重,泻前腹微痛,得泻痛缓,近期体质量减轻约4 kg。既往有“胆囊切除术”“宫颈切除术”手术史。胃肠镜、甲状腺功能、生化功能、大便常规、大便隐血等检查均未见异常。查体:腹软,全腹部未触及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稍活跃。刻下症:腹痛,腹泻,大便偏稀,每日3~4次,乏力,纳差,舌淡,苔微腻,脉沉细。西医诊断:IBS。中医诊断:泄泻,脾胃虚弱证。予以自拟方参术益肠丸。方药组成:党参片10 g,白术10 g,茯苓10 g,山药10 g,葛根10 g,乌梅10 g,陈皮5 g,防风5 g,黄连片5 g,甘草片5 g,肉豆蔻5 g,芡实15 g,莲子15 g,炒白芍15 g。院内制剂,每丸重约1 g,每日3次,每次10丸(餐后服用),服用4周。嘱患者服药期间适当休息,避风寒调畅情志,适量运动,少食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2019年8月4日二诊:服药后患者腹痛、腹泻明显好转,大便每日1~2次,乏力感基本消失,纳食增加,夜寐安,舌淡红,苔白,脉细。再予上方巩固治疗。每日2次,每次10丸,服用4周。2019年11月4日三诊:无腹痛,大便成形,每日1~2次,纳食可,夜寐安,舌红,苔薄白,脉平和。停药后随诊3个月无不适。

按语:该患者劳逸失衡,饮食不节,反复腹痛、腹泻多年,进食油腻生冷或感寒后症状加重,大便溏稀,便次增加,纳食差,疲乏无力,舌淡,苔微腻,脉沉细。四诊合参,辨病为泄泻,属脾胃虚弱证,故用参术益肠丸健脾益肠、化湿止泻,收效良好。

4 小结

水谷是精、气、血、津液的主要物质来源。脾主运化水谷,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养后天而资先天,为后天之本,对养生防病有着重要意义。《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失健运,气血亏虚,则正气不足,容易生病。唐喜玉教授认为,“久病多虚,久泻致虚”,慢性疾病多属虚证,依据“治病必求本”原则,慢病、久病虚证应以益气扶正、固本培元为要。久泻多为虚证,故医家在临证中应注重调养患者脾胃,用药平和。自拟方参术益肠丸补脾燥湿、柔肝止痛,共调肝脾,故用其治疗IBS-D收效显著。

猜你喜欢

水谷运化脾虚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中医观点:脾为什么重要 脾虚症状的自查与调理方法
水谷隼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水谷雅子的草根儿“驻颜术”
脾主运化浅议
上如浮云 下如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