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2022-12-14高靖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师资农民培训

高靖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

2021年是全面乡村战略实施开局之年,但长期以来,人才匮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瓶颈[1]。当前,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效解决路径,不是简单地促进人才从城市流向乡村,就地培养人才以及提高人才(特别是外出返乡能人)在乡村就业创业的适应性、实用性、创造性是现实可行途径,其中函授、培训、半脱产学习等农民继续教育则是其中的关键[2]。可见,农民教育培训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在实际培训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农民教育培训的质量与效果。本文基于2020年湖州市市级农民教育培训的情况,对实际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1 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1 招生情况

1.1.1 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对2020年参加湖州市市级培训的1 316名学员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学员整体年龄跨度较大,45周岁及以下占比超过70%,成为农民的中坚力量。同时,农民的学历整体不高,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将近70%。

1.1.2 招生流程繁琐。通常市级培训由市级责任单位下属区(县)单位按照名额分配招收培训学员,下属区(县)单位报各区(县)农业农村局对学员进行资质审核,防止当年重复参训无法录入系统,最后由市级责任单位统一汇总。招生流程十分繁琐,步骤与经手单位或部门较多,最后可能导致生源无法按时招齐或者信息反馈滞后。

1.1.3 生源短缺。受限于本年度已参加过由部、省、县三级财政资金补助的培训学员不得重复参加的条件,导致部分培训班学员无法招满或者学员过少,最终取消开班。

1.1.4 生源匹配度不高。招生由市级责任单位按照名额分配下发到各区(县)责任单位进行招生,但在实际招生过程中,从区(县)往镇、乡、村各级下发时,培训班的招生信息很难传达到许多真正有需求的农民手中。实际培训过程中,存在相当一部分学员本身并未从事农业或者相关产业,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

1.2 师资问题

1.2.1 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匹配。农民的文化知识基础参差不齐、职业技能相去甚远,其职业需求也大相径庭,而高校教师已构建的知识体系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与农民的诉求背道而驰。另外,不同的生源类型导致不同的需求诉求,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不同的需求。因此,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匹配使得农民教育培训质量大打折扣[3]。

1.2.2 农技师资短缺。如何将现代农业技术传授到农民手上是农民教育培训的核心工作。目前,培训班的师资主要来源于高校的专任教师。随着国家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教师的专业素养特别是实践技能跟不上产业结构调整步伐[3],不能胜任实践教学的工作,农技师资短缺的现象十分普遍。

1.2.3 缺乏培训师资数据库。根据产业的类别不同,培训的课程与对应的教学师资也不尽相同。缺乏稳定的培训师资数据库会让培训机构在设计课程方案时陷入困难,因而建立一个稳定的动态师资数据库显得十分必要。

1.3 培养模式存在弊端

1.3.1 教学模式存在弊端。目前,农民教育培训主要是理论教学与实践考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认知规律为序的线性化教学体系结构,形成了“流水线”式教学运行模式。教学模式常缺乏实践教学的环节,使得农民培训的效果较差,背离了职业农民培育的初衷[3]。

1.3.2 培训安排不灵活。目前,一般的市级培训班采用连续5 d,40个学时的培训模式,时间跨度长,存在严重的务工学矛盾。作为农民学员,很难单独抽出1周时间全身心投入培训之中,培训安排不灵活是培训效果差、到课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1.3.3 缺乏有效的跟踪与评价机制。每一个培训班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培训的真正结束。如何让同一产业的培训不断提质增效,使农民学员受益,是培训模式改革与调整的方向。目前的培训缺乏有效的跟踪与评价机制,培养模式无法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与改善,这也是导致培训质量不高、学员参与度低的一个原因。

2 农民教育培训的发展建议

2.1 优化招生

2.1.1 简化招生流程。可以让各区(县)招生责任单位直接对接培训机构,及时汇总报名信息,同时报备各区(县)农业农村局。若出现信息错误,可直接反馈对接,以节约时间。

2.1.2 放宽政策限制。适当放宽本年度已参加过由部、省、县三级财政资金补助的培训学员不得重复参加的条件,可调整为1年内允许参加2次不同级别的培训,这样可以保证充足的生源。

2.1.3 建立各区(县)待训学员数据库。加大宣传,让招生信息能更快、更精准地传播到有需求的人手中。通过建立各区、县(市)待培训学员数据库,克服部分区、县(市)招生渠道面临的困难[4],从中筛选与不同产业类型对应的农民学员进行培训。

2.2 建设师资

2.2.1 大力引进农企专家。如何帮助农民学员真正掌握农业技术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目的。面对农民学员的主要需求,大力引进农企专家是解决这一核心问题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具备全产业链的农企,能够为农民学员提供专业指导。

2.2.2 拓宽师资渠道。师资的来源不能只局限于本市,尤其是长三角下游这样的人才聚集区,可以进一步深化与涉农科研院所、涉农高校的合作,共享师资、拓宽渠道。针对不同的产业类型,从周边省、直辖市针对性引进相关产业的专家进行授课。

2.2.3 师资队伍质量的建设。师资队伍自身质量的提升也是解决师资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对师资进行定期培训,针对性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农民教育需求。

2.2.4 建立动态师资数据库。在保持师资队伍整体稳定的状态下,逐年壮大师资队伍,同时也需要建立动态师资数据库,便于设计教学方案时满足不同的师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与精度。

2.3 科学培养模式

2.3.1 分类递进式培训模式。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农民教育培训的需求。针对不同产业不同水平的农民学员,可采用分类递进式的培训模式,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5]。“分类”就是根据不同产业的不同环节分工进行分类,例如可在同一产业下分为生产型农民、服务型农民、经营型农民等[6]。“递进”就是在分类基础上,根据受训者的水平程度,科学安排培训内容,让其螺旋式上升,例如可分为普及班、提高班、精英班等。该模式的实质就是让参训农民向一个个最近的目标发展,积小步成大步,进而使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2.3.2 引入田间课堂教学模式。加强与农业主管部门及生产一线的对接,引入田间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培训方案中邀请相关产业的农技专家,奔赴生产一线,开展田间课堂教学,为农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7]。

2.3.3 灵活教学安排。应避免连续几日的培训模式,采用阶段式的灵活教学模式。阶段式就是将培训安排分为几个时间段,且间隔一定的时间,例如一天课程一天实践教学,间隔一周,再一天课程一天相应的实践教学,再隔1周进行培训内容考核与结业。同时,也要避免先只上课、后只实践的分段,保证培训的效果与质量。

2.3.4 建立有效的线上跟踪与评价机制。针对评价机制缺乏的问题,可以在信息化平台上建立有效可行的线上跟踪与评价体制。通过设计合理的线上跟踪与评价问卷,将每次培训班学员的意见与建议反馈到下一次培训方案的设计中,不断优化不同产业培训的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善的培养体系,保证培训的质量与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要提升农民教育培训的质量与效果,需要国家政策、各级部门和培训机构的努力。本文对农民教育培训过程中招生、师资、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给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参考,助力乡村战略的全面实施。

猜你喜欢

师资农民培训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耕牛和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农民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假”师资培训之平台,析专业发展之成效——论参与体育师资培训的体会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