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研究
——以某公共工程经济评价为例

2022-12-13程正中

教育观察 2022年34期
关键词:建桥效益费用

程正中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北京,100144)

一、公共工程经济评价思政教育的内涵

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课堂教学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协同,自此以后,课程思政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热点。国家强调课程思政只是再次明确了大学教育要回归育人本质,切实落实“教书育人”。[1]工程经济学课程主要讲授工程项目经济评价原理、方法和应用,可以结合科学决策、实事求是、责任担当等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公共工程经济评价属于国民经济评价范畴,其经济决策不仅需要考虑公共工程的外部性,而且需要识别工程的间接费用和间接效益。公共工程涉及广泛的社会公共利益,受关注度较高,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有关,关乎政府形象。因此,公共工程建设决策意义重大,相关决策人员被赋予重要的社会责任,其决策结果会产生重大的社会经济影响,适合对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

公共工程经济决策一般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如果效益费用比大于1,就应该建设;如果效益费用比小于1,说明工程的经济合理性不足,就应该放弃;如果效益费用比正好等于1,则工程处在建与不建的临界状态。效益费用比的计算以数据为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决策结果。而公共工程的效益往往是间接效益,效益识别的弹性较大。如果缺乏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高估了效益,就有可能导致投资决策失误,损害社会公众利益。因此,工程决策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做到科学决策。同时,科学决策必须建立在多方案比选的基础之上,应根据现实条件创造尽可能多的备选方案,因此,工程决策人员还要有创新精神。公共工程以政府投资为主,外部性强,属于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因此,政府应该有所作为,敢于作为,还要善于作为。由此可见,公共工程的经济评价涉及的知识点,与决策人员的职业操守、社会责任、公共利益和政府职能密切相关,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不谋而合,具有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先天条件和优势。[2]

二、案例教学与思政教育

(一)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针对案例资料进行调查、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学生深度参与以及师生互动,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案例应来自工程实践,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应包含多个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提升学生能力。案例教学不仅要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还要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学生讨论分析过程中,教师要实时介入,发挥启发、引导作用,而不是袖手旁观。

(二)思政教育应融入案例教学各环节

从案例教学的过程来看,选择案例、学生案例讨论与分析、教师启发和引导、教师总结点评都是案例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思政内容应融入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确保案例教学的思政教育效果,第一步就是精选案例:专业课堂思政案例应有较多的角色主体,相关主体还应有一定的利益冲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案例要能让学生想象一种真实的情景,体现真实性;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至少要有两个,案例求解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学生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教师应解读案例知识点背后隐含的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元素,让学生的讨论和分析始终贯穿育人理念。在案例总结和点评的环节,除了回顾案例中的知识要点,教师还应对案例中思政元素进行凝练和升华,通过案例问题的提出、案例的分析、案例总结和点评,实现思政教育在案例教学各环节的“润物细无声”。

(三)思政教育下案例教学方法的选择

案例教学方法通常包括教师主导式、问题探究式和情境模拟表演式三种教学形式。[3]教师主导式的学生参与度低,问题探究式的学生参与度较高,情境模拟表演式的学生参与度最高。从教学实践看,问题探究式的总体效果较好。问题探究式案例教学就是运用案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或在教师引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可以将案例中有关内容升华到具有思政意义的高度,以此进行价值观引导。而其余两种方式,教师主导的案例分析,容易出现教师单方面说教的情况,不利于学生感同身受,模拟表演式案例教学则由于学生没有对应角色的工作经验,需要投入一定精力在表演上,容易冲淡案例教学的重点,不利于思政内容的植入。因此,为取得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案例教学在课堂上采用问题探究式更适宜,学生可以在探究案例、掌握知识的同时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三、公共工程经济评价案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融入

基于以上论述,本研究选择了涉及三个利益主体、包含三个知识点的案例进行公共工程经济评价案例教学的思政元素融入实践。以下为案例具体内容。

某城市有一条铁路线与城市主干道形成了平交道口,火车通行时经常造成拥堵,时常出现行人车辆违规穿越,引发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当地政府正在考虑建造跨越铁路的立交桥来消除平交道口,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损失。据估计,平交道口每天大约有1000 辆车辆因道口封闭需要等待2分钟。车流量中卡车占40%,时间延误的机会成本为100元/小时。其他车辆时间延误的机会成本为25元/小时。据统计,因行人、车辆违规穿越铁路道口引发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为1万元/年。为保证交通安全,避免事故责任引发的诉讼费用,铁路公司在道口设置了岗亭,安排了值守人员,每年的人员工资福利费8万元,道口日常维护费1万元。建造立交桥将耗资800万元,预期使用寿命为 40年,残值为60万元。立交桥的年度维护成本将比现有平交道口高出5万元。

基于该案例,本次课程采用问题探究式案例教学法,由2至3名学生组成小组,对是否应该建桥、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建、如何出资等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并要求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该案例有三个知识点,均能融入思政元素。

(一)效益和费用识别估算及初步决策与思政元素植入

首先,学生需要思考案例中的工程是不是公共品,应该由谁负责投资。在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评:此项目为公共工程,不是收费桥梁,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市场机制失灵,不会有私人投资者进行投资,但社会公众对此项目有很高的期待,建设该工程能够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政府不能因为无法吸引社会投资而不作为。在明确公共工程的含义后,教师继续介绍政府的财政收入来自人民,因此,必须考虑财政资金的投入产出效果,对工程建设的经济合理性进行科学分析,以此体现公共工程经济评价的意义。

之后,教师让学生独立运用效益费用比对此工程的经济合理性作出判断。学生小组完成计算分析后,教师展示如下正确的分析评价过程推演。

该项目的费用主要为投资和运行维护等直接费用。桥梁施工期间会对正常的道路通行产生负面影响而产生社会损失,工程施工也会导致环境污染,但由于建设期较短,一定程度上可控,间接费用可以忽略不计。在社会折现率为8%,通过有无对比,建桥的费用年值为:

AC=800(A/P,8%,40)-60(A/F,8%,40)+5=71.86(万元)

该桥梁产生的效益主要为间接的社会效益,包括各类车辆不再等待的机会成本,以及事故减少所节约的经济损失。假定车辆通过桥梁的时间忽略不计,在建桥的情况下,各类车辆都可以节省2分钟,去创造经济价值。其中卡车时间节约所创造的价值为:

同理可以算出其他车辆减少时间等待创造的经济价值为18.25万元。

根据计算的结果,教师可以引入思政内容:虽然2分钟的等待时间很短,但一年累计下来节约的时间很长,可以创造将近70万元的经济价值,以此体现时间的价值,劝诫大学生珍惜时光。

最后,教师继续假定建桥后不再发生行人及车辆违规穿越铁路的交通事故,由此每年还可以减少事故损失1万元。因此,建桥年度间接效益合计为48.67+18.25+1=67.92(万元),建桥的效益费用比为67.92/71.86=0.9453<1。

由于效益费用比小于1,在当前估计下,政府出资建桥不具有经济合理性。此时,教师通过启发引入思政内容:是不是本工程就这样放弃了呢?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指出建桥的效益费用比其实很接近1,加之其社会影响,政府不能轻易放弃此工程,使社会公众的期待落空,而应作更深入更全面的分析,进行科学决策,以此引出下一个内容。

(二)建设条件分析与思政元素植入

教师指导学生应用敏感性分析的知识对建桥的必要条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影响此工程效益费用比的因素。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单因素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之后,教师再完整推演此过程,在评讲中融入思政元素。

1.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效益费用比计算依据的是静态数据,这样的决策并不科学,应该从动态发展的视角,基于长远的眼光进行分析决策。事实上,案例中道口的车流量不是固定不变的,未来可能会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增加,单位时间创造的经济价值和交通事故的财产损失也会提高。

因此,应确定建桥具有经济合理性时对应的最低车流量。假设车流量为X,使建桥的效益与费用相等,即

同理,其他条件不变,可求得卡车等待的机会成本为108.1元/辆·小时,也是建桥的条件,还可以推算其他车辆等待的机会成本及事故损失额,推定建桥的条件。从分析结果可知,如果车流量在原估计的基础上增长5.9%以上,或卡车等待的时间机会成本在原估计的基础上增加8.1%,都可以建桥。显然,以动态的视角进行科学决策,可以避免简单决策所导致的社会公众利益受损。教师在此处可以融入思政元素:要以动态发展的视角,只有以长远的眼光分析问题,才能做到科学决策。

2.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上述分析只是假定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是相关联系的观点。站在发展的视角,基于事物是相关联系的观点可以发现,车流量、车辆等待的机会成本、交通事故损失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方面,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案例中铁路道口的车流量会增加。由于经济的发展,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大,车辆在道口等待的机会成本也会增加。车流量的增加,铁路道口发生事故的次数可能增多,导致的财产损失也会增加。另一方面,如果建桥,桥梁的日常维护费用也会随经济发展而增加,因此,不能孤立地看待车流量、车辆等待的机会成本、事故损失和桥梁维护费用,而应将它们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联系起来综合考虑道口立交桥的建设问题。因此,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加入其他关于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的因素,如该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考虑是否应该建桥。假定车流量、时间等待的机会成本、事故损失及桥梁维护费用均随着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同比例增加,即四者增速与当地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一致,借助Excel电子表的模拟计算可知,只要当地GDP增速不低于3%,效益费用比就不会小于1,就应该建桥。此时,教师可以导入思政元素: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之后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及其联系,才能做到科学决策。

(三)创造公私合作方案与思政元素植入

在完成建设条件分析之后,教师可以将案例讨论引向利益相关者分析,让学生分析此案例除政府和道口行人和车辆外的利益主体。很显然,案例中的铁路公司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此工程的建设不仅关系到社会公众利益,而且关系到铁路公司的利益。如何协调公司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也是政府在工程建设中应该考虑的问题。能否让铁路公司参与投资,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如何说服铁路公司参与投资?铁路公司的投资额如何确定?教师可以就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最终引出公私合作的知识点,将案例分析导入深化阶段。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计算后,教师再展示以下推演过程。

在没有立交桥的情况下,铁路公司每年在道口上的费用支出是9万元。建桥后可以撤销岗亭和值守人员,每年可以节省费用9万元。善于作为的政府应该积极与铁路公司协商,基于铁路公司获益的事实,说服铁路公司为工程建设出钱出力,既可以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公司社会声誉,又可以节省财政资金,一举两得。但是,让铁路公司出钱出力也应该做到合情合理,必须有科学合理的依据。

基于收益现值法可以估算铁路公司最大出资额,即其出资额不能超过其成本节约额的折现值。若铁路公司资金的机会成本为10%,则其最大投资额为:PC=9(P/A,10%,40)=88.01万元。铁路公司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最多可以出资88.01万元,那么政府就只用出资711.99万元,节约财政资金88.01万元,用于其他公共服务的供给。此时,站在政府投资的角度,建桥对应的费用年值变为:AC=711.99(A/P,8%,40)-60(A/F,8%,40)+5=64.48万元,建桥的效益费用比为67.92/64.48=1.05>1。由于效益费用比大于1,在铁路公司出资88.01万元的情况下,政府使用财政资金建桥就具有了经济合理性, 此时铁路公司和社会公众均获益, 实现了双赢。为使铁路公司更愿意参与道口桥梁的建设(相当于参与公益事业),可以基于当前估计,测算铁路公司的最低出资额。假定铁路公司的最低出资额为Z,使政府出资建桥的效益与费用相等,即

(800-Z)(A/P,8%,40)-60(A/F,8%,40)+5=67.92,可求得Z=47万元。

由上述推演可知,铁路公司出资额只要超过47万元,使用财政资金建桥就具有经济合理性,社会公众和铁路公司均获益。此时铁路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可达17%,远高于其资金的机会成本,出资建桥积极性会更高。政府可以依据科学测算的最低出资额和最高出资额与铁路公司协商最终的出资份额。如果达成协议,可以将桥梁的冠名权授予铁路公司,以奖励其承担的社会责任。

通过引导启发此工程的公私合建思路,教师可以植入以下思政元素:要有责任担当,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善于协调平衡多方利益,营造多方共赢的局面;企业应该顾全大局,勇担社会责任;要善于创造更加符合全局利益的工程投资建设方案。

(四)案例总结与学生价值观塑造

案例总结环节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塑造的升华阶段。教师通过回顾案例分析讨论过程,实现案例涉及的知识点与相关思政元素的融会贯通,总结贯彻教学过程的思政点,并在此基础上补充:在未来工作中,应该坚持用数据说话,做到决策有据;要实事求是,兼顾各方利益,做到客观公正;要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不要为简单的分析结论所禁锢、所束缚;作决策时必须有系统思想和全局思维,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通盘考虑各方的诉求,创造多赢局面,做到科学全面决策;掌握经济评价方法不是目的,灵活应用于工程实践才是根本,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教师应通过公共工程经济评价案例教学,不断融入新的知识点,拓展学生案例讨论的纵深,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分析问题,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公共工程经济评价不能只是进行效益费用分析,还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密切关注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尽量将公众利益与私人利益结合起来,始终坚持公共利益至上,探究公共工程投资方案,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实现知识传授、学生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三者融为一体,落实价值观引导和知识技能传授的有机融合。

猜你喜欢

建桥效益费用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湖北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左建桥作品
虫儿飞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西夏《黑水河建桥敕碑》文体性质初探
中铁科工:世界级建桥“神器”引围观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