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元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构
——基于健康课堂生态系统理论视角

2022-12-13

教育观察 2022年34期
关键词:恢复力应用型大学

陈 晨

(山西能源学院强基学院,山西晋中,030604)

一、研究背景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指出,英语语言评价与测试应体现多样化,应全面、客观、公正地对课程体系的各个环节开展评价,及时、有效地为课程和教学提供反馈信息,构建“校本评价与其他多样化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1]大学英语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也是全面、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已经有多项关于大学英语教学评价和课堂评价的研究。如任庆梅对大学英语有效课堂环境及评价的理论框架进行了构建[2],并进行了实证检测,指出“大学英语教师应注重形成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建立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优化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及方式”[3]。陈平等人应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基本原理和方法, 分析了信息化时代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系统的要素, 从生态健康的视角初步建构了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4]蔡庆提出了一种基于语言短语和三角模糊数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并对某高校四名英语教师进行了算例分析。算法步骤清晰,可以运用计算机输入直接实现,便于在英语教学评价中进行推广。[5]焦琳探究了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6]

然而,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研究还很少,聚焦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也鲜有学者涉猎。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建立一套全面、客观、公正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其既能帮助教师获取教学反馈、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因此,本研究尝试构建加大过程性评价的多元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目的。

二、健康课堂生态系统理论

本研究借鉴孙芙蓉提出的健康课堂生态系统理论,把课堂看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构建多元化的课堂评价体系。孙芙蓉运用健康生态系统理论研究课堂,提出健康课堂生态系统这一概念,以此研究课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如何对结构和功能进行调控和优化。[7]

20世纪80年代末,生态系统理论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推动下,发展出了健康生态系统理论。Rapport首次把健康生态系统阐述为一个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生态系统,即在时间上具有维持其组织结构的能力、自我调节的能力和对胁迫的恢复能力。[8]Constanza等人也对健康生态系统的含义进行了解释,认为它是一个可持续的、完整的、在外界胁迫下完全能够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9]对比以上定义,课堂也可以被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健康的课堂生态系统也应具有完整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时间(如一个教学周期)上也应具有维持其课堂组织结构和功能、自我调节及在外界胁迫下的恢复能力。因此,健康生态系统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研究是具有适切性的。[7]

本研究聚焦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健康生态系统理论可以作为评价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健康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集中于生态系统的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10]这三项评价指标同样适用于对课堂生态系统的研究和评价。在课堂生态系统中,活力是指生产者输入系统的能量,包括教师和学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所输入的全部能量;组织结构是指在课堂生态系统内,师生、生生之间因教与学的活动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恢复力是指课堂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胁迫时,能够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表现为维持课堂理想状态、自我调节、逐步恢复的能力。[7]因此,课堂生态系统的含义可以概述为:教师和学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输入能量,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构成其组织结构,同时,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开展和持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诸多干扰,恢复力则起到对课堂生态系统的维持作用。总之,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三个要素只有相互配合、动态平衡,才能使课堂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成为健康的课堂生态系统。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元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从健康课堂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看,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三要素之间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动态平衡,共同形成并维持课堂这一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因此,为形成并维持健康的课堂生态系统,本研究提出构建多主体(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同辈互评、专家督评)、多指标(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多维度(认知、知识、能力、行为、情感、态度)、多媒体(课堂、U校园、学习通、慕课平台、课外实践)、多方式(量化、质性;线上、线下)的多元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以优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更加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图1 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元大英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图

多主体指评价主体由多个组成,包括教师、学生、同辈、专家,分别对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自评、互评、督评。多指标指按照健康课堂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设定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三项一级指标,再下设二级和三级指标。多维度包括认知、知识、能力、行为、情感、态度六个维度,同时属于二级评价指标。多媒介指利用多种媒介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包括课堂,U校园、学习通等线上教学平台,U慕课等慕课平台,以及课外实践等方面的表现。多方式指课堂教学评价既有量化评价,如评价量表、线上教学平台形成的成绩等,又有文字、图像、音视频等质性评价;既有线上教学的评价,又有线下课堂和课外实践的评价。以上“五多”协同作用,共同构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元大学英语课堂评价体系。

课堂生态系统是由多个主体组成的,各主体只有相互作用、共同配合才能构建出健康的课堂生态系统。为了使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更直观可行,本研究在健康课堂生态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多个主体的评价量表,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具体包括教师点评表、学生自评表、同辈互评表、专家督评表,各评价主体按照指标体系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评价主体在进行量化评价的同时,还要提交文字描述或课堂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的质性评价。

表1为教师点评表,评价主体为教师,评价对象为学生,参照课堂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对学生的评价也按照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三大指标分类,作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为认知、知识、能力、行为、情感、态度六个维度。其中,行为维度属组织结构指标,是课堂生态系统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因教与学的活动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认知、知识、能力维度属于活力指标,是课堂生态系统中教师和学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所输入的全部能量。情感和态度维度属恢复力指标,起到对课堂生态系统的维持和恢复作用。二级指标各个维度下再设三级指标,三级指标有15项,每项均有具体要求的阐释。

表2为学生自评表,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都是学生。同样根据健康课堂生态系统理论,分为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三大指标,下设认知、知识、能力、行为、情感、态度六项二级指标,再设15项三级指标,每项指标均有明确要求,为了使学生明确课堂评价的项目和方式,除个别要求有所不同外,其余要求和教师用表相同。

表1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表(教师评学生用表)

表2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表(学生自评用表)

表3为同辈互评表(见延伸阅读),评价主体为学生,评价对象为同小组成员,小组成员相互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仍根据健康课堂生态系统理论设定为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三项一级指标,下设认知、知识、能力、行为、情感、态度六项二级指标,为了提高可操作性,三级指标在教师点评表和学生自评表的基础上进行了合并和简化,分值分配上侧重于小组活动。

表4为专家督评表(见延伸阅读),评价主体为听课专家,评价对象为教师和学生。一级指标仍然是组织结构、活力、恢复力三项,二级指标仍为行为、认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六项,三级指标的具体要求从专家评价的角度进行了调整。

四、结语

课堂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多个主体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向课堂生态系统注入活力,使其成为一个具有恢复力的健康课堂生态系统。在这个理论框架下,本研究构建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元大学英语课堂评价体系,提出多主体(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同辈互评、专家督评)、多指标(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多维度(认知、知识、能力、行为、情感、态度)、多媒介(课堂、U校园、学习通、慕课平台、课外实践)、多方式(量化、质性;线上、线下)的多元评价体系,并建立多主体的评价量表,包括教师点评表、学生自评表、同辈互评表和专家督评表,使课堂教学评价更直观可行,达到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课堂教学的要求。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从健康课堂生态系统的理论视角,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构建出一套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后期还会对这套体系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完善,以期能在同类院校推广。

《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元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构——基于健康课堂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一文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恢复力应用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进展
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进展及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前景*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