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中学生物学教学策略分析

2022-12-11许刚强杨小庆敖永权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20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

许刚强 杨小庆 敖永权

[摘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等生态问题频现,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学生物学教学承担着引导学生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与保护自然的重要任务,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势在必行。本文厘清了生物学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意义,并提倡采用教材研读中锚定内容的融入、校本活动下关联任务的延展,以及生活现实中潜藏情境的纵深等方式挖掘育人資源。据此,本研究建议以课堂读写任务促进环境制度理解,以课后研学调查培养资源节约意识,以课外校本活动展开环境保护行动。

[关键词] 生态文明教育;中学生物学;育人资源挖掘;读写任务;研学活动

人因自然而生,来源于自然;人靠自然而生,依赖于自然,人与自然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要求,生态兴则文明兴,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举措,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1]。学校作为培养国家未来建设者的重要阵地,有责任和义务将生态文明理念有机融入学校育人体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将生态文明理念巧妙融入中小学学科育人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尊重人与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相互关系,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2]。与此同时,生物学作为传授生命科学基本规律,并让学生运用生物学规律创造美好生活的学科,其中蕴含着生命伦理的基本法则、环境保护的基本方略与生态学的基本思想。因此,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势在必行,以下本文就融入的价值意义与基本策略进行探讨。

一、生物学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意义

(一)壮大美丽中国的建设力量

追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其源自习近平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观,展现了人民至上与生态治理的基本思想特质[3]。将生态文明教育有机融入学科教育中,不仅需要强调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还需要在相关内容讲授时渗透资源利用合理化、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而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更多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生命科学现象的基础上,探索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规律,明晰生态学的基本观念。通过生物学学科融入的方式,有助于让学生体认生态建设的重要价值,进而让他们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后备力量。美丽中国的建设包含了生态、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多重指标,其不仅需要功在当代的建设,更需要未来提供更为持久而深沉的力量。经由生物学学科知识教化让学生从理性认知走向感性认同的过程,让他们在价值澄清与策略辨析中不断体认价值、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进而壮大美丽中国的建设力量。

(二)符合学科特质的育人期待

生物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规定的国家课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环境素材,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可用于进一步涵育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正如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不仅规定了生态学观念为生命观念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设置了“生物与环境”主题,强调学生能够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提升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念[4]。实则,初高中生物学中包含着大量生态学的知识内容,并且生命的生存、繁殖与进化等都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更有利于学生具备“生物在不断适应外界环境中生存发展”的鸟瞰视角。带着这样的视角不仅能够有助于学生建构起系统的知识体系,还有利于他们在掌握知识本质属性的基础上进行学科实践。可见,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符合学科特质的育人期待。

(三)助推学生成长的责任涵养

生态文明看似离学生很远,其能够做的并不多,但他们从身边做起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科普宣讲,均在呼应着生态文明的建设。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环境科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身边环保故事的记述、环境危害的分析,以及资源节约的妙招分享等,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让他们全身心主动参与学习,并进一步理解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生物学学科的育人使命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素养,还应当让他们涵养起健康生活的基本理念[5]。诚如新课标将态度责任作为初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那般,健康意识与社会责任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生物学后获取的成长关键要素。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中学生物学教学,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关注生命世界的适应观与平衡观,并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体悟人与自然一体同构的基本特质,进而助推他们的责任涵养。

二、生物学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资源挖掘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目前还存在一些困境,例如,教师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较为薄弱,生态文明教育的学科育人资源零散,相关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缺少整合等。其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学科育人资源零散容易造成教师教学时难以抓到着力点,进行巧妙渗透,一定程度上掣肘了教师教学的有机融入,阻碍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因此,挖掘并梳理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尤为重要。

(一)教材研读中锚定内容的融入

育人资源中教师使用最为顺手的、学生接触最为便捷的便是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教师应当在教科书的相关知识体系中锚定其可以融入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生存而谋福祉、注重SSI课程的内容应当成为未来生物学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向[6]。

因此,教师要学会挑选与调适具体的教材内容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各个方面,如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伦理等。教材中相关内容的整理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生物学知识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联,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尝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生态伦理观,树立正向的生态文明理念。

此处以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为例,进行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教材内容梳理。《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章第2节呈现的淡水水域污染后富营养化,形成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生活的水华;在我国西北草地与荒漠,由于人们过度采挖发菜而破坏了生态;第5章以人为例的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而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渗透人与自然是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應用,施用农家肥、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还能减少有机化肥的使用,避免环境污染。《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1节提到的环境中的致癌因子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第6章第4

节提到生物进化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人类活动已经导致一些物种走向灭绝,要保护人类自身就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与科学家访谈中的植物生理学家许智宏院士希望高中生与大自然多接触,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第3章第2节组织学生辩论科学、技术、社会中的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应用生物学知识指导自己和亲友健康生活;第5章第4节光、温度等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1章环境影响种群数量的波动,了解生态学家和植保员的工作,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2章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性;第3章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措施;第4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关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态工程建设,需要每位公民身体力行,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帮助学生学习现代生物科技,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美丽了,我们才能感受生命的美丽、人生的美好、生活的幸福。

(二)校本活动下关联任务的延展

中学生物学课程里除开设统一的必修课程或选择性必修课程外,还涉及部分选修课程。这部分选修课程往往以各类校本活动的形式展开。由此可见,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生物学教学绝不能停留于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生态文明的知识与精神,更重要的是开启学生异质性的多元智能,指引他们参加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校本实践活动[7]。在生物学学科相关的校本实践活动中,借由一系列的具身化活动进行身心实践,促进其背后观念的感悟。例如,设置青少年生物多样性大赛、自然观察笔记大赛、生物学学科实践活动优秀作品评选等,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劳动,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灵活运用生态规律的能力,感受优秀作品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之情,让他们主观能动地认识生态文明的真正内涵。

与此同时,大部分中学每周都有学生自主实践的活动课,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开展生态文明主题的系列讲座、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论会,以及资源利用的小妙招分享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努力,鼓励学生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校本活动中带领学生收集生态文明相关资料,设计生态文明宣传画。此种做法借助环境的外在熏陶把教室外走廊改造成生态文明宣传的阵地,给学生创造积极的生态育人氛围,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沟通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生活现实中潜藏情境的纵深

教学时空的延展已经成为当下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学生生态文明的学习不能局限于校园内,更应当散布在家庭、博物馆、农田等地方。因此,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资源还潜藏于现实生活的情境中,教师应当注重此类潜藏情境的纵深。就生态文明的“绿色理念”而言,其贯穿现代化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绿色科技支持绿色工厂,创造绿色产品;绿色生态导向绿色农业、绿色建筑、绿色公交;绿色理念推动低碳、清洁的绿色发展道路,实现现代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就可以渗透这些情境,将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纵深与之相关联。这样充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更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植他们对生态文明的认同与实际践行。

以“绿色公交”为例,首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绿色公交”的概念;其次,让学生交流讨论“绿色公交”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最后,让学生成为宣传卫士,带领家人们一起践行绿色出行,认识到自身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责任,用实际绿色行动为生态文明建设出力。国家大力倡导垃圾分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垃圾分类,其有利于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垃圾分类竞赛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养成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并指导家庭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三、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策略

生态视域下的中学生物学教学,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引入生态文明思想,使生物学教学符合我国现代化生态发展规律,生物学课程具有与时俱进的生态化样态,在发挥生态文明教育价值的同时提升生物学学科的地位。

(一)以课堂读写任务促进环境制度理解

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生物多样性,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是多种多样的生物。为迎接《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青少年生物多样性探究大赛,进行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落实生态文明教育措施,让学生怀着科学精神和自然情怀,沉浸在多样的大自然中,积极投身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队伍中,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除此之外,开展校本活动如对校园内的花草树木进行分类挂牌,认识生物多样性;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对自己生活周边的工业环境进行废水、废气排放的调查;对自己生活的小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调查,经过统计分析形成调查报告,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和有效的整改措施,并撰写出适合学生自己的文明制度,通过实际行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二)以课后研学调查涵养资源节约意识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学生物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周围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当地的生态环境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生态研学调查,将生物学教材上的知识与学生研学过程中的所观、所感结合起来[7]。例如,我校附近的“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广阳岛,是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缩影。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广阳岛的高峰梯田、山顶人家、东岛头等生态修复劳作活动,实地考察引表蓄流修复后的湖塘,整理地形修复后的农田,补种林木修复后的步道,亲身实地了解规划建设、自然修复等情况。在具身实践中学生直观地感受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成果,体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这类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积极性,从行动上养成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等资源节约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低碳生活方式,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三)以课外校本活动展开环境保护行动

生态文明教育是学校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可以借助与生态相关的重大节日这个契机,让学生参与身边的生态活动,为践行生态文明创造条件。例如,3月12日植树节,我们举行了植树节仪式和活动,激发学生植树造林的热情,用实际行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3月22日世界水日,我们开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活动,以唤起学生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我们举办保护地球手抄报比赛活动,旨在唤起学生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们发动学生进行班级、校园大扫除,用具体行动使学生受到生态文明思想的浸染,努力追求生活的美好环境;10月4日世界动物日,我们带领学生去参观动物园,走进大自然观察动物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各个物种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野外遇到受伤的动物时要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并知晓相应的救助机构;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我们鼓励学生参加情景剧表演,以及照片、短视频、手绘小报、调研报告等形式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比赛,提高学生保护身边动植物的意识,促使学生实际保护行为的产生。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为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而恶劣的生态环境会极大限制人类的生存条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观念出发至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是文化血脉的延续,更是当今我们需要在学科育人中巧妙渗透、有机融入的[8]。從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应当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对未来生存条件的重要性。可见,未来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起生态文明的理念,相关实践探索仍然任重道远。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9年度重大资助项目“重庆市‘生物学科普与科学实践课程创新基地”、2019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普通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普通中学生物学学科PBL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9CQJWGZ3029)和重庆市教育学会第十届(2021-2023年)基础教育科研立项重点课题“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生物实验导学研究”(项目编号:XH2021A083)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郑北鹰.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N].光明日报,2009-10-16(06).

[2]岳伟,陈俊源.环境与生态文明教育的中国实践与未来展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2,21(02):1-9.

[3]王雨辰.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取向与特质[J].湖北社会科学,2021(07):5-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4.

[5]丁奕然,李雁冰.《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与教学建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23(03):7-12.

[6]马香华,王林玲.因应生命科学进展的中学生物学课程实施方略探讨[J].中小学班主任,2022(06):35-38.

[7]石建,何兴明,赵广宇,等.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体系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08):67-72.

[8]丁奕然.当今时代,我们为何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中小学班主任,2022(12):1.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教育
高校思政课中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生态文明教育进高职的重要性和实现举措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四个“结合”
大学生生态公民身份的建构
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
对生态文明教育服务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