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新中考 变革带来的思考

2022-12-11

考试周刊 2022年42期
关键词:中考校长新课标

潘 俐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门学科课程标准,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教育部要求各地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培训,实现校长、教师及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全覆盖。

由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厦门市思明区教育局主办,厦门外国语学校瑞景分校承办的,主题为“新课标新中考,变革带来的思考”的厦门市校长讲堂活动圆满举办。厦门市领导专家,以及各中学校长现场参加,特邀北京、深圳、宁夏部分校长、专家线上参加。笔者作为本次校长讲堂的策划者和主持人,与众多领导、专家在活动中学习、思考、交流、碰撞,受益颇多。校长讲堂活动的上半场特邀深圳市罗湖区教科院副院长荆志强做了《学校高质量发展探索思考——改变学校从教改突破》的专题报告;下半场则围绕“新课标新中考解读”“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之路”两个话题进行圆桌论坛。

一、 关注新课标,读懂教育改革的信号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颁布之前,我们使用的课程方案是2001年版的,已使用了21年,而课程标准是2011年版的,已使用了11年。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一定要站在新课标要解决问题的角度上,了解它为什么会变,变了哪些,以及针对这些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一)新课标为什么改

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最基础的部分,是所有适龄儿童青少年都要接受的教育,决定着国民素质、人才质量,关系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课程是教育落地落实的重要载体。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此次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是为了培养时代新人,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事关确保国家意志的落实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达成。

(二)新课标改了什么

新课标修订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的原则,基于核心素养要求,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强化“怎么教”的具体指导。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强化学科实践。促进深度学习,让学生逐渐领会学习的本质,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加强学段衔接,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注重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做到好用、管用。

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培养与“深度学习”息息相关。学校教育的功能要在现实社会中发挥作用,单纯满足于知识点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思考力、判断力、意欲与情感的自我调节力、沟通能力与人际关系的调节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学校教育的原理亟须从“知识论”转向“素养论”。深度学习是以激发学习者内在动机为前提,以学习者高度的情感投入与行为投入为基础,以多元化学习策略运用为手段,以元认知为调控,指向实际问题解决和高阶思维养成的学习方法。深度学习对一线教师而言意味着面临三重挑战:从聚集“教”转向聚集“学”、从“个人学习”转向“协同学习”、从“教案”转向“学案”。深度学习将在横向上呈现“跨界融合”,在纵向上表现出理念深化、实践深入等研究趋势。

(三)新课标对新中考有什么影响

作为《福建中考报告》的编委,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王峰老师,对中考命题颇有研究,他认为中考命题是按中考两考合一要求进行设计,同时也是按实现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素养立意命题进行设计的。新课标的颁布对中考肯定有影响,但对近年中考整体影响会比较有限,因为从2017年福建省中考统一命题以来,中考命题思想早已渗透2017年版高中新课标的思想,已逐步以素养立意开展命题,老师们已经比较熟悉。老师们对本次义务教育新课标的深入学习,关注同一学科初高中的教学衔接,对今后中考备考会有更好的帮助。

(四)新课标下,校长们应该做什么

厦门市教育局基教处调研员刘胜峰老师认为:首先,校长们最应该做好的是顶层设计,把握改革的发展方向,聚焦社会的热点问题,一定要思考,如考试评价中,从“双向细目表”变为“多维细目表”,两个字的差别,区别在哪里,校长们一定要把握住方向,再去设计学校的管理。其次,每位校长面对自己学校实实在在的问题和难点,来做一些设计和思考,思考决定出路,资源如何盘活,以及政策的把握争取。最后,校长们要管理好团队、课程、教学等,最终成就学生、教师、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二、 交流新中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21年,是全国多地包括福建省新高考落地的第一年。对福建省,简单地说即“3+1+2”模式的首届高考,其实,2021年,也是各地新中考落地之年,即对福建省,简单地说即首届中考从总分655分改为800分。各地2022年中考方案与2021年基本相同。

2021年“新中考”先落地,2022年“新课标”后出台,也就是考试评价改革在前,课标修改、教材修订在后,彰显了国家对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决心。

(一)福建新中考方案

福建省自2017年开始,中考笔试部分即全省统一命题,但各地计分方式不同,可比性不强,自2021年开始,全省计分方式一致,初中学生中考一共要考试(或考查)17门课程,其中考试计分科目10门: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物理100分(折90分)、化学100分(折60分)、道德与法治100分(折50分)、历史100分(折50分)、地理100分(折30分)、生物100分(折30分)、体育40分(技能测试36分+笔试4分),共计800分;考查等级科目7门:理化生实验、信息技术、音乐、美术、英语口语。

(二)北京新中考方案

现场连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刘明成校长,刘校长是北京市特级教师,全国科创型校长。他介绍了北京的中考方案:

北京2021年中考总分为660分,其中,必计分科目6科:语、数、英、物、道法、体育;选计分科目4选2:地理、历史择优,生物、化学择优(注:4科都要参加学业水平考试,择优2门成绩计入总分)。

2021年至今,中考改革变化点:第一,考试科目发生了变化。实行全学全考,历史、地理择优计入中考总分,生物、化学择优计入中考部分,其中地理生物在初二下学期完成学业水平考试。第二,中考分值发生了变化。2021北京中考及以后总分为660分,而2018~2020北京中考总分为580分。第三,招生方式发生变化。2022年增加中等职业教育自主招生,四月份完成60%招生计划,这个很受欢迎,指标一天不到就抢完,被录取考生需继续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记为“合格/不合格”,既减轻后面学生的学习压力,又稳定住中职生源。第四,校额到校招生条件发生变化。2021年北京中考校额到校取得资格的分数为570分,2021年中考改革要求综合素质评价达到B等及以上。

北京市中考改革还在研究完善,总体趋势全科开考但会减少考试计分科目数,以减轻学生学业压力。

(三)宁夏新中考方案

电视剧《山海情》爆火,故事发生地的宁夏闽宁镇,一夜之间走进人们的视野,厦门市与闽宁镇结对帮扶,现场连线了宁夏闽宁中学王世德校长,王校长是回族人,银川市优秀党员。他分享了宁夏的中考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坚持课程育人。中考评价改革的基本原则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特长相结合,评价多元化,真实、诚信、公平、公正。中考总分750分,其中,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含口语听力20分)、道德与法治70分+历史30分(合卷合考)、物理75分+化学65分(合卷合考)、体育50分、信息技术15分、物化生实验各10分、地理生物择优计30分、综合素质评价25分。

体育2024年将增至70分。从2022年起,录取“指标到校”分配比例从60%提高到70%,其后还会提高。试题命制既注重考查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又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题结构,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

(四)五地新中考方案比较分析

了解了北京、宁夏、福建的新中考方案,再借鉴一下作为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教育先进地区的上海新中考方案,以及引起广泛关注与热议的云南新中考改革方案(将于2023年落地),五地新中考方案横向对比借鉴如下(表1)。

表1 2022年北京、上海、宁夏、福建、(2023年)云南新中考计分科目与分值对比

中考改革在探索中前进,赞成、质疑、争议不断,任何一个方案都不可能是最完美的,各有侧重,各有生情学情,不然教育部就统一出台一个方案了。以上整理分析,是为了方便互相借鉴和思考,使改革不断调整迭代。各地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做法,如:全科开考与择优计分并行,兼顾学生全面发展及个性发展;多些科目达优(或合格)即计满分,克服分分必争减轻学业负担;发挥中考体育改革的正向作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和体育精神;开展“五育融合”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育人效率最大化。

三、 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之路

(一)“五育”体现现代教育发展观

“五育”的概念是自现代教育一百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前辈、有识之士,基于对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以及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认识、总结出来的。在19世纪末,我们福建的严复就提出了“三育观”——民力、民智、民德,他是把体育放在第一位的;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作者,在三育之间加上美育;蔡元培先生提出五育观;20世纪20年代,我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者杨贤江就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五育”如何在学校落地

原厦门六中校长、厦门市特级教师协会会长刘卫平是一个知识渊博、风趣幽默、会思考重实践的教育专家,他认为,要使“五育”在学校落地,主要有三点:第一,就是开足开齐所有的课程。第二,就是要补短板,现行学校教育的短板还是体育、美育和劳育这三育。体育对健体很重要,实际上对人的大脑发育和神经连接通路的形成也很重要,我们现在的教育辛辛苦苦地只开发了学生的左脑(逻辑脑、数字脑),而右脑(想象脑、艺术脑)没有开发。我们对学生劳动精神的教育也是不够的,要加强美育和劳动教育。第三,要注重五育融合,学科之间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作为校长,要对老师进行引导,让他们把课堂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无论政策、方案怎么变,都要引导老师将每堂课朝着五育育人的目标去设置,让每个学生学得开心并有所收获。

(三)关于“体美劳”育的思考

体育:2020年10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明确提出学校的体育中考要逐年增加分值,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推广云南经验。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吴智鹉老师谈到,体育中考确实给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了一些“红利”,如:学校体育的地位得到有力的提升;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社会、家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是,体育中考推进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体育中考项目的设置与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应试化现象严重。体育中考改革的新导向:体育中考分值肯定会增加,并增设过程性评价;体育考试项目,注重多样化和选择性,兼顾学生个性特长;改进完善评价机制,进一步确保体育中考的公平、公正。中学体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力。

美育:对是否赞成将音乐、美术纳入中考总分计分,现场小程序调查统计显示,25.00%的校长赞成、72.22%的校长不赞成、2.78%的校长认为均可。现行中考将艺术学科做考查科目,即合格性考试,是合理的,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考试负担,也能更好地发挥艺术课程愉悦、舒缓学生身心的作用。

劳育:劳动教育关键点在于两个字——“体验”,让学生体验劳动,动动手、出出汗,体验劳动的辛苦和成就感。

人体有两种激素都会使人产生“快乐”的感觉——“多巴胺”和“内啡肽”。但这两种激素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不同。在你玩了一天,非常开心,到了该睡觉的时间,你却意犹未尽,这样的感觉就是多巴胺造成的,多巴胺传递浅层次的兴奋及开心。现在好多人对手机上瘾,其实很多时候只是在不停地点开“下一条”,即使很累也舍不得放开,这就是多巴胺的奖励机制在告诉你,“下一条更好看”,当你强迫自己放下手机,你会觉得很焦虑。多巴胺的副作用就是“成瘾”。而你忙了一天的工作,很累,终于下班了,感觉到很高兴,这样的感觉就是内啡肽造成的,它起到切断疼痛信号的作用。内啡肽的产生是很吝啬的,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如刻苦学习或坚持运动。内啡肽的产生是体力和精神双重努力的结果,带给我们的欢愉,是宝贵而深层次的。内啡肽的结果是“成就感”。笔者认为劳动课就是让学生多体验“成就感”,摆脱多巴胺、追逐内啡肽。

(四)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罗湖区教科院副院长荆志强是正高级教师,全国名师,教改专家,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他的教改实践经验辐射影响了全国。他在教学一线三十多年创造了诸多教育奇迹,颠覆了传统课堂,转换了师生角色,让学生从内心乐学,善学,综合能力在轻松高效的课堂中得到提高,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知识,成绩,更是成长,成才。他明确指出,对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我们要厘定育人目标、明确改革方向、优化课程内容及其组织呈现形式,要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转变育人方式,切实提高育人质量,实现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学不是看老师讲多少,而是要看学生得到多少。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关注“教师教”已经做到了极致,而研究“学生学”有很大上升空间。教育教学要“以生为本”,更要“以生生为本”,即高度尊重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人最高价值是自我实现的价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客观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发生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

开展教学改革,师生上课是享受。理科倾向学科“问题引导,激之以欲”,文科倾向学科“话题导引,实践体验”。开展教学改革,学生成长在前、成绩在后,效果水到渠成,不用担心教学质量。

四、 结语

课程方案只是蓝图,理解修订的意图,读懂改革的信号,落实课程的目标,是每一位校长、教师的必修课。虽然我们谈了很多关于分数的问题,但我们的全部努力,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学生去更远的地方,看更美的风景。“新课标新中考,变革带来的思考”校长讲堂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变革带来的思考仍将继续。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心动不如行动,边想边做边改进,且行且修正,走出学校高质量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中考校长新课标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论校长的修养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