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普向未来

2022-12-10程建军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46期
关键词:科学普及科学知识社会科学

程建军

热点聚焦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指出“到203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5%,科普服务高质量發展能效显著,科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大科学的新时代。大科学的新时代呼唤:科学普及工作必须有新思路和新策略,必须摈弃那种把科学和科普工作局限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狭隘观念和做法,必须实施全方位的科学普及战略。我们要把科普工作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内容,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促使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纵深剖析

1.制定全新的科普战略,及时更新科普观念。

在当代,作为直接生产力的自然科学技术越来越受到社会因素和社会科学的制约,同时社会科学知识也日益迁移和渗透到自然科学技术内部和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树立大科普观,就要自觉、积极地架起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相互沟通和融合的桥梁,从大科学的角度全面普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大科学。

2.制定全新科普战略,必须全国人民共同行动。

结合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观,我们今天的科普重点,应该是对全社会进行大科学常识,尤其是唯物主义、科学理性、实证思维和思想民主的普及,破除封建迷信,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方法,学会科学思维,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

任务驱动

1.弘扬科学精神,创新科普表达方式。

科普宣传活动需要不断创新表达方式,引导更多公众能够真正参与其中。当下,新技术和新传播渠道为科普提供了更多可能,增添了强劲助力。现场直播、云游场馆、VR和AR展示等传播方式,让科学知识既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也更能提高科普的参与感与体验性。因此,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宣传教育,充分认识科学普及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2.弘扬科学精神,形成科普氛围。

这几年,有不少科技工作者做客直播间,化身网络主播讲解科学知识。这是科技工作者普及科学知识的有益尝试。科学普及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只有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才能让科普惠民,才能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猜你喜欢

科学普及科学知识社会科学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蜗牛看牙医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广州市海洋科普基地活动效果调查研究
民国时期科普教育的开创与探索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利用大数据开展科普工作的设想①